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4311260016/2024-45316 分 类:
-
发文机关:
宁远县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2024-09-14 09:51 - 名称:
鲤溪镇:党建引领聚势赋能 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 文号:
近年来,宁远县鲤溪镇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动资源在基层整合、服务在基层拓展、问题在基层解决、民心在基层凝聚,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了基层治理工作的提质增效。
强基固本聚合力,引领治理方向。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党委会议,研究部署基层治理重点工作、督办重大任务落实。建立完善党委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机制,通过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化管理等有效措施,形成全镇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强化队伍建设。推动干部队伍持续优化,8名新进干部被安排到重点岗位历练,选用7名30岁以下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担任机构负责人及片组长,镇党委选派3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开展组团联村,优化调整9个村干部13人,有效提升了村级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激发干部队伍内生活力。夯实基础保障。坚持利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红星云、永组在线等平台开展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督促落实好“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开展组织生活互学交流,强化对全体党员的理论武装。开展了“党建+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党员轮训、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培训,全方位提升党员干部治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着力锻造基层治理“生力军”。
文明实践增活力,提升治理内涵。推行“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让文明实践有效促进乡村治理,乡村“颜值、气质、品质”同提升。推进组织联动。以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中心,整合文化站、司法所、农家书屋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组织镇村干部、组建镇村两级志愿服务队伍、乡土人才服务队,通过“一约四会一队”等载体,深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60余次,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聚焦服务群众。因地制宜开展多形式、有特色的活动,理论政策宣传宣讲、破除陈规陋习、爱国卫生运动、实用技术培训、普法宣讲等活动有序开展,切实让主题党日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在点上、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让主题党日“接地气”,让文明实践“聚人气”,切实推动乡村治理走深走实。注重群众参与。持续在乡风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开展抵制高价彩礼、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切实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热情,用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持续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新活力,谱写文明乡村新篇章。
特色产业提实力,夯实治理基础。把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治本之策。坚持科学谋划。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广泛征求农业部门、党员干部、种植大户和群众意见建议,因镇制宜谋划“一核三线五区”战略布局,即以鲤溪村为核心,围绕柏关公路、花石公路、大观堡旅游公路沿线,着力打造柏万城村粮食全链条示范区、下庄村生态田园综合区、姜家洞村现代农业种养区、大观岭富硒果蔬产业区和三元岭村美丽庭院样板区,以产业兴旺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地域特色。注重挖掘和培树返乡创业典型,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引导激励返乡创业者在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助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来,朝晖村豚鼠养殖、百家岭黄桃种植、姜家洞肉兔养殖、下庄蔬菜包装加工等特色产业犹如雨后春笋相继露头、进驻,并引进1.05亿元肉鸽养殖项目、2000亩富硒锥栗种植等产业项目。推动模式创新。把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有效融合,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活动中心等阵地,全面推进农村陈规陋习“4+X”专项整治行动,先后推介湖南省优秀党员孙高湘、“永州好人”杨敏等先进典型事迹,带动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向善向美,文明新风“润物无声”。
平安建设强能力,增添治理底气。大力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提升平安建设水平,为乡村治理保驾护航。深化治理机制。统筹派出所、司法、妇联等资源,规范镇村两级综治中心阵地建设,推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在促进情感纠纷化解、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反家庭暴力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快捷化解矛盾纠纷,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矛盾调处。积极优化源头预防、排查预警、攻坚化解“全链条”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全力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按照“上下联调,左右联动”机制,做到“一站式受理、集成化服务、一揽子解决”。守牢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共排查整改隐患重大事故隐患69处,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083起,查处烟花爆竹违法行为4起,联合交通运输局执法大队查处货车超载3起。
和美乡村添动力,共享治理成果。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村庄蝶变中推进乡村治理,让治理成果人人共享。改善人居环境。以动员村民参与、强化村级运转、健全督促指导为抓手,切实将服务收费、红黄榜单、门前三包、空心房拆除与后续管理、垃圾回收工作落在实处,完成农村厕改25户,营造氛围。实施乡村建设。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截至9月,国家重点烟草水源性项目龙形头水库建设累计完成计划产值11511.03万元。桂新高速(鲤溪段)建设有序推进。永安村、龙泉村4000平方米集中育秧设施建设已完工。桑梓头村新修机耕道和排水渠1000米、大方洞村修建水渠及附属设施1500米、骆家园村修建机耕道和水渠附属设施800米、永安村新修水沟约200米等烟基项目已完工。推动齐抓共管。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建立“公益性岗位+党员干部”保洁志愿者队伍27支,通过“按事积分、按季算分、随时兑换、张榜公示”的管理制度,强化党员表率作用,让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