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发挥好志愿者的主体作用是关键。冷水滩区探索“体系+组织+项目”融合发展路径,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志愿活动,全区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5万人。
冷水滩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大屏上,一场志愿活动正在开展:在梧桐街道白竹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由医护人员和社区居民共13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正在进行健康义诊活动。志愿刘玛利告诉我们,有这种义诊活动的时候,义工组织都会发出通知,而他们也能及时参与。
活动组织方博益社工服务中心吸纳的不仅有刘玛利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有像周玉秀这类普通的“有闲一族”。因为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务工,69岁的周玉秀和老伴承担了照顾10岁孙子的任务,小孩的调皮贪玩不爱学习一度让周玉秀一筹莫展,而改变始于社工组织成立的“四点半”学校。“我孙子就是因为参加了活动,现在学习也赶上来了,所以我也加入进来,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周玉秀说道。
白竹亭社区有人口202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324人,要真正打通宣传教育群众、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仅靠一个社工组织的几名工作人员显然不够。通过针对不同群众开展公益服务项目,以项目为纽带,志愿者与居民更多的串联互动起来。社工组织还建立“社区时间银行”机制,志愿服务时长可以累计兑换实物,也可“回购”相应时长的服务,以此调动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冷水滩区博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唐金华告诉我们:“现在大家更多是理念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社区服务的能力也大大的提升了。”
目前,冷水滩区已建设30个高标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孵化培育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工作类社会组织16家,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50多支,登记注册的志愿者达5万人。出台一系列文件,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数据化、常态化,激励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
就下一步工作,冷水滩区民政局局长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的功能,加大对辖区内社会组织的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督导培训、监督评估的力度,增强社会组织的自我造血功能,推动冷水滩区社会组织建设和工作向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全覆盖,向规模、规范、健康、持续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