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水滩,部分年岁较大的老人和偏远山区中迷信思想较重的人,对出行较为慎重,存在一些心理顾忌,主要有三:一是怕“撞鬼”。清晨出门时若碰上殡葬、重大伤亡事故一类的事,称之为“撞鬼”。认为清晨“撞鬼”就是触霉头,兆头不好。此时往往绕道躲避或脱下衣帽弹拍几下,以示破解,驱散“霉气”,并且整天提心吊胆,小心谨慎,生怕自己“出事”、“倒霉”。二是忌“打转”。一些人若在出门时忘记带工具、用品等物件时,一般不“打转”即返回拿取,如系紧要物件非带不可,往往打电话或在外呼喊,让家人送出。认为“打转”即是走回头路,会影响一天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忌“凶词”。无论步行和乘车船外出,临行前和途中都要“口出吉言”,忌说“跌跤”、“翻车”、“沉船”、“死人”等凶残言词,认为那些言词不吉利,会招来交通事故。若说些带“顺”(一帆风顺)、“通”(通行无阻)、“进”(高歌猛进)等一类的言词,则会心情舒畅,放心前行。
冷水滩人出行的交通工具,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更新。20世纪60年代及以前,人们外出短途以步行为主,乡村干部到县城开会、出差也无汽车代步,迎亲、送殡均是列队步行。到外地出差办事则乘坐火车、轮船。70年代,逐渐使用自行车,特别是城区,人们上班购物大多依靠自行车。此时,县际间的长途公共汽车已经出现,到外地出差办事就乘火车和公共汽车。办红白喜事已开始雇请货车、拖拉机、公共汽车和小轿车。80年代,无论城乡,自行车已普及到家家户户,公共汽车、火车班次增加,青年人逐渐使用摩托车,城区开始出现市内公交车,开往沿海地区的长途公共汽车开始运行,人们出行逐渐变得方便快捷。婚、丧喜事一般雇请多辆小车组成车队。90年代,城区公交线路遍及主要街道,农村公共汽车班次迅速增加,往返全国各地的长途公共汽车和铁路快速列车、旅游列车相继开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小车也迅速增多。90年代后期,境内岚角山零陵机场改建成军民两用型,出行坐飞机者渐增。城乡居民开始购置小轿车。迎亲、送殡车队一般有一二十辆,且大多为豪华型轿车。行路难、乘车难问题得以解决。但春节、劳动节、国庆节长假期间的长途乘车仍然紧张,火车尤甚。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客流高峰期,城区内永州火车站排长队购票、候车室和车厢内拥挤不堪状况年年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