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强基础、谋长远、快发展、奔小康”为基调,保持定力,攻坚克难,推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上半年我县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GDP580565万元,同比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775万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11971万元,同比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259819万元,同比增长12.7%。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47、2.93和5.4个百分点。
总体平稳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发展总体平稳,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筑底企稳,服务业主力拉升。
1、农业平稳增长。上半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4亿元,同比增长3.4%。一是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粮食计划种植面积82万亩,其中早稻实插27.66万亩,同比增加0.16万亩。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今年实种烤烟8.03万亩,同比增加0.48万亩,收购烟叶17.5到18万担,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全省第二的目标。完成蔬菜播种面积6.84万亩,提质改造城镇专业蔬菜基地面积1000亩,新扩果园0.1万亩,水果低改0.9万亩。二是农作物产量喜人。蔬菜产量13.1万吨,同比增长7.5%。三是畜牧业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县出栏生猪44.60万头、肉牛1.15万头、肉羊0.31万只、家禽625.72万羽、肉兔30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5%、6.5%、10.7%、5.5%和2.9%。
2、工业企稳发展。上半年全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71.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7亿元,同比增长7.5%。一是工业发展稳开稳走。上半年我县工业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是一直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上半年各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都要高于省、市1个百分点左右,排名一直稳定在全市前三内。二是重点行业破局发力。以华荣鞋业、蓝海化纤、好放心米业、嶷凤农业为代表的加工贸易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两大主要行业生产形势较好,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28亿元,同比增长46.1%,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2.3%,拉动工业经济破阻前行。
3、服务业主力拉动。上半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98亿元,同比增长12.7%,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1.4%,贡献率高于去年同期17.5个百分点,在一产业稳定,二产业增速下滑县区间增幅相差甚微的新形势下,服务业一跃成为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一是商贸流通市场活跃。上半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11.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2.3%和8.5%。二是金融运行稳定。六月末,6月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70.47亿元,较年初净增20.75亿元;贷款余额为92.84亿元,较年初净增13.04亿元。三是旅游市场趋旺。1-6月份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同比增长50%,实现旅游总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46.03%。
(二)需求拉动步伐较稳:投资、消费是主力,外贸协同拉动。
1、投资缓中趋稳。1-6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08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3.09、25.38和36.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33.9%和7.6%。一是投资增速触底回升。一季度我县投资增速为15.9%,四月份回升到17.9%,5月份为17.6%,上半年为17.1%,较一季度提高了1.2个百分点,投资疲软的现状有所好转。二是工业投资持续发力。上半年,工业投资完成25.04亿元,同比增长32.1%,高于投资总增速15个百分点。西部工业园区工业项目的加快建设,强有力地支撑起我县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
2、消费稳中有旺。一是市场需求旺盛。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2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批发零售27.7亿元,同比增长12.3%,住宿餐饮业4.3亿元,同比增长8.5%。按地域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9亿元,同比增长12.5%;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1亿元,同比增长5.1%。二是医用保健类快速增长。今年一些个体药店通过整合经营注册为法人企业,其中好心人、永济堂和微笑堂3家医药企业分别整合了28、14和3家门店,1-6月份全县医药保健业实现销售额1.18亿元,同比增长22.3%。本土医药企业升级发展给省市连锁企业带来挑战,进一步完善了宁远消费市场结构。
3、招商引资来势较好。上半年,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额3787万美元,同比增长20.1%;实际到位外资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54%;内联引资11.62亿元,同比增长12.5%。
稳中有进的表现:
(一)结构调整稳步推进。1-6月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7:36.5:44.8,一产业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二产业回落2.6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1.9个百分点。工业园集聚能力提高。上半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的比重为82.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二)新生动力向前迈进。一是电子商务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县已发展电商企业30家,创建电商聚集区1个,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网点70个,电商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51个农村淘宝店开业营业。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58亿元,同比增长9.3%,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6.7%,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
进中提质的表现:
1、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上半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31亿元,同比增长24.26%,累计入库税收5.21亿元,税收占比达71.2%。
2、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上半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87元,同比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3元,同比增长9.6%。
3、“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一是整合升级去产能,进一步抓好莲花水泥余热发电和淘汰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共去产能5.2万吨。二是积极推进房地产去库存。上半年商品房成交面积10.31万平方米,目前全县商品房库存59.4万平方米,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9%。三是着力帮助企业降成本。全面落实现有惠企政策和营改增政策,优化企业经济发展环境。四是盘活企业去杠杆。由政府牵线,结合扶贫贷款政策盘活资金,有效缓解好放心米业、舜源农业、舜天恒禾养牛场等企业的融资难题,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五是多头并举补短板。加快推进了九嶷大道、舜德路、舜华大道、宁中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努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加快推进金钩挂水库及移民安置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全力攻坚脱贫,努力补齐全面小康的短板。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1、保增长目标压力大。上半年,全县GDP增速仅为8.8%,低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低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目标1.2个百分点,是自2004年来的最低发展速度。从三次产业增速来看,一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二产业回落幅度最大,下降了4.9个百分点,只有三产业保持较好增长势头。二产业回落的原因在于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增幅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消费增速均低于年初目标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目标0.4个百分点。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没有达到序时进度,完成全年目标的困难和压力加大。
2、工业仍处于爬坡过坎期。一是支柱行业不景气。冶金、建材、化工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受国际、国内大气候的影响,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上半年产值24.91亿元,同比下降0.7%。榕达钢业、莲花水泥、福嘉有色三家骨干企业,产值、利润大幅下降,莲花水泥出现亏损状态。二是规模企业存量出现萎缩。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家停产退出,停产退出企业影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三是新的增长点不足。上半年,我县入统工业企业5家,通过排查摸底,下半年可入统5家,但今年这些新入统工业企业年产值都较小,扣除退出企业的产值,进口相抵的净产值对整个规模企业产值拉动作用甚微。
3、内需市场稍显疲软。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上半年,投资增速前5个月当月增速都低于去年同期,6月份由于上年同期数回落增速略高于去年,当总体看还是回落明显;消费低于去年同期、年初目标分别为0.1和0.2个百分点,进出口额低于市场预期,三驾马车集体哑火。一是投资拉动不足。今年我县安排重点项目68个,年度计划投资37.8亿元,占全年总投资177.5亿元的比重不到22%。投资项目进度不一,部分项目由于项目审批、用地制约等原因进展较慢。二是消费回暖不易。今年来石油行业下行压力明显,1-6月石油行业零售总额1.58亿元,同比下降10.1%。汽车销售市场增速也逐步回稳,面临新兴业态、新营销方式的竞争,网购快速发展对实体店影响日趋凸显。
4、突破“三转”难题无实质性进展。“三转”即“无证转有证”、“个体转企业”“规下转规上”。初步统计,我县当前至少还有100多户达到入统标准未登记为企业法人的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为全面真实的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现状,今年来在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多次提出要破解“三转”难题。6月初由政府办牵头组织统计、税务、财政、市监局等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但是根据当前各部门反馈的意见看,没有提出任何结合宁远实际有操作性的实质性建议, “三转”工作推进陷入僵局。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1、两端发力,重振工业经济。一是要稳住重点工业企业的生产。我县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里的一些重点工业企业,受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生产下降,效益下滑,经信委、安监、环保等相关部门单位要做好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稳定生产。二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持续加大“银政”、“银企”对接力度,着力缓解当前我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抓好工业企业入统工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摸排,充分挖掘现有潜力,创造条件培植规模入统企业;要对今年下半年确定要入统的福鑫家具、力源建材、永兴科技等5家企业实行倒排工期,分散到时点,确保该入统的企业全部入统到位。
2、保持热度,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狠抓项目建设促发展。紧扣目标、强力推进,确保宁远创意产业园、涔天河灌区宁远段工程、长沙明德中学湘南学校等大项目7月份开工,进一步加快九嶷山兔精深加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等项目建设步伐。二是狠抓园区建设促投产。重点针对省市重点项目目标任务,完善创新创业园区电、水、气、路等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力争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推动幕铭建材、东升机械、迅捷电子等企业全面建成投产增效。
3、培育热点,开拓消费市场。一是培育消费热点,精心组织商家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商品促销活动,特色农产品展销、汽车展销等活动,让市民的消费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节会经济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放大。充分利用九嶷山这块金字招牌,推动旅游升温带动交通、住宿餐饮和零售业的发展。二是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通过各种手段引导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特别是引导和鼓励知名大中型商业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络,加快做好农村淘宝,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
4、多方合力,抓好“三转”盘活存量。目前,“三转”工作走的靠前的主要是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区,我省株洲、郴州、岳阳、衡阳等地正在积极开展,永州市其他县区目前没有较为完善的方案可供学习借鉴,宁远的“三转”推进工作还属摸着石头过河。下阶段建议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三转”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税务、市监、金融等部门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制定出台专门措施,利用电视、广播、短信等平台扩大社会各界对“三转”工作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迅速推动“三转”工作,盘活经济存量,做大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