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加强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县域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各项“十一五”规划目标顺利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0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3552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698万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11162万元,同比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242663万元,同比增长14.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076元,比上年增加1427元,同比增长18.6%。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上年的29.9:30.5:39.6调整为28.6:33.2:38.2。第二产业的主导作用继续增强,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7.46%,比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基础日益巩固。随着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生产积极性稳步提高。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5269万元,同比增长4%,其中:农业产值149615万元,同比增长4.3 %,林业产值23760万元,同比增长7.2 %,牧业产值124232万元,同比增长2.4%,渔业产值20131万元,同比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530万元,同比增长18.5%。
粮食生产克服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连续取得第7年丰收。全年共收获粮食314485吨,同比增长0.78%。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成倍增长,特别是油菜籽播种面积达1.38千公顷,产量2380吨,分别增长4.31倍和4.76倍。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如下表:
品 名 | 播种面积 ﹙千公顷﹚ | 同比增减 ﹙%﹚ | 产量 ﹙吨﹚ | 同比增减 ﹙%﹚ |
粮食作物 | 54.58 | 0.79 | 314485 | 0.78 |
其中:稻谷 | 43.31 | 2.65 | 277919 | 1.59 |
薯类 | 5.06 | -6.47 | 23418 | -5.08 |
豆类 | 4.66 | -1.48 | 9240 | -7.53 |
烤烟 | 3.57 | -2.20 | 7762 | -5.50 |
蔬菜 | 10.09 | 0.09 | 325488 | 0.40 |
瓜果 | 0.58 | -4.92 | 17414 | -6.63 |
水果 | 7.81 | 0.64 | 56961 | 15.20 |
林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9.35%,森林总蓄积量为39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实现油茶林面积9927亩,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
畜牧业发展加快。全县各类畜牧及水产品产量较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主要畜禽及水产品产量如下表:
品 名 | 计 量 单 位 | 数 量 | 同比增长﹙%﹚ |
肉类总产量 | 吨 | 79866 | 4.76 |
出栏肉猪 | 万头 | 90.74 |
2.02 |
出栏牛 |
万头 |
1.56 |
1.29 |
出栏羊 |
万只 |
1.09 |
2.83 |
出笼兔 |
万只 |
335 |
9.83 |
出笼家禽 |
万只 |
751 |
21.48 |
禽蛋产量 |
吨 |
1673 |
8.91 |
生猪存栏 |
万头 |
59.20 |
4.77 |
牛存栏 |
万头 |
6.53 |
2.67 |
兔存笼 |
万只 |
128 |
6.80 |
家禽存笼 |
万只 |
367 |
21.00 |
水产品产量 |
吨 |
16739 |
6.89 |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通畅工程达到了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5.11亿元,同比增长3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43亿元,同比增长50.76%,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2.68亿元,同比增长15.9%。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7.46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84亿元,增长29.3%;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8.62亿元,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其中本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8家。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42亿元,同比增长51.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75%,比上年增4.18个百分点。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均大幅增长,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品名 |
计量单位 |
产量 |
同比增减(%) |
钢材 |
吨 |
133656 |
56.94 |
水泥 |
吨 |
1080566 |
21.4 |
毛织服装 |
万件 |
270.95 |
17.65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31932 |
21.87 |
机制纸及纸板 |
吨 |
17769 |
30.45 |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66亿元,增长43.4 %。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实现利润5166万元,增长45.3%,实现税金总额659 万元,增长30.5%,施工项目招投标推行面达到100%,房屋建筑面积106.15万平方米,增长42.33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仍强劲增长。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投资带动下,投资总量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51072万元,同比增长35.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26464万元,同比增长58%,占全部投资的 50.11 %,是拉动投资的主要动力。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24608万元,增长18.08 %。投资结构趋于优化,第一产业投资110733万元;第二产业投资301477万元,其中工业完成投资 298168万元,增长48.97%;第三产业投资438862万元。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14:32:54调整为13:35:52。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68亿元,增长80.36%。商品房竣工面积1320套,竣工面积15.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一年来,宁远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消费平台,有效地扩大消费需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180万元,同比增长19.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06564万元,增长 19.7%;住宿餐饮业20616 万元,增长16.9 %。分地区看,城镇实现销售总额193061万元,增长20.4%,农村实现销售总额34119万元,增长14.8 %。年末限额批零贸易企业达28 家,本年新增14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10家,本年新增7家。
六、招商引资和旅游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审批外资项目8个,实际到位外资5060万美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44.6%,同比增长44.6%;内联引资17.1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42.6%,同比增长2.76%。实现加工贸易出口额45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78%。工业园区扩展、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取得新进展,为全县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年全县共接待旅游总人数233.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9%,其中国内、国外游客分别为233.02万人次和0.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98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80.3%。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升。全年实现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81037.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8.3%。旅客周转量65246.7万人公里,与上年相比增长10.8%。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
邮电通信能力显著增强。全县邮电业务总量达12286.8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7.84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769万元,比上年增长2.56%。移动业务总收入7800万元,联通业务总收入1600万元。年末本地电话用户33488户,平均每万人拥有电话477部,小灵通用户1893户,移动用户153011户,联通用户38658户,互联网迅速发展,互联网用户达15180户。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7009万元,同比增长2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034万元,同比增长29.6%。实现税收收入15511万元,同比增长34.2%。上划中央“两税”6060万元,同比增长19.7%,上划所得税2230万元,同比增长25.6%。全年财政支出142195万元,增长8.4%。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7718万元,比上年增长9.5%,政府基金支出4477万元,比去年下降16.4%。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进一步突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其中:医疗卫生支出16983万元,增长5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830万元,增长7.3%;住房保障支出5308万元,增长103.7%。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83391万元,较年初净增11107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6466万元,较年初净增78464万元。企业存款余额102480万元,较年初净增27851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1493万元,较年初净增44028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96105万元,较年初净增11831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15388万元,较年初净增32197万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017万元,增长6.8%。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837万元,增长13.9%;人寿保险保费收入7278万元,增长4.6%;中华联合保险保费收入902万元,增长4.1%。保险赔付额共计5353万元,同比下降4.3%。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1286万元,下降13.4%;中华联合保险赔款456万元,下降6.4%;寿险赔款给付3611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九、教育和卫生
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中小学校403所,其中:中学35所,小学368所;在校学生122798人,其中:中学学生42745人,小学学生80053人;教师总数8731人,其中:中学教师4016人,小学教师4715人。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5 个,其中综合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17个,妇幼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482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460床。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2010年全县应执行环境评价制度的项目42个,实际执行40个,环评执行率为95.2%,应执行建设“三同时”项目42个,实际执行39个,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为92.9%,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为91.7%。
安全生产形势趋好。2010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5起,死亡13人,死亡人数较上年减少4人,无较大安全事故发生。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04人,同比下降23.6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85人,同比下降18.62%;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全年出生人口数7728人(包含09年漏报人数),新生儿性别比为115:100。死亡人口数26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4‰,本年城镇化率达35%。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189元,同比增长12%,人均消费性支出8999元,同比增长23.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96元,同比增长1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94元,增长7.6%。年末国有集体单位在岗职工20942人,比年初增加368人,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6147元,比上年增加2584元,增长10.9%。
社会保障能力逐步增强。2010年末,全县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的总人数达到42549人,比上年增加2644人, 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287人,比2009年增加677人;企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262人,比2009年增加了1967人。
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城镇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78178人,其中城镇居民153292人,比2009年增加了39299人;职工2488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677144人,增加了55172人。
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就业5046人,安排就业培训13549人,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培训638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7162人,扶贫技能培训1501人。
社会福利事业成效显著。2010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15617户,人数达42896人,比去年增加3671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168户,总人数达11620人,比2009年增加401人。
注:
1、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由于2010年为人口普查年,根据国家人口普查有关规定,暂不公报人口及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