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远县统计局
2016年3月25日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改革创新快发展、团结奋进奔小康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作风建设新常态,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全面小康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发展稳定增长。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9429万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7478万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28499万元,同比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513452万元,同比增长1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方生产总值为16682元,同比增长9.5%。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3:36.5:41.2调整为22.1:35.4:42.5,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0.2和1.1个百分点,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8%、39.8%和52.4%,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8、4.1和5.5个百分点。
全面小康稳步推进。2015年我县全面小康考评实现程度为88.3%,较2014年提升了7.5个百分点。五大类实现程度分别是:经济发展78.1%,人民生活91.7%,社会发展96.9%,民主法治100%,生态文明97.5%。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向好。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3683万元,同比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198541万元,同比增长2.4%;林业产值37249万元,同比增长8%;牧业产值208162万元,同比增长3.4%;渔业产值36206万元,同比增长9.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525万元,同比增长7.4%。
种植业喜迎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810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307719吨,同比增长1.8%。经济作物中,烤烟种植面积7.608万亩,收购烟叶15.4万担。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如下表:
品 名 |
播种面积 (千公顷﹚ |
同比增减(%) |
产量﹙吨﹚ |
同比增减﹙%﹚ |
粮食作物 |
54.81 |
- |
307719 |
1.8 |
其中:稻谷 |
27.12 |
| 271120 |
|
薯类 |
3350 |
-39.2 |
15182 |
-38.9 |
豆类 |
5.36 |
4.3 |
11829 |
7.9 |
蔬菜 |
9.31 |
1.1 |
305275 |
1.5 |
瓜果类 |
0.74 |
4.2 |
26366 |
19.2 |
林业发展稳定。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1.84%。人工造林面积达到4066.5公顷。木材采伐量0.18万立方米;竹材采伐量3.5万根。
畜牧业来势平稳。全年肉类总产量89274万吨,同比增长5.1%。生猪出栏96.74万头,同比增长3%;生猪存栏60.52万头,同比增长1%。水产品产量20920万吨,增长5.5%。
品 名 |
计量单位 |
数 量 |
同比增长﹙%﹚ |
肉类总产量 |
吨 |
89274 |
5.1 |
出栏肉猪 |
万头 |
96.74 |
3.0 |
出栏牛 |
万头 |
1.84 |
7.60 |
出栏羊 |
万只 |
1.40 |
16.6 |
出笼兔 |
万只 |
442 |
2.0 |
出笼家禽 |
万羽 |
880 |
5.4 |
禽蛋产量 |
吨 |
2129 |
4.0 |
生猪存栏 |
万头 |
60.52 |
1.0 |
牛存栏 |
万头 |
7.09 |
4.9 |
兔存笼 |
万只 |
149 |
1.4 |
家禽存笼 |
万羽 |
358 |
8.1 |
水产品产量 |
吨 |
20920 |
5.5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实力增强。201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370292万元,同比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1354万元,同比增长19.1%,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358938万元,同比增长11.4%。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52234万元,同比增长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74265万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77969万元,同比增长5.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家,其中本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3家。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83524万元,同比增长18.9%;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1%。
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品 名 |
计量单位 |
产量 |
同比增减(%) |
钢材 |
吨 |
431233 |
113.5 |
水泥 |
万吨 |
169.23 |
1.3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117.98 |
1.7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立方米 |
1399 |
11.3 |
服装 |
万件 |
125.61 |
8.3 |
大米 |
吨 |
38713 |
3.3 |
铅 |
吨 |
31660 |
5.7 |
建筑业发展良好。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6797万元,同比增长7.5%。全县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达11家,共实现总产值和利润176166万元和161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7%,其中新开工面积251万平万米,同比增长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持续扩大。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6980万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国有投资完成673542万元,同比增长14.2%,非国有投资完成843438万元,同比增长22.2%;房地产投资完成86583万元,同比增长5.8%。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7865万元,同比下降4.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33843万元,同比增长45.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25272万元,同比增长8.5%。
投资结构优化升级。工业投资完成533843万元,同比增长46.8%,占全部投资的35.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68683万元,同比增长25.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0880万元,同比增长23.2%;民生工程投资172320万元,同比增长5.8%;基础设施投资440583万元,同比增长32%。
房产销售量价齐升。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2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8.9%。商品房销售额8.8亿元,同比增长174.1%。2015年我县商品房销售均价为3162元/平方米,较上年增长9.9%。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5891万元,同比增加12.3%。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04301万元,同比增加12.7%;乡镇消费品零售额61590万元,同比增长8.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85976万元,同比增长11.9%;住宿和餐饮零售额79915万元,同比增长14%。年末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29家,与去年同期持平;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5家,比去年增加1家。
六、招商引资和旅游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际到位外资8066万美元,同比增长10.49%;内联引资23.5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外贸进出口额9729万美元,同比增长12.3%;承接产业转移项目51个。
旅游业绽放活力。全年共接待游客6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和23%。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运输业进一步现代化。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3226.436公里,其中省道372.696公里,县道348.994公里,乡道759.095公里,村道1657.785公里,专用道1.86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6公里,其中二广高速52.7公里,厦蓉高速33.3公里。全年实现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4162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9.1%。旅客周转量6292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5%。
邮电通信发展稳定。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23991万元,同比增长8.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010万元,电信业务总量4500万元,移动业务总量12721万元,联通业务总量3760万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共326806户,其中移动206313户,联通70410户,电信50083户。固定电话用户8609户。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总量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8202万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县本级收入87987万元,上划省级收入8301万元,上划中央收入2191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9%、22.7%、21.5%。实现税收收入88899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75.2%,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409102万元,同比增长14.7%。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67520万元,同比增长16.4%;政府基金支出41582万元,同比增长1.7%。财政支出进一步向保障民生倾斜,农林水事物支出63195万元,同比增长21.5%;其中教育支出75880万元,同比增长18.1%,医疗卫生支出45178万元,同比增长16.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923万元,同比增长10.3%;环境保护支出12408万元,同比增长9%;住房保障支出20446万元,同比增长60.5%。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97204万元,较年初净增234317万元,同比增长18.6%。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为1079026万元,较年初净增107217万元,同比增长1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798002万元,较年初净增253905万元,同比增长46.7%。
保险业进一步扩大。2015年全县共有产险保险公司6家,实现保费收入12247万元,同比增长28.7%;赔款支出5729万元,赔付率46.8%,同比增长2.2%。共有寿险保险公司7家,实现保费收入22834万元,同比增长8.2%;赔款支出282万元,同比增长26.3%,给付支出4049万元,同比增长20.8%。
九、教育与卫生
教育事业巩固提升。全县共有中小学校361所,其中:高中2所,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64所,教学点287个,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111439人,其中:高中学生9871人,初中学生29363人,小学学生72163人,特殊学校学生42人;全县教师总数5877人,其中:中学教师2742人,小学教师3128人,特校教师7人。职高学校5所,教师328人,学生2917人;公、民办幼儿园276所,学生33320人。
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实有卫生机构43个,其中综合医院23个,乡镇卫生院17所,妇幼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16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692床。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突出。经上级统计部门审核认定,我县单位GDP能耗为0.63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7.2%;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7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7.8%。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四项指标均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目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三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削减了0.7%,氮氧化物排量与去年同期持平。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2015年我县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减少事故4起,少死亡2人、分别下降66.67%和50%,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15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25.25万户,户籍总人口87.12万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72.67万人,其中男性38.16万人,女性34.5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6:100。常住人口中的城镇人口为29.32万人,城镇化率为40.35%。全年出生人口数11081人(包含2014年漏报人数),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15.2:100;死亡人口数58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
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55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55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28元,同比增长10.9%。
社会保障稳步提高。2015年末,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总人数达到576430人,比上年减少3734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250人,比上年减少1583人;企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255人,与去年同期持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参保总人数为542925人,比上年减少2151人。2015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8731户,人口达60488人,比去年增加93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736户,人数达19856人,比2014年增加35人。五保户人数7350人,比去年减少43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人数12262人,比去年增加444人。
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107039人,其中城镇居民72473人,职工3456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689661人。
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就业13209人,安排就业培训7570人,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培训3180人,农村劳动力培训2190人,失业人员培训1150人,其他培训1050人。
注:
1、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根据宁远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调整2014年基数。(调整前为399889万元,调整后为504112万元)
4、本公报中教育、卫生相关数据为截止2016年3月25日的初步统计数,如数据出现异动,请以县教育局、卫计委最终核定数据为准。
本公报所使用的2015年常住人口数为本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