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索引号: /2018-00065 分类:  
发文机关: 区民政局 发文日期: 2018-12-24
名称: 强化救助兜底保障 筑牢基本民生防线
文号 :    
强化救助兜底保障 筑牢基本民生防线
2018-12-24           来源: 冷水滩区民政局 【字体:   打印

强化救助兜底保障筑牢基本民生防线

“政府给我解决了低保救助,加上生态公益林补偿、生态移民后期扶助款、农村养老金,一年下来有5000多元,还帮我买了“扶贫特惠保”、医疗保险,平时自己种点小菜吃,日子过得好着呢。”在冷水滩区杨村甸乡张家排村贫困户80岁周美花家里,帮扶干部同周老人唠起了家常。

今年来,该区民政局以改善民生和强化服务为抓手,按照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大力织密筑牢社会救助脱贫兜底防线,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实行动态管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年发放标准提高到3480元(月290元)。医疗救助对农村低保、特困对象等重点对象实行全覆盖,将符合医疗救助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救助范围,贫困患者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保障比例90%以上。明确4类9种大病等重大疾病实施大病救助,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发生。科学制定临时救助标准,简化审批流程,有效解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可“先行救助”再按程序补齐相关资料。

坚持社会救助扶贫政策相衔接。通过整合救助和贫政策,加强低保制度与扶贫攻坚的政策、对象、标准、管理相融合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和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该区20个乡镇街道分别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打造“绿色通道”。将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内容统一到一个窗口,困难群众可在一个窗口实现各项救助申请和办理。

探索落实困难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新模式。按照“试点先行、规范管理、财政托底、购买服务、整体带动”原则,探索建立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低保等困难家庭中的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新模式,释放困难家庭“捆绑”劳动力,有效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困境”的贫困问题,9月在上岭桥、蔡市中心敬老院进行集中供养试点

   规范社会救助做到公开透明社会救助纳入村务公开内容,公示公开“四统一”,即统一位置、格式、内容、举报电话资金发放“四个对照”对新审批及复核认定的低保对象对照审核户口本、身份证、本人及银行存折(卡),有效解决错发、漏发问题。低保信息“四个一致”要求各(街道)上报信息、档案信息、公示栏信息、银行发放信息“四个一致”,杜绝虚报冒领、多吃多占、套取资金等问题。监督畅通“条渠道即畅通服务热线、投诉热线部门监督以及“互联网+监督”渠道,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

据了解,该区2018年农村低保对象1-11月累计救助76534人次1465.03万元,人均月救助水平达到191元,其中低保兜底对象15756人次456.72万元,人平均月发放低保兜底金290元,低保兜底高于该区家庭人均纯收入国家扶贫标准(3400元),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中切实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刘阳荣)

(图为帮扶干部对张家排村周美花老人宣讲扶贫政策现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