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政办函〔2023〕21号
宁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宁远县创新型县培育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单位,中央、省、市驻宁有关单位:
《宁远县创新型县培育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宁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22日
宁远县创新型县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南省创新型县(市、区)培育建设实施办法》(湘科发〔2022〕3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以创新型县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创新赋能,强化科技与宁远县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基础
(一)基本情况
1.区位及基本特征
宁远县属于革命老区县,地处湘南、毗邻两广,居永州南六县中心,全县辖16个乡镇(4个瑶族乡)、4个街道办事处、422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2510平方公里,总人口87.21万。
特征一:宁远是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前沿阵地。2018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发改地区〔2018〕1643号),宁远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前沿阵地,距广州在400公里以内,可“朝发午至”;距永州机场100公里,二广、厦蓉两条高速穿境而过,武广、湘桂高铁辐射带动。
图1-1 宁远区位特征示意图
特征二: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宁远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山地面积广,土地类型多,土质好,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良好的生态环境、肥沃的土质、丰富的水源为宁远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生物资源丰富,有猕猴、娃娃鱼等珍稀动物104种,九嶷山兔是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湖南省唯一的地方家兔品种;森林蓄积量167万平方立米,石枞、香杉、斑竹“九嶷三宝”久负盛名,是全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
特征三:“舜德文化(道德文明、舜文化)”的发源地。宁远九嶷山是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的长眠之地,被誉为“德孝之源、福地九嶷”,是中华道德文明发源地。宁远传承“舜德文化”,弘扬“公正、廉明”的德政文化、“忠诚、敬业”的德孝文化、“诚信、守诺”的德商文化,通过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培育良好的创业土壤。
2.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经济实力全市前列。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52.08亿元,增长8.8%,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1.3%,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07亿元,总量排全市第二,增长8.7%;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9.4%、15.2%。
(2)现代农业特色鲜明。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6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8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集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7家,获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以及全省粮食、烟叶、畜牧水产和生猪等生产先进县、油茶大县、全省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初步构建以烟稻菜、两茶(油茶、茶叶)一果、猪、兔等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了“印象九嶷”“永州之野”“湘江源”“湘南脐橙”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其中,“印象九嶷”获评全省知名品牌,九嶷山兔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54亿元,规模化养殖比重超过60%、主要作物生产综合机械水平提升到64%,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3)高新产业不断集聚。深入推进产业发展“百十亿”工程,积极拓展“融湾出海”广度深度,累计引进内资336.4亿元、外资9.29亿美元,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2家、亿元以上项目59个,其中包括投资100亿元的深远高端体育装备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大健康)三大产业集群,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04亿元,获评全省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工作先进县,“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获全省真抓实干激励表彰。扎实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制定园区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宁远高新区先后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南省双创示范基地、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荣获全省“五好”园区创建先进园区。
(4)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德孝之源、福地九嶷”厚重底蕴,创建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5家,九嶷山舜帝陵风景区入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之一,壬寅年“舜帝大典”线上线下参祭人数达1.3亿人次,荣登微博“旅游热门榜”全国榜首,获省政府通报表扬;打造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中国传统古村落17个以及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个,“九嶷风光·瑶族风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带动商贸物流、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快速壮大,宁远成为最受海外游客欢迎的内地旅游目的地,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全域旅游工作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作典型推介。2021年,全县旅游收入48.5亿元,当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排全市第一。
(5)城乡品质全面提升。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扎实开展南部生态文化新城“文生融合”、西部工业新城“产城融合”、北部和中部老城区改造等工作,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小康生态环境指标100%达标巩固,水质改善幅度排全省第1位、水环境质量优良比例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5%,森林覆盖率达60.95%,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6.6%,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9%、80%,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连续两年进入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工程试点县、湘江源头区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获全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6)民生福祉增进改善。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历年民生支出占比均在75%以上、2022年占比达88%,连续四年进入全省脱贫攻坚先进行列,连续五年进入全省全面小康先进行列,连续十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GDP增速,“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经验在全国推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打牢粮食安全根基”获全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教育、卫生、文化、社会治理等民生事业不断完善,荣获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县,连年保持省平安县称号,获评全省教育工作两项评价优秀县、全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及全省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综治工作等先进县。
3.科技创新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域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22年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位列全市第一。
(1)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拥有创新创业科技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28个,包括国家级平台2个、省级平台13个,以平台为支撑、以龙头为引领的创新创业成效明显。其中,湖南宁远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是为永州市唯一一家获得国家级字号的孵化平台,现入驻企业105家,累计孵化培育电商企业40余家,提供就业创业服务近6000人次,带动电商就业上万人、销售扶贫产品近亿元,2021年因电商产业化方面成果突出,在全国576家创孵载体中脱颖而出,获评“2021中国百家特色载体”。
表1-1:宁远县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情况表
序号 |
平台名称 |
平台级别 |
1 |
湖南宁远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 |
国家级 |
2 |
康德佳现代农业星创天地 |
国家级 |
3 |
湖南省湘南地区道地中药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4 |
福嘉综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 |
省级 |
5 |
宁远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 |
省级 |
6 |
金恒农业星创天地 |
省级 |
7 |
九嶷河湿地保护科普基地 |
省级 |
8 |
湖南省中小微企业核心服务机构 |
省级 |
9 |
宁远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省级 |
10 |
宁远工业园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 |
省级 |
11 |
福嘉综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
省级 |
12 |
湖南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
省级 |
13 |
宁远县两系杂交糯高粱科技推广服务平台 |
省级 |
14 |
宁远县康德佳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园 |
省级 |
15 |
康德佳林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
省级 |
(2)创新绩效不断凸显。2022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其中,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2家、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44%;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2%。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36家、省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45件。
宁远县科技创新虽然具有较好基础和长足进步,但站在科技创新更高要求的角度上,还存在三个努力空间。一是高端创新资源不足。高端创新平台缺乏,高端技术人才难以引进、留不住。二是科技支撑产业能力还有待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高新技术拳头产品。三是企业研发及转化能力有待加强。企业科技投入不足,新技术、新品种等科研成果少,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机遇与挑战
发展机遇上,依托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宁远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依托湖南省自贸试验区建设,文化、农产品、制造业等特色产业与自贸区湘港澳直通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有望发展成为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产能连通的后方加工制造基地。
面临挑战上,一方面面临着自身创新资源缺乏的同时发达地区对县域科技人才、创新型企业等科技要素的“虹吸”效应,对宁远科技创新带来挑战;另一方面面临着作为南岭山地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宁远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矛盾。
(二)创新优势与特色
1.高位推动“抓科技就是谋发展”走深走实
县委、县政府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坚决落实上级科技创新政策,强化本地政策配套,先后出台了《宁远县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宁远县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十一条政策措施》等政策,财政科技投入大幅增长,2021年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当年本级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为4.15%、同比增长48.2%,2022年全县科技三项经费达到1047万元;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每家20-30万元奖励,对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每年财政拨付运营经费,县财政兑现的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创新平台奖励、研发奖补等经费达到831万元。2月8日,省科技厅下发申报省级创新型县的通知后,迅速成立了县委书记胡勇刚、县长毛政为组长的创新型县工作领导小组,把创新型县建设作为事关宁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领导与推动科技创新的能力,推动县域科技工作提档加速。
2.坚持“科技特派团+”服务模式创新,打造“村播带货”等乡村振兴名片
县委、县政府以政产学研合作为抓手,立足乡村振兴、聚焦人才振兴,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持续引导科技人才向基层流动,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通过创新“科技服务团+村播带货”服务模式,以行政推动、平台驱动、培训促动、配套联动、赛事拉动“五轮驱动”,构建“新农人培育+供应链整合+流量带货”的村播营销新体系,打造供储销一体化电商产业链,村播成为了宁远乡村振兴的一张“金名片”。随着“科技服务团+”服务品牌越做越响,宁远科技特派员工作连续4年获得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获得“湖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优秀科技专家服务团”等荣誉,人才工作在全市作典型发言,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专栏1-1:科技服务团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
典型案例一:“科技服务团+村播带货”趟出致富新路子 根据省科技厅《科技专家服务团“村播带货”科技服务活动工作方案》,我县成立了以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欧晋平为组长的“村播带货”科技服务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宁远科技专家服务团“村播带货”科技服务活动工作方案》,借力快手公司直播平台,建设集内容制造、视频技术、直播场景等于一体的“一站式”农村直播电商示范基地和以优质企业为依托的“村播”平台,线上筹建“村播带货”云课堂,线下举办“直播带货”技能培训,持续开展直播带货技能大赛、农民丰收节线上专场等线上直播带货活动,培训100名“直播带货”高素质农民,培育10个“直播带货”农民主播大咖,打造九嶷山兔、宁远血鸭等电商特色品牌36个,“再吃点食品店”“口口传食品店”线上店铺上线首月就达到10多万元的销售额,“乡村小俊”“艳艳助农”“小布助农团”等三农主播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累计销售农产品金额达8355.9万元,把“宁字号”特色名优装进“村播”,以“村播”推动农产品、智能产品、文旅产品上行,带动宁远走出永州、走出湖南、走向全国的路子越走越宽。 |
3.坚持“引培结合、双招双引”,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在先行先试中不断突破
宁远是湖南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县、省承接产业转移试点县。近年来,全县始终把“引育结合、招大引强、招才引智”作为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赢得发展先机的“关键一招”,引导承接产业转移类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成效明显。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先试,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参加“政企夜话”“找茬挑刺”等活动助企纾困,发出全市首张“一业一照”营业执照,推行“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开工即配套、竣工即办证”极简审批,“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入选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营商环境改善明显”获全省真抓实干表彰激励。高水平承接产业不断突破,紧盯粤港澳等区域,聚焦三大产业集群,引进了千洋智能、瑞达智能、聚锂新能源等科技型企业,投资10亿元的安全回缩式注射器、投资8亿元的柔性光学、投资6亿元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等高新技术产业转移项目相继开工;推动企业承接后再创新,将产业转移企业全部列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一对一”精准服务,2020-2021年共有10余家承接产业转移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与长株潭区域创新合作持续深化,在全市首开与长沙自贸片区雨花区达成“创新飞地”战略合作先例,共享“自贸区”等国字号平台红利。
专栏1-2: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案例 |
典型案例一:强化科技资源供给助力落地企业“再提质” 坚持以“转型、创新、提升”为总揽,推动落地企业持续创新,做强核心竞争力。依托县内国、省级平台,积极搭建政府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网上人力资源市场,落实人才待遇,先后引进产业高端创新团队10余个、产业一流技术人才170余人、技能型工人4000余人,为落地企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通过奖励和补助等措施,推动建成亿达自动化-中南大学产学研基地、康德佳科技博士工作站等企业科研平台,以平台支撑落地企业竞争力,先后推动沃尔顿新能源“高倍率、高能量密度圆柱锂离子电池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入选省“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宇拓新能源、粤宁康生物、哥禄安科技、硕宁电子获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奖,康德农获省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小微组第一名并成功晋级国赛。从县工业税收总额中提取10%资金设立推新引导资金、信息化发展资金,建立针对在建工业项目的政府补贴机制,与长沙银行合作设立1亿元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企业创新提质和扩大生产,累计帮助35家企业融资2.6亿元,强大的科技资金支持有力推动落地企业科技创新再跃升。 |
4.坚持“三链协同”抓创新,探索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路径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宁远县科工局积极探索基层科技工作新机制、新模式,聚焦农业农村、承接产业转移两大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需求,针对县域“缺人才、缺技术、缺平台”的现实情况,坚持“有用、有效”的理念,推动“人才链、高新链、平台链”一体化布局。在“人才链”上,出台“人才引进22条”,有效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刚柔并举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68人、高端人才团队20个,与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共建农业产学研基地24个,实现422个行政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中国人才》两次推介宁远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在“高新链”上,通过高企奖励、平台奖励、双创赛事奖励等措施,激活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2022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3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1-9月)。在“平台链”上,建成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5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国家级星创天地各1个,规模以上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达到74.4%。通过科技平台建设,打造了企业汇聚人才、研发转化的“核心力量”。
专栏1-3:“三链协同”抓创新典型案例 |
典型案例一:打通“人才链”,产学研一体化助推乡村振兴 以政校企合作为抓手,以科技专家服务团为支撑,以人才合作引领推动平台共建、技术共研、农民培训等工作,先后建成祺超科技产学研基地、九嶷脐橙标准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湘峰山油茶高产栽培及深加工产学研基地等产学研基地,研发推广“构树、葛根藤和淮山茎叶发酵生产猪饲料技术”“两系杂交糯高粱的新品种培育”等新技术新品种90余项,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其中,分管科技副县长、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湖南农大副教授欧晋平同志,指导帮扶知足农业种植基地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企业“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模式,引导村民种植淮山、葛根、紫薯等1.5万多亩,年产值达9700多万元,带动务工就业1000多人。省科技特派员李卫东研究员,与乐田农业共建500亩奈李高效栽培科技示范园,开展“九嶷香奈”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及应用,“九嶷香奈”荣获世界园艺博览会“优质果品大赛银奖”,带动种植奈李1000余亩、每年增收500多万元。 典型案例二:引动“高新链”,“1+N”补强锂电高新产业链 湖南沃尔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宁远高新区内,是宁远重点引进的集锂离子电芯、电池、动力电池组研产销于一体的高技术企业。公司落地宁远后,投资3亿元分三期建设生产线,实现日产18650圆柱形电池30万只、日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20万AH。围绕“引进一家企业、集聚一批人才、形成一个产业”,在县委县政府以及科工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2020年沃尔顿新能源成功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带动宇拓新能源、鑫和美新能源、聚锂新能源等锂电池生产企业集聚入园,先后引进了2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锂电实验室、68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完整的锂电池生产试验线和整套的电池可靠性测试实验设备,推进与海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进行研发合作,完成“柔性锂离子电池”“宽温型电池”等技术研发,初步构建集新材料开发、电芯制造、新能源系统管理等为一体的锂电产业链。 典型案例三:做优“平台链”,形成创新到创业全过程优势 湖南省康德佳林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金丝皇菊、中药饮片、农产品加工、化妆品生产、农产品配送等的高新技术企业,宁远县返乡创业的典型。公司创始人欧阳瑶力在创业过程中,重视科技、应用科技,先后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农科院、湖南省林科院等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了集国家级星创天地、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工作站、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于一体、从“研发—孵化—应用”的平台叠加优势,推进了“湖南道地药材克服连作障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天门冬、金丝皇菊等名贵中药材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精准扶贫”等技术研发,“女皇驾到”菊花深加工项目荣获第四届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一等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3项,注册国内商标以及马德里国际商标10余个,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0余个,培育4名女企业家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直播+”电商为超过35万用户提供配送服务,带动农户超过5000人,金丝皇菊产业成为宁远县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主动融入“一核两轴三圈[1]”区域经济格局,打造“四个中心[2]”,致力“三区一振兴[3]”,锚定“在永州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为主题,以人才振兴为抓手,以产业振兴为主攻方向,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探索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在县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中实干担当、奋发有为、取得实效,做好做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宁远答卷。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人才为本。坚持将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第一资源,注重人才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壮大人才总量、盘活人才存量、提升人才质量、激发人才能量,强化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支撑。
(2)坚持创新引领。围绕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深度融合,在乡村产业技术供给、绿色低碳供给、社会民生供给等方面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全力以赴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
(3)坚持融合发展。立足“村播带货”新赛道先发优势,政府统筹、市场导向,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充分调动高校、院所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动性,催生更多宁远特色“农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坚持开放协同。积极对接和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经济带、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拓宽科技合作渠道,提升产业承接的科技含量,助力县域产业实力和科技能力双提升。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3年时间,科技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明显成效,承接产业能力及水平迈上新台阶,绿色低碳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创新推进,形成具有宁远特色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科技创新机制模式。
到2025年:
——创新投入力度更大。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11.85%,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102783.33万元,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达241.59人/万人。
——企业创新能力更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达到4.8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20家。
——创新环境氛围更佳。创新创业科技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量翻番至40个,其中省级及以上平台20个;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获得的税收减免额达6040.85万元,县级以上科技特派员数达210人,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超过600万元。
——创新绩效水平更好。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55.3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6件/万人,万元GDP综合能耗降至0.2454吨标准煤/万元,当年新注册企业2200个。
——创新特色优势更显。建设农业产学研基地32个,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00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万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做特做实做优。
2.年度目标
对标《创新型县(市、区)培育建设指标体系》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进行年度目标分解。
表2-1 宁远省级创新型县建设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
指标名称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创新 投入 |
1.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
2.80 |
4.15 |
5.39 |
7.02 |
9.12 |
11.85 |
2.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人/万人) |
61.31 |
84.59 |
109.96 |
142.95 |
185.84 |
241.59 |
|
3.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万元) |
35003.10 |
58766.70 |
67581.70 |
77718.96 |
89376.80 |
102783.33 |
|
企业 创新 |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
2.27 |
3.19 |
3.54 |
4.01 |
4.32 |
4.85 |
5.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
36 |
41 |
50 |
65 |
85 |
100 |
|
6.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家) |
34 |
53 |
136 |
160 |
180 |
220 |
|
创新 环境 |
7.创新密集区数(个) |
2 |
2 |
2 |
3 |
3 |
4 |
8.创新创业科技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个) |
21(省级及以上12个) |
23(省级及以上13个) |
28(省级及以上15个) |
30(省级及以上16个) |
35(省级及以上18个) |
40(省级及以上20个) |
|
9.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获得的税收减免额(万元) |
901.12 |
2115.1 |
2749.63 |
3574.52 |
4646.87 |
6040.85 |
|
10.县级以上科技特派员数(人) |
87 |
134 |
154 |
168 |
185 |
210 |
|
11.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万元) |
289 |
328 |
438 |
500 |
550 |
600 |
|
创新 绩效 |
12.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16.32 |
39.07 |
43.83 |
48.05 |
51.31 |
55.38 |
1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
1.3 |
1.39 |
1.45 |
2.26 |
2.93 |
3.60 |
|
14.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
0.3178 |
0.3014 |
0.2863 |
0.2720 |
0.2584 |
0.2454 |
|
15.当年新注册企业数(个) |
789 |
845 |
1350 |
1680 |
1970 |
2200 |
|
特色 指标 |
16.农业产学研基地(家) |
16 |
20 |
24 |
26 |
30 |
32 |
17.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
16 |
18 |
22 |
25 |
28 |
30 |
|
18.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数量(个) |
71 |
85 |
90 |
94 |
99 |
100 |
|
19.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数(万人) |
1.50 |
1.60 |
1.70 |
1.80 |
1.90 |
2.00 |
三、建设定位
(一)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标杆区
立足宁远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条件,围绕油茶、优质稻、九嶷山兔、柑橘、茶叶、生猪、粤港澳菜篮子基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以“科技服务团+”为抓手,进一步唱响“村播带货”“九嶷大讲堂”等名片,推动新技术与新业态融合发展,提高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以产业振兴带动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二)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以宁远高新区为载体,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大健康),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断提升已承接落地企业的科技“含量”,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转变承接产业思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引进粤港澳等沿海地区高新技术项目,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搬迁和研发总部、研发中心随迁,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三)县域科技创新机制模式样板区
立足宁远经济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以建设创新型县为抓手,坚持“人才链、高新链、平台链”一体化布局,健全乡村振兴人才体系,推动高企、科技“双倍增”,持续优化以宁远创业孵化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康德佳现代农业星创天地等国家级平台为引领的创新平台体系,打造县域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宁远样板。
四、主要任务
紧扣“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任务和要求,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关键技术及成果转化为重点,实施县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行动;以八大特色农业创新提质、“直播+”品牌打造等为重点,实施强农富民科技攻坚行动;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补强和产业链延伸为重点,实施科技支撑承接产业转移行动;以科技深度赋能生态、民生领域全面发展为重点,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行动和社会民生科技赋能行动,打通从科技强、产业强到经济社会发展强的通道。
(一)县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行动
1.深入推进“人才强县”
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湘才乡连”万名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推行“一位牵头专家、组建一个团队、转化一批成果、做强一个产业”科技特派员“五个一”工作模式,探索实行农技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新机制,进一步增强科技专家服务团服务行政村工作力度。落实高端人才支持机制,对引进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乡村振兴专业人才,根据学历和职称高历,每人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宁创新创业的人才,经评审后给予5-2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对入选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由引进主体给予100-600万元团队资助;对创新创业团队带项目、带技术、带成果来宁远落户的,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支持,根据需要提供厂房、土地等配套服务,加大产业发展基金的资金支持力度,帮助项目加速建成投产。
(1)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加快推进“基层人才定向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基层农技、教育、医卫人才定向培养目标。继续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培育一批乡村振兴带头人。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深化“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充分发挥县职业中专作用,推广“师带徒”培训模式,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用好“湘农科教云、中国农技推广”APP等信息平台,聘请省、市、县农业技术专家人员上线服务,以集中办班、现场讲解、发放资料、线上教学等多种方式,推广“种、养、加、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针对性重点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000人以上。
(2)完善直播电商人才支持机制。健全直播电商人才支撑体系,细化直播电商人才分级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明星主播优先纳入全县人才库管理。鼓励带货主播参评我县各类人才计划,每年评选1-3名“宁远县直播电商杰出人才”和5-10家“宁远县金牌直播电商”,分别给予资金奖励。对首次领取小微企业营业执照的创业主播给予每户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用好“九嶷大讲堂”电商培训名片,新建1家直播电商人才实训基地,大力推动在线网络教学,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社会培训相结合的直播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计划,将直播电商作为我县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中的重点培训工种及技能大赛竞赛项目,力争每村至少有1名电商业务人才。
2.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
(1)提升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完善以湖南宁远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康德佳现代农业星创天地等国家级创业孵化平台为核心、省市级平台为补充的县域创新创业平台体系。支持宁远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金恒农业星创天地等提档升级为国家级平台。支持瑞果、天利成创建省级星创天地,推动宁远职业中专等院校建设创客空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园,建设好福嘉综环院士工作站宁远县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宁远县两系杂交糯高粱科技推广服务平台、湖南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宁远特色产业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宁远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一体化建设,引进创投机构、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专业力量,深化与国开行、农发行、长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平台为支撑,形成涵盖项目发现、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商业加速、后续支撑的全过程孵化链条。
(2)做强技术研发平台。聚焦乡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引导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分中心,推动“人才+平台+项目”一体发展,力争建成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省级技术研发平台5个以上,培育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农业领域,支持企业与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重点建设好九嶷山兔种质资源研发中心、九嶷山兔全产业链研发中心、两系杂交糯高粱制种基地、九嶷山丰利生态农产品科研示范基地等平台。生物医药领域,建设康德佳林业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搭建生物医药产学研平台。新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支持沃尔顿新能源与湖南大学合作组建新能源领域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易崎自动化创建智能精密激光切割设备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企业联合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搭建光电智能终端产学研平台。
3.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
(1)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技术攻关、试验研究和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合作,建成1个综合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省内外涉农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建设3-5家专业化乡村振兴科技培训基地、10个以上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2个农业产学研基地,打造“县有农业科技专家组、乡(镇)有农业技术指导员、村有农业科技示范户、组有辐射带动户”四级农技推广网络。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技型农业企业组成农业科技数据技术中心,建立信息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引导支持区域内“烟稻菜、油茶柑”等种植加工企业以及“猪牛兔”等肉制品加工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企业、个人和团体开展新品种引进选育、技术引进集成创新。到2025年,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超过100个、研发农业科技成果(专利)10项以上、先进实用技术覆盖率达95%。
(2)加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企业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打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中试基地等,对接永州科技要素交易市场等现有平台,加速一批高价值发明专利成果落地。发布主导产业技术需求榜单,以“揭榜挂帅”等形式开展科研攻关、承接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宁远高新区为依托,定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科技成果对接会,重点聚焦高价值发明专利快速落地,招引创业团队、大企业的科技成果来宁远进行产业化。加强技术市场管理,规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技术市场管理和技术转移创新型人才。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财税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增强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保护、运用、管理的能力,鼓励购买知识产权,对从事技术交易的企业进行技术合同认定奖励,对专利质押融资贷款给予补贴。
(二)强农富民科技攻坚行动
1.加快特色农业创新发展
突出科技助力实施“8631”工程[4],推动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推广应用烤烟轻简栽培、采烤一体化等技术,做优“烟-稻、稻-稻-油菜、稻-稻-蔬菜”科学轮作链条,打造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高品质烟叶原料供应基地。开展优质杂交稻制种试验示范、杂交糯高粱新品种推广等工作,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杂交糯高粱制种核心基地。推广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生产技术,加强反季节蔬菜、稀特菜、野生菜品种开发和地方品种培育,建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推广油茶良种壮苗、良法造林、科学抚育、生态经营等技术,新造和低改油茶示范林20万亩。引导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改造以及离地晒青、凉青技术与设备应用,应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提高九嶷山绿茶、白茶品质。推动柑橘种植基地提质改造、时鲜水果良种母本园和良种苗圃建设,支撑打造“九嶷脐橙”优势产业集群。启动九嶷山兔保种工程,推动创建国家级保种育种场,推广肉兔疫病防治、商品兔杂交改良等技术,建好九嶷山兔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良种猪繁育场,推广生猪适度规模清洁养殖、“无抗”养殖等,构建“猪+沼+果”种养循环生态圈,带动全县湘猪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专栏4-1 特色农业创新发展重点工作 |
1.种业产业化重点项目 优质杂交稻制种、试验示范。项目投资2.6亿元,新建优质杂交稻制种基地3700亩、优质杂交稻试验示范基地2000亩。 两系杂交糯高粱繁育基地。依托圣粱种业,投资6亿元,建设两系杂交糯高粱物联网智能温室育种基地100亩,两系高粱制种基地5000亩,各地两系高粱推广种植基地300万亩。 九嶷山兔种质资源保护。总投资1260万元,建设高标准种兔舍2100㎡,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存栏祖代种兔1000只,年产父母代种兔2万只。 2.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高效种养技术。推广烤烟轻简栽培技术、烟后优质稻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等技术。推广种子包衣控病、健苗控药、灯和性诱剂控蛾、蜂蛙鸭控螟、天敌控虱、鱼虾鸭控草等栽培技术。推广机抛秧和密室叠盘催芽等技术。推广生猪品种改良技术、肉兔综合饲养管理技术、母兔同期发情技术等。 环保施肥技术。推广使用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高效叶面肥等绿色肥料,进一步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耕地地力。 绿色防控技术。在粮油作物上,重点推广翻耕灌深水灭蛹与性诱技术,以预防措施为主的拌种技术及生物农药使用等;在经济作物上,重点推广性信息素诱控技术,果园生草栽培和以机械割草控制杂草生长技术、实蝇类害虫食诱与色诱技术,全面提升绿色防控能力。 农业新品种。桃秀优112、昱香两优8号、茗两优丝软占、邦两优雅丝香、瑜香优191、又香优雅丝香、野香优1573、鑫丰优柳占、振两优6246、邦两优香丝苗、瑜晶优50、垦香优玉珍、芯香两优396、莉晶优570、10香优郁香、润香优2056等水稻品种;两糯一号。 |
2.创响宁远“直播+”农业名片
依托科技专家服务团,组建直播电商行业智库,持续推进“科技专家服务团+村播带货”发展。依托农村直播电商基地和“村播”平台基础,加大对国内外知名直播平台和品牌企业的引进力度,支持其来宁建立各类直播电商基地,力争打造1个区域性直播电商产业园。依托“烟稻菜、油茶柑、兔、猪”等特色农业以及九嶷山优质文旅资源,形成3-5个宁远网红集聚带(区),成立直播电商产业联盟,通过“特色产业+直播、网红力量”,推动全县特色产业、品牌企业、优质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直播电商企业在电子商务产业链中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引导服务向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社交化方向发展。发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非经贸博览会、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等平台作用,支持电商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直播,推动一批“湘”字号、“永州之野”、“九嶷”字号农产品出境。
3.培育农业创新主体
支持农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025年涉农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以上。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优倍增”行动,扶持龙头企业10家,企业上市力争实现零的突破。依托九嶷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平台,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一批蔬菜、柑橘、油茶、生猪、水产等初加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打造粮食、油茶、中药材、生猪、九嶷山兔、血鸭等深加工标杆龙头企业,力争每年新增过3亿元龙头企业2家、“菜篮子”生产基地3个。每年支持10个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县级示范中心,凡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的农业项目要优先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引导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对标创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每年支持10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
4.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
聚焦“永州之野”母子品牌体系和差异化特色乡村产业品牌建设,开展农产品品牌的质量标准、绿色有机产品技术标准、地理标志标准、营养品质标准、品牌创意技术等品牌创建,重点扶持1个“一县一特”产业和5家农业龙头企业打造“永州之野”主打子品牌,针对宁远县16个乡镇分别挖掘和打造1个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化农业标准化“省市县共建”,每年制定、修订农业技术规范10项以上、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6个以上,新增“二品一标”登记产品5个以上,创建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持续开展特色农产品营销、网红直播孵化大赛、“村播带货”直播大赛等活动,加强宁远—广州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战略合作,把“永州之野”“九嶷字号”品牌农产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体系中。
(三)科技支撑承接产业转移行动
1.突出创新支撑,推动产业链延链强链
围绕已落地承接产业转移类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一批高价值原创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PCT)的产业化应用,开发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突破“硫酸钙晶须研发及应用”“高端智能机械手关键技术的研发”“熔融液态高铅渣节能还原熔炼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诺思医疗“自动弹跳回缩式安全注射器研究与产业化”、盛远能源“磷酸铁锂动力储能电芯研发及产业化”、硕宁电子“产品智能化与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宁远书欣“电子专用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粤宁康“湘南道地药材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产业创新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工艺、装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支持华荣鞋业、榕达钢业、莲花水泥等传统企业转型提质,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数字化改造力度,新增10家左右智能化、数字化工厂(车间)。
专栏4-2 创新支撑产业链延链强链重点项目 |
1.宁远县诺思医疗自动弹跳回缩式安全注射器研究与产业化项目。项目依托湖南诺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0.59亿元,总建筑面积71020平方米,开发国际领先的自动弹跳回缩式安全注射器,解决回弹机构抓止针头提前回缩问题并达到99%以上重复性,新申请4项专利,建设5G+工业5.0制程AOI智能生产线,打造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回缩式安全注射器研发生产基地。 2.宁远县盛远能源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项目。项目依托湖南盛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打造集“磷酸铁锂动力储能电芯”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基地。 3.宁远书欣电子专用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项目依托湖南省书欣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8.2亿元,用地面积约79800平方米,建成年产锂电池电解液5万吨的锂电池电解液研发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 4.宁远县科技产品智能化与物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项目依托宁远县硕宁电子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优化产品结构和电子线路,提升已有产品的功能,开发特殊医疗、军工、航空专用智能排插、壁插产品和无线网络控制应用技术。 5.湘南道地药材全产业链提质工程。项目依托湖南省粤宁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建成一个万亩中药材优培基地和10000平米的中药材深加工产品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
2.突出科技招商,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
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新链补强和产业链延伸,以研发总部入驻、“研发—生产”整体搬迁、“科创飞地”建设等形式,引进电子信息企业30家、新能源新材料40家、生物医药类企业50家。利用现有国、省级创业孵化平台,加大“众创孵化+招商”力度,瞄准粤港澳、长三角、长株潭等地高校科技公司、科研人员,引进符合宁远产业方向的高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20个以上。依托宁远高新区“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优势,引进知名科技咨询服务机构、技术交易机构、科技金融机构、法律及财会机构、智能制造供应商等科技服务企业30家以上,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做优科创服务生态。
专栏4-3 科技招商重点项目 |
1.生物医药产业链。项目由县生物医药产业链办公室负责推进,总投资80亿元,引进生物医药科技型企业50家,联系上下产业链,打造年产值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2.电子信息产业链。项目由县电子信息产业链办公室负责推进,总投资60亿元,引进电子信息研发型企业30家,形成分工协作,联系上下产业链,打造年产值1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园。 3.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项目由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办公室负责推进,总投资70亿元,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型龙头企业40家,联系上下产业链,打造年产值100亿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 |
3.突出梯次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
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加强“科技创业团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入库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筛选一批初创型科技企业及团队入库。支持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孵育科技型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支持返乡创业、离岗创业、大学生创业等多种形式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服务机构开展高企认定“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服务,力争实现年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左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引导承接产业转移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承担科技项目、开展专利试点示范、参加双创大赛,纳入“上市”“挂牌”“引导基金项目库”等后备企业名单,推动其快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县长质量奖、地理标志、名牌产品、著(驰)名商标、老字号、鲁班奖、芙蓉奖等政策引导,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行动
1.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支持莲花水泥、中连新材等传统企业,加大产能置换升级改造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工艺流程再造,加大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谋划工业园区热电联产项目,打造锂电池拆解与再制造循环利用基地,构建“煤炭-热气-电力”“矿石-铁精矿-烧结矿-钢铁”等系列循环产业链。推动农业低碳绿色。按照“减量化、再利用”的循环农业发展思路,加大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成统防统治20万亩、绿色防控10万亩;发展果沼畜结合、稻渔共生、林下种养等循环种养殖,推广产地净化、绿色防控、生态种养、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生态农业技术,大力推进规模种养与林牧渔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低碳绿色,以建设永州南部文化旅游中心为契机,推动依托南部九嶷山风景区、北部舂陵古镇、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推广水循环利用、清洁能源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技术,以“景区带村”推动“旅游公司+”“能人大户+”“庭院经济+”等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打造绿色低碳景区景点。
专栏4-4 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重点项目 |
1.新型环保建材产业园。项目依托红狮集团,总投资20亿元,在冷水镇李铭远、锡海、神下村规划用地1200亩,兴建宁远红狮循环工业园区,对莲花水泥厂整体搬迁和生产绿色化改造,建设一条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自动化生产线以及9兆瓦余热发电、固废处理、骨料生产线和混凝土搅拌站等循环配套设施。 2.纳米碳酸钙绿色产业链。项目依托永州中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0.4亿元,建设纳米碳酸钙研发中心、绿色智能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建成后实现年产硫酸钙晶须3万吨、晶须粒子0.2万吨。 3.鸿泉矿业节能环保回转窑活性氧化钙。项目依托宁远县鸿泉矿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2亿元,在冷水镇桐子山新建科技研发化验楼以及年产100万吨带新型预热器、冷却器的节能环保型回转窑氧化钙生产线。 |
2.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加强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突出九嶷山自然保护区、水源地、湘江源头、集中连片湿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大水流域系统修复、湿地修复、松材线虫病防治、石漠化治理等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应用,推动九嶷河、泠江河等重点流域精准治污等工作。加强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城乡以及工业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治理,实施宁远县城乡污水治理、宁远县村级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确保所有工业企业污水实现达标入网,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耕地培肥等技术示范,提升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应用农业农村生态景观修复技术提升农业生态价值,加大禽畜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现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
专栏4-5 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重点项目 |
1.九嶷山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项目。项目由宁远县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推进,总投资3亿元,开展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重建和改良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 2.宁远县森林草原灾害防控体系建设项目。项目由宁远县林业局推进,总投资4200万元,建设森林防火通信网络和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源疫病监测、配备无人机等先进监测、防控设备,加强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治。 3.宁远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项目由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推进,总投资1.95亿元,对全县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一场一策整改达标,通过省政府验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 |
3.建设智慧美丽乡村
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技术示范应用,以乡村实用、好用的应用场景为切入口,实施城乡环境基建管理一体化监管平台等项目,推动“互联网+”向乡村延伸覆盖,推进涉农服务事项网上办、指尖办、马上办,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强化“雪亮工程”、乡村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等科技支撑和示范应用,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创新乡村科技服务方式,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运用,推出“乡村振兴科技”APP,推进“手机变农具,数据变农资,直播变农活”转变。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小微湿地建设技术、乡村绿化技术、乡村景观构建技术、乡村建筑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等乡村生态宜居技术的应用,实施“湘南风貌”幸福新家园等示范项目,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推行村庄分类提质,创建美丽乡村,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精品路线和示范片。
专栏4-6 智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 |
1.“湘南风貌”幸福新家园示范。项目由县农业农村局推进,总投资30亿元,在全县开展农村垃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村水环境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化、亮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建设,实现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升级。 2.宁远县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由县农业农村局推进,总投资10亿元,建设5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发展等。 3.宁远县城乡环境基建管理一体化监管平台。项目由县住建局等推进,总投资1.2亿元,对城乡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系统改造升级,建设6个黑臭水体整治监管系统,以及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利用等在线监控平台,并将这些平台一并整合纳入全县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一体化监管平台。 |
(五)社会民生科技赋能行动
1.发展智慧教育
积极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积极引进北京一起教育科技等第三方公司来宁远投资建设“智慧教育服务”项目,开展宁远二中、实验小学、莲花小学等市级人工智能学校试点,逐步推动网络联校常态化应用覆盖全县所有乡村小规模学校,将我县建设成信息化教育强县、智慧城市、“互联网+”教育强县,成功创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举办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网络联校应用培训、智慧校园应用培训、网络安全培训等,提升中小学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化素养。探索建立“网络支教”制度,建立“网络支教”选拔、考核、奖惩等方面制度,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三个课堂”建设,推动网络联校应用常态化,真正让农村孩子共享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发展智慧医疗
推进县疾控中心、县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和县人民医院新城分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乡镇卫生院和408个村级卫生室分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构建县、乡、村三级诊疗体系智慧医疗网,形成县域紧密医共体、分级诊疗体系、医疗卫生网络化分工协作格局。加强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和骨干人才引进,推进财政公费委培本土卫生人才,每年为县级公立医院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1-2名。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建立“一网三中心一基地”为重点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提高公共卫生时间“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能力。加强药品“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提高食品药品管理水平。
3.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按照“科研、教育、游憩”为一体的目标定位,充分运用文化遗址保护与文物活化技术,开工建设以舜帝庙遗址核心区为中心的舜帝庙考古遗址公园、古舜帝遗址博物馆,深入挖掘舜文化历史内涵、文化精髓。吸引和集聚一批规模大、知名度高、成长性好的创意设计、国画书法、剪纸刺绣企业落地宁远。加强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推广舞蹈、音乐、戏剧、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智能化辅助创排工具及系统,丰富文化表现手段,推出云演艺、沉浸式演出等文化演艺新模式,扩大舜文化、儒家文化等的社会影响力。
4.增加全民科普素养
把科普作为落实创新型县建设、促进“科技兴县”的重要手段,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有关单位、群众团体自筹和捐赠、资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科普经费投入体系。推进“科普+产业”,围绕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开发科普系列产品,建设先进适用技术科普基地。围绕培育“科普+生态”新业态,依托九嶷山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科普基地建设,打造科普名片。实施“科普+民生”,围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舜文化等开展科普活动,提升公众科学认知。加强科普e站、融媒体科普与科普节日、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的建设及融合发展,扩大科普传播范围。
五、年度任务与进度安排
(一)年度任务
第一年(2023年):明确建设创新型县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编制创建方案,启动创新型县建设工作。
第二年(2024年):全面落实《宁远县创新型县培育建设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深化各项试点工作,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年(2025年):创新型县建设实施成效明显,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评估,巩固创建成果,建立健全创新驱动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筹备启动):2022年12月-2023年4月。开始全面动员部署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摸清基础,找准需求,凝练主题,明确任务,建立机制,编制方案,出台政策,落实责任,营造氛围,全面启动创建工作。重点工作包括:
——成立宁远县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工作领导小组;
——由县科工局牵头组织前期调研,梳理国家、省、市各项政策,针对创建工作细化创新型县建设各单位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根据《湖南省创新型县(市、区)培育建设实施办法》,编制《宁远县创新型县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建立创新型县宣传动员机制,全方位、全过程宣传创新型县建设目的、意义和任务,营造创建氛围。
第二阶段(实施建设):2023年5月-2025年8月。集中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建设任务落实落地。重点工作包括:
——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推进情况,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园区、企业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抓好创新型县建设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各项政策落地;
——开展年度建设进展总结并适时抓好中期评估,狠抓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完善建设方案及相关政策措施,确保目标任务能够圆满完成;
——及时报道创新型县创建过程中的典型事迹、标杆企业、优秀人物等,树立创建典型,展现宁远县乡村振兴水平及成效。
第三阶段(考核验收):2025年9月-2025年12月。实现建设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接受省科技厅验收,全面建成省级创新型县。重点工作包括:
——开展创新型县检查评估、梳理总结、资料归档等工作,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园区根据目标任务自检自查,领导小组对各单位进行检查考核,接受省、市检查验收;
——在实现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各项指标达到预期的同时,针对考核验收结果,不断完善创新机制,推动创新型县建设工作实现实质性突破;
——提炼总结“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宁远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六、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分管科技和工信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型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创新型县建设工作,审定重大创新决策方案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协调解决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工局,办公室主任由科工局局长担任,承担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工作,履行综合指导、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考核评价、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具体职能。将创新型县建设任务列入各成员单位的重要工作,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二)责任主体
充实完善部门、乡镇(街道)、宁远高新区等单位抓科技创新的职能和职责,采取“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建立与创新型县建设任务相适应的责任清单。按照三年倒计时的工作要求,将方案和指标细化分年度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将创新型县建设任务列入部门、乡镇(街道)的重要工作。加强考核和督查,将创新型县建设工作列入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列入县党委、人大、政府督查和政协调研工作计划,考核督查结果与部门(乡镇)评优、干部选拔任用挂钩。
(三)运行机制
1.精准发力纵深推进的建设机制
坚持以科技平台为支撑,完善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推动科研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通过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牵引,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加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以典型乡镇(村)为突破点,健全“科技+生态+文化+旅游”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加强“烟稻菜、油茶果、猪兔”等特色产业创新,打造可学、可看、可比的样板,提供能复制、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以宁远高新区为重点,抢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新机遇,加强沿海高新技术项目引进,促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抓好“五好”园区建设,建立园区引领全县高质量发展机制,带动全县高质量发展。
2.靶向链接科创要素的汇聚机制
面向省市内外统筹科技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开展科研攻关、承接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创新要素对接机制,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宁远有效转移。鼓励各类技术人员兼职从事技术转移活动,支持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借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技术要素交易、创业投资等政策,支持设立专业化科技金融分支机构,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等业务,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推进技术和资本要素融合发展。
3.多元化合作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
积极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政府定期磋商机制,深化在科技、人才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营造更新理念、优化简政放权、贴近市场主体服务的政务环境,大力引进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人才团队。紧密对接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携手企校人才联培、仪器设备共建共享、产业创新联合体及创新联盟建设等,组织“高校专家企业行”等活动,开展专题对接,破解产业技术难题,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条,落实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奖励政策,对产学研共建科研平台、中试基地等,并有重大成果产出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相应支持。
(四)考核机制
常态化执行季度科技工作调度会制度,切实抓好具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施。采用大数据等创新手段,引入第三方机构、民意评价等评估方式,及时开展年度评估和中期评估。鼓励广大创新创业主体和社会公众对创新型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
七、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全面统筹
充分发挥宁远创新型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科技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汇报工作进展报告,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整体推进创新型县建设。聘请创新型县建设方面的专家、学者组建专家委员会,具体指导宁远县创新型县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提高创新型县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科学性、系统性,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有效落实。
(二)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县财政预算每年统筹安排500万元,用于创新型县建设专项资金和科技创新经费,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参与创新型县建设,拓展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融资渠道,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设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开展科技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科技保险保费补贴等科技金融服务。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宣传,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三)优化政策环境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体制改革及科技管理、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法规,全面执行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规定,以及《宁远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促进经济增效财政增收的实施意见》《宁远县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宁远县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十一条政策措施》《宁远县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十四五”行动计划》《宁远县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计划(2022-2025年)》等地方政策,确保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应享尽享、用足用活。统筹科技政策制定,制定出台《宁远县创建创新型县的若干政策》,加强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的协调互动,形成政策层面的组合拳。
(四)营造创新氛围
以发展创新文化为引领,努力培育全社会创新精神,形成有利创新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建设创新型县工作、对宁远县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的挖掘与宣传,增强公众创新创业意识,营造鼓励创新、激励探索、包容个性的创新文化氛围,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推动创新的良好局面,构建激发创新、促进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
附件:宁远县创新型县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方案
附件
宁远县创新型县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建设宁远创新型县,根据《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湖南省第二批创新型县建设工作的通知》(湘科发〔2023〕93号)要求和《宁远县创新型县培育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内容,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原则
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为主题,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以保障全县乡村振兴的科技有效供给为工作主线,以“突出重点、强化引导、科学规范、注重绩效”为原则,统筹整合使用省创新型县专项资金与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全社会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扎实推进宁远县创新型县建设。
二、主要任务与目标
到2025年:
1.创新投入力度更大。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11.85%,全社会R&D经费支出达102783.33万元,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达241.59人/万人。
2.企业创新能力更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4.8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20家。
3.创新环境氛围更佳。创新创业科技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量翻番至40个,其中省级及以上平台20个;县级以上科技特派员数达210人,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超过600万元。
4.创新绩效水平更好。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55.3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6件/万人,万元GDP综合能耗降至0.2454吨标准煤/万元,新注册企业2200个。
5.创新特色优势更显。建设农业产学研基地32个,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00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万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形成宁远特色。
年度目标任务表
一级 指标 |
指标名称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创新 投入 |
1.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
7.02 |
9.12 |
11.85 |
2.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人/万人) |
142.95 |
185.84 |
241.59 |
|
3.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万元) |
77718.96 |
89376.80 |
102783.33 |
|
企业 创新 |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
4.01 |
4.32 |
4.85 |
5.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
65 |
85 |
100 |
|
6.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家) |
160 |
180 |
220 |
|
创新 环境 |
7.创新密集区数(个) |
3 |
3 |
4 |
8.创新创业科技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个) |
30(省级及以上16个) |
35(省级及以上18个) |
40(省级及以上20个) |
|
9.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获得的税收减免额(万元) |
3574.52 |
4646.87 |
6040.85 |
|
10.县级以上科技特派员数(人) |
168 |
185 |
210 |
|
11.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万元) |
500 |
550 |
600 |
|
创新 绩效 |
12.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48.05 |
51.31 |
55.38 |
1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
2.26 |
2.93 |
3.60 |
|
14.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
0.2720 |
0.2584 |
0.2454 |
|
15.当年新注册企业数(个) |
1680 |
1970 |
2200 |
|
特色 指标 |
16.农业产学研基地(家) |
26 |
30 |
32 |
17.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
25 |
28 |
30 |
|
18.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数量(个) |
94 |
99 |
100 |
|
19.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数(万人) |
1.80 |
1.90 |
2.00 |
三、重点工作
(一)引导县域加大研发投入
1.引导企业研发投入专项
实施内容:推动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备案制度,建立研发经费会计辅助帐。设立研发投入总量贡献奖,对研发年报核定排名前10名的企业进行奖励,1-3名各奖励3万元,4-6名各奖励2万元,7-10名各奖励1万元。对有潜质的本土特色企业研发经费给予扶持,每家安排5万元。
绩效目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万元)2023年达到77718.96万元,2024年达到89376.80万元,2025年达到102783.33万元。
实施单位:县科工局、县财政局、县统计局、国家税务总局宁远分局、高新区。
资金投入:省级专项经费29万元,配套经费60万元。
实施年限:2023-2025年。
(二)支持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2.技术智能化改造升级项目
实施内容:鼓励特色主导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对现有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且未获得市级以上智能化技术改造补贴类项目资金的企业,投入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成后按投资额的2%给予一次性补助。对企业获得省级制造业“三化”重点项目、数字湖南十大场景应用建设计划重大项目等数字化建设项目立项的,通过验收后未获得市级以上项目资金补助的,予以后补助奖励2-15万元。
绩效目标:加强县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5家以上,完成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认证1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车间认证3个以上。
实施单位:县发改局、县科工局、高新区。
资金投入:省级专项经费20万元,配套经费60万元,企业自筹1000万元。
实施年限:2023-2025年。
3.支持特色产业链技术创新示范项目
实施内容:对列入省、市“5个10”“5个100”的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的重点产业项目各支持2万元,计划安排8万元;对获得创新创业大赛省优胜奖以上项目支持5万元,计划安排15万元;共计23万元。
绩效目标:争取列入省、市“5个10”“5个100”的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的重点产业项目4个以上,组织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省优胜奖以上项目达3个以上。
实施单位:县科工局、县发改局、高新区。
资金投入:省级专项经费23万元,企业自筹1000万元。
实施年限:2023-2025年。
(三)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
4.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
实施内容: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的梯度培育,突出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成果,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着力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企业,建设专业园区,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每年安排30万元培育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绩效目标: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梯度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实施单位:县科工局、高新区、县农业农村局、县市监局。
资金投入:省级专项经费50万元,配套经费100万元。
实施年限:2023-2025年。
5.支持企业原创发明专利培育专项
实施内容: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规划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创发明专利的战略布局,县域企业落实专利破零倍增工程,力争每个企业至少有1至2件原创发明专利,突出以规上企业为重点培育领域,打造一批战略性创新型企业,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全县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程,通过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评估专利的价值,运用专利无形资产进行质押贷款,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专利质押融资贷款并给予奖励。对通过无形资产评估公司评估并获得银行质押贷款的知识产权评估费的企业或个人,按其专利权质押贷款额1%给予企业或个人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补贴。解决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绩效目标:2023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26件/万人,全县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54件;2024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93件/万人,全县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05件;202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件/万人,全县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53件。2023年全县中小微企业专利质押融资贷款500万元,2024年达1000万元,2025年达1500万元。
实施单位:县市监局、高新区、县科工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金融办、人民银行宁远支行、驻宁各大银行等。
资金投入:配套经费529万元,企业自筹1306万元。
实施年限:2023-2025年。
6.高新技术企业奖励项目
实施内容:对新认定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通过当年缴纳税收县级留存部分超过50万元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每次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
绩效目标: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达到65家,2024年达到85家,2025年达到100家。
实施单位:县科工局、高新区、县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宁远分局。
资金投入:省级专项经费100万元,配套经费500万元。
实施年限:2023-2025年。
(四)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7.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增量项目
实施内容:完善以湖南宁远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康德佳现代农业星创天地等国家级创业孵化平台为核心、省市级平台为补充的县域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安排创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5万元、省级农业科技产业园25万元、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宁远工作站15万元。对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一次性奖励100万元,省级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的众创空间一次性奖励15万元、8万元,国家级、省级的星创天地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对获批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次性给与后补助资金5万元。
绩效目标:2023年创新创业科技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量达到30个;2024年创新创业科技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量达到35个;2025年创新创业科技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量达到40个。
实施单位:县科工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投入:省级专项经费60万元,配套经费120万元,企业自筹1000万元。
实施年限:2023-2025年。
8.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项目
实施内容:围绕宁远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研究生产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烟草产业优化、生物资源保护和绿色开发利用、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开发利用、乡村规划等,引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生产,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并逐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经营体制变革,探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绩效目标:引进2名以上专业博士、3名以上专业研究生,培养本土科技人才100人以上。筹建完成永州宁远乡村振兴科技小院,解决水稻烤烟轮作等技术难题。
实施单位:县委组织部人才室、县农业农村局、永州宁远乡村振兴科技小院共建团队。
资金投入:配套经费46万元,企业自筹100万元。
实施年限:2023年-2025年。
(五)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9.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项目
实施内容:聚焦主导产业领域,以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持续引进创新人才。企业每引进1名院士,或者重要创新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博士后,且在该企业服务≥5年的,对所在企业、机构或平台,一次性奖励10万元。
绩效目标:2023年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达到142.95人,2024年达到185.84人,2025年达到241.59人。
实施单位:县科工局、县委组织部人才室、县人社局。
资金投入:省级专项经费10万元,配套经费50万元。
实施年限:2023-2025年。
10.科技特派员项目
实施内容:在全县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着力打造以“科技小院”“科技专家服务团”为核心的基层创新平台体系,聚力解决制约企业在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对服务乡村振兴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特派员项目予以1-2万元的支持,对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中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科技特派员项目“乡村旅游业与高校协同创新模式下的研学基地建设示范与推广”予以5万元支持。
绩效目标:2023县级以上科技特派员数达168人,2024达到185人,2025年达到210人。
实施单位:县科工局、县委组织部人才室、县农业农村局。
资金投入:省级专项经费8万元,配套经费100万元。
实施年限:2023-2025年。
四、经费预算
1.省专项经费300万元。
2.县财政科技配套经费1565万元。
3.企业自筹4406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宁远创新型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头作用,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总体牵头,压实各分管领导责任,明确相关成员单位的具体任务,确保县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及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提升资金使用效能和整体工作效能。运用好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每年不少于2次),研究制定创新型县资金使用推进政策措施,发扬典范、解决问题。办公室持续落实常态化的办公例会制度,落实专门人员做好资金使用、具体工作的指导、推进,形成统一部署、综合决策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资金管理。严格贯彻和按照省、市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将省创新型县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和县本级财政配套安排的资金,结合年度计划目标任务,纳入统筹整合财政科技资金范围进行分配使用,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资金安排方向。严格规范项目审批和实施程序,在确保安全规范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项目实施成本。所属项目全部签订项目任务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有关规定。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规范资金报账管理。将省创新型县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和县本级财政配套安排的资金全部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并及时向省科技厅报送自评报告及相关佐证资料。
(三)强化监督检查。强化监督检查机制,严格审计制度,围绕年度资金使用开展多形式、多方式的监督检查。一是县发改局、科工局、财政局等单位要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创新型县资金使用专项检查,切实担负起资金的监管工作;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扎实开展监督检查。三是严格项目验收程序,由项目责任部门和相关成员单位组成项目检查组,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对项目建设进行联合检查。
(四)强化目标考核。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纳入科技创新年度目标考核。一是完善资金的绩效考评制度,对专项资金的安排分配、使用管理、项目效益等进行全面考核。二是健全考评指标,按照“指标科学、操作简便、结果公正”的原则将考评结果与年度专项资金的分配相挂钩。三是严格奖惩制度,对绩效好、监管措施到位的部门和创新主体,在安排项目和分配资金时给予适当倾斜;对绩效差、监管不到位的部门和创新主体,进行扣减。同时,加大通报表彰力度,对资金使用管理较好的部门和创新主体给予通报表彰;对出现问题的部门和创新主体进行通报批评,责成其限时整改。
[1]一核两轴三圈:“一核”,就是加快推进零冷联城,打造市域核心增长极,辐射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两轴”,就是着力在市域北部打造以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轴,在市域南部打造以高加工度工业和新兴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轴。“三圈”,就是要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与祁阳、东安、双牌一体化发展,打造30分钟“同城圈”;推进中心城区与县及县域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提升相互之间经济协作、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推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共享,打造60分钟“协同圈”;利用高铁、航空快速通道,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湖南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和东盟,形成90分钟“融入圈”。
[2] 四个中心:永州南部区域经济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卫生医疗中心
[3] 三区一振兴:致力城区、园区、景区、乡村振兴。
[4] “8631”工程:突出发展粮食、烤烟、水果、蔬菜、油茶、茶叶、生猪、九嶷山兔八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强台湾现代精致农业产业园等六个农业园区,壮大油茶、生猪、九嶷山兔三个产业集群,培育一家品牌农业企业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