“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新田决战贫困,实现经济社会后发赶超的黄金机遇期。为实现新田脱贫摘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新田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湖南省委十届十五次全会和永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客观分析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我县“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握新形势,引领新常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新田的伟大胜利
1.“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极其艰巨的发展任务,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加快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狠抓工作落实,打基础、谋长远,转作风、解难题,全力抓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保障,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社会和谐稳定,改革落地生根,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提升。预计2015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3.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4%;预计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7.5%,比“十二五”预期目标提高2.5个百分点;预计财政总收入实现5.63亿元,超额完成“十二五”3.8亿元的原定目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0.4:26.8:42.8调整到2015年的26.6:28.1:45.3。以家私、机械制造、富硒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迅猛,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71.1%。商贸、餐饮等传统行业繁荣活跃,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异军突起,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基础不断完善。按照“一主一次二轴线”的城乡发展空间格局,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38%,比“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提高了2个百分点。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发展活力切实增强,成功创建为湖南省卫生县城。实施S323线改扩建工程、S282线公路建设工程、京珠复线新田连接线路面工程,成功争取国道G234贯穿金陵、新隆等5个乡镇,启动县城至竹林坪段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县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启动实施肥源水库、杨家洞水库等1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龙泉、新圩等片区国土整理项目,完成金陵水库水源连通工程,两江口水库实现下闸蓄水,实施中小河流、农田水利综合治理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城乡路网、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面突破。社会民生明显改善。2015年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44亿元,比“十二五”预期目标提高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112元、6971元。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被评为“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十快进县”。生态文明稳步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生态文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重大生态工程稳步实施,福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获批,建设项目顺利启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5.5%。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成功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区域,新田获“湖南省海外高层次专家休假养生基地”称号。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市定“3+2”改革事项走在省市前列,推出了园区体制改革、大督查大考核机制改革等一批符合县情的改革事项。大力招商引资,内外开放不断加快,2015年全县进出口总额实现5700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分别较2010年增长116.44%和136.36%。经过五年努力,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打基础、谋长远,转作风、解难题,实施“产业提质、城镇带动、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守纪律讲规矩”专题教育活动,狠抓干部执行力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品质提升、活力迸发、智慧彰显的良好态势,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十三五”时期面临的环境与机遇
“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为新田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带来了若干挑战。从国际看,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深化期。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创新动力不断积聚,发展格局将不断优化。为新田实现奋发赶超带来了难得机遇。
区位格局进一步优化。中央对湖南“一带一部”的新定位,国家加大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使之成为了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新田的发展空间和区域联动性不断增强,将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快。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及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郴州、永州作为湖南“南大门”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中国制造2025”规划湖南版,“互联网+”新业态、新产业将蓬勃兴起,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新田作为对接粤港澳和东南亚的主战场,“绿色”、“健康”的产业特性与优势进一步发挥,基础较弱的比较劣势随之减弱,必将成为吸引内外资本的投资洼地、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高地。
城乡融合进一步提速。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培育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继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将为新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自主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支持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向县级下放各种审批权限,赋予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中央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权相适宜的制度,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县域整体调配生产要素资源、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区域发展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田有望比照西部开发政策县、湖南省革命老区县、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南岭山地森林生物多样化生态功能区,重大政策机遇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项目、产业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新田的发展也面临若干严峻挑战。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外部竞争性压力。作为经济总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产业要素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地区,新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面临的硬性约束更多,转型压力更大。作为国家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湖南省重点生态功能限制开发区,新田国土开发空间受到严格限制,产业扩张承载的回旋余地极为狭小,生产要素瓶颈更多。在全国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各地招商引资、协税护税、市场份额等优质资源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从产业导向和地域上看,新田的富硒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将面临其它地区的同质竞争。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民生政府,化解体制机制改革阻力的任务尤为迫切、艰巨。
总体研判,“十三五”仍是新田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新田要抓住有利的时与势,应时而动、乘势而上,力争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制定和实施我县“十三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走一条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具有较高增长速度的追赶型发展道路,弘扬“南有新田”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出列这个总目标,深入实施“产业提质、城镇带动、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品质活力智慧新田。
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创新理念增强发展动力,以协调理念构筑平衡格局,以绿色理念营造和谐家园,以开放理念强化内外联动,以共享理念增进人民福祉”的发展理念。必须坚定战略定力,深入实施“产业提质、城镇带动、城镇带动、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发展战略。必须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经济与环境协调、城镇与乡村兼顾、发展与民生同步、开放与创新融合”的基本原则。
根据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十三五”发展的环境形势、战略思路,提出以下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脱贫达小康。在2018年底,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和生态环境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中部办对中部地区县和省定三类县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坚决消灭贫困。2020年,使我县的小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新跨越。到2020年,新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四个提升、四个翻番”,即中心城镇首位度、经济结构优化程度、生态环境质量、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均至少比2014年翻一番。
具体目标:一是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二是结构调整更趋合理。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至2020年,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比重大幅提高、三产结构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50%左右),力争形成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格局。三是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城乡结构趋向协调,至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达20万人左右。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80%。四是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国家卫生县城建设,至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0%以上。五是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明显加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至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00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5000人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30000元和12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二、坚持创新发展,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补短板、破难题、强动力、增活力。加快产业“增量提质”,使经济发展转变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结构优化,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打造具有新田特色,以家私、机械制造、富硒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体系。
4.统筹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全县产业发展,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因素,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原则,优化创新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形成南、中、北三个产业经济功能区,打造优势明显、特色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5.优化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打造“生态健康型农业生产强县”。大力发展富硒生态种植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提高生产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水平,重点发展富硒水稻、富硒瓜果蔬菜和富硒油茶种植,不断扩大富硒生态农产品种植规模。大力发展富硒生态养殖业。以健康、生态、规模化、标准化为养殖模式,打造健康养殖、特色养殖、品牌养殖,重点发展富硒饲料和富硒肉蛋奶等富硒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提升产业质量、产业效益和保障畜禽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生态林业、科技种养业及生态农庄等乡村田园风光为依托,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园、河道湖塘观景休闲走廊,以及农事体验、农家小吃等乡村农业民居的养生、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为游客到乡村体验休闲养生消费提供新的平台,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增收。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加强农业金融服务,拓展农业保险业务,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6.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贯彻实施国家“互联网+”和湖南“制造强省”行动计划,加强信息技术在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的应用,促进传统支柱产业的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集群化转变,实现新田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重点打造传统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打造传统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家具制造、食品加工、工程制造等3大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和竞争优势。依托华泰家俬、吉星家居、闽新人造板、家乐竹木等骨干企业,融合现有加工企业,打造绿色家居产业集群;依托万家鹅业、东升农场、石羊醋水豆腐生产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打造富硒生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新田富硒品牌全国影响力;依托德力重工公司、龙昶机械公司、弘工智能机械等骨干企业,逐步打造智慧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依托和祥润、普瑞达等骨干企业,围绕轻量化、安全、防腐、造型和舒适性的要求,加快发展汽车内装饰新材料产业。积极推进生物制药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县农村种植青蒿、颠茄、罗汉果、绞股蓝等生物制药原材料的优势,依托神农药业、绞股蓝深加工和绞股蓝复合总甙添加剂专利技术,积极发展生物制药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奕豪电子等骨干企业,稳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实施新田大数据信息产业发展计划。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处理的物联网、“智慧云”产业,积极引进先进信息业制造企业,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坚持“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发展理念,围绕“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完善”的建设目标,以现有传统产业和本地“富硒、富锶”资源为基础,实施园区平台整合与“135”工程创新创业园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平台、融资平台、信息传播与应用平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公共人才服务平台等公共平台建设。抢抓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政策机遇,“十三五”期间实现新扩园4平方公里,“135”创新创业园引进企业100家以上。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立足现有产业、人才、资源和环境优势,突出三大主导产业培育,积极开展亲情招商、产业招商和产业链条招商和标准厂房建设主体招商。突出俊毅公司标准厂房建设的龙头带动和引领作用,主动承接珠三角家居产业转移。发挥园区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严把产业准入门槛,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转入,避免低水平简单复制。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备案或核准严格执行有关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土地等标准,做好水资源论证、节能评估审查、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测。
7.优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全力推进新田现代物流群建设计划,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家居物流等特色物流、专业物流。建设富硒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家居物流中心、汽车交易中心等专业园区群落。依托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加快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大宗货物交易电子商务系统等信息化建设,促进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稳步发展现代金融业。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资金更顺畅的流通,更合理的配置,更安全的使用。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整合集成与技术相关的信息与数据资源,方便、快捷、灵活地提供科技信息,推进与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大力发展信息服务。贯彻“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围绕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整合各类信息服务资源,构建“数据新田”。加快推进新田产业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以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网点建设为依托,着力推进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电子商务和农业市场电子商务等三大信息化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业数据中心建设,提高农业和服务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和不断完善“智慧新田”建设,拓宽应用领域,促进“三网融合”,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推进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改造。
8.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围绕群众迫切需要,丰富健康、旅游、商贸、房产等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使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并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
着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依托新田生态、资源,立足硒锶优势做文章,打造养生之地、长寿之乡和海外高层次专家休闲度假基地。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产业,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与金融、信息技术、医疗研发、教育培训、医疗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打造中国健康养生养老的领军品牌。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把生态文化旅游作为重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依托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化生态功能区、中国富硒食品基地县等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龙家大院、谈文溪、大观堡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孝文化公园、南部古建筑群、建文帝踪迹新田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红六军团小源会议旧址、早期革命领袖蒋先云故居、抗日名将郑作民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主动融入大九嶷旅游圈和湘南旅游圈,打造生态新田、养生新田、文化新田旅游品牌,构建“一体两翼”旅游格局(一体:即以西征公园、孝文化公园、青云公园、百花园的“四园”为主体的县城旅游、休闲、购物集散中心;“两翼”:即北部以东升农场、金陵湖、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生态景观从事观光休闲度假为“一翼”,南部以红色文化、建文帝踪迹新田、古建筑群落进行旅游观光、文化探秘为“一翼”),组编旅游、观光、探秘、休闲“两日一夜”的旅游线路。
大力培育新型商贸业。培育地方行业龙头,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湘南地区有影响、有竞争力的商贸品牌。加快电子商务创业园建设,挖掘县域地区的网购消费,积极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支付、O2O模式等新的电子商务形态。积极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和人才,发展连锁经营、大型购物中心、综合物流商贸城、高星级酒店等现代商业业态。全面推进商贸流通、对外贸易、农村经济、便民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合理规划布局城区主要商贸流通网点,着力建设和提升汽车、家电、家具、服装、农产品等发展来势好、潜力大的市场,培育一批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的大型专业市场。加快建设新田富硒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等以乡村连锁超市、农贸市场为主体,培育和发展粮油、果蔬、苗木、水产、生猪等特色专业农产品交易市场。
三、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城乡一体”的思路,坚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突破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集中全县人力物力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发展大交通、大水利、大能源、大信息,初步建成功能完善、互通互联、智能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助推新田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9.优化城乡空间结构。统筹规划城乡空间,按照布局合理、城乡协调、特色鲜明的的原则,着力形成以“一核三轴五带”(“一核”,指中心城镇龙泉镇(县城)。“三轴”,指新嘉二级公路聚合发展轴、沿省道S323线聚合发展轴和国道G234沿线聚合发展轴。“五带”,指骥村—门楼下—金陵天然养生带、龙泉—金陵城镇带、龙泉—枧头—金盆城镇带、龙泉—三井—石羊城镇带、龙泉—新圩—大坪塘—新隆—陶岭城镇带。)城乡发展网络格局,以重点轴带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10.加快综合交通设施建设。以公路网络化、智能化为目标,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龙头,以骨架路网为支撑,构建多种运输衔接顺畅,城乡内外交通一体,运输市场合理高效的交通体系。努力推进综合交通、智能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初步建立航空、铁路、高速、国道、省道、县道多形式的交通网络,并形成全县道路三纵三横,争取航线直达新田,铁路、高速直穿新田,东南西三面直通高速的对外大循环交通,乡乡通、村村通的内循环交通体系。做好先云通用航空机场规划,启动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强与郴州和省市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郴州机场选址靠近桂阳。争取兴永郴赣铁路纳入规划并过境新田,启动永郴高速公路新田段和G234 (S228)全线改造升级前期工作。开展对湖北荆州经武汉—娄底—新田—连州至广州的铁路规划研究。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工程,将新田连接桂阳、宁远、嘉禾三县的省道80公里建成城市主干道。建设国道和省道干线S231邬下至金鸡岭、S228县城至竹林坪、S228县城至土桥、S231邬下至山湾脚、岳临高速至舂陵江互通连接线延伸至枧头镇的主干线公路。打造中心城区交通枢纽。推进城区路网提质改造,加快推进县城环线建设,建设、提质改造县城主、次干道,新建叠翠街、东溪街等33条道路,续建新华北路、公园东路等10条断头路。完善乡村道路和乡镇公共站点。继续实施“通畅工程”,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力争农村公路通畅每个自然村;加快联村公路网建设,实施农村断头路建设300公里,配套完善公路防护设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修建联镇和外延公路,畅通经济贸易及旅游通道;加强村级客运班线建设,规划建设乡镇客运站、乡村公交停靠点,实现全县城乡公交一体化。
11.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水源地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增加水资源供给和储备能力。强化土地资源整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施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推进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实施清洁水工程和保护水源工程,提质城镇用水设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17.9万亩;配套水渠、田间道路。推进水库灌渠改造工程。实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实施两江口水库至金陵水库山洪沟治理工程,确保山区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3个镇4.7万亩配套喷灌设施。争取蓝山毛俊水库渠系配套建设至新田段的工程早日实施,解决枧头、石羊、金盆、陶岭、新圩、新隆部分干旱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推进流域治理工程。实施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确保达到防洪除涝减灾的目的。推进饮水保障工程。到2020年,全县城乡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推进水资源勘探和地质调查工程。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县12个乡镇土壤地球化学详细调查项目,为进一步推进地下水开发、土壤改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12.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要求,有效提高能源自给率,构筑多品种、多渠道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大对县内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普查和开发力度,积极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将资源的转化利用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给。加快燃气干线管道建设。推进生物质多元化利用。加强能源通道建设,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开发光伏发电项目。积极实施光伏开发扶贫战略,新建装机总容量达300MW的三井镇罗溪、石羊镇东田等光伏发电站,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新模式。改造升级城乡电网。加强能源通道建设,加快建设交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新建一个110KV变电站,一个35KV变电站,农网改造179村2.4万户。建设城镇燃气管网。发展常规风电项目。积极稳妥发展常规风电项目,新建装机15万KW的骥村镇、门楼下瑶族乡两个风电场及配套工程。
13.加快信息化设施建设。把握信息化发展机遇,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和升级改造,推进城镇宽带网络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和均衡发展,建设“数字新田”。按照便捷、高速、融合、安全的要求,完善全县基础信息资源库及应用平台,积极对接国家对信息基础建设的扶持政策,促进信息消费,构建电商平台;加强教育、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新田、智慧新田。完善小城镇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健全电子政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到2020年,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程度达到 50%,培育3-5家年交易额超5000万元的本土特色电商平台。打造公共安全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为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创新提供支撑。推进物联网智能网建设。加强三网融合,完善信息系统,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城乡综合业务信息平台,使整个县域实现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
14.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适应经济新业态,发展健康服务经济,构建健康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公众健康活动中心以及社区户外健身设施等,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专业养老服务设施,激发城镇和社区活力。加快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城内公园、广场以及人行道、公厕、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构筑县城科学、高效、便民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健全群众文体健康设施。新建老年医院1座、康复中心1座、护理院1座;建设南国健康养老城、生态健康养老医疗城和县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成12个乡镇全民健身中心和6个社区公园健身步道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根据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要求,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15.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原则,分类有序推进全县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建设重点,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分工,引导经济、人口、资源等优化配置,健全完善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机制。
提升县城综合功能。突出“南有新田”精神和红色文化特色,规划建设“南有新田”广场,设立“南有新田精神”标志,建造新田杰出人物雕塑群。新区发展街景要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配套建设广场、人行步道游乐健身设施。强化中心城区在县域城镇建设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其现代化和功能化水平。优化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促进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优质社会事业向中心区域倾斜,增强县城的科技、产业、人才、投资、信息等发展要素集聚功能。推进城区道路提质改造,建设环城公路,打通断头路。规划实施旧城改造,加大棚户区拆迁改造力度,优化旧城区功能布局,改善人们经营和居住条件。加强县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确保城市美化、亮化,把新田县城建设成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森林城市”。继续推进县城与周边乡镇的基础设施连接和公共服务共享,大力发展区域间的大容量快速交通连接,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经济圈。
加快培育乡村特色小镇。突出小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作用,强化其在城镇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地位,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建制镇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服务“三农”功能,建设成为农村经济文化中心。突出新圩、枧头、石羊、金陵等重点镇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城镇,因地制宜培育商贸重镇、旅游名镇,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和能级提升,进一步提升全县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
16.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以加快农村小康建成步伐为契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公共服务配套,培育新型农民,全力推进农村地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升级农业生产。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提质烤烟生产,稳定粮食供给能力。依托富硒农产品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扶持建设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培育壮大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大技术集成推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建设好东升农场、新圩富硒产业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新创业园富硒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
优化村镇布局。完善村镇布局规划,分类引导村庄建设,合理确定村庄布点和建设规模,发展规划布点村,保护特色村。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改造村庄生活环境,积极实施美丽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进村庄的整治与建设,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积极开展“空心村”规划改造工程,同时加强对传统民居、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有序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合理利用地形地貌、自然条件、自然景观、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突出乡村传统村落特色,加大龙家大院、谈文溪、河山岩等传统村落保护,因地制宜推进村庄特色化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推进强村富民。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农业经营收益。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联合创业,支持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引导农民按需培训、适岗提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提高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运营管理水平。
17.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目标,不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配套的一体化、均等化水平,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机制,切实缩小城乡差距,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城镇、乡村界限,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以城乡衔接、互补为目标,切实推进水、电、路等大基础设施的城乡同建、联网和共享,并逐步将项目建设重点和资金使用重点转向农村。
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教育服务、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文体服务均等化,加快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
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互动。构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城市与农村产业的交易增加、产业链条增粗或拉长,促进城乡间产业的分工与合作,积极推进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生产与市场、农村与县城的产业链条建设,促进相互协调,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和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制度,实行以具有稳定就业或生活来源、固定住所和居住期限为基本条件的户口迁移准入制度,引导进城农民工就近就地市民化,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比例。
四、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宜居秀美新田
通过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完善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发展方式、消费模式, 到2020年努力建成山清水秀、和谐宜居的绿色秀美新田。
18.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结合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划定好全县的主体功能区,实现区域功能定位发展。积极探索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创造生态产品、增加生态财富、提升生态价值的途径和方法,按照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定位,严格生态功能区空间管控,在县域强化水源涵养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环境生态保护功能区三大功能区建设,着力建设生态强县。
19.构建县域生态安全体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发展观念,划定生态红线,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筑绿色生态廊道。
严守生态红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调整空间结构,在全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科学划定生态红线,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对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的恢复与保护。在原来划定的生态公益林基础上,再新增公益林7万亩,使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40万亩。
加强生态建设。发挥好肥源林场、大湾林场及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生态维护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好中亚热带植物园和青云公园,打造县城“绿肺”。大力推进绿色屏障和绿色通道建设,突出抓好10万亩油茶、10万亩速生用材林、10万亩速生生态林、200个秀美村庄、300公里通道绿化及封山育林项目建设,大力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全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恢复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按照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定位,立足处于南岭地区生态多样性的基础条件,重点加强对秀峰岭自然保护区、湘南中亚热带植物园和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和保护,以珍稀动植物物种为重点,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普查,建立和完善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保护县域生物多样性。
20.加强城乡环境治理。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大垃圾收运系统、环境卫生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基本环境设施共建共享,城乡环境同建同治。积极推进“两河治理”,加强对金陵水库、两江口水库、肥源水库重点水源的保护和治理,保障饮水安全。采取退耕还林、生态封育、生态林建设等措施,加大日东河、日西河及下游舂陵河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整治。力争将“母亲河”打造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长廊。按照“关停淘汰、整合入园、规范提升”的要求,加大对南峰水泥等重点粉尘排放单位的排放监控和整治提升,促进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烟尘、粉尘的处理效率,减小空气污染,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切实抓好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净化城区空气。加快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物处置能力,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行动,掀起爱国卫生运动高潮,努力建设清洁家园。
21.促进发展方式两型转变。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力打造绿色发展践行区和健康养生引领区。强化节能降耗。开展能效提升行动,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和产品,发展节能型、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装备。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严格执行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改变高耗能交通方式,倡导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推动全县节能降耗。促进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坚守耕地红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土地存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企业节水改造,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与防洪避灾功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进建筑、道路和农林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农业立体种植、养殖,大力推广猪沼果模式和轮作复种、间套作等耕作方式,逐步提高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益。
22.提高自然灾害防治管控能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面向农业农村的气象服务,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震减灾体系,提高全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水平,提升防范自然灾害风险能力。积极防控洪涝、干旱气象灾害,大力防治滑坡、山洪地质灾害,森林、水域生物灾害,严防森林火灾。
五、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拓宽发展空间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推出一批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促进科技、人才、资金内外集聚,激发发展活力,千方百计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创新创业红利,使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到新增长点上来,以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3.创新体制机制。瞄准制约新田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制定本县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县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深化“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加强改革后的市场监管,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着力提高政府效能。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围绕富硒蔬菜、水果、烤烟、现代林业、优质粮食等农村主导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信托流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入股流转等形式,引导整村、整组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提高投资效益,统筹安排、科学制定政府性投资计划,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不断提高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社会效应。深度激活民间投资,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创新,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可以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着力化解建设需求和资金供给之间的现实矛盾,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机制。探索PPP、资产证券化、股权融资等投融资模式。
24.推动内外开放。以加快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市委、市政府打造对接东盟的桥头堡为契机,突出战略对接,突出打通内外通道、完善开放平台、增强开放活力,全面提高内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提升开放平台载体。以推进园区专业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打造园区开放平台,着力提升开放平台的功能性、集成性和影响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以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和建设特色农产品进出口基地和交易中心为依托,建设产业型平台。以“富硒系列农产品国家级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打造富硒系列农产品出口交易平台和通道。以长沙海关永州办事处挂牌运作为契机,力争在新田县建设监管仓和保税仓。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打造内陆型开放经济新高地,深化与珠三角、港澳台、北部湾等节点区域和东盟、央企省企名企等经济组织的对接合作,抓住省市加快建设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的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创新开放合作模式。把握二广高速、厦蓉高速全面贯通的历史机遇,发挥新田县在区位、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顺势而为,主动出击,加快接受珠三角延伸辐射,实现联动互补发展,强化市、县联动,推进跨领域、跨行政隶属关系的区域合作发展,积极发展“飞地经济”。
25.发展民营经济。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壮大支柱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招商引资结合起来,通过加大投入提升发展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增强内生动力,通过政策落实优化发展环境,使民营经济成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生力军、结构调整的新抓手、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26.培育市场体系。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要求,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取向,不断完善市场网络,强化制度支撑,突出新兴交易市场培育,积极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与新兴融合,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不断完善市场网络。规划建设新的商品市场交易平台,在城区新建新田县综合物流园、新田县现代综合物流商贸城、中国湘南富硒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心、中国中部国际家居博览城、新田汽车商贸城、二手车交易市场;在集镇规划扩建、改造市场和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将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新模式,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县城和中心镇布设网点机构,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探索所有权、股权、使用权、经营权、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抵押贷款,深化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在新田的试点。壮大发展农商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六、坚持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新田
以全面建成小康新田为总目标,以扶贫脱贫为首要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强劲动力,以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加大多元投入为支撑,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到2018年底,全县5.33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000元;全县12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27.创新扶贫模式。按照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并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组织开展“一进二访”活动,摸准扶贫对象,核准贫困户家底,弄清致贫原因,明确贫困群众需求,逐村逐户分类列出帮扶清单,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法、精准帮扶,制定专项帮扶措施。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突出问题;推进科技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工程,健全贫困地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能力,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28.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提升工程。启动自然村公路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通达能力,有效解决运输难、行路难问题。到2020年,完成900公里贫困村农村公路建设、升级改造,实现100%的贫困村通硬化路面公路。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在贫困落后乡镇实施一批骨干水利项目、节水型农田水利工程、山区水源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开展老化失修、因灾损毁的农田水利设施修复及节水灌溉、农田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到2020年,累计完成总投资 1.5亿元以上,贫困村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推进农网改造升级。继续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提高电网性能和用电质量。到2020年,全面解决全县125个贫困村5.33万贫困人口的用电瓶颈问题,贫困村户均配变电容量达到1.1千伏安、一户一表率达到100%。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加快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推进贫困乡村的道路建设、基本农田、小型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完成基本农田建设3万亩以上,综合治理小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完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根据贫困村人口、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布局生活垃圾村收集站和镇转运站。到2020年,生活垃圾村收集站覆盖全县60%以上的贫困村。
29.推进产业扶贫进程。依托新田县富硒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根据贫困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及资产收益扶贫等模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村制宜发展烤烟、蔬菜、油茶、药材、楠竹、水果、食用菌及生猪、牛羊、鸭鹅、林下种养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等多元化的富民产业。引导支持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发展和引进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大户等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增收。选择一批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生态观光、游园采摘、民俗体验、养生休闲度假等新兴业态,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增收。抢抓“互联网+”的战略机遇,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入驻新田为平台,推进贫困地区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程,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到2020年,基本实现我县电子商务服务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点,贫困户能开展电商经营活动,带动物流产业发展。加强光伏和风电项目开发。做好光伏和风电项目开发工作,加快五菱电力罗溪光伏和中技环保新田光伏项目建设进程,力争到2020年,开发建设光伏和风电场2-5个,装机规模达50万千瓦以上,打造新田光伏产业园,形成产业扶贫的新增长点。
30.强化扶贫保障。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结合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整合资金,实施易地搬迁,到2020年,全部完成条件恶劣或脱贫成本过高的贫困村散居户易地搬迁。强化对口扶贫。继续实施部门对口扶贫计划,加大对贫困村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旅游扶贫、资金扶贫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条件,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加快贫困村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贫困人群的安全饮水问题,合理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到2020年,完成投资0.32亿元,解决88个贫困村2.7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对基本无劳动能力和自筹能力的无房危房特困农户,包括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赤贫农户、贫困残疾人进行重点帮扶,每年重点帮扶户数不得少于农村危房改造总户数的40%,到2020年,基本保障全县农村贫困户无危房。积极争取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改造任务和资金每年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125个贫困村的D级危房全部改造到位,无房户进行动态清零,实现贫困农户全部有房住的目标。重点加强教师周转宿舍、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村就学难、就医难的问题。到2020年,贫困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投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强化脱贫工作考核。进一步完善脱贫成效考核机制,科学分解部门、乡镇扶贫工作责任、年度目标,积极争取各级扶贫资金支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激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确保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31.繁荣社会事业。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全方位增强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动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努力构建与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相适应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建设教育强县。强化基础教育。到“十三五”,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着力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支持社会资源举办学前教育,“十三五”期间,每个乡镇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全县创建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不断推进薄弱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优化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建设与县城不断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布局体系,不断增加城区学位,解决超大班额问题。继续完善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师生生活条件,绿化、美化、亮化校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机制,激发师资活力,培养名师名校。发展职业教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 推进职业学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研发创新、顶岗学习的教育模式,把县职业中专建设成为优质劳动力培训基地和就业再就业孵化基地,使之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主阵地,为我县三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培养输送合格、优秀的技术人才。深化成人教育。推进县教师进修学校、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建设,整合有效资源,提升教育质效。到2020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控制在1%以下,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成效明显。
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和世纪文艺人才工程,深度整理挖掘新田“孝”文化、探秘文化、“六字丰碑”廉政文化,引导花灯、祁剧、舞狮舞龙等民间文化的发展,充分利用特色古民居、古堡等资源,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建集大剧院、博物馆、文化馆、文化大厦和数字影院于一体的县文化中心。
推进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 促进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有效利用,形成预防、治理、康复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格局;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卫生计生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疾病防控网络建设。“十三五”期间,完成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普及健康教育,积极预防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急救网络。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推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开展“篮球争霸赛”、“越野车赛”等各种县内、县际及国家级体育赛事活动,创新活动载体,有效提升竞技体育,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体育,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大力发展体育健康产业,打造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市场。“十三五”期间,建设新田县体育中心、进一步完善南国武当赛车越野基地、乡镇全民健身广场等体育设施,2020年末力争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50%以上,全县成年人体质合格率基本达到75%以上,青少年基本达到90%以上。
推进妇女儿童事业稳步发展。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制定和实施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推进妇女儿童事业稳步发展。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生殖健康水平,严厉打击非法终止妊娠和非法接生行为;保障困难妇女儿童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提升妇女受教育程度;保障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的机会,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力,加大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有效保障儿童权益。
32.改善民本民生。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和最终目的,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
提升城乡就业水平。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创业的引导和扶持功能;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促进城乡平等就业;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 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劳动待遇正常调整机制。
扩大社会保障能力。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统筹水平。
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金标准动态调整和价格补贴机制,率先建立较为完善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创新社会福利体系。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合理布局福利设施,切实保障“五保三无”对象、困难老人、孤残儿童和重度残疾人对公办福利机构的需求。积极发展老龄和儿童福利事业,进一步完善社区福利服务网络。完善和落实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倡导志愿精神,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强化基本住房保障。加快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建设,解决好城乡居民住房难的问题。
提升社区管理服务。以民主自治为方向,以和谐社区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理服务为基础,加快新型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社区事业投入发展机制,建立新型村、社区服务管理模式。优化美化人居环境,加强社区各种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能力。积极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繁荣社区文化。“十三五”期间,每个街道、乡镇建设1-2个示范社区。
33.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推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把握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适时完善人口发展政策,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为建设和谐新田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稳定计划生育水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适度保持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切实解决无户口人员的落户问题;大力开展优生优育宣教和服务,加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综合救治能力,不断提升妇幼保健、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技术水平;不断增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特色服务能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能力、和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促进城乡人口流动。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并享有城镇居民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实际居住人口居住证制度,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教育、卫生、就业、社保、住房等政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加大对单亲、留守、零就业、孤残等特困家庭的支持和针对性帮扶。在城乡社区设立家庭服务机构,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病残者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服务。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开展终身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34.健全民主法制。围绕和谐新田战略目标,全面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以完善民主法制为突破口,引领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民主制度,拓宽基层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推进政府法治建设,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执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司法机关内部制约机制,推进高效阳光司法。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民族宗教管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
35.坚持规划引领,强力推进规划实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建立行之有效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规划落实,确保各项重大任务顺利完成,切实保障本规划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十三五”规划是新田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行动纲领,要加强组织领导、宏观调控、要素保障,强化项目管理,优化发展环境,为规划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确保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凝心聚气、汇聚共识的功能,形成实现奋斗目标的强大合力。
全县上下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五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勇拼搏,努力开创我县“十三五”发展新局面,共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新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三五”时期是新田县决战贫困,推进生态文明创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赶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黄金机遇期与显效收获期。科学编制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引领新田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本规划的编制,基于国家、湖南有关规划编制的原则要求,通过对新田县“十二五”发展基础和未来环境的科学分析,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构想、战略重点与保障措施。
第一章 决战贫困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全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抓项目、强基础、调结构、兴产业、惠民生、促和谐”工作重点,实施“开放突围、工业崛起、绿色赶超”三大战略,着力打造“三大基地”,创建湘南开发开放的示范区、生态文明的先行区、机械家具的制造贸易区、特色果蔬的配送区取得明显成效,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除经济总量指标略低于预期目标外,其余指标均完成了“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快速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提升。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十快进县”。2015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3.04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4%.其中,一产业年均增速达到3.69%,二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4.57%,三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2.43%;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7.5%,比“十二五”预期目标提高2.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实现5.63亿元,年均增长15%,超额完成“十二五”3.8亿元的原定目标。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0.4:26.8:42.8调整到2015年的26.6:28.1:45.3,其中,一产比重逐步降低,形成以烤烟、优质大米、蔬菜、生猪等富硒农产品为主体的特色农业体系。2011年,我县获湖南省补硒工程项目办公室“原生态富硒食品基地县”称号,2014年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称号, 获湖南省养生协会“湖南省‘稀有养生农产品’”称号;2014年新田茴香大豆、陶岭三味辣椒荣获“中国名优硒产品”称号,石羊醋水豆腐、洪源罗汉果荣获“中国特色硒产品”称号;2015年我县获批“富硒系列农产品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5年新田大豆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2年县工业园获批“省级工业集中区”。新型工业加速发展,以华泰家私、龙昶机械、德力重工、万家鹅业、鑫隆食品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快速培育,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进了五凌光伏发电、中部家博城、鑫建新型材料、广隆食品、闽新板材、和祥润、普瑞达等一大批优质企业和项目,家私产业园、机械工业园、富硒产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集聚能力持续提升,2013年9月龙昶机械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15年龙昶获“湖南名牌产品”荣誉称号;新建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园区承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欣欣向荣,商贸、餐饮等传统行业繁荣活跃,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异军突起。
城乡基础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县按照“一主一次二轴线”的城乡发展空间格局,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38%,比“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提高了2个百分点。城乡路网、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面突破,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不断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增强,2015年城市绿化率达到34.4%,比“十二五”规划预期提高4.4个百分点,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实施了S323线改扩建工程、S282线公路建设工程、京珠复线新田连接线路面工程,成功争取国道G234贯穿金陵、新隆等5个乡镇,启动了县城至竹林坪段工程建设,实现新田国道“零”的突破,实现了全县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加快了危桥、渡改桥实施进度,完成了新车站的搬迁,建立了安全、便捷、廉价的公交体系,城乡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实施县乡传输干线改造,城乡电网实现改造升级;启动实施肥源水库、新亭岭、山田湾、杨家洞等1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龙泉、金陵、新圩等片区国土整理项目,投资1.2亿元完成了金陵水库水源连通工程,两江口水库实现下闸蓄水,实施中小河流、农田水利综合治理和石漠化治理工程。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县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生活持续向好。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44亿元,比“十二五”预期目标提高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112元、6971元,城镇居民收入比“十二五”预期减少5880元,农村居民收入比“十二五”规划预期的3500元提高了3471元,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十二五”期间实现脱贫6.21万人。电子商务加快发展,2015年率先全市启动农村陶宝项目,建成1个县级服务中心和59个村级服务站,城镇就业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为3.4%,比“十二五”预期下降1.6个百分点。各类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56%,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实施了合格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并新建了思源学校,教育布局日趋合理。完成了人民医院的标准化建设,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每万人拥有病床数64张,比“十二五”预期目标增加42张。实施了城市供水工程,使县城日供水能力达到了6万方,解决县城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文化、体育、民政、民族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2014年我县跳远运动员蒋艳芬在韩国银川举行的第十七届亚运会上获女子组跳远铜牌1枚,实现我县在国际赛事中奖牌零的突破。
生态文明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全县围绕“建养生之地”,推进绿色新田建设。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生态文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至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单位GDP能耗“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31.4个百分点。大幅度超额完成“十二五”预期目标下降15个百分点的任务。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重大生态工程稳步实施,福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获批,建设项目顺利启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5.5%。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同治行动,城镇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农村改厕、改圈、改厨工作进展顺利。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成功纳入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区域。2013年获湖南省国际人才智力交流中心“湖南省海外高层次专家休假养生基地”称号。2015年成功引进五凌电力集团光伏发电项目。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县积极探索创新行政管理机制,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大力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智慧新田建设全面推进,初步形成“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电子党建”四位统一的云平台。推进基本药物等基本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产权改革,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和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效。大力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内外开放不断加快,2015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700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分别较2010年增长116.44%和136.36%。
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由于自然资源环境、区位经济劣势等因素制约,“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发展基础仍很薄弱。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历史欠帐较多,大部分处于低标准运行状态,难以满足城乡高速发展的需求。二是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名靠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不足10%,财政穷县的局面难以改变。三是产业优势不甚明显。尽管特色产业轮廓初现,但主导产业带动明显乏力,除机械制造业形成一定规模外,富硒农产品加工业还处于品牌培育阶段,家私产业与企业的规模效应和产业根植性仍有待开拓。四是要素制约依然严峻。生态环境压力逐年增大,土地、资金等要素匹配难以满足发展需要,产业高级经营人才和技术工人等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五是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基础设施投资任重道远,重大项目储备相对滞后,规划调控与执行引导管理体制仍有待完善。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
单位 |
“十二五”规划目标 |
2015年预计完成 |
||
绝对值 |
年递增% |
绝对值 |
年递增% |
||
地方生产总值 |
亿元 |
65 |
13 |
63.04 |
10.4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3.8 |
15 |
5.63 |
15 |
规模增加值 |
亿元 |
17.7 |
19.7 |
15.85 |
14.3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04 |
25 |
63.88 |
27.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21 |
16 |
22.38 |
18 |
三次产业结构 |
21.3:32.6:46.1 |
26.6:28.1:45.3 |
|||
城镇化率 |
% |
36 |
|
38.0 |
年均递增2.3个百分点 |
森林覆盖率 |
% |
57 |
|
55.5 |
|
城市绿化覆盖率 |
% |
30 |
|
34.4 |
|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 |
90 |
|
95 |
|
万元GDP能源消耗下降率(五年累计) |
% |
15 |
|
31.4 |
|
城市污水处理率 |
% |
90 |
|
94 |
|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
% |
100 |
|
100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5000 |
14 |
19112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3500 |
10 |
6971 |
|
每万人拥有病床数 |
张 |
22 |
|
64 |
|
人均预期寿命 |
岁 |
75 |
|
75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 |
99 |
|
98.56 |
|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
95 |
|
100 |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 |
5 |
|
3.4 |
|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环境与机遇
“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新阶段,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步入优结构、惠民生、利环境、趋平衡的新常态,湖南省经济发展“三量齐升”、率先建成小康成为主旋律,既为新田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将诱发各类深层次的矛盾。
发展形势
——从世界看,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深化期。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格局再调整的背景下,全球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庞大生产能力与有限市场空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发达国家经济恢复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放缓。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区域经济合作多元化,新型竞合成为大趋势。
——从国内看,发展方式转型步入新常态。主导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加快转换,推动发展的内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国家治理加快向现代化的目标推进,经济发展加快向更高阶段演化。中央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锐意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
——从省内看,区域协调均衡成为主旋律。湖南省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经济总量与发展质量不匹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不同步等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分类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促进“三量齐升”,推进“四化同步”,建设“五位一体”,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重要机遇
——区位格局进一步优化。中央对湖南“一带一部”的新定位,即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同时,国家加大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纵深推进,对接东盟及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加快,湖南“一带一部”新定位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空间。 “十三五”期间,新田的发展空间和区域联动性不断增强,区位格局正在改变,也将带动县域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快。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及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郴州、永州作为湖南“南大门”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同时,湖南省正积极谋划“中国制造2025”规划湖南版,“互联网+”的新业态、新产业将蓬勃兴起,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十三五”期间,新田是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和东南亚的主战场,“绿色”、“健康”的产业特性与优势进一步发挥,基础较弱的比较劣势随之减弱,必将成为全省吸引内外资本的投资洼地、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高地。
——城乡融合进一步提速。城镇化是社会结构的转型,彰显出巨大的内需动力,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培育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继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预示“十三五”时期是新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自主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支持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向县级下放各种审批权限,赋予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十三五”期间,中央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权相适宜的制度,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湖南深化财政“省直管县”和扩权强县改革,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把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新田整体调配生产要素资源、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区域发展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自主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新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比照西部开发政策县、湖南省革命老区县、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南岭山地森林生物多样化生态功能区。这些重大政策机遇将为新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项目、产业发展机遇。
深层挑战
——转变发展方式面临更大压力。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国内各地纷纷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客观上将形成巨大的外部竞争性压力。作为经济总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产业要素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地区,“十三五”新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面临的硬性约束更多,转型压力更大。
——生产要素瓶颈形成更多制约。作为国家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湖南省重点生态功能限制开发区,新田国土开发空间受到严格限制,产业扩张承载的回旋余地极为狭小。“十三五”期间,在可用公共财力十分紧缺的条件下,如何科学甄选、扶持高成长产业与高效适宜产业,以及高层次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状况,对推进新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形成软约束。
——区域比较优势遭遇更强挑战。在全国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随着区域政策的均衡化、竞争方式的同质化,各地招商引资、协税护税、市场份额等优质资源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从产业导向和地域上看,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基础等条件制约,新田的富硒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将面临着其它地区特别是周边较为发达的桂阳等区域的同质竞争。
——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更为艰巨。国内体制机制改革正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系列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的革新需要兴利除弊,将触及深层次社会矛盾,涉及诸多利益关系的调整。“十三五”期间,新田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民生政府,化解体制机制改革阻力的任务尤为迫切、艰巨。
第二章 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方略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走一条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具有较高增长速度的赶超型发展道路,弘扬“南有新田”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出列这个总目标,深入实施“产业提质、城镇带动、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品质活力智慧新田。
第二节 发展理念
“十三五”时期,新田要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以创新理念增强发展动力。创新是引领新田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将创新贯穿一切工作,让创新理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关键领域改革,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架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由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要不断强化各类创新主体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创新企业和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扶持力度,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新田。
以协调理念构筑平衡格局。协调是推动新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规避木桶效应,增强协同效应。要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在协调中拓展发展空间。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努力壮大经济实力,构筑起支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增长极。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把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新田的全面发展。
以绿色理念营造和谐家园。绿色是展现新田生态优势和生活品质的特色标志,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坚守生态红线,大力实施主体生态功能区战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要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健全低碳循环发展方式。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通过多措并举,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秀美新田。
以开放理念强化内外联动。开放是促进新田繁荣发展、与周边区域合作共赢的必由之路,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努力打造区域发展竞争新优势。要深入实施大开放战略,充分发挥新田作为省域、市域边界地区的“铆合”作用,积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湖南“一带一部”战略,以湘粤桂跨省合作为重点,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要构建开放合作新平台和新机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走出一条有新田特色“富民强县”的开放合作新路子。
以共享理念增进人民福祉。共享是新田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必须以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引领改革发展实践,使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同发展。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制约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供给网络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实现机会均等和公平公正,使全县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不断增强责任感和幸福感,全面建成人民幸福、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小康新田。
第三节 发展战略
产业提质战略。始终把产业建设摆在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扩大整体规模、提升发展质量”为基本取向,坚持“特色带动”做优农业、“转型推动”做强工业、“消费拉动”做活服务业,加快形成富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城镇带动战略。始终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城和中心集镇的集聚辐射和承载带动功能,构建梯度化的城镇建设体系,加速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优先战略。始终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合理保护利用自然资源,加大流域治理力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改善社会人居环境、做响生态品牌、培育生态产业,积极创建生态强县。
民生为本战略。始终把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高标准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文化等民生事业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四节 基本原则
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主动适应新常态,继续把加快发展作为全县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发展要求,立足南岭地区生态功能区县情,坚持生态优先,严守生态底线,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坚持城镇与乡村统筹。深入推进生态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居民集中居住,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实现共同发展。
坚持发展与民生同步。始终把改善社会民生作为发展的落脚点,推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切实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增强人民幸福感、归宿感。
坚持开放与创新融合。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实现内外开放大融合。
第五节 发展目标
根据新田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十三五”发展的环境形势、战略思路,提出以下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脱贫达小康。在2018年底,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和生态环境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中部办对中部地区县和省定三类县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坚决消灭贫困。2020年,使我县的小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实现新跨越。到2020年,新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四个提升、四个翻番”,即中心城镇首位度、经济结构优化程度、生态环境质量、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地方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均至少比2014年翻一番。
具体目标
——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
——结构调整更趋合理。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至2020年,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比重大幅提高、三产结构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50%左右),力争形成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格局。
——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城乡结构趋向协调,至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达20万人左右。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80%。
——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国家卫生县城建设,至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0%以上。
——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明显加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至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00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5000人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30000元和12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第三章 坚持创新发展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立足我县资源环境优势,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补短板、破难题、强动力、增活力。加快产业“增量提质”,使经济发展转变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结构优化,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打造具有新田特色,以家私、机械、富硒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体系。
第一节 统筹产业发展布局
统筹全县产业发展,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因素,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原则,优化创新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形成南、中、北三个产业经济功能区,打造优势明显、特色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建设中部综合经济区。主要以龙泉镇为主体,根据县域中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基础设施等先天优势和辐射全县的主体功能,产业结构以工业和商贸业及综合服务业的城市型经济为主体。工业主要依托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加工、家居制造、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服务业大力发展餐饮住宿、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传统行业和金融地产、文化旅游、物流配送、中介信息等新兴行业,辐射带动其它区域发展。
——建设北部生态经济区。范围包括门楼下瑶族乡、骥村镇、金陵镇,根据靠近县城的地理区位和区域农林经济资源,产业结构以果蔬生产为主,林产加工、建设业为辅。在农业上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山区林业、果药、林下经济等以及城郊型农业和养殖业,就近为中心城区生产、生活配套。服务业发展生态旅游、现代物流和商贸业。
——建设南部现代农业经济区。范围包括石羊镇、新圩镇、枧头镇、三井镇、新隆镇、陶岭镇、大坪塘镇、金盆镇,根据农产品主产区的传统优势,产业结构以烤烟、富硒大豆、特色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为主,农业发展烟草、养殖、粮食、蔬菜、油茶、水果、药材等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以民俗风情旅游、古民居旅游和考古探秘为主攻方向。
第二节 优化发展现代农业
巩固和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打造“生态健康型农业生产强县”。
——大力发展富硒生态种植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提高生产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水平,重点发展富硒水稻、富硒瓜果蔬菜和富硒油茶种植,不断扩大富硒生态农产品种植规模。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扩大新田县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富硒粮油、果蔬种植基地规模,大力推广秸秆快速粉碎还田腐熟技术、绿肥翻压还田技术和增施有机肥技术,不断扩大富硒水稻、富硒大豆、富硒油菜等生态粮油作物和“陶岭三味辣椒”特色蔬菜播种面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强抗旱防涝和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建设智能灌溉系统、信息监测系统,加大传感器、控制器、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在富硒瓜果蔬菜种植中的应用,实时自动监测土壤温湿度,光照情况,根据检测指标自动进行浇水、施肥等工作,发布果蔬基地和商品交易信息。加强瓜果蔬菜等日光温室、连栋大棚和防虫网等新型高效设施建设,确保果蔬等富硒经济作物质量。加快油茶产业的跨镇连片生产,推进中联油茶、凤神油茶等高产、优质油茶基地建设,建立油茶基地自动灌溉喷洒系统和信息监测、收集和处理系统,保障油茶发展质量。加快引进优良品种,推广良种壮苗规模快繁新技术的运用,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基地,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地表覆盖、作物配置等生态环保型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巩固烤烟种植面积,提高科学种植管理水平,增加烟农经济收入。积极发展生态林业、药业、果业、苗木花卉业,探索在优质生态和富硒土壤条件下的智慧林业发展。
——大力发展富硒生态养殖业。以健康、生态、规模化、标准化为养殖模式,打造健康养殖、特色养殖、品牌养殖,重点发展富硒饲料和富硒肉蛋奶等富硒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提升产业质量、产业效益和保障畜禽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大力推进智能化养殖系统构建计划。引进智能化养殖系统,加快信息化与养殖业的融合,打造全过程养殖信息管理和控制,确保畜禽安全养殖。加强畜牧业优质养殖基地建设,实施畜禽标准化养殖,以温氏集团、万家鹅业等规模企业为依托,扩大生猪、肉牛、肉羊、家禽无公害优质养殖规模。加强良种研发与推广体系建设,围绕工厂化、生态化、智慧化、特色化畜牧业发展,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建好种苗基地,优化品种结构。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和基层养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全面淘汰落后饲养设备与方式。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生态林业、科技种养业及生态农庄等乡村田园风光为依托,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园、河道湖塘观景休闲走廊,以及农事体验、农家小吃等乡村农业民居的养生、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为游客到乡村体验休闲养生消费提供新的平台,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增收。
——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构建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体、市场化服务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进一步完善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要节点和平台的县、镇、村、组四级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完善农业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适当降低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农民贷款要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农业保险业务,农业信贷、保险的范围和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和提高,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特色农业和其他涉农保险业务。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抓好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十三五”期间,在县城规划建设1-3个农用物资集中交易市场。加快富硒系列农产品品牌开发,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村各类主体牵头兴办农业专业合作社。
专栏1 农业现代化基础工程
1、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17.9万亩,完善水渠和田间道路配套。实施低丘缓坡改成耕地、水田,稳定粮食增长。 2、农业重点产业化工程。积极实施农业“百企千社万户”工程,加快推进温氏生猪养殖项目、生猪养殖家庭农场项目、现代农业综合园项目、蔬菜、辣椒、大豆、油茶等特色现代农业园项目、现代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万家鹅业扩建项目、贫困村草鹅养殖项目、贫困村油茶种植项目、贫困村富硒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等重点项目,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 3、农业市场建设计划。加快推进水果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生猪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农用物资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 |
第三节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贯彻实施国家“互联网+”和湖南“制造强省”行动计划,加强信息技术在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的应用,促进传统支柱产业的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集群化转变,实现新田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重点打造传统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家具制造、食品加工、工程制造等3大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和竞争优势。
做强家居制造产业集群。依托华泰家俬、吉星家居、荣鼎盛家具、闽新人造板、家乐竹木等骨干企业,融合现有加工企业,打造绿色家居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大力推广柔性化生产、成组技术、大规模定制和精益生产,不断提升竹木加工产业的综合效益。坚持科研与生产加工相结合,不断开发适应市场与环保要求的新产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林木加工企业稳步发展。引进中部家博城等战略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联盟,鼓励企业联手开发竹木制品加工业,整合产品结构,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产业提质升级。
做优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万家鹅业、鑫隆食品公司、豆家旺、东升农场(产加销一体)、石羊醋水豆腐生产专业合作社、瑶姑婆富硒食品加工业等龙头企业,打造富硒生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新田富硒品牌全国影响力。突出农副食品加工的基础产业作用,加快发展绿色农副食品加工、智慧农副食品加工,实施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打造3—5个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加快推广应用现代加工、现代干燥、现代质量控制等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完善农副食品加工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推行“良好作业规范”(GMP),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加快建立智慧农副食品产业云平台,推行农副食品生产管控服务、智能化配送、农副食品原料产种植溯源、农副食品直供电子商务等一系列智能化措施,提升农副食品产业智能化水平。引导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与同类企业联合或合作,推动上下游关联企业联合协作,实现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资本,改造升级一批龙头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富硒原料生产企业引进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形成原料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模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争取东升农场尽快引进蔬菜加工生产线,增强示范效应,引领我县富硒农产品生产上规模、上水平。
做大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依托龙昶机械公司、德力重工公司、弘工智能机械等骨干企业,逐步打造智慧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实施领军企业“智能工厂”创建计划。鼓励龙头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工艺智能控制、自动工艺决策、图形化建模与仿真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端到端集成,提高整机品牌竞争力。做大做强工程机械、先进装备等优势装备产业,积极培育环保装备、农用设备等新兴产业。支持骨干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兼并重组,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围绕骨干企业、主导产品,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化和分工专业化。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积极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由依赖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变。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依托和祥润新材料有限公司、普瑞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围绕轻量化、安全、防腐、造型和舒适性的要求,加快发展汽车内装饰新材料产业。加快开发适用于结构件、外装件用的增强塑料复合材料、高性能树脂材料与塑料。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推进生产模式向“低碳化、无害化、循环化”转变,积极研究相关的设计技术、制造技术、材料与零部件试验技术、回收与再生技术、零部件维修技术等核心技术。加快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改进技术与管理水平,壮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质量,逐步由低端产品生产向高端产品产研一体化升级。
积极推进生物制药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县农村种植青蒿、颠茄、罗汉果、绞股蓝等生物制药原材料的优势,依托神农药业、绞股蓝深加工和绞股蓝复合总甙添加剂专利技术,积极发展生物制药业。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奕豪电子等骨干企业,稳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实施新田大数据信息产业发展计划。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处理的物联网、“智慧云”产业,积极引进先进信息业制造企业,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鼓励发展微传感器、环境传感器、射频识别标签、智能终端、智能操作系统以及智能零部件等产品生产,积极发展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存储芯片以及嵌入式终端、汽车电子、数字化仪表等领域的专用芯片。加快信息产业本土化应用,迅速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改造提升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强化产业根植性。
——立足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坚持“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发展理念,围绕“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完善”的建设目标,以现有传统产业和本地“富硒、富锶”资源为基础,实施园区平台整合与“135”工程创新创业园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平台、融资平台、信息传播与应用平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公共人才服务平台等公共平台建设。抢抓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政策机遇,“十三五”期间实现新扩园4平方公里,“135”创新创业园引进企业100家以上。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发扬“南有新田”精神,立足现有产业、人才、资源和环境优势,突出三大主导产业培育,积极开展亲情招商、产业招商和产业链条招商和标准厂房建设主体招商。突出俊毅公司标准厂房建设的龙头带动和引领作用,主动承接珠三角家居产业转移,引进与之配套项目、企业和关联机构,形成优势家私产业集群。发挥园区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严把产业准入门槛,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转入,避免低水平简单复制。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备案或核准严格执行有关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土地等标准,做好水资源论证、节能评估审查、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测。
专栏2 工业转型升级工程
1、优势产业强基工程。加快推进华泰家私产业基地、中国中部国际家居博览城、南有新田富硒农产品深加工园、富硒农产品基地、现代畜牧业一体化项目、弘工智能装备生产线等项目。 2、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和祥润新材料、电子、汽车新材料产业园、电子信息及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3、产业集聚工程。加快推进新田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创新创业园、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咨询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和产业人才发展计划。 |
第四节 优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全力推进新田现代物流群建设计划,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家居物流等特色物流、专业物流。建设富硒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家居物流中心、汽车交易中心等专业园区群落。采用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技术等使配送货物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依托新田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加快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大宗货物交易电子商务系统等信息化建设,促进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鼓励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物流。推广使用甩挂运输、冷链运输、托盘运输、货物跟踪、物联网等先进物流技术和设施。
——稳步发展现代金融业。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资金更顺畅的流通,更合理的配置,更安全的使用。实施产业生态化金融支持计划。加大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省市融资性担保体系对县域鼓励类中小企业产业转移项目给予担保,探索建立专门扶持县域中小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政策性金融,鼓励保险业开发针对降低企业智能改造、生态发展风险的相关产品。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对涉农开发生产环节和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农业市场服务等领域的资金信贷服务。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县级农商行,加快培育和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
——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整合集成与技术相关的信息与数据资源,方便、快捷、灵活地提供科技信息,推进与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富硒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产品检疫、农产品认证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技术培训。积极发展环境科技服务业,加快完善环境监测监管、环境影响评价和食品、农资、建材等产品环境安全检验检测。加快建立产业原始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和创业投资服务机构,提升自主创新的成果转化能力和应用水平。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贯彻“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围绕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整合各类信息服务资源,构建“数据新田”。加快推进新田产业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以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网点建设为依托,着力推进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电子商务和农业市场电子商务等三大信息化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业数据中心建设,提高农业和服务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和不断完善“智慧新田”建设,拓宽应用领域,促进“三网融合”,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移动通信、增值电信、多媒体等业务。积极推进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改造。
第五节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围绕群众迫切需要,丰富健康、旅游、商贸、房产等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使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并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
——着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依托新田生态、资源,立足硒锶优势做文章,打造养生之地、长寿之乡和海外高层次专家休闲度假基地。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产业,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与金融、信息技术、医疗研发、教育培训、医疗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打造中国健康养生养老的领军品牌。规划建设“千马坪生态健康养生基地”、“南国健康养老城”等健康养老工程,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推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养护院等专业养老服务设施、养老院和医养结合设施、以及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等建设,培育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示范企业。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改造升级传统业态养老服务,强化供需衔接,扩大服务范围,提供个性、高效的智能养老服务。要以长效合作机制建设为重点,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医疗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要在居家社区服务方面推动养老企业连锁化经营,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开展社区无障碍设施改造等工作,鼓励养老领域的大众创业,培育小微型家庭式养老服务机构。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养生服务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打造集旅游养生、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美容保健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场所,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及早规划九峰山生态休闲养生走廊,预留规划空间,为养生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把生态文化旅游作为重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依托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化生态功能区、中国富硒食品基地县等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龙家大院、谈文溪、大观堡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孝文化公园、南部古建筑群、建文帝踪迹新田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红六军团小源会议旧址、早期革命领袖蒋先云故居、抗日名将郑作民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主动融入大九嶷旅游圈和湘南旅游圈,打造生态新田、养生新田、文化新田旅游品牌,构建“一体两翼”旅游格局(一体:即以西征公园、孝文化公园、青云公园、百花园的“四园”为主体的县城旅游、休闲、购物集散中心;“两翼”:即北部以东升农场、金陵湖、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生态景观从事观光休闲度假为“一翼”,南部以红色文化、建文帝踪迹新田、古建筑群落进行旅游观光、文化探秘为“一翼”),组编旅游、观光、探秘、休闲“两日一夜”的旅游线路。重点加强各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快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继续完善龙家大院、大观堡古堡群遗址、孝文化公园、南国武当山、小源会议旧址、蒋先云故居、郑作民故居等精品旅游景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景区的旅游服务品质。规划“七祖活佛”故里东山岭古建筑修护与保护,实施对九龙河河堤护砌工程,建设景区基础设施,打造佛事探秘文化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县城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功能,加快现代化游客集散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金陵、门楼下特色旅游集镇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工程,推进旅游文化、养生文化宣传,积极营造“建文帝踪迹新田”、“谈文溪生殖文化”等探秘文化氛围。做实“天蓝、地绿、水清”的自然环境,畅通往返景区及景区内的交通路径,深挖景点的文化底蕴,不断优化休闲、养生、人居的环境和服务。积极打造“桃花节”、“茶花节”、“孝文化节”等旅游文化节日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聚集人气。组织申报“中华山饭石土地质公园”并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鹤山鹤鸟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助推旅游业发展。大力实施生态旅游智慧提升计划,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及时宣传新田旅游资源、经济、文化、会展、节庆等方面的信息,积极培育休闲颐养、自驾营地、野外拓展等新型旅游业态。
专栏3 旅游提质工程
1、南岭片区生态旅游开发工程:加快福音山、南国武当山、皇宫洞、千马坪等区域生态旅游开发。 2、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工程:加快金盆镇河山岩村、李千二村、骆铭孙村、枧头镇彭梓城村、三井镇谈文溪、石且湾村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开发。 3、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工程:加快17个村传统建筑保护利用、防灾安全保障、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 4、养生旅游发展计划:加快实施九峰山休闲养生旅游走廊建设,加快建成湘南中亚热带植物园。 |
——大力培育新型商贸业。培育地方行业龙头,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湘南地区有影响、有竞争力的商贸品牌。加快电子商务创业园建设,挖掘县域地区的网购消费,积极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支付、O2O模式等新的电子商务形态。积极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和人才,发展连锁经营、大型购物中心、综合物流商贸城、高星级酒店等现代商业业态。全面推进商贸流通、对外贸易、农村经济、便民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合理规划布局城区主要商贸流通网点,着力建设和提升汽车、家电、家具、服装、农产品等发展来势好、潜力大的市场,培育一批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的大型专业市场。加快建设新田富硒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等以乡村连锁超市、农贸市场为主体,培育和发展粮油、果蔬、苗木、水产、生猪等特色专业农产品交易市场。
第四章 坚持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城乡一体”的思路,坚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突破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集中全县人力物力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发展大交通、大水利、大能源、大信息,初步建成功能完善、互通互联、智能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助推新田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 优化城乡空间结构
统筹规划城乡空间,按照布局合理、城乡协调、特色鲜明的的原则,着力形成以“一核三轴五带”城乡发展网络格局,以重点轴带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专栏4 “一核三轴五带”城乡空间布局
“一核”,指中心城镇龙泉镇(县城)。 “三轴”,指新嘉二级公路聚合发展轴、沿省道S323线聚合发展轴和国道G234沿线聚合发展轴。 “五带”,指骥村—门楼下—金陵天然养生带、龙泉—金陵城镇带、龙泉—枧头—金盆城镇带、龙泉—三井—石羊城镇带、龙泉—新圩—大坪塘—新隆—陶岭城镇带。 |
——建设“一核”,即实施区域性发展核心培育战略,立足长远,打造以县城龙泉镇为核心的县域发展核心区。依据新田县城总体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实施“提升中心、生活向北、产业往南、均衡发展”的发展策略,构建“三轴四心三片五带”的县城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一核”的极化与扩散功能,辐射带动全县经济的整体发展。
专栏5 县城“三轴四心三片五带”发展格局
县城“三轴”,指城市东西向龙泉路生活发展轴、城市南北向陶然街产业发展轴、秀峰街生活发展轴。 “四心”,即西北商贸物流主中心、东部老城区商业主中心、南部工业新城产业服务中心及县文化体育中心。 “三片”,指东部人文宜居片区、南部工业新城片区、北部现代商贸服务片区。 “五带”,即以县城5条河道为走向的自然生态廊道。 |
——发展“三轴”,即强化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中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多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 以新嘉二级公路、省道S323、国道G234为依托,形成“两横一纵”三条聚合发展轴,加大各区域间的经济对接与交流。充分发挥新嘉二级公路聚合发展轴横贯新田全境、覆盖面广、沿线区域发展基础较好的特点,加强新田与永州市区、郴州、长沙以及桂阳、嘉禾等区域的经济联系对接,使之成为连通东西的主要经济发展轴,打造未来经济增长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带。根据沿省道S323线聚合发展轴东联京珠高速复线、西南通二广高速的区位,将县城、金陵、枧头等乡镇连接贯通,使之成为支撑北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主体骨架,推动新田经济均衡发展。充分利用国道G234的建设机遇,统筹规划金陵、新隆等5个乡镇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使之成为连接衡阳、郴州的南北经济发展轴,助推新田经济加快发展。
——推进“五带”,即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以县城龙泉镇为极点、重点集镇为节点,将中心城镇的设施服务能力向五个方向辐射延伸,构建五条城镇发展带,加速城乡生产要素的地域集聚和有序流动。骥村—门楼下—金陵天然养生带,主要依托林区资源,打造集绿色经济和生态旅游养生为一体的天然养生走廊;龙泉—金陵城镇带,以旅游型、商贸型城镇建设为重点,打造为县城生产生活服务配套的生态观光休闲基地、优质果蔬供应中心和区域边贸重镇。龙泉—枧头—金盆城镇带,以综合型城镇建设为重点,打造突出全县产业优势的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业示范区。龙泉—三井—石羊城镇带,以农业型、旅游型城镇建设为重点,打造富硒优质烤烟种植基地、汽车越野竞技基地和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龙泉—新圩—大坪塘—新隆—陶岭城镇带,以农业型、旅游型城镇建设为重点,打造富硒特色种养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第二节 综合交通设施建设
以公路网络化、智能化为目标,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龙头,以骨架路网为支撑,构建多种运输衔接顺畅,城乡内外交通一体,运输市场合理高效的交通体系。努力推进综合交通、智能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初步建立航空、铁路、高速、国道、省道、县道多形式的交通网络,并形成全县道路三纵三横,争取航线直达新田,铁路、高速直穿新田,东南西三面直通高速的对外大循环交通,乡乡通、村村通的内循环交通体系。
——规划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做好先云通用航空机场规划,启动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强与郴州和省市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郴州机场选址靠近桂阳。
——争取铁路、高速、国道建设。争取兴永郴赣铁路纳入规划并过境新田,启动永郴高速公路新田段和G234 (S228)全线改造升级前期工作。开展对湖北荆州经武汉—娄底—新田—连州至广州的铁路规划研究。
——推进省县道路改造升级。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工程,将新田连接桂阳、宁远、嘉禾三县的省道80公里建成一级公路,建设国道和省道干线S231邬下至金鸡岭、S228县城至竹林坪、S228县城至土桥、S231邬下至山湾脚、岳临高速至舂陵江互通连接线延伸至枧头镇的主干线公路。
——打造中心城区交通枢纽。推进城区路网提质改造,加快推进县城环线建设,建设、提质改造县城主、次干道,新建叠翠街、东溪街等33条道路,续建新华北路、公园东路等10条断头路。修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60公里,建成龙泉路、秀峰街等10条路白改黑和双碧街、先云路等22条道路人行道铺装。完善城区客货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兴建货运停车场1个、客运中心站2个,公交车站、出租车站各1个,社会停车场30个。
——完善乡村道路和乡镇公共站点。继续实施“通畅工程”,力争农村公路通畅每个自然村;加快联村公路网建设,实施农村断头路建设300公里,配套完善公路防护设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修建联镇和外延公路:枧(头)新(隆)东西干线公路、金(盆)三(井)南北干线公路,十(字)金(盆)、门(楼下)金(陵)联镇公路,打通金(盆)太(平)、新(隆)飞(仙)、陶(岭)广(发)、风(树脚)晒(北滩)、金(陵)鲁(塘)龙(泉)四(里)公路以及新嘉公路—蒋先云故居、新嘉公路—郑作民故居—油塘(新隆)公路,畅通经济贸易及旅游通道;加强村级客运班线建设,规划建设乡镇客运站、乡村公交停靠点,实现全县城乡公交一体化。
专栏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现代立体交通建设计划:推进兴永郴赣铁路新田境内31公里项目建设、永郴高速新田境内30公里项目建设。 2、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工程:将新田连接桂阳、宁远、嘉禾三县的省道80公里建成一级公路。 3、农村交通网络建设工程:自然村通畅1200公里,断头路300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14个。 4、桥梁建设和危桥改造项目:实施渡改桥工程,新建桥梁及危桥改建。 5、库区及移民安置区道路建设项目:建设移民村道路140公里。 6、城乡停车场建设项目:新建城区停车场30个,乡镇停车场12个,村级停车场100个。 |
第三节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强化水源地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增加水资源供给和储备能力。强化土地资源整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施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推进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实施清洁水工程和保护水源工程,提质城镇用水设施。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17.9万亩;配套水渠、田间道路。推进耕地深松作业,通过补贴政策带动每年二季耕地深松20万亩,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推进水库灌渠改造工程。实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新建上里源水库、扩建大坝水库,完成金陵水库和心安水闸除险加固,对肥源水库、立新水库、杨家洞水库、心安河坝灌区进行配套建设,对肥源水库灌区进行节水配套改造。对侯桥涝区、石羊洞涝区、桐木洞涝区、岱下洞涝区、日东及日西河涝区、水楼脚涝区等48条排涝沟进行整治,对野乐水闸、兰溪水闸、罗家水闸等进行维修。实施两江口水库至金陵水库山洪沟治理工程,确保山区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3个镇4.7万亩配套喷灌设施。争取蓝山毛俊水库渠系配套建设至新田段的工程早日实施,解决枧头、石羊、金盆、陶岭、新圩、新隆部分干旱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
——推进流域治理工程。实施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特别是日东河、日西河、石羊河田心段、陶岭流域河段、新隆镇集镇区域河段的治理,在实施河堤生态修复、河道清障、河坝改造的同时,重点确保达到防洪除涝减灾的目的。
——推进饮水保障工程。完成两江口引水工程19公里输水管道建设,新建日供水6万吨的三水厂,改造县城供水管网48公里,建设新城区管网配套,对旧城区管网进行改造, 提质扩容改造二水厂。开发地下水资源,力争年产富锶矿泉水10万吨。建设洁净水源及移民村安全饮水工程120处,解决4520人移民的安全饮水。到2020年,全县城乡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
——推进水资源勘探和地质调查工程。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县12个乡镇土壤地球化学详细调查项目,为进一步推进地下水开发、土壤改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专栏7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小流域治理项目:肥源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舂陵河流域生态治理。新田河43公里治理。 2、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完成金陵水库和心安水闸除险加固建设。 3、小型水库建设计划:新建小一型水库3处,小二型水库8处。 4、城乡供水扩容提质工程:新建日供水能力10万m3水厂一座,新建一座近期日供水能力6万吨的三水厂,对金陵水库、肥源水库及石羊镇供水工程提质改造。 5、移民村安全饮水、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洁净水源及移民村安全饮水工程120处,灌溉渠建设以及山塘维修400处。 |
第四节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要求,有效提高能源自给率,构筑多品种、多渠道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大对县内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普查和开发力度,积极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将资源的转化利用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给。加快燃气干线管道建设。推进生物质多元化利用。加强能源通道建设,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开发光伏发电项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方案的通知》的精神,积极实施光伏开发扶贫战略,新建装机总容量达300MW的三井镇罗溪、石羊镇东田等光伏发电站,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新模式。
——改造升级城乡电网。加强能源通道建设,加快建设交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新建一个110KV变电站,一个35KV变电站,农网改造179村2.4万户。
——建设城镇燃气管网。推进城区天然气建设进程,促进城乡燃气管网建设;逐步推进城市公交、出租车和居民用气由液化石油气向天然气过度。
——发展常规风电项目。积极稳妥发展常规风电项目,新建装机15万KW的骥村镇、门楼下瑶族乡两个风电场及配套工程。
第五节 信息化设施建设
把握信息化发展机遇,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和升级改造,推进城镇宽带网络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和均衡发展,建设“数字新田”。 按照便捷、高速、融合、安全的要求,完善全县基础信息资源库及应用平台,积极对接国家对信息基础建设的扶持政策,促进信息消费,构建电商平台;加强教育、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新田、智慧新田。
——完善小城镇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和升级改造,推进城镇宽带网络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和均衡发展。加快宽带网络演进升级,完善全县基础信息资源库及应用平台。 按照便捷、高速、融合、安全的要求,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
——健全电子政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建设新田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实现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
——发展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夯实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依托新田现代物流群建设,针对交易、信用、物流供应链协调、融资服务等环节,鼓励企业搭建电子商务运营平台,鼓励创新运营模式,充分利用第三方网购网销平台,全面推进商贸流通、对外贸易、农村经济、便民服务的电子商务应用。重点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本土产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具有公信力的电子商务信用服务平台,实现信用信息统一、互联互通,建设具有新田特色的电子商务经济和市场体系,进而促进新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到2020年,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程度达到 50%,培育3-5家年交易额超5000万元的本土特色电商平台。
——打造公共安全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为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创新提供支撑。加快建成网络与信息公共安全防护信息网络体系,强化重点领域和重要系统信息安全保障。
——推进物联网智能网建设。加强三网融合,建设和完善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互联网,逐步实现光纤入户。完善信息系统,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城乡综合业务信息平台,使整个县域实现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
第六节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适应经济新业态,发展健康服务经济,构建健康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公众健康活动中心以及社区户外健身设施等,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专业养老服务设施,激发城镇和社区活力。
——加快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城内公园、广场以及人行道、公厕、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构筑县城科学、高效、便民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健全群众文体健康设施。新建老年医院1座、康复中心1座、护理院1座;建设南国健康养老城、生态健康养老医疗城和县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成12个乡镇全民健身中心和6个社区公园健身步道建设。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根据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要求,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实施新田县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程,建设垃圾中转站20个、垃圾收集池500个、配套垃圾收集车10台,二类公厕32座,以及按标准配齐沿路垃圾箱。规划建设2—3个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扩建新田县污水处理配套管网主干管40公里、支干管20公里。改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新建和加固18公里,建设两处排渍站、两处涵闸。
专栏8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县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工程:建设主干管40公里、支干管20公里。 2、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新建和加固18公里;建设两处排渍站、两处涵闸。 3、城镇亮化提质工程:全县范围内公园、广场、水体山头、道路、建构筑物等亮化提质。 4、步行和自行车系统改造工程:建设县城主、次干道,自行车道和步行道60公里。 |
第七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按照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原则,分类有序推进全县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建设重点,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分工,引导经济、人口、资源等优化配置,健全完善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机制。
——提升县城综合功能。县城建设要突出“南有新田”精神和红色文化特色,规划建设“南有新田”广场,设立“南有新田精神”标志,建造新田杰出人物雕塑群。新区发展街景要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配套建设广场、人行步道游乐健身设施。强化中心城区在县域城镇建设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其现代化和功能化水平。优化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促进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优质社会事业向中心区域倾斜,增强县城的科技、产业、人才、投资、信息等发展要素集聚功能。推进城区道路提质改造,建设环城公路,打通断头路。规划实施旧城改造,加大棚户区拆迁改造力度,优化旧城区功能布局,改善人们经营和居住条件。加强县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确保城市美化、亮化,把新田县城建设成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森林城市”。继续推进县城与周边乡镇的基础设施连接和公共服务共享,大力发展区域间的大容量快速交通连接,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经济圈。
——加快培育乡村特色小镇。突出小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作用,强化其在城镇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地位,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建制镇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服务“三农”功能,建设成为农村经济文化中心。突出新圩、枧头、石羊、金陵等重点镇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城镇,因地制宜培育商贸重镇、旅游名镇,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和能级提升,进一步提升全县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
第八节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为契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公共服务配套,培育新型农民,全力推进农村地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升级农业生产。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提质烤烟生产,稳定粮食供给能力。依托我县富硒农产品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扶持建设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培育壮大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大技术集成推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建设好东升农场、新圩富硒产业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新创业园富硒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
——优化村镇布局。完善村镇布局规划,分类引导村庄建设,合理确定村庄布点和建设规模,发展规划布点村,保护特色村。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改造村庄生活环境,积极实施美丽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进村庄的整治与建设,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积极开展“空心村”规划改造工程,同时加强对传统民居、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有序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合理利用地形地貌、自然条件、自然景观、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突出乡村传统村落特色,加大龙家大院、谈文溪、河山岩等传统村落保护,因地制宜推进村庄特色化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推进强村富民。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农业经营收益。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联合创业,支持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引导农民按需培训、适岗提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提高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运营管理水平。
专栏9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1、家庭农场示范工程:“十三五”期间,扶持100户家庭农场购置设备,完善基础设施,拓宽销售渠道,开展产业化经营试点。 2、空心村”改造工程:空心村房屋拆旧建新,全面治理空心村。 3、建制镇连片整体推进试点示范工程:全国重点镇(新圩镇)以及省、市级示范镇建设(枧头镇、新隆镇、金陵镇、骥村镇、大坪塘镇、石羊镇)水、电、路、气、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 |
第九节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目标,不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配套的一体化、均等化水平,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机制,切实缩小城乡差距,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城镇、乡村界限,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以城乡衔接、互补为目标,切实推进水、电、路等大基础设施的城乡同建、联网和共享,并逐步将项目建设重点和资金使用重点转向农村。大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交通网络,重点加快境内主要交通干线的扩建、改造和通乡、通村公路的提质改造,加快样板街道、城镇标准化道路建设,建设客运汽车南站、北站,进一步推进农村招呼站网点建设。大力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小城镇为节点,加快城镇供水、供电、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公用设施服务范围向周边村镇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开展“点亮新田”行动,将县城与乡镇、乡镇与村庄的主要交通道路全部安装路灯,实现全县城乡道路夜间全亮化。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地区,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组织实施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农村“五改”工程项目,因地制宜推进村民集中居住、基础设施集中建设与供给。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商贸流通体系,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建设一批商品交易、农产品综合集贸市场或专业批发市场。
——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机制。促进教育服务均等化,着力推动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办学。加快城区、中心镇和农村中小学建设,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就业服务均等化,加大城区再就业、大学生见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孵化等基地建设,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构建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养老、社会救助、农村扶贫等服务体系建设,扩大保障范围,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文体服务均等化,加快规划建设乡镇主题广场或主题公园,丰富居民文娱生活。加快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制定出台城乡公交管理实施办法,促进城乡人员有序流动。
——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互动。构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城市与农村产业的交易增加、产业链条增粗或拉长,促进城乡间产业的分工与合作,积极推进我县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生产与市场、农村与县城的产业链条建设,促进相互协调,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加快城市与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互流,推动城市与农村产业链相互间的延伸或转移。打造城乡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通过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园区特色发展,转型升级。通过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发展远城区主导产业,不断提升城乡产业完整度、关联度和产业集中度。鼓励发展“飞地”经济,合理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立“飞地”,带动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壮大。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和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制度,实行以具有稳定就业或生活来源、固定住所和居住期限为基本条件的户口迁移准入制度,引导进城农民工就近就地市民化,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比例。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承包土地和农村集体资产等权益的流转置换机制,加强农民离土创业的就业服务和技术培训,为农民离土转移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将其纳入居住地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范围,在相对集中的区域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购买住房与消化城镇商品房存量相结合的激励措施,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需求。
第五章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宜居秀美新田
通过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完善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发展方式、消费模式, 到2020年努力建成山清水秀、和谐宜居的绿色秀美新田。
第一节 强化生态空间管控
结合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划定好全县的主体功能区,实现区域功能定位发展。积极探索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创造生态产品、增加生态财富、提升生态价值的途径和方法,按照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定位,严格生态功能区空间管控,在县域强化水源涵养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环境生态保护功能区三大功能区建设,着力建设生态强县。
——水源涵养功能区,主要包括金陵镇、门楼下瑶族乡、骥村镇、龙泉镇、大坪塘镇、新圩镇、陶岭镇、新隆镇等,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加大水土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森林管护、草地和湿地恢复,通过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主要包括龙泉镇、金陵镇、门楼下瑶族乡、骥村镇、石羊镇、三井镇、枧头镇、金盆镇、肥源林场、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金陵水库、两江口水库等,以就地保护为原则,以境内森林、河流、水库、农田等地的动植物品种为主体,有效开展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维护各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然群落和生态群落,营造更加丰富的区域绿化生态类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建设。
——环境生态保护功能区,主要是县城、工业集中区、农村集中居住地区。县城重点突出城市生态宜居特色,抓好城市绿地、城市园林建设,抓好滨河风光带、县城人工湖等城市水体景观建设和城周自然山体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城市垃圾、污水、扬尘、噪音治理,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建设低碳环保、资源节约型城市。工业集中区重点加强企业三废排放管理,提高工业废弃物回收与综合利用,建成高效节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农村重点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控制农业生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庭院经济循环模式,促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
第二节 构建县域生态安全体系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发展观念,划定生态红线,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筑绿色生态廊道。
——严守生态红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调整空间结构,在全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科学划定生态红线,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对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的恢复与保护。在原来划定的生态公益林基础上,再新增公益林7万亩,使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40万亩。
——加强生态建设。发挥好肥源林场、大湾林场及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生态维护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好中亚热带植物园,打造县城“绿肺”。大力推进绿色屏障和绿色通道建设,以重点生态保护区域为核心、以主要交通干线为纽带,加快城市绿化廊道建设,推行绿色乡镇和绿色村庄计划,加快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着力构建全覆盖的网络型绿色生态廊道体系,提高全县绿化水平,提高生态品质。突出抓好10万亩油茶、10万亩速生用材林、10万亩速生生态林、200个秀美村庄、300公里通道绿化及封山育林项目建设,大力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坚持“积极治理、科学利用、治用结合”的方针,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生态移民和畜牧配套建设、水资源利用、能源建设等项目措施,全面完成全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恢复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按照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定位,立足处于南岭地区生态多样性的基础条件,重点加强对秀峰岭自然保护区、湘南中亚热带植物园和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和保护,以珍稀动植物物种为重点,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普查,建立和完善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保护县域生物多样性。
第三节 加强城乡环境治理
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大垃圾收运系统、环境卫生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基本环境设施共建共享,城乡环境同建同治。
——强化“母亲河”治理。积极推进“两河治理”,加强对金陵水库、两江口水库、肥源水库重点水源的保护和治理,保障饮水安全。采取退耕还林、生态封育、生态林建设等措施,加大日东河、日西河及下游舂陵河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整治。力争将“母亲河打造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长廊。
——加强城区空气治理。按照“关停淘汰、整合入园、规范提升”的要求,加大对南峰水泥等重点粉尘排放单位的排放监控和整治提升,促进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烟尘、粉尘的处理效率,减小空气污染,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切实抓好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净化城区空气。
——建设清洁家园。加快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物处置能力,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行动,引导村民按照“回收、堆肥、填埋”等方法从源头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再按照“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方式(乡镇分片区建立垃圾处理场)集中无害化处置;掀起爱国卫生运动高潮,积极引导农村家庭房前屋后道路硬化,水沟盖板化、树木花草绿化,同时进行改厨、改厕和除“四害”活动,努力建设清洁家园。
第四节 促进发展方式两型转变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力打造绿色发展践行区和健康养生引领区。
——强化节能降耗。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落实新田县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加大考核监督力度,开展能效提升行动,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和产品,发展节能型、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装备。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严格执行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改变高耗能交通方式,倡导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推动全县节能降耗。
——促进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土地存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企业节水改造,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与防洪避灾功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进建筑、道路和农林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农业立体种植、养殖,大力推广猪沼果模式和轮作复种、间套作等耕作方式,逐步提高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益。
第五节 提高自然灾害防治管控能力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提高全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水平,提升防范自然灾害风险能力。
——积极防控洪涝、干旱气象灾害。加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通过河道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治理,恢复巩固已有河道堤防工程泄洪能力,实现防洪安全,并相应处理因洪致涝问题。加强防汛指挥调度能力建设,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增强防洪排涝和抗旱保障灌溉功能。
——大力防治滑坡、山洪地质灾害。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和报警系统,加强对重点敏感地区山体滑坡的防范,实施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居民搬迁避让工程,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
——防治森林、水域生物灾害。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灾害防治力度,建立生物灾害监测网络,增强灾害预警评估和风险防范管理能力,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防范外来物种侵袭。
——严防森林火灾。建立健全县乡森林防火组织机构,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管理水平;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严控火源管理,严格野外用火管制;完善森林防火预警响应体系,加强火险天气、火险等级和林火行为等预报及预警响应机制建设;加强县乡村扑火应急队伍和日常巡查及村级护林员队伍建设,配备相应的设备,强化专业训练,提高应急反应及防火、扑火水平;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提高森林执法执勤能力;严厉打击山林纵火、失火烧山的违法犯罪行为。
——加快建设自然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面向农业农村的气象服务,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震减灾体系。
专栏10 绿色发展提升工程
1、生态功能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继续推进新田县基础设施建设、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续建项目。 2、新田河流域底泥清淤工程:对20公里的河段清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安全处置,河道两岸生态植被恢复。 3、新田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对新田河流域内所有畜禽养殖企业进行治理、搬迁、关停取缔;涉水工业企业全面治理做到达标排放;治理流域内的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 4、新田河沿河两岸土壤修复工程:对新田河沿河两岸3000亩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5、新田湘江源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完善生态文化推广体系、加快宜居城乡建设、健全生态文明保障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6、新田县主体生态功能区森林防火工程:监测、预警、巡防、扑救体系。 |
第六章 坚持开放发展 增添品质新田魅力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推出一批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促进科技、人才、资金内外集聚,激发发展活力,千方百计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创新创业红利,使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到新增长点上来,以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创新体制机制
瞄准制约新田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制定本县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县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深化“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加强改革后的市场监管,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着力提高政府效能。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围绕富硒蔬菜、水果、烤烟、现代林业、优质粮食等农村主导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信托流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入股流转等形式,引导整村、整组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提高投资效益,统筹安排、科学制定政府性投资计划,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不断提高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社会效应。深度激活民间投资,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创新,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可以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着力化解建设需求和资金供给之间的现实矛盾,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机制。探索PPP、资产证券化、股权融资等投融资模式。
第二节 推动内外开放
以加快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市委、市政府打造对接东盟的桥头堡为契机,突出战略对接,突出打通内外通道、完善开放平台、增强开放活力,全面提高内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提升开放平台载体。以推进园区专业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打造园区开放平台,着力提升开放平台的功能性、集成性和影响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以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和建设特色农产品进出口基地和交易中心为依托,建设产业型平台。以我县获批“富硒系列农产品国家级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打造我县富硒系列农产品出口交易平台和通道。以长沙海关永州办事处挂牌运作为契机,力争在新田县建设监管仓和保税仓。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打造内陆型开放经济新高地,深化与珠三角、港澳台、北部湾等节点区域和东盟、央企省企名企等经济组织的对接合作,抓住省市加快建设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的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创新开放合作模式。把握二广高速、厦蓉高速全面贯通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二广高速经济带,发挥新田县在区位、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顺势而为,主动出击,加快接受珠三角延伸辐射,实现联动互补发展,强化市、县联动,推进跨领域、跨行政隶属关系的区域合作发展,积极发展“飞地经济”。
第三节 发展民营经济
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壮大支柱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招商引资结合起来,通过加大投入提升发展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增强内生动力,通过政策落实优化发展环境,使民营经济成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生力军、结构调整的新抓手、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鼓励全民创新创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 制订“互联网+中小微企业”计划,引导鼓励各类创业者开展创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各领域、各层次和类型的创业群体,拓宽中小企业创业兴业领域,建设创业基地和创客空间。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原则,充分利用金融和担保机构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建立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专项资金及发展基金,加大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财政贴息贷款支持。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创新对发展的引领支撑,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对经国家、省认定的科技创新型中小民营企业给予奖励。扶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让各类企业法人财产权依法得到保护。完善政策法规,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第四节 培育市场体系
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要求,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取向,不断完善市场网络,强化制度支撑,突出新兴交易市场培育,积极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与新兴融合,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不断完善市场网络。规划建设新的商品市场交易平台,完善市场网络体系,保障商品交易日益扩大的市场基础平台需求。在城区新建新田县综合物流园、新田县现代综合物流商贸城、中国湘南富硒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心、中国中部国际家居博览城、新田汽车商贸城、二手车交易市场;在集镇规划扩建、改造市场和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将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新模式,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选择一批项目开展PPP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运营。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等群体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大户,鼓励家庭农场实施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社。
——丰富金融市场产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县城和中心镇布设网点机构,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探索所有权、股权、使用权、经营权、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抵押贷款,深化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在新田的试点。壮大发展农商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专栏11 开放体系建设工程
1、新田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园区,建设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完成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承接家具、机械等特色化、专业化产业转移,引进规模企业50家。 2、新田县中小企业咨询服务体系项目:引进专业咨询服务团队.企业化运作,组建新田县中小企业咨询服务专业公司,政府采取公共服务购买模式扶持企业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商业策划、项目包装、财务咨询、融资服务、技术保障、法律服务、人力资源保障、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 3、新田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项目:设立公司、财政投入资金2.5亿元,发挥资金放大效应,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4、新田县创新创业园建设工程。 |
第七章 坚持共享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新田
以全面建成小康新田为总目标,以扶贫脱贫为首要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强劲动力,以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加大多元投入为支撑,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到2018年底,全县5.33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000元;全县12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第一节 创新扶贫模式
按照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并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组织开展“一进二访”活动,摸准扶贫对象,核准贫困户家底,弄清致贫原因,明确贫困群众需求,逐村逐户分类列出帮扶清单,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法、精准帮扶,制定专项帮扶措施。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突出问题;推进科技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工程,健全贫困地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能力,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第二节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加快农村公路提升工程,启动自然村公路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通达能力,有效解决运输难、行路难问题。到2020年,完成900公里贫困村农村公路建设、升级改造,实现100%的贫困村通硬化路面公路。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在贫困落后乡镇实施一批骨干水利项目、节水型农田水利工程、山区水源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开展老化失修、因灾损毁的农田水利设施修复及节水灌溉、农田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到2020年,累计完成总投资 1.5亿元以上,贫困村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推进农网改造升级。继续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提高电网性能和用电质量。到2020年,全面解决全县125个贫困村5.33万贫困人口的用电瓶颈问题,贫困村户均配变电容量达到1.1千伏安、一户一表率达到100%。
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加快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推进贫困乡村的道路建设、基本农田、小型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完成基本农田建设3万亩以上,综合治理小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
完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根据贫困村人口、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布局生活垃圾村收集站和镇转运站。到2020年,生活垃圾村收集站覆盖全县60%以上的贫困村。
第三节 推进产业扶贫进程
依托新田县富硒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根据贫困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及资产收益扶贫等模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村制宜发展烤烟、蔬菜、油茶、药材、楠竹、水果、食用菌及生猪、牛羊、鸭鹅、林下种养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等多元化的富民产业。
引导支持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发展和引进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大户等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增收。选择一批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生态观光、游园采摘、民俗体验、养生休闲度假等新兴业态,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增收。
抢抓“互联网+”的战略机遇,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入驻新田为平台,推进贫困地区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程,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到2020年,基本实现我县电子商务服务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点,贫困户能开展电商经营活动,带动物流产业发展。
加强光伏和风电项目开发。做好光伏和风电项目开发工作,加快五菱电力罗溪光伏和中技环保新田光伏项目建设进程,力争到2020年,开发建设光伏和风电场2-5个,装机规模达50万千瓦以上,打造新田光伏产业园,形成产业扶贫的新增长点。
第四节 强化扶贫保障
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结合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整合资金,实施易地搬迁,到2020年,全部完成条件恶劣或脱贫成本过高的贫困村散居户易地搬迁。
强化对口扶贫。继续实施部门对口扶贫计划,加大对贫困村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旅游扶贫、资金扶贫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条件,按时完成脱贫任务。
安全饮水工程。加快贫困村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贫困人群的安全饮水问题,合理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到2020年,完成投资0.32亿元,解决88个贫困村2.7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农村危房改造。对基本无劳动能力和自筹能力的无房危房特困农户,包括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赤贫农户、贫困残疾人进行重点帮扶,每年重点帮扶户数不得少于农村危房改造总户数的40%,到2020年,基本保障全县农村贫困户无危房。积极争取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改造任务和资金每年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125个贫困村的D级危房全部改造到位,无房户进行动态清零,实现贫困农户全部有房住的目标。
文教卫基础保障。重点加强教师周转宿舍、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村就学难、就医难的问题。到2020年,贫困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投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强化脱贫工作考核。进一步完善脱贫成效考核机制,科学分解部门、乡镇扶贫工作责任、年度目标,积极争取各级扶贫资金支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激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确保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专栏12 精准扶贫工程
1、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迁安置贫困农户17080人。 2、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000户。 3、义务教育扶贫工程:义务教育扶助贫困户子女年均0.8万人。 4、贫困村楠竹低改工程:发展6万亩楠竹高标准低改和新扩园种植4万亩。 5、贫困村富硒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工程:精选80个贫困村建立富硒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4万亩/年。 |
第五节 繁荣社会事业
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全方位增强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动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努力构建与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相适应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内容包括:
——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建设教育强县。第一、强化基础教育。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为重点,不断巩固和提高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扶持鼓励民办教育、特殊教育,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均衡发展。到“十三五”,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着力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支持社会资源举办学前教育,“十三五”期间,每个乡镇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全县创建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不断推进薄弱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校舍危改工程。继续优化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建设与县城不断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布局体系,不断增加城区学位,解决超大班额问题,新建南部新城学校、西北片区小学,扩建城东中学和五完小,规划一中搬迁,取消义务教育学校校名序号,实行按区域命名。继续完善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师生生活条件,绿化、美化、亮化校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机制,激发师资活力,培养名师名校。第二、发展职业教育。筹建一所新职业中专,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 推进职业学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研发创新、顶岗学习的教育模式,把县职业中专建设成为优质劳动力培训基地和就业再就业孵化基地,使之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主阵地,为我县三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培养输送合格、优秀的技术人才。第三、深化成人教育。推进县教师进修学校、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建设,整合有效资源,提升教育质效。到2020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控制在1%以下,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成效明显。
专栏13 教育事业建设工程
1、中小学“全面薄改”计划:提高全县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善薄弱学校基本条件。 2、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新建南部新城学校、西北片区小学。 3、职中学校改扩建项目:新建实训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征地、学生公寓、教学楼、设备配置。 4、新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 5、德恒教育项目:引进德恒兆业深圳教育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在县城东南部建设幼儿园至高中教育的教育机构。 |
——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以增强人民文化素养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广播电视体育事业单位为骨干,围绕构建和谐新田,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和世纪文艺人才工程,深度整理挖掘新田“孝”文化、探秘文化、“六字丰碑”廉政文化,引导花灯、祁剧、舞狮舞龙等民间文化的发展,充分利用特色古民居、古堡等资源,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建集大剧院、博物馆、文化馆、文化大厦和数字影院于一体的县文化中心。
——推进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 促进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有效利用,形成预防、治理、康复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格局;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卫生计生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疾病防控网络建设。“十三五”期间,完成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普及健康教育,积极预防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急救网络。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专栏14 卫生事业建设工程
1、全民健康工程: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卫生计生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疾病防控网络建设。 2、县直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医、护、技人员培训,安保设施人员配备。 3、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强化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套;加快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人员培训。 4、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中医院实施县级标准化医院建设,加强乡村两级中医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 5、南部新城医院建设项目:新城区新建一所400张床位的二级综合医院。 |
——推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开展“篮球争霸赛”、“越野车赛”等各种县内、县际及国家级体育赛事活动,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发展民族特色体育,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竞赛与表演、运动休闲、体育中介、体育用品制造等体育市场和产业体系,打造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市场。“十三五”期间,建设新田县体育中心、进一步完善南国武当赛车越野基地、乡镇全民健身广场等体育设施,2020年末力争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50%以上,全县成年人体质合格率基本达到85%以上,青少年基本达到95%以上。
专栏15 体育设施建设工程
1、新田县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四馆一场(综合馆、竞训馆、篮球馆、游泳馆、田径场)及配套设施。 2、乡镇全民健身计划:在12个乡镇各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和一个健身公园。 3、南国武当赛车越野基地项目:建设一个占地500亩的以赛车场为主的户外运动主题公园。 4、社区公园健身步道建设工程:在6个社区各建设2公里以上的健身步道或登山步道。 |
——推进妇女儿童事业稳步发展。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制定和实施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推进妇女儿童事业稳步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保障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的机会,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力,加大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加强对妇女在劳动保护、社会福利、卫生保健及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保障工作。严厉打击暴力侵害妇女儿童、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改善儿童成长环境,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消除对女童的歧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孤残儿童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等问题。
第六节 改善民本民生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和最终目的,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
——提升城乡就业水平。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创业的引导和扶持功能;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促进城乡平等就业;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 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劳动待遇正常调整机制。
——扩大社会保障能力。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统筹水平;加快推进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核心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加快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促进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紧密衔接,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创新保险支农惠农方式,支持保险机构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
——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金标准动态调整和价格补贴机制,率先建立较为完善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行分层分类救助制度,完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灾害、司法等专项救助。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鼓励社会互助和帮扶。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扶助力度,努力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
——创新社会福利体系。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合理布局福利设施,切实保障“五保三无”对象、困难老人、孤残儿童和重度残疾人对公办福利机构的需求。积极发展老龄和儿童福利事业,进一步完善社区福利服务网络。完善和落实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倡导志愿精神,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强化基本住房保障。加快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建设,解决好城乡居民住房难的问题。
——提升社区管理服务。以民主自治为方向,以和谐社区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理服务为基础,加快新型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社区事业投入发展机制,建立新型村、社区服务管理模式。优化美化人居环境,加强社区各种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能力。积极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繁荣社区文化。“十三五”期间,每个街道、乡镇建设1-2个示范社区。
第七节 创新人口管理
加快推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把握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适时完善人口发展政策,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为建设和谐新田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稳定计划生育水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适度保持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切实解决无户口人员的落户问题;大力开展优生优育宣教和服务,加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综合救治能力,不断提升妇幼保健、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技术水平;不断增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特色服务能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能力、和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
——促进城乡人口流动。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并享有城镇居民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实际居住人口居住证制度,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教育、卫生、就业、社保、住房等政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加大对单亲、留守、零就业、孤残等特困家庭的支持和针对性帮扶。在城乡社区设立家庭服务机构,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病残者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服务。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开展终身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第八节 健全民主法制
围绕和谐新田战略目标,全面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以完善民主法制为突破口,引领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民主制度,拓宽基层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全面推进政府法治建设,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执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司法机关内部制约机制,推进高效阳光司法。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加强民族宗教管理。加强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门楼下瑶族乡的扶贫开发,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问题,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不断创新思路、改进作风、打牢基础,切实提升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水平。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摸清底数,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台账,做到服务到人、管理到位。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预防治本,改革安全评审制度,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推动经济国防融合发展。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支持国防力量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形成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格局。
第八章 加强党的领导 强力推进规划实施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县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建立行之有效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规划落实,确保各项重大任务顺利完成,切实保障本规划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县乡村党的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反腐倡廉,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地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强规划指导。加强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制度建设,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十三五”规划领导小组,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统筹协调和考核指导,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创新实施机制。加强完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财税、统计监测和干部考核等制度方面的配合,为规划实施搭建制度平台。科学组织规划的实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注重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保障规划顺利完成。
健全责任体系。围绕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合理确定政府和相关部门分工,分解年度目标、工作指标和推进措施。对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对于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要纳入部门、地方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明确工作责任和实施进度。
完善监督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要负责及时处理和反映。规划实施中期,由县政府组织力量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规划实施期间由于特殊原因确需调整时,须按法定程序报县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第二节 加强宏观调控
突出规划引领。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支撑,抓紧制定重点专项规划与一般专项规划,建立定位清晰、层次分明、功能互补、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本规划的总体协调功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各级各类规划的功能、性质、定位等作出明确的规定,抓紧制定行动计划与年度实施计划,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加强规划衔接。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加强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围绕本规划的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强化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各类规划的细化功能,加强与上级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约束性目标、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等规划内容衔接,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不断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成效。
强化政策调控。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把握全县经济发展走势,有效引导社会资源,高度关注民生,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综合实施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和消费政策,积极运用价格、税收、补贴等经济杠杆,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地投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规划有效实施。
第三节 增加要素保障
提升土地利用。严格土地审批程序,规范集约使用存量和新增土地,按照“控制总量、管住增量、整合存量、消化闲置土地”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综合投资强度。在保障耕地红线不减少的前提下,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充分盘活土地存量,探索建立完善项目用地储备制度,确保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建立完善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优先安排涉及民生、公共服务和城乡一体化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支出和项目投入。加大银、政、企合作力度,搭建融资平台,增强政府和企业融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产业发展。放宽民营资本准入领域,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向规划实施的关键领域聚集。
强化人才支撑。充分开发和利用县域内外人才资源,以关键技术、重点产业、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为载体,拓展引才引智平台,建立健全各类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管理和激励机制,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初、中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加快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四节 强化项目管理
强化项目储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农村农业等领域,根据国家投资导向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利于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滚动推进,始终保持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作用。
规范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在项目形成、项目推介、项目管理、项目投融资、项目协调、项目用人和考核等方面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有序、科学、规范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深化、细化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扎实做好前期论证,提高项目建设方案的科学性,保证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规范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审查项目准入条件,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和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第五节 优化发展环境
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小政府、大社会、全服务”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规范、精简审批程序,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优良政务环境。
治理项目环境。健全重大项目联合督查机制、解决矛盾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对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工作绩效评估和查究问责。加大对重点项目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建设环境和侵害企业利益的违法行为。
维护市场公平。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允许社会组织和民间资本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力度,严肃整治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不法行为,建立和维护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动员社会力量。加强规划宣传,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与企业、群众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程度和透明度。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促进各级各类规划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