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30021/2021-00391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冷水滩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在文艺活动中汲取养分无疑是好的选择。在冷水滩区普利桥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正悄悄地影响着、带动着更多人共同参与进来,大家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不仅是在衣食住行上改善的幸福,更是在精神上的倍儿爽。
倾情倾力打造文化阵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发展好文化,打牢硬件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数年来,普利桥镇争取资金投入36万元打造了200平方米功能完善的文化孵化基地——镇文化站,文化站内设有老年活动中心、音乐舞蹈综合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书法室,镇文化站每天定时定点免费开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前来学习。“在这里文化氛围很好,大家可以在一起交流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生活上更丰富满足。”普利桥社区冯老支书开心地说。在镇文化站的孵化下,全镇24个村均已设立了文化活动室。
谋事谋人建强专业队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普利桥镇文化站长杨克逵现任永州市硬笔书法协会副会长,从事文艺工作二十多年,是名副其实的行家里手,对文艺工作充满着热爱和激情。此外,安排了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壮大文化站工作力量。“作为文艺工作者,对文艺传承发展有一份责任和担当,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热爱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发展得更好。”镇文化站长杨克逵激动地说。
同心同向挖掘特色文化
壁间遗墨还堪睹,吊罢灵魂一束刍,特色文化发展得好,为文化发展注入灵魂,文化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普利桥镇坚持挖掘特色本土文化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二八”赶社农耕文化是普利桥镇的文化名片,“二八”赶社自乾隆年间开始,远近闻名。赶社当天,车水马龙,来自各方的朋友可以吃到带有浓厚本地特色的美食——油炸粑粑。同时,购买各种农资产品,在春耕时种下一年的希望。
爱国主义精神是普利桥镇的经典传承,普利桥镇争取资金1700余万元精心打造吕旃蒙将军纪念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爱国主义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等形式大力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利民利校开展文艺活动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娱活动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大家的精神风貌。普利桥镇抓住文娱活动的优势,大力普及推广,提振群众精气神。
曲艺下乡:组织文艺队伍编排节目,在各村巡演,满足群众的文娱需求。
书法进校:每周二、周四,镇文化站长杨克逵(定时)在普利桥中学开展书法教学,广大同学们也非常喜欢这位老师,座无虚席。 同学感悟到:“上杨老师的课收获很多,很有乐趣,既可以学到楷书、行书等各种书法的发展过程,增长我们的见识,又能够让我们写好字,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都很有好处。”
特色夜校:每天晚上,在普利桥镇政府的一间职工宿舍,一群青年“学生”在练习毛笔字,大家其乐融融,都亲切地叫老师——杨老叔。自11月份开始,杨站长便组织政府干部职工练习书法并提供指导,一些“同学”通过练习也进步飞快。大家纷纷表示,跟着杨老叔学习,能锻炼自己的心性,提升自己的修养,增长自己的学识,在乡镇的生活也更加充实和富足。
场地开放:镇文化站、各村文化活动室免费开放,吸引不少群众前来学习玩耍,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有乐趣。岐山村吕阿姨介绍道,自己有时间就带孙子来活动室玩,看看书对孩子也好,自己也可以学一些关于家庭的知识,减少压力,很有好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随着普利桥镇的精心谋划和大力投入,文艺风潜移默化,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质量,普利桥镇文化建设在前三季度均位列全区首位。群众的精神风貌升华,年轻干部融入普利桥这一大家庭的速度加快,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精神文明明显改善,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普利桥镇党委政府将继续依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大力推动乡风文明,厚植文化沃土,为推动乡村振兴展现文化实力担当。
冷水滩区普利桥镇以文兴人,全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倾情倾力打造文化阵地;为文化建设“强筋”,谋事谋人建强专业队伍;为文化建设“健骨”,同心同向挖掘特色文化;为文化建设“铸魂”,利民利校开展文艺活动;为文化建设“育人”,文化阵地的经络越来越强韧,文化建设的骨头越来越强硬。
湘江滩声12月29日讯 (通讯员 潘文涛 屈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