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30021/2024-00422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冷水滩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2023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发展六仗”,在奋力发展工业经济、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全力打造创新平台、着力转化科技成果上综合施策,多点发力,全方位推动科工信领域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为稳住我区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2023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 工业运行稳中向好。2023年,区属规模工业完成产值99.43亿元,同比下降29.79%。区域规模工业完成产值247.59亿元,同比下降11.38%。(不含电力数据)
2.工业投资稳步增长。1-12月冷水滩区属在库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个,已完成投资33.4亿,增速91.63%;工业技改投资在库14个,已完成投资13.1亿,增速95.59%。
3.科技指标全面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23家,总数达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76家;登记技术合同242个,合同成交额10.91亿元。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1.坚持稳字当头,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发展。今年以来,我局坚定不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持续发力抓主导产业、抓重点企业、抓产业链条、抓企业服务,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全区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步稳蹄疾。一是建立监测机制。建立了科工、统计、园区联席会议机制,分行业、分产业、分企业,到旬、到月、到季进行预研预判,科学分析工业经济指标,明确短板和问题,为区委、区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决策当好参谋。二是加强台账管理。对全区工业企业分类建立了存量管理台账、增量管理台账、储备管理台账,培育壮大现有企业,充分挖掘经济增长点。三是开展业务指导。积极开展统计业务培训,提升工业统计队伍的业务素质,将业务指导主动前移,提高统计数据报送质量,减少统计核查风险。
2.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建设实现提质增效。经过一年的努力,冷水滩区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永州国际陆港智慧家居产业园项目、智能家居家电产业园项目、冷水滩高科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永州市冷水滩区大湾区轻纺产业园(一期)等四个项目入围市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重点项目。其中省重点项目永州陆港智慧家居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抢抓施工“黄金期”,再鼓干劲、再强举措,为项目生产建设再提速,目前八栋框架结构厂房已进全面入主体施工阶段,钢结构厂房已进场安装,已经完成了主体进度的50%。
3.坚持主体培育,企业队伍实现明显壮大。一是培育优势龙头企业。实施“原地倍增计划”,做好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潜力型企业增量培育,壮大产业链核心骨干企业。二是培育入统工业企业。对全区工业进行3次地毯式摸排,建立目标企业培育库,积极对接省、市统计局,我区鸿利来等15家工业企业成功入统。三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走深走实。今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全区现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市级“小巨人”企业1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2家;新增省级单项冠军产品企业1家。
4.坚持科技创新,创新水平实现有效提升。一是突出技术攻关。围绕科技支撑产业链创新、社会发展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力争在生物医药、农产品选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湖南和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食用油脂高效超临界流体萃取及副产品高值化利用研究与产业化”获评湖南省首届“十大”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技术。二是突出平台支撑。依托企业、科研院校等打造科技转化平台,推动全区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我区与湘潭大学签约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产学研实践基地揭牌,进一步深化校地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是突出专家服务。从区直相关单位、湘潭大学等院校选派了10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和指导,让技术落地、落实,助力全区乡村振兴。推广新技术新产品15项,引进新品种18个,研制新品种3项,组织各类培训14期1860人次,安置劳动力360人次,建立产业基地8个、建立产业示范基地20500亩,培育科技示范户168户。
5.坚持以数强实,智造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一是优化数字服务。为促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扎实开展“智赋万企”行动,用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联合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永州分公司,推动300家企业上云,35家企业上平台。二是夯实基础支撑。加快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全力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今年新建5G基站完成65个,新增千兆光纤端口5432个。三是加强载体培育。强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今年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数量1家(湖南恒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的企业22家;数字湖南十大应用场景建设计划重点项目(通过验收)企业1家(永州市中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6.坚持服务企业,发展环境实现全面优化。一是积极开展惠企行动。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活动,组织人员梳理项目申报、研发奖补等惠企政策措施,编写更新惠企政策“口袋书”,发放政策口袋书570余份,为企业解决问题150个。二是指导企业申报项目。精准高效对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申报制造强省、工业互联网等项目,共协助21家企业,申报5大类项目,申请扶持资金847.5万元。三是全力搭建交流平台。今年我区共举办5场“政银企”融资对接会,促成永州农商行冷水滩区支行、中国建设银行永州市分行、中国光大银行永州市分行、长沙银行永州分行、工商银行冷水滩支行与我区企业达成贷款合作,发放贷款10余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降幅明显收窄。从退规企业来看,2023年以来,受国家统计督察影响,区属共退规31家企业,预计全年减少产值45亿元,拉低全年区属产值增幅约31.5个百分点。从未退规企业来看,部分企业产值下滑明显,产值下滑较多的企业有重庆啤酒、恒鑫新型材料、永州新辉开、多喜来食品,预计全年减少产值18亿元,拉低全年区属产值增幅约12.5个百分点。
2.支柱企业较为缺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不强,没有形成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产业集聚效应不强。从产值分布来看,没有实际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产值超3亿元的企业仅1家(湖南神斧集团湘南爆破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产值1亿至3亿元的企业10家,9家企业预计产值报送过亿,但实际产值未达到亿元规模;产值1亿以下的55家规模企业中,有9家企业产值有望过亿元。从税收贡献来看,区属规模企业中,无实缴税金5000万元以上企业,实缴税金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只有3家,500至1000万元企业3家,100至500万元企业15家。
3.企业入统未达预期。客观来讲,入统要求依然严格。今年以来,统计督查一直以高压态势进行质量抽查,入统企业申报更加严格,需要提供的资料也越来越多,并要求入统就要解锁,需提供全量发票查询导出结果和至少20张以上的正规发票。主观来讲,部分企业入统意识不强。企业入统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入统不配合。如金珂集团、乐邦服饰、韵蓝电子等。部分企业对入统认识有误区。企业入统需要企业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的税率是13%(可以抵扣进项),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税收征收比率的提高,让部分企业业主担心会增加企业负担。
4.项目拉动增长有限。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建成投产了一批工业项目,对壮大全区工业经济总量、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科力尔智能、创永运动、京辉科技、捷力泰科技、亿赛仑、迈锐客等一批优秀项目已投产达效并进入规模企业行列。但总体上看,一方面,新招引工业项目实际投资额不大,目前全区还没有一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规模工业企业,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拉动有限,未起到有效支撑。另一方面,每年投产达效的工业项目数量偏少,投产达效较慢,今年我们对2018年以来签约的项目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后发现,已投产项目仅7个,已动工还未投产项目11个、未推动项目3个、未落地项目13个,已签约但还未入规的工业项目34个,整体的项目建成投产达效率较低,达到入统条件的企业少之又少。
5.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一是缺乏创新企业。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低,虽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但真正拥有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比较缺乏,更多的是为了申报高企而购买专利,缺乏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性。二是企业重视不够。企业重改造、轻技术,核心技术缺乏、创新缺少载体,对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另研发经费考核从年度转变为季度,企业填报人员重视度不够,科技部门没有系统查看企业填报情况,需联系统计部门。三是科技平台缺乏。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缺乏平台支撑,优势资源开发走向产业化存在诸多限制,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没有形成稳定有效的合作机制。
6.服务企业效能不佳。一是体制机制不活。项目审批流程多,等待时间长等问题仍需要市里协调解决,许多瓶颈性问题,企业提出多年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二是要素保障不全。由于财政困难,许多企业的税收返成、工业项目资金、配套资金等优惠政策没有兑现到位。园区企业的用水、用电不能满足需求;园区内公交班次少,企业员工出行不方便。三是服务企业不优。对重点企业没有一企一策制定发展扶持政策,企业扶持的前瞻性不够,对企业困难不能靠前服务,纾困解难的效果还不明显。
二、2024年工作谋划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科技兴区、工业强区战略,聚焦主导优势产业,推进科技创新赋能,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在“三高四新”战略中彰显担当作为,在真抓实干中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预期目标:2024年,预计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9%,新增入统规模工业企业13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
(三)工作措施
1.着力抓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一是在分析研判上再加强。定期研判预期目标,强化监控分析;加大与区直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度,提高运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关联性,及时做好面上统筹和重点企业的具体指导。二是在运行监测上再精准。完善全区工业企业月度监测分析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研判、预测预警,确保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三是在主体培育上再发力。建立完善中小微企业培育库,对标规模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加大主体培育,全年力争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2.着力抓工业经济增量培育。一是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做好现有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潜力型企业存量培育,壮大产业链核心骨干企业。如京辉科技、国创新材料新生产基地建成后,预计可增加产值8000万元和5000万元;瑞柯电子变压器容量解决后可开通新的产品生产线,预计可增加产值6000万元;全力扶持重庆啤酒销售,预计可增加产值2亿元以上。二是推进在建项目落地。要切实推动在建项目落地提速增效,加强与项目合作方的深入沟通对接,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积极解决项目落地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早投产、早见效。三是推进工业企业入统。按照园区内企业园区牵头,园区外企业科工牵头,乡镇、街道配合原则,对2024年拟入统目标企业进行摸底跟踪服务,挂图作战,确保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3.着力抓企业服务质效提升。一是持续梳理惠业政策。编制好工信、科技项目申报手册,罗列各个项目的申报时间、申报条件及注意事项等关键信息,支持企业通过项目申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向企业宣传各级惠企政策,全力支持企业争取政策红利。二是持续抓好企业服务。组织优质规模工业企业和银行对接,召开银企对接会,做好牵线搭桥,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困难,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收集急需土地扩产扩能,开展技术改造的企业情况,向区委、区政府专题汇报研究解决。
4.着力抓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全面梳理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加大创新政策宣传,提高企业对政策知晓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帮助企业落实落地现有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二是加强企业创新。进一步梳理规模企业创新研发情况,建立规模工业企业研发台账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库,实施梯次培育机制,“一对一”开展跟踪指导和服务,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用好冷水滩区和湘潭大学共建的产学研服务平台,支持区属企业与湘潭大学等科研院校加强产学研合作,切实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5.着力抓数字转型融合发展。围绕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加快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电信、移动、联通等建设主体作用,加快5G基站建设,加快千兆宽带小区推动我区算力支撑能力大幅提升。二是加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两上三化”专项行动,培育一批省级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标杆企业,培育省级优秀工业APP,促进“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应用。三是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力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一批重点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提升企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发挥通信运营企业作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管理平台,提升对风险威胁的发现识别与研判预测能力。
6.着力抓队伍协调配合聚力。一是坚持不懈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落细落实学习宣传贯彻各项任务,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最新理论上来。二是毫不松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以及省委、市委、区委有关办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排查廉政风险隐患,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用准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第一种形态的监督指导,依纪依法追责问责,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三是持续抓好其他工作齐头并进。机关党建、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电力建设、信访维稳、文明创建等工作也同步抓好,做到齐头并进,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