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林业发展改革,加快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加强我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全面提升绿色冷水滩建设质量水平,打造品质活力冷水滩,根据冷水滩区“十三五”规划领导小组关于编制重点专项规划的要求,对接省、市主管部门“十三五”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结合冷水滩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林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我区林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冷水滩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改革创新,克难攻坚,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和超过了预期目标,“十二五”是冷水滩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建设发展速度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效益最好的时期。
㈠ 造林绿化增量提质
2011-2014年,全区共计完成人工造林11.4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低产林改造7.5万亩,中幼林抚育9万亩,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43.1公里,义务植树598.2万株。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和社会能人造林来势看好。全区有291个村开展了秀美村庄创建工作,已达标村151个,其中示范村19个。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湿地保护工程、森林公园建设等一系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区林业用地总面积达到74.78万亩,与“十一五”期末相比净增0.2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43.02万亩,与前期相比净增0.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6.65%提高到38.45%,上升了1.8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由92.66万立方米增加到111.7245万立方米,净增长19.06万立方米。森林固碳、制氧、储能、蓄水、保土保肥等生态效益总价值达到27亿余元,林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㈡ 产业建设成效明显
全区林业产业在林纸、林板、林化、林药、林食、森林旅游和花卉苗木等方面蓬勃发展,林业招商引资和品牌创新成效显著,林业产业总产值大幅提高,提前达到“十二五”期末林业发展规划目标。2014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2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6亿元,为“十二五”计划指标的103%。全区省级以上林业产业龙头企业5家,产值超17亿元。品牌创新不断推进,“创建湖南省名牌产品”或“湖南著名商标”2个。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已建成马坪林产工业园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迅速,至2014年底,全区花卉苗木面积达到1.4万亩,年销售收入超过1.4亿元。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林业经济社会功能日益增强。
㈢ 资源管理全面加强
一是森林资源管理逐步规范。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征占用林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审核审批程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二是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体系逐步完善,灾害发生率和成灾率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㈣ 林业改革稳步推进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主体的林业改革稳步推进。到2014年底,全区集体林地明晰产权现场核实率达到94%以上,林权发证率达到100%,山林纠纷调处率达到90%以上。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配套改革正稳步推进。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施了“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工程”,对采伐指标实行“阳光分配”,让林农对采伐有了稳定的预期,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加科学合理。苗圃改革取得新的突破,苗圃职工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顺利推进。
㈤ 惠林政策取得突破
一是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不断完善。全区11.1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和4.7万亩省级公益林全部纳入财政补偿范围。二是林业税费政策得到重大调整。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育林基金征收标准由原来销售价的20%调减到10%,每年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200万元。三是林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以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挂牌成立,并实际运转。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够健全,生态产品供给不足,林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林业发展体制机制没有完全理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还未健全,林业改革任务依然繁重。三是林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还未形成,林产工业原料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二、“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㈠ 面临的形势
1、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还语重心长地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态系统,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些思想把林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了林业的社会生产功能,强调了林业的公共产品属性。综合国力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绿色经济发展为林业生态建设奠定了基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全面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林区防火道路建设试点、第二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区)建设、逐步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设立林业生产救灾专项资金,加强林权流转监管制度建设,开展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绩效评价等等,都为林业生态建设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加快生态新城建设,加快中心城区生态和项目连城,更加重视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有利于解决制约冷水滩林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经济实力日益提高,将为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提供更大的财力保障。广大群众生态意识普遍提高,有利于推动林业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林业投融资体制逐步建立,有利于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2、困难挑战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区尚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林业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经济快速发展,城镇迅速扩张,将会给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带来巨大压力。一是森林经营粗放,林地产出率低,林下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自然生态系统依然十分脆弱,整体生态改善与局部生态退化并存。三是生态需求增加与资金投入不足并存,资金短缺瓶颈将长期存在。林地流转、金融扶持和技术普及是制约营造林发展的三大瓶颈。四是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原材料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工企业原料短缺现象将长期存。五是林业科技进步成果转化率低,生产技术落后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新时期必须加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森林资源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必须采取加强森林经营、培育健康森林、发展林下经济、实行禁伐限伐和延长采伐年限等措施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二是实现生态建设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由单纯绿化到亮化、美化、连片成景,由造林向造景转变。三是实现林业产业由数量向质量、规模和效益的转变,创精品名牌,引导产业集群。四是实现由单纯的林木资源保护向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全方位推进的转变,划定林地、湿地和物种生态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㈡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发展生态、民生并重的现代林业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动力,以严守林地和森林、湿地、物种等生态红线为根本,努力推进全区森林资源总量、质量和人均数量明显提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林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绿色冷水滩,着力推进林业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㈢ 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正确处理建设、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推进速度,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要素资源,努力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美好家园。
2、坚持统筹兼顾,集成创新。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统筹各要素、各领域、各方面,强化可达可控分析,兼顾需求与可能,源头预防和治理修复相结合,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长远谋划,总体设计,创新规划思路,实现系统集成。
3、坚持整体部署,重点突破。在“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完善措施,整体布局,持续推进,确保生态建设力度不减。明确重点地段、重点问题,结合“十三五”阶段特征,选准抓手,务求实效,努力实现区域生态质量改善,保障生态安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欠新帐,多还旧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按照全面建设小康冷水滩的总体要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资源条件差异,严格遵循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落实主体功能规划要求,突出重点,分区控制,合理调整布局。实施区域总量控制,突出目标指标的差异性,强化指导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落实任务措施,强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坚持政府主导,综合推进。强化生态建设的政府意志,力争做到目标、任务与投入、政策的匹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综合手段,组织各方力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多元化协同推进生态建设新格局。
㈣ 规划目标
——森林覆盖率达到39.70%以上,林地面积74.79万亩以上,森林面积稳定在43.02万亩以上,森林蓄积量132.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单位面积产量达到3.0立方米/亩以上。
——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24.4万亩,占林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2.6%。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11.1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8.3万亩,市县级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5.0万亩。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达到27.2亿元。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4%以上,湿地保护率70%以上,省级森林公园1个,总面积2547公顷,市级植物园1个,面积500公顷。
——人工造林20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森林抚育经营15万亩。人工造林中,其中依托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造林15万亩,包括石漠化治理10万亩,油茶新造林2万亩,长防林3万亩;面上造林5万亩中发展以油桐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1.0万亩,培育以楠木、香樟、柏木等适生乡土树种为主的珍贵树种1.0万亩,发展果木、药材等经济林1.0万亩,建设以国外松、马尾松、杉木为主的速生工业原料林2.0万亩。
——完成绿色通道建设315公里乡道的达标任务,对现有全部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绿化进一步提质,确保通道两旁可视范围内没有裸露山地。
——中心城区林木绿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以上。主要干道(不含村级公路)绿化率达到95%以上。完成全部291个行政村的秀美村庄达标村建设任务。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无公害防治率控制在85%以上,灾害预报准确率100%,种苗产地检疫率100%。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
——商品木材年产量由期初3.4万立方米逐年递减到期末2.0万立方米,重要生态区实施严格的禁伐限伐措施。林业产业社会总产值保持年均增速在18%以上,到“十三五”期末,全区林业社会总产值基本实现翻番目标,达到5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9亿元,第二产业24亿元,第三产业9亿元。林业第二、三产业对全区林业经济贡献率要达到60%。
——主要造林树种工程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100%,苗木受检率达到95%以上,林木种子受检率达到100%;林木种苗花卉基地面积达到 2.0万亩,年产值达到2.0亿元。
㈤ 总体布局
根据林业特点和冷水滩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将全区区划为“三区一带”的发展总体布局,即生态物种保护建设区、用材林及特色经济林区、林下经济和花卉苗木建设区和通道绿色走廊带。
1、生态物种保护建设区
将位于四明山系的杨村甸乡、花桥街镇、普利桥镇近20个半山区村和中心城区5km半径范围规划为生态物种保护建设区,重点突出森林生态和森林景观建设,增加森林植被,提升森林健康质量水平,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城市森林,鼓励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
2、用材林及特色经济林区
将湘江流域规划为用材林及特色经济林区,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内丘陵林地资源,重点加快建设速生丰产林、木本油料油茶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果木林基地。
3、林下经济及花卉苗木建设区
以农科园、林科所、万喜登农业园为依托向周边辐射,利用市场引导和示范带动,突出发展林下经济和花卉苗木产业,提升科技含量、经营管理水平和品牌创新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铁路、公路通道绿色走廊带
将洛湛、湘桂铁路、二广、泉南高速、322国道、S217等区内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区划为通道绿色走廊带,通过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裸露山地、灌木灌丛地、残次林分别实施新造、改造和补植补造等,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从而提升对外环境良好形象。
㈥ 主要任务
突出两个重点,推进一项改革,完善三大体系,抓好三大工程,推动我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和绿色发展之路。
突出建设森林城市、建设绿色冷水滩两个重点抓好造林绿化。主要任务:一是提升造林绿化质量。全面完成现有宜林荒山荒地和25度以上坡耕地造林绿化。有计划改造疏残林地、低产低效林地和灌木林地,提升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林种树种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经济林、楠竹林和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发展现代高效林业。二是抓好通道绿化和裸露山地绿化攻坚。高标准完成城郊结合部外延5公里区域内的造林绿化;加速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各100米范围的高标准绿化林带建设,主要干道绿化率达到95%以上,打造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绿色长廊。三是推进城区绿化美化。加强城区公园、公共绿地、单位院落、居住区域绿化美化,建设园林式单位和小区,提高绿化覆盖率。四是开展“秀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庭院绿化、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的配套改革。主要任务:建立健全林业产权评估交易体系,盘活森林资源资产要素,推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村级林业协作、合作、自律组织,提高基层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森林保险和林权抵押贷款,提升林业抵御风险和融资能力。推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推进林木采伐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严格的禁伐限伐措施。
完善三大体系,即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以湘江流域生态恢复与治理、石漠化山地生态恢复与治理,城镇、村庄生态环境建设,道路网络绿化美化,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公益林保护为重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升森林经营水平,构建起森林、城市、村庄、湿地有机结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城乡一体的林业生态系统。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按照市场导向、优势互补、生态环保、集中布局的原则,大力引导和扶持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木本油料林、楠竹、森林药材等基地建设,发展高效林业,带动林农增收;推进林产工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培育精品名牌,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碳汇经济等现代林业经济。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构筑起林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品牌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特色鲜明突出的兴林富民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为载体,构建以生态科普教育、生态文明示范为主要形式,潇湘文化与自然生态融合的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主题公园、植物园;组织创办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各类生态文化节庆活动,构筑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
抓好三大工程,即生态建设工程、产业建设工程和支撑保障工程。
生态建设工程主要包括: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珍贵树种培育,秀美村庄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森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候鸟迁徙观测保护站等。
产业建设工程主要包括:造林直补项目,森林抚育补助项目,油茶基地建设,特色经济林建设,楠竹基地建设,丰产林基地建设,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林下经济项目,苗木花卉产业建设,油茶产业园建设工程, 林产工业园区建设,林化产业建设,林果、林药加工业,森林生态旅游等。
支撑保障工程主要包括:森林防火综合治理,油茶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林区道路建设等。
通过上述工程项目的拉动(详见重点项目库),促进全区森林资源总量、林业经济发展总量和林业社会总产值“三量提升”,为实现富民强区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㈦ 保障措施
1、深化林业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深刻、精辟的重要论述。林业部门必须转换思想,锐意改革,把改善生态作为林业的核心任务和立足之本,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封山育林、矿区复绿等工程,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一要深化木竹采伐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全省“森林资源保护禁减伐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停止对重要生态区和公路铁路两旁山体林木的采伐审批,通过禁伐限伐,提高补偿标准,设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让林分郁闭度更高,山更青,林更密,树更大。要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向商品林经营者和林农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二要努力规范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制度,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运营。要加快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建设,建立集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林权登记、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于一体的资源流转的要素市场,建立森林资源流转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三要积极引导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农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引导农民逐步实现规模经营。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实现规模经营基础上,积极引导发展各种形式的林业专业协会,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林业规划设计中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产权交易中心、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等行业服务机构,对农民和林业经营者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
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政策投入
在国家和省级原有补偿的基础上,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十三五”期间努力争取建立市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财政补偿、受益者补偿与合理经营利用自我补偿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的投入补贴制度,对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木良种、沼气建设等给予补贴,对森林抚育、木本粮油、生物质能源林、林下经济、林产品深加工给予扶持。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比例,扩大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利益空间。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基本建设规划,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行业发展规划。二是充分发挥金融部门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切实解决林业生产资金不足的“瓶颈”。着力推进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加大政策性、商业性森林保险制度覆盖面,降低企业和农民经营林业的风险,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森林火灾的能力。探索信贷资金向林业、林区、林农倾斜的措施和办法,组建林业担保公司,以林权作抵押融资,解决林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机制不活问题。三是进一步建立林业的有效投入机制。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增投入,精心编制项目规划,增强林业规划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对年度计划的约束力。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精心筛选和包装项目,建立并及时更新精品项目储备库。大力招商引资,通过优化林业发展和投资环境,形成林业全方位开放的局势,吸引全社会特别是战略投资者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建立运行规范、符合区情的非国有生态公益林收购政策和办法。
3、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质林业产业,加快发展速度,实现龙头企业联基地、积极与林农紧密对接。突出发展油茶和竹产业,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区林业产业园区和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推动林药林化林果业加工向纵深发展,促进林下经济、森林旅游、花卉苗木实现集约经营。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工商企业转型投资林业建设的意见》,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转型发展绿色产业,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给予房地产、矿山等转型投资林业的工商企业同等政策待遇。
4、依托科技创新,提升支撑能力
坚持科技兴林。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专家团队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林地测土配方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林业科技进村入户。大力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建立层次分明、灵活多样的林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林业继续教育网络体系,丰富和充实林业继续教育教学资源,为推进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提供可靠保障。要制定优惠政策,采取灵活措施,创造条件吸引各类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为林业建设发展献计出力。要进一步提高科技转化率,将林业实用科技成果尽早转化到林业实际生产经营上来,积极推广油茶、油桐、楠竹栽培新技术,引进高端客商投资杉木改性、木竹户外制品以及林业生物医药等高档新型林产品开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挖掘林地生产潜力,走多种经营道路,增加非木质林产品收入。要建立林下经济科研示范中心(基地),注重开发可复制可持续现学现会低投入的模式,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5、强化组织领导,提升执行能力
一是适应林业发展新形势,把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列入党委、政府任期责任目标考核,把林业重点工作、保护青山绿水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群防群治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增长以及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考核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冷水滩林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充分认识加强林业建设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林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确保领导力量到位、工作责任到位、监管措施到位,及时解决林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整合现有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组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三是强力推进绿色冷水滩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长防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生物质能源林、油茶丰产林、楠竹丰产林项目建设为依托,以河流滩地、大中沟堤坝、道路沿线等为重点,把造林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村组和山头地块,推进绿色乡镇、秀美村庄、乡村森林公园建设,确保绿色冷水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建设国家森林城市,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森林城市的水平和档次,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指数,保障林业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向前推进。
三、“十三五”林业建设重点项目
“十三五”林业建设重点项目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