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远县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7年12月25日在宁远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财政局局长 杨友忠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2017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和工作打算,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及财政工作情况
(一)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6.26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2.65%,比上年增加2.511亿元,增长18.26%,税收收入13.47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2.8%,非税收入占县本级收入的比重为24.8%。收入分级次为: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2772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0.1%,比上年增加1.2亿元,增长11.91%;上划省级税收完成1.0189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7.4%,比上年增加1367万元,增长15.5%;上划中央税收完成3.9639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9.3%,比上年增加1.1743亿元,增长42.1%(主要是“营改增”后上划中央收入比例提高)。收入分征收部门为:国税局完成6.4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5.44%,同口径比上年增加1.18亿元,增长22.61%;地税局完成7.32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6.7%,同口径比上年增加1.46亿元,增长24.91%;财政局完成2.54亿元,为年初预算的87.28%,比上年减少1300万元,降低4.87%(主要是省市要求压缩非税收入)。
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4.8597亿元,比上年增加4.8241亿元,增长12.1%。
收支平衡情况:收入方面,县本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772亿元,上级补助收入29.347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2.78亿元,收回财政存量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亿元,上年结转178万元,收入总计45.0228亿元;支出方面,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4.8597亿元,上解支出1631万元,支出总计45.0228亿元;收支相抵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年初结余1628万元,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3.437亿元,上级补助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为3407万元;本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3.8031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374万元。
3、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不含市统筹的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年初结余4.0531亿元,本年收入预计完成10.6375亿元,本年支出预计9.627亿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5.0636亿元。
(二)财政工作情况
2017年,县财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财政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落实、见实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财政科学化、精细化、透明化、法制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减税降费持续加大的局面,积极探索生财之道,谋划聚财之方,瞄准目标,协同发力,通过开展重点行业税收清理,及时督促缴纳各项税费等措施,确保了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的平稳较快增长。201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6.26亿元,同比增加2.511亿元,增长18.26%,累计入库税收收入13.47亿元,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2.8%,较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占县级地方收入的比重为24.8%,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2、跑项争资成效显著。对照国家、省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联合县直有关部门积极对接政策,包装项目,全力以赴跑项争资,有效缓解了我县财政压力,促进了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7年,全县共到位上级转移支付28.5亿元,其中一般转移性支付20.5亿,专项转移支付8亿元;新增债券2.78亿元,置换债券4.16亿元。上级转移支付的总量和增量均列全省同等县市前列。
3、财政支出保障有力。以“保民生、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为目标,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实现财政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支出确保了“吃饭与发展”双保障。2017年,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完成45.02亿元(含上解支出1631万元),同比增加4.8亿元,增长11.93%,其中用于民生领域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达34.31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2%。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财政部门主动作为,积极筹措资金,全年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01亿元、争取平台融资资金15.35亿元,为我县脱贫摘帽提供充实的资金“弹药”。
4、财政管理扎实有效。一是规范“三公”经费管理。对各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实行总额控制,严格落实“三公”经费“零”增长。2017年未安排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安排公务接待费1468.95万元、公车运行维护费991.93万元,分别减少3%和25.75%;完善预算核销制度和银行账户审批制度,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监控,“三公”经费等公务支出实行按月统计、动态监控,对超额度、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一律不予支付,全年拒付不合规资金459笔,拒付金额157.8万元。二是强化单位内控管理。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现有管理制度和业务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共梳理完善22项行政权力运行清单,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20个,编制业务流程图163个,识别经济活动风险点87个,设计控制措施87条。三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全县112个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申报范围,绩效目标实行全覆盖;预算单位自行监控和财政部门重点监控同步推进,对县公安局等8家单位的2016年整体支出、县扶贫发展资金等17个重点民生项目2016年支出进行现场重点评价,涉评资金达10.46亿元。四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出租国有资产(资源)审批和公开出租制度,截至目前,共审批44个单位239宗国有资产出租行为,租金收入3078万元,收入全额缴入国库 ;推进公车改革,共组织三次公车拍卖,拍卖车辆92台,车辆拍卖收入258.63万元;运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反映和掌握资产动态变化,实现对各单位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成立国有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更好地盘活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五是深化财政评审改革。在政务中心设立受理窗口,推行项目限时办结、评审质量考核、重大项目会审等机制,逐步建立了责权分明、层级有序、分工协作、务实高效的评审制度体系。全年共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预(结)算项目1834个,送审金额43.2亿元,审定金额36.4亿元,净审减6.8亿元,审减率达15.7%,为全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六是推进政府采购管理。推动政府采购监管由程序导向型向结果导向型转变。截止到目前,预算采购金额1.71亿元,实际采购金额1.57亿元,节约资金1389万元,资金节约率为9.82%。
5、财政监督力度加大。一是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内控制度和会计监督检查。全县205个单位完成自查自纠并上交了自查报告,并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对法院等20个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对文庙街道办、二中、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三个单位的2016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会计监督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达了10份整改通知书、1份处理决定书,并督促整改落实到位。二是开展财政资金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财务岗位和人员、资金账户、资金收付、会计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等5个方面。三是开展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对我县2017年度财政专项扶贫和涉农整合资金项目申报、资金拨付、项目实施、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涉及资金3.7亿元。四是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专项资金重点检查。对2013年至2016年我县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项目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涉及水利、环保、林业等9个部门,涵盖农业水源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湿地保护补助等13大类3.27亿元。
各位代表,今年来,全县广大财政干部以饱满的热情、谦虚的态度和昂扬的精神辛勤工作,为全县财政发展与改革谱写了新的篇章。今年在全省财政收支考核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排全省第一名,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排全省第二名,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排全省第三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排全省第四名,受到省财政厅的通报表彰和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全县财政系统向关心、支持财政发展与改革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我县产业基础薄弱,近年来新上的重点项目仍处于成长发育期,还没有形成新的税源,并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进、国家结构性减税清费减负政策的落实,将会进一步影响税收收入。二是财政支出压力加大。支出刚性增长较快,特别是人员工资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民生支出,补助标准逐年提高,财政支出压力逐年递增。三是融资政策影响较大。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融资政策持续收紧,将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带来资金压力,也将严重影响建筑业等相关行业税收的收缴。我们将积极应对这些困难和问题,主动作为,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快解决。
二、2018年预算草案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好当前及今后财政工作,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在全面贯彻新思想、新理念、新精神中,坚决完成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奋力开启财政发展新征程。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和全县经济发展状况,2018年财政工作目标是: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总收入增长13%,完成18.38亿元,力争增长15%,达到18.7亿元,税收比重达到80%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4亿元,滚存结余180万元。全年安排基金收入2.45亿元,安排基金支出2.45亿元,滚存结余1374万元。全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含市统筹的社保基金)收入10.88亿元,基金支出9.81亿元,滚存结余6.13亿元。
各位代表,为实现奋斗目标,我们务必要转方式调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重点,围绕“五大战略”总体部署,在“做大和做实”上下功夫,壮大财政“蛋糕”;务必要加强财税征管,全面迈向依法治税新常态,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科学安排收入预算,强化综合治税,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务必要优化资源配置,倾力改善民生,坚持公共财政导向,保障民生需求和重点项目支出;务必要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健全现代财政制度,大力实施“改革+”工程,推动财政事业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产业培育,促进财源建设。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着力兴主业强实体,实现财源可持续增长。打好园区升级战役,加大项目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产城融合的方式,加快提质升级步伐;壮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制造强县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小微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和“小巨人”计划,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省“451”计划和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培育更多龙头企业、特色小微企业和优势产业;落实惠企减税政策,支持工业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引导各类要素进入实体经济,推动各项资源向有竞争力、创新力的企业汇聚;全面落实招商政策,量身定做招商项目,精准开展对口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战略投资者;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在嫁接改造、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投入,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强化金融保障,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支持发展金融、保险、会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健康养老养生、体育产业等新兴服务业;推动全域旅游纵深发展,强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九嶷山创5A建设,做好精准旅游营销,着力构建乡村旅游新格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质烟叶生产,抓好农业园区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稳步发展,打通供需通道,加快消化库存。
(二)狠抓项目引领,力促经济发展。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收入结构的分析研究,把抓项目与兴产业、促发展相结合,紧扣上级政策,抢抓政策机遇,准确把握信息,精准谋划项目,积极争取一批投资额大、科技量高、带动力强、可行性高的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和城市建设项目,在壮大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发挥有力的支撑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效应,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搭建多形式的政银企对接平台,推动信贷资金更多地向项目建设集聚;强力处置闲置用地,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业投入方式,稳步扩大农村地权、林权抵押贷款,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放农村农业;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动态监管平台,跟踪检查,确保项目早落地、早见效;积极引导、鼓励各级各部门争资跑项,增大地方可用财力。
(三)优化支出结构,持续改善民生。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将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的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提升群众福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力保障城区学位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和教育周转房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完善五项保险统一征缴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着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巩固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成果,提高城乡低保精准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医保支付方式,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成效;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支持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重点扶持困难群体就业;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进步等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就业致富;落实各项财政惠农补贴政策;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力保障重点民生实事工程。
(四)深化财政改革,坚持科学理财。全面推进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等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基层财政管理改革,以创建星级财政所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创新融资思路和方式,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积极推行企业债券发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建设;深化投融资和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完善政府性债务监管机制,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健全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投入机制,多措并举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面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全覆盖,完善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和问责机制;强化部门支出责任,加强支出审核,健全结余结转资金管理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有效性;强化财政资金督查、跟踪问效管理,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
各位代表,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全新的工作理念,更实的工作举措,更大的工作力度,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工作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宁远、夺取新时代宁远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