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4311230009/2019-00026 分 类:
-
发文机关:
发文日期: 2019-04-12 16:40 - 名称:
2018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 文号:
2018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单 位 负 责 人: 邓红艳(签章)
分管内控负责人: 林宏辉(签章)
牵头部门负责人: 林宏辉(签章)
填 表 人: 廖娜(签章)
电 话 号 码: 15116503405
单 位 地 址: 双牌县迎宾路10号
邮 政 编 码: 425200
报 送 日 期: 2019-03-21
隶属关系(国家标准:隶属关系-部门标识代码):431123 |
||
单位预算级次:1 |
单位所在地区(国家标准:行政区划代码):431123 |
|
单位基本性质:10 (10.行政单位 2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22.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23.经费自理事业单位 90.其他单位) |
预算管理级次:40 (10.中央级 20.省级 30.地(市)级 40.县级 50.乡镇级) |
|
支出功能分类:2010500 |
||
内设机构数量:2 |
2018年度支出总额(单位:元):6544698. |
|
年末实有人数:21 |
单位编制人数:18 |
|
第一部分:单位内部控制情况总体评价 |
||||
本单位内控总体运行情况 |
良 |
|||
第二部分:单位内部控制总体成果 |
||||
一、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
||||
(一)内部控制机构组成情况 |
||||
1.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人数 |
4 |
2.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中班子成员人数 |
4 |
|
3.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组长 |
单位一把手(法人) 邓红艳 |
4.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副组长 |
已设置 其中,分管财务领导:1个;其他分管领导:2个 |
|
5.其他班子成员是否在单位内部控制领导机构中任职 |
否 |
6.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小组负责人 |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 邓红艳 |
|
7.内部控制牵头部门 |
财务部门 |
8.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部门 |
,已与牵头部门分离 |
|
(二)内部控制机构运行情况 |
||||
1.本年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次数 |
2次及以上 |
2.本年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次数 |
2次及以上 |
|
3.本年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中形成决议的会议次数 |
2次及以上 |
4.本年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中形成决议的“三重一大”事项个数 |
1次 |
|
5.本年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会议次数 |
2次及以上 |
6.本年单位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次数 |
2次及以上 |
|
7.本年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覆盖情况(单位层面) |
未完全覆盖:未覆盖组织架构业务;未覆盖运行机制业务;未覆盖关键岗位业务;未覆制度体系业务; |
8.本年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覆盖情况(业务层面) |
已完全覆盖 |
|
9.内部控制体系初期建设方式 |
单位自建 |
10.内部控制体系本年建设方式 |
单位自建 |
|
11.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开展进度 |
内部控制信息化阶段 |
|||
12.本年是否开展内部控制考核评价 |
是 |
13.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式 |
单位内部自我评价 |
|
14.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实施范围 |
财务报告质量情况;经济责任落实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
15.内部控制考核评价结果应用 |
出具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报告;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作为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依据 |
|
16.内部控制考核评价结果运用效果 |
0.00 |
|||
17.审计结果运用效果 |
0.00 |
|||
18.巡视、纪检监察结果运用效果 |
0.00 |
|||
(三)组织机构改革情况 |
||||
1.本年是否开展组织机构改革 |
是 |
2.本年是否修订“三定”方案 |
是 |
|
3.开展组织机构改革原因 |
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求 |
4.内部职责明晰程度 |
建立领导权力清单;建立部门责任清单;建立岗位职责清单 |
|
(四)权力运行制衡机制建立情况 |
||||
1.分事行权 |
是 |
2.分岗设权 |
是 |
|
3.分级授权 |
是 |
4.定期轮岗 |
是 |
|
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
||||
(一)内部控制适用的管理业务领域 |
||||
1.内部控制适用的六大管理业务领域 |
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资产业务管理;其他;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建设项目业务管理;合同业务管理 |
2.其他业务领域建设情况 |
||
(二)内部控制业务工作职责分离情况 |
||||
1.预算业务管理 |
职责分离情况较好 |
|||
2.收支业务管理 |
职责分离情况较好 |
|||
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 |
职责分离情况较好 |
|||
4.国有资产业务管理 |
职责分离情况较好 |
|||
5.建设项目业务管理 |
职责分离情况较好 |
|||
6.合同业务管理 |
职责分离情况较好 |
|||
(三)内部控制业务轮岗情况 |
||||
1.预算业务管理 |
进行轮岗 |
|||
2.收支业务管理 |
进行轮岗 |
|||
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 |
进行轮岗 |
|||
4.国有资产业务管理 |
进行轮岗 |
|||
5.建设项目业务管理 |
未进行轮岗 |
|||
6.合同业务管理 |
进行轮岗 |
|||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 |
||||
环节 |
是否更新制度 |
是否更新流程图 |
更新理由 |
|
1.预算编制与审核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2.预算执行与调整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3.决算管理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4.绩效评价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1.收入管理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2.财政票据管理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3.支出管理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4.公务卡管理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1.采购申请与审核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2.采购组织形式确定 |
是 |
是 |
内部控制手段效用 |
|
3.采购方式确定及变更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4.采购验收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1.货币资金管理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2.固定资产管理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3.无形资产管理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4.对外投资管理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1.项目立项、设计与概预算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2.项目采购管理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3.项目施工、变更与资金支付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4.项目验收管理与绩效评价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1.合同拟订与审批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2.合同履行与监督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3.合同档案与纠纷管理 |
是 |
是 |
外部法律环境;内部控制手段效用;实际执行成本原因;内设机构调整变动;内部运行流程变动;是否有新的运行风险 |
|
5.制度关键管控点 |
||||
(1)预算业务管理 |
制度关键管控点管控良好 |
|||
(2)收支业务管理 |
制度关键管控点管控良好 |
|||
(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 |
制度关键管控点管控良好 |
|||
(4)国有资产业务管理 |
制度关键管控点管控良好 |
|||
(5)建设项目业务管理 |
制度关键管控点管控良好 |
|||
(6)合同业务管理 |
制度关键管控点管控良好 |
|||
(7)其他业务领域管理 |
||||
(五)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 |
||||
业务类型 |
评价要点 |
评价指标结果/指标值 |
||
预算业务管理 |
1.重大预算事项决策情况 |
0% |
||
2.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设定比例 |
||||
3.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定比例 |
100.00% |
|||
4.预算批复细化程度 |
100.00% |
|||
5.预算执行管控程度 |
100% |
|||
6.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
100% |
|||
收支业务管理 |
1.收支分级授权实施情况 |
50.00% |
||
2.非税收入管控情况 |
100.00% |
|||
3.收入入账管控情况 |
100.00% |
|||
4.支出管理精细程度 |
100% |
|||
5.支出付款管控情况 |
100.00% |
|||
政府采购业务管理 |
1.采购预算完成情况 |
100.00% |
||
2.采购合同匹配情况 |
100.00% |
|||
3.采购验收管控情况 |
100.00% |
|||
国有资产业务管理 |
1.资产账实相符程度 |
100.00% |
||
2.固定资产验收管控情况 |
170.38% |
|||
3.固定资产处置规范程度 |
100.00% |
|||
4.全部资产处置收益管理情况 |
100.00% |
|||
建设项目业务管理 |
1.项目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
100.00% |
||
2.项目资金管控情况 |
100.00% |
|||
合同业务管理 |
1.合同订立规范情况 |
100% |
||
2.合同执行规范情况 |
100% |
|||
三、信息系统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
||||
1.本年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阶段与投入资金规模 |
建设投入:10000元;运行维护:10000元 |
2.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式 |
单位自建 |
|
3.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覆盖情况 |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覆盖情况良好 |
|||
4.基于制度更新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改造升级领域 |
预算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改造升级;收支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改造升级;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改造升级;国有资产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改造升级;建设项目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改造升级;合同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改造升级;其他业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改造升级 |
|||
5.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模块联通情况 |
联通了1个模块 |
6.是否联通政府会计核算模块 |
是 |
|
7.内部控制大数据平台建立情况 |
是 |
|||
四、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
||||
统计局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自开展内部控制综合评价以来,我局十分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把内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严格执局上级局制度、办法的前提下,针对局实际,努力完善、细化内控管理制度,做精做细各项内控管理,维护财产完整,保证会计及其他资料正确和财务收支合法,决策层的经营方针、经营决策能得以顺利贯彻执性,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能得以提高,我局坚持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并举的经营策略,在规范操作程序、降低风险中起到了用心促进作用。现将全局内控管理状况报告如下: 一、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状况双牌县统计局,于1983年组建,系正科级局政单位,是主管全县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县人民政府直属机构。根据双政办(2002)12号和双编发[2004]1号文件精神,我局内设副科级科室1个,股级科室2个,全部纳入2017年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内设科室分别是县社会经济调查队、综合办公室、双牌县统计局计算机站。根据双编发[2015]9号文件精神批复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我局机关本级纳入了财政预算,2018年,年初预算,编制人员为20人,其中双牌县统计局公务员编制6人、双牌县社会经济调查队参公编制7人且财务未独立、双牌县统计局计算机站事业编制7人且财务未独立;年初预算实有在职人员21人,其中局政人员6人,参公编制人员7人,事业编制7人,长期聘用人员1人;退休人员6人;享受独生子女人数3人,退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人数4人,遗嘱人员1人;办公用房使用面积260平方米;单位主要资产有:小轿车0台,办公计算机27台,打印机11台,空调7台,复印机2台,办公电话3台。 二、当年内控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效果和成绩 为确保全局内控管理的良好态势,今年以来我局在内控管理工作上采取了以下措施1、领导重视,组织落实,2006年以来,我局领导班子始终高度重视支局的内控工作,把加强内控工作作为提高全局管理水平,规范业务经营,提高全局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来抓,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组织体系健全,处罚整改加强。 2、针对本局实际,不断完善局之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根据上级局的文件精神,我局为进一步贯穿到具体业务发展和内控管理上,支局今年来出台了各类制度保障性及业务性文件、奖励性措施,制度、办法出台使全局在组织上、职责上为内控管理带给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3、高度重视存在问题,明确落实整改职责,扎实抓好整改工作。整改工作由单位牵头,各业务主管部门督办,问题存在单位落实整改。合规部门建立全局性整改台账,对今年来上级局各种内外部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整改结果逐一登记,全程监控各单位的整改状况;业务主管部门对上级局各种内外部检查及季度自律监管中存在问题建立系统整改台账,并深入基层抓整改落实;问题存在单位重点落实整改职责人,坚持“谁经办,谁整改,谁不整改处理谁”原则。透过职责到位,纵横结合措施,除客观原因确难整改外,做到整改不留死角,不走过常 4、用心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规范操作意识。 |
||||
五、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
||||
自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精神和要求,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内部控制工作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在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努力,取得了实效,但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 、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1、存在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各地虽然相继制定了《单位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单位内部操作规程(流程)》,以及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并相应的进行了检查。但是,从检查情况整体来看,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制度、措施等存在未执行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现象。2、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设置的不够合理。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机构设置和人员受限行政体制和编制的管理。3、单位内部参与度积极性不高,未形成合力。目前,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评价工作,以“自我评价”为主,有效性评价缺乏强制性。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存在财务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4、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有待加强。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5、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考核以及结果的运用脱节。从而出现“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二、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关键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有效实施的基础性保证。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控意识淡薄,认为内控制度是财政部门的事,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有的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制度的制定走过场,内部控制仅仅为“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财政检查及审计部门审计的装饰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监督约束弱化。对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不能起到监督作用,内部控制失效。同时财政管理部门重资金分配,轻资金使用的监督,忽视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4、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管理人员竞争意识差,缺乏创新精神,业务素质难以满足实施内部控制和监督的要求。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建议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目标管理的重要性,真正树立起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2、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相对完整、有章可循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首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工控制,对单位内各部门定岗定职,明确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的有效分离,互相牵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其次实行业务流程控制,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及报销程序。对每一笔经济业务所产生的票据,必须进行严格的把关,规范单位财务审批程序和制度。三要加强资金和财产安全控制,定期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核对,出现不一致时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3、加强内外监督。首先,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部门的监督作用,并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由于内部监督部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情况比较了解,应建立定期的内控制度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制定改进措施,帮助有关控制部门逐步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3、要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考核以及结果的运用挂钩。从政府层面或上级主管部门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及有效性等方面纳入考核范畴。同时,要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内部控制建立、实施、执行情况与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使用等挂钩,达到以“考”促“建”,全面提升管理成效。4、加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分批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推动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
||||
六、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
||||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目标管理的重要性,真正树立起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2、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相对完整、有章可循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首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工控制,对单位内各部门定岗定职,明确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的有效分离,互相牵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其次实行业务流程控制,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及报销程序。对每一笔经济业务所产生的票据,必须进行严格的把关,规范单位财务审批程序和制度。三要加强资金和财产安全控制,定期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核对,出现不一致时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3、加强内外监督。首先,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部门的监督作用,并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由于内部监督部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情况比较了解,应建立定期的内控制度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制定改进措施,帮助有关控制部门逐步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3、要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考核以及结果的运用挂钩。从政府层面或上级主管部门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及有效性等方面纳入考核范畴。同时,要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内部控制建立、实施、执行情况与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使用等挂钩,达到以“考”促“建”,全面提升管理成效。4、加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分批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推动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
||||
七、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
||||
1、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相对完整、有章可循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首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工控制,对单位内各部门定岗定职,明确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的有效分离,互相牵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其次实行业务流程控制,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及报销程序。对每一笔经济业务所产生的票据,必须进行严格的把关,规范单位财务审批程序和制度。三要加强资金和财产安全控制,定期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核对,出现不一致时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3、加强内外监督。首先,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部门的监督作用,并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由于内部监督部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情况比较了解,应建立定期的内控制度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制定改进措施,帮助有关控制部门逐步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3、要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考核以及结果的运用挂钩。从政府层面或上级主管部门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及有效性等方面纳入考核范畴。同时,要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内部控制建立、实施、执行情况与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使用等挂钩,达到以“考”促“建”,全面提升管理成效。4、加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分批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推动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
||||
问题领域 |
问题分类 |
填报事项 |
存在问题 |
完善建议 |
||
单位层面 |
1.内部控制机构组成 |
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人数 |
||||
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中班子成员人数 |
||||||
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组长 |
||||||
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副组长 |
||||||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小组负责人 |
||||||
内部控制牵头部门 |
||||||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部门 |
||||||
2.内部控制机构运行 |
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次数 |
|||||
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次数 |
||||||
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中形成决议的会议次数 |
||||||
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中形成决议的“三重一大”事项个数 |
||||||
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会议次数 |
||||||
单位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次数 |
||||||
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覆盖情况 |
本年度单位未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或本年度单位风险评估覆盖范围不全面 |
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且评估范围覆盖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关键岗位、制度体系、信息系统等单位层面,及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国有资产业务、建设项目业务、合同业务和其他业务等业务层面 |
||||
是否开展内部控制考核评价 |
||||||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实施范围 |
||||||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结果应用 |
||||||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与其他监督结果运用效果 |
考核评价 |
|||||
审计 |
||||||
巡视、纪检监察 |
||||||
3.组织机构改革 |
内部职责明晰程度 |
|||||
4.权力运行制衡机制建立 |
对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明确分工、相互分离、分别行权 |
|||||
对涉及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岗位,是否依职定岗、分岗定权、权责明确 |
||||||
对管理层和相关岗位,是否分别授权,明确授权范围、授权对象、授权期限、授权和行权责任、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界限 |
||||||
对重点领域的关键岗位,是否建立干部交流和定期轮岗制度 |
||||||
业务层面 |
1.工作职责分离 |
工作职责分离情况 |
||||
2.定期轮岗 |
人员轮岗人次 |
建设项目业务管理定期轮岗不到位、 |
对重点领域的关键岗位,进行干部交流和定期轮岗管理。(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对关键岗位涉及的相关业务采用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
|||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 |
更新制度 |
||||
更新流程图 |
||||||
制度关键管控点 |
||||||
4.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
预算业务管理 |
1.重大预算事项决策情况 |
||||
2.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设定比例 |
||||||
3.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定比例 |
||||||
4.预算批复细化程度 |
||||||
5.预算执行管控程度 |
||||||
6.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
||||||
收支业务管理 |
1.收支分级授权实施情况 |
|||||
2.非税收入管控情况 |
||||||
3.收入入账管控情况 |
||||||
4.支出管理精细程度 |
||||||
5.支出付款管控情况 |
||||||
政府采购业务管理
|
1.采购预算完成情况 |
|||||
2.采购合同匹配情况 |
||||||
3.采购验收管控情况 |
||||||
1.资产账实相符程度 |
||||||
2.固定资产验收管控情况 |
||||||
3.固定资产处置规范程度 |
||||||
4.全部资产处置收益管理情况 |
||||||
建设项目业务管理 |
1.项目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
|||||
2.项目资金管控情况 |
||||||
合同业务管理 |
1.合同订立规范情况 |
|||||
2.合同执行规范情况 |
||||||
信息系统层面 |
1.信息系统覆盖 |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覆盖情况 |
||||
2.基于制度更新的信息系统改造升级 |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是否及时基于制度更新进行改造升级 |
|||||
3.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情况 |
互联互通情况 |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未全部实现互联互通 |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设,做到各业务系统模块之间的数据信息同步与实时共享 |
||
联通政府会计核算模块情况 |
||||||
4.内部控制大数据平台 |
内部控制大数据平台建立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