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公开 |  廉政新闻 
    |  党纪法规 
      |  廉政时评 
        |  学习调研 |  专项整治 |  廉政文化| 作风建设 
          所在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论文阅读

            

          舜文化烛照廉政建设前行的方向
          2015-06-08 08:41  

              以德孝为核心的舜文化,是中华传统的源头和灵魂,也是廉政文化的重要母源之一,对我国廉政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充分挖掘和弘扬舜文化的勤廉内涵,以舜文化的廉政思想影响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实现舜文化以德育人、以廉化人的教化功能,对推动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识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舜文化蕴含丰富的勤廉思想

              舜帝一生施德政、重教化、勤民事、苦忧人,用毕生的精力践行“德治”,形成了以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为主体的舜文化。探析舜文化根源,处处闪耀着舜帝勤政廉明、执政为民的思想光辉。

              一是天下为公的执政观。舜一生追求的就是构建一个和谐共处的大同社会。《礼记•礼仪篇》载:“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舜是“天下为公”的真正创始者、倡导者和执行者。舜在83岁的时候,没有把帝位传给儿子,而是禅位给被他杀掉的鲧的儿子禹,充分体现了他不计个人安危,以普天下人们利益为先,举贤不避仇的气度、胸襟与智慧。这就是后人把舜当作“天下为公”的典范广为传颂的原因之一。

              二是勤廉为民的权力观。舜一生施仁政,重教化,廉洁奉公、忧国忧民。他多次到全国各地巡狩,体察民情,处理政务。他以“厚德载物”的博大民族精神爱贤尊贤。“舜为天子,弹五弦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出现了人心归舜、“舜日尧天”的“大同”社会。舜一生以关心民生为己任,直到晚年仍然风尘仆仆,南巡百越体察民情,“舜勤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上》,“崩于苍梧,葬于苍梧之野”(《史记•五帝本纪》)。

              三是选贤任能的用人观。舜用人唯德唯才,选定带领民众治水的禹为自己的继位人。尧帝时没有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唯才是举,起用“八元”管土地,起用“八恺”管教化;舜还对尧帝时任用的但没有分清职责的二十二名臣子,根据各自的特长量才而用,知人善任,并且对他们每三年考核一次政绩。经过三次考核,该降级的降级,该升迁的升迁,初步形成了一套赏罚分明的吏制。

              四是重谏纳言的民主观。《吕氏春秋》记载,尧有纳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据传,舜做了摄政王以后,首先在宫廷门外设立诽谤木,让天下一切有冤屈、欲控告、受迫害、出建议的人站在诽谤木下,舜专门设立了官员接待这些人。诽谤木下,既有骂者,也有持不同政见者,舜对这些意见也统统听之,反对的意见也让人讲完,不准堵塞言路。舜的诽谤木是他实行民主政治、全心全意服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最好写照。大舜对重臣实行分工时,曾“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广泛征求四岳的意见,实行真正的民主推荐,把四门打开,听取社会广泛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

              二、舜文化对廉政文化的影响历久弥深

              舜文化内涵深刻,追根溯源,从一开始就孕育了丰富的勤廉元素。探究其发展沿革,不难发现其勤廉思想对廉政文化的深深烙印。

              1、舜文化蕴含的勤廉思想对廉政文化影响颇深。舜帝在摄政执政期间,以民为本,勤政爱民,既“解民之愠”,为黎民百姓排忧解难,又“阜民之财”,并因“勤民事而野死”。舜帝以德治国,举贤任能,禅让大禹,“利天下而不利一人”;命令十二个州牧的首长“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史记•五帝本纪》),将德行作为评论帝王的标准,施厚德于民,不接近谗佞的人。战国时人追记的《虞书》,以舜帝时代的政治结构、民本观念、伦理纲常、思想道德、个人修养、任人原则、工作方法作了生动深刻的记载和描述。诸如记载舜帝教诲大禹:“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诫勉大禹要谨慎对待所处的特殊地位,恭敬办好老百姓的事情,如果四海之内弄得百姓贫困不堪了,上天赐给的权力和俸禄也就永远完结了。舜帝一系列的思想和政治观,与当代廉政文化所倡导的执政为民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2、以舜帝道德思想为核心的儒文化,是影响廉政文化的主流之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将舜帝的首先思想发挥到极致,创立了以舜帝道德思想为核心的儒文化,至今流传甚广的儒家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告诉我们人的思想是随时可以向危险的方向滑走的,而驾驭人心的理性又往往是微弱有限的,只有坚定地把住一点,永远走在不左不右的正直道路上,才能少犯错误。《论语•学而》载:“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引导我们要养成“吾曰三省吾身”的习惯,日日反思行为,检点作风,及时发现不足与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论语•子路》中,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管理者自身端正,以表率作用引领被管理者也就会着行动起来。儒文化大力提倡加强自身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当代廉政文化中所要求的律人先律已以及“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思想高度契合。

              3、舜文化衍生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廉政文化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支持。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母源。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商代的礼治,可探摸到舜修五礼、巡狩仪节、笃祀的脉象;从墨子的兼爱、尚贤,可触察到舜仁孝天下、尚贤拔禹的印迹;从法家的赏罚分明,可窥测到舜举八恺八元、黜四凶的影痕;从道家“无为”,可辉映出舜德泽众、随拱而治的身影。廉政文化作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周礼》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明朝的郭允礼撰写《官箴》,系统提出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对“公廉”最为后世称道的经典阐释,对中华廉洁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上述可见,由舜文化衍生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为中国廉政文化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

              三、舜文化正本清源的现实意义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廉政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廉政建设只有注入文化的基因之后,才会赢得恒久的生命。积极汲取舜文化勤廉思想的精华,对推进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具有正本清源的现实意义。  
           
              一是坚持以民为本,树立为民服务的观念。封建文化中的人治理念、特权思想、等级观念、裙带关系、人身依附以及封建主义的官场恶习等,导致了“官本位”、特殊化、以权谋私、家长制、关系网、人情风等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在现代廉政文化建设中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舜帝出生于普通家庭,他尊重百姓,一切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励精图治,身体力行。《尸子》载“舜爱百姓,务利天下,其田历山也,……天下归之若父母”。他以音乐教化百姓,让百姓潜移默化;他启用正直的人,让“不仁者远之”;他树立“诽木谏鼓”,让官府能直接听到百姓的声音。舜帝以民为本,大道御世,天下为公,打造了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社会。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以舜帝为范,任何时候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老百姓才是天,老百姓才是地,当官是一种责任。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民为本,牢固树立“只为苍生不为身”的信念,不断强化以民为先、为民造福的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现实问题入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多做打基础、增后劲的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是坚持以诚为本,树立诚信立身的观念。舜是诚信的典范。“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帝的诚信为传统的廉政文化奠定了基石。诚为百行之先,心不诚则行为不诚。行为不诚必然会弃民乃至虐民,故不诚不足以为公仆,不诚不足以利党利民。如果连“诚实守信”和“坚持正道”都做不到,就会失去立身做人的根本,更谈不上为官从政了。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切实做到对党忠诚,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永怀忠党之心、敬党之意、爱党之情,时刻听党指挥、替党分忧、为党尽责; 对人民忠诚, 永远视群众为主人、亲人、衣食父母,把为民惠民靠民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永葆人民公仆本色;对事业忠诚,自觉把工作岗位当做为民建功立业的舞台,在其位、谋其政,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尽职尽责,把对党和人民的感恩之情体现在敬业奉献的实际行动上,落实到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的实践中.

              三是坚持以德为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改革开放后,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激荡交织,特别是西方文化中消极腐败因素的侵入,社会的价值观不断发生变化,对于某些社会行为的评价失去普遍公认的准则,重个体利益轻集体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价值诉求不断被强化,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价值观的变化,使反腐败陷入了观念上的困境,反腐败斗争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要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的产生,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舜帝一生推崇以德化人,“二十以孝闻”,得到尧帝的赏识,被确立为尧帝的接班人,同时也确立了以德用人的标准。舜刚上任就负责推行德教,他教导臣民,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指导自己的行动,这五种伦理都为人民所遵从。舜执政后,令契作司徒,“敬敷五教”,以此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我们借鉴舜文化,就是要强调社会的道德底线,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筑起牢固防线,让消极文化无立锥之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占领精神高地。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每个人依据一定道德规范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过程。要坚持学而不怠,在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精神境界,增强认知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一日三省吾身”,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辨是非荣辱,加强自我约束。坚持防微杜渐,严于律已,注重小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止从简单的“有来有往”、“熟人托办事,送点土特产”这样的“小打小闹”开始,逐渐发展到“批个条子”、“盖个公章”,最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


          省以下预决算公开工作参考表样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中共宁远县纪委 宁远县监察委员会 备案序号:湘ICP备07008263号-1号 投稿邮箱:nyjwlztg@163.com
          技术支持:宁远县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CopyRight 2015 中共宁远县纪委 宁远县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