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分享到:
索引号: 4311030021/2023-00487 分类:  
发文机关: 冷水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3-11-06
名称: 食品安全科普:这些毒蘑菇千万别“挖呀挖呀挖”!
文号 :    
食品安全科普:这些毒蘑菇千万别“挖呀挖呀挖”!
2023-11-06           来源: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字体:   打印

近期,湖南省进入雨水季节,春雨过后,各种蘑菇也开始疯狂生长。许多人会在郊游、露营等闲暇时光采摘蘑菇,体验一把采摘的乐趣。但野生蘑菇众多,有毒与无毒混生,很难分辨,并且无毒蘑菇极易受到有毒蘑菇菌丝的污染。每年我国都有食用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以春夏季最为多见。

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特别是有上山采菇习惯的居民,由于缺乏识别食菌的常识,误食导致中毒和死亡的事件几乎年年发生。小编在此提醒大家,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诀窍就是,不轻信、不采食、不购买、不加工!

01我省常见毒蘑菇

02识别毒蘑菇常见误区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不能简单从颜色与形状上区分蘑菇是否有毒。鸡油菌、花脸蘑、红菇等颜色鲜艳,却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颜色为灰色或白色,却含有剧毒。约50克(1两)的致命鹅膏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

误区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未变颜色就无毒。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如毒蘑菇中最毒的鹅膏毒素不能发生颜色反应。

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毒蘑菇能使大米、大蒜等变色。有实验人员曾经用剧毒的致命鹅膏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

误区三: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有一些毒蘑菇确实会生长在粪便上,如盔孢伞和花褶伞属中一些有毒种类。但是鹅膏类、口蘑类、红菇类中一些有毒种类也生长在松林中。

误区四: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实际上,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颜色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有毒,而且还是美味食用菌。比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一些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它们都是美味的食用菌。

误区五:被虫叮咬过的蘑菇没有毒。

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误区六:毒蘑菇经水一泡水会变浑,无毒蘑菇泡在水里水是清澈的。

水变浑是因为蘑菇含有浆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能是无毒的。

误区七:毒蘑菇做熟就没有毒了。

毒蘑菇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他作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其毒素。

误区八: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仁或水果味。

蘑菇的气味不仅和品种有关,也和生长的环境有关,无法从气味方面分辨毒蘑菇和无毒蘑菇。

误区九: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环或有菌托的是毒蘑菇。

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比如剧毒的毒粉褶蕈。

误区十:以前每年在这棵树上采的蘑菇都没毒,所以今年也没有毒。

曾有报道称一户人家每年在同一棵树采同一种蘑菇,从来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偏偏某一年可能受环境变化影响,蘑菇出现毒素,一家四口全部被毒蘑菇致死。切勿凭借经验放松警惕。

03误食毒蘑菇后的症状

毒蘑菇毒性非常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误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视力模糊,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

1.急性肝损害型:一般餐后6-12小时发病。

急性肝损害是造成中毒死亡的最主要类型。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多数患者逐渐好转,出现1-2天的“假愈期”。之后出现急性肝损害,出现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心律失常、肾损伤等症状。严重的会由于急性肝衰竭引起多器官损害,5天左右死亡。

常见毒蘑菇:灰花纹鹅膏、肉褐鳞环柄菇、假淡红鹅膏、裂皮鹅膏、条盖盔孢伞。

2.急性肾衰竭型:一般餐后6-12小时发病。

急性肾衰竭有6-12小时的潜伏期,之后出现消化道症状,接着出现肾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严重者导致肾衰竭。

常见毒蘑菇:欧式鹅膏、假褐云斑鹅膏、拟卵盖鹅膏、异味鹅膏。

3.肠胃炎型:餐后10分钟-2小时发病,少数患者可达6小时。

肠胃炎型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大部分会在1-3天好转。严重者可因剧烈呕吐及腹泻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常见毒蘑菇:大青褶伞、日本红菇、黄粉末牛肝菌、点柄臭黄菇。

4.溶血型:餐后30分钟-3小时内发病。

中毒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随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出现腰部酸痛、贫血、黄疸、急性肾损害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肾衰竭甚至死亡。

5.神经精神型:餐后15分钟-2小时内发病。

除消化道症状外,会出现瞳孔缩小、多汗、流涎、兴奋、视物模糊、幻觉等。严重者会出现视觉畸变,如看见小人,以及狂躁、沮丧、焦虑、被害妄想等。一般愈后良好,多在4-24小时内恢复。

常见毒蘑菇:球基鹅膏、残托鹅膏、白霜杯伞、苏梅岛裸盖菇、近江粉褶蕈、小毒蝇鹅膏、辣味丝盖伞、古巴裸盖菇。

6.横纹肌溶解型:餐后15分钟-2小时内发病。

开始表现消化道症状,并有乏力感,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呼吸困难、血尿、出现酱油色尿液,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严重者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常见毒蘑菇:亚稀褶红菇。

7.光敏性皮炎型:餐后1-2天发病。

暴露皮肤见光后出现红、肿、瘙痒、灼痛等。严重者可出现疱疹。少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呼吸困难等。

04食用毒蘑菇后的自我急救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治疗;

2.立刻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防止反复呕吐导致的脱水、休克。

4.孕妇慎用催吐;

5.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6.加盖毛毯保温;

7.凡共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8.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9.对于具有6小时以上潜伏期的中毒患者,需及时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05建议

切记,生命只有一次。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诀窍就是,不轻信、不采食、不购买、不加工!

不轻信。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

不采食。在户外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野生植物等;

不购买。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

不加工。禁止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单位自采、加工、食用野生蘑菇,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