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分享到:
索引号: 4311030021/2021-03340 分类:  
发文机关: 冷水滩区 发文日期: 2021-02-26
名称: 2021年永州市冷水滩区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    
2021年永州市冷水滩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02-26           来源: 冷水滩区人民政府 【字体: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21223日在永州市冷水滩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上)

冷水滩区人民政府区长: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7.27亿元,同比增长4.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和6.9%。新获得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等国家级荣誉,以及全省商务工作、全省防范化解风险和财政管理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区、全省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县区、全省工业数据云和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建设先进县区、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实施优秀县区、全省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先进县区、全省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先进县区、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管理先进县区等省级荣誉,巩固提升了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全省平安县区、全省卫生健康依法行政示范县区等国家级、省级牌子。

全力抗击新冠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全区1057个党组织、2.2万名党员下沉一线,迅速构建一盘棋、一条心、一股绳的防疫体系以及“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群策群力”的抗疫机制。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各项措施,全面贯彻“四早”“四集中”要求,严格执行重点人员“4321”医学观察管控机制,及时阻击了疫情扩散蔓延。仅用15天时间实现全区确诊病例零新增,44天时间实现13名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确保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坚决服从抗疫大局,派出精干医疗队员全力驰援湖北保卫战、黄冈攻坚战,一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荣获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表彰。进入常态化防控后,聚焦“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全面推行“健康码+体温检测”,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率先在火车站安装“AI人脸识别”体温检测系统,成为全市第一个使用综合智能终端的县区,全年累计监测达480万人次。截至今年2月23日,全区已连续382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全力落实“六稳”“六保”,经济发展平稳向好。一手抓实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手打好经济保卫战,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逆势突围、企稳回升。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所有区级领导和29个区直单位、292名驻企联络员进驻企业和项目开展帮扶。截至去年3月底,区属93家规模工业企业、27家外贸企业复工率100%,35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复工率94.2%,为经济快速恢复打下坚实基础。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共铺排重点项目391个,累计完成投资421.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3.5%。五次双月集中开工项目34个,总投资109.5亿元;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222.8亿元,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7个。列入市“5个10工程”的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及科技创新项目8个,总投资20.2亿元。引进科技创新人才8名,引进500强企业3家。到位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资金22.5亿元。全面激发产业活力。启动八大产业链建设,新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链项目5个、先进制造产业链项目2个,新开工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项目6个。园区建成标准厂房13万平方米,新改建主干道路15条,“四纵八横”路网骨架基本成型。全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入统规模工业企业13家。捷力泰、经纬辉开分别被列入省重大产品创新和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4.46万亩,总产量31.5万吨。生猪出栏55.07万头,存栏49.24万头,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建设“湘江源”优质特色蔬菜基地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4个。商旅经济逐步回暖,全区累计接待游客790.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57亿元。仁山湖美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

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小康成色更足。脱贫攻坚高质量收官。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查、回头改”、“冲刺问题清零、决战脱贫攻坚”重点帮扶、“补短板,强基础”交叉检查等系列行动,抓实“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上年度剩余未脱贫342户823人全部如期脱贫。牛角坝镇麦子园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普查数据质量高,群众认可度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严格落实河长制。PM2.5浓度同比下降22.9%,成功创建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城市;水质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排位第十六名。“禁捕退捕”、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禁养退养工作全面落实。94个村被确认为湖南省绿色村庄(森林乡村)。太洲水电站获评全国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风险防范化解有力。化解政府债务10.3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到位政府债券资金4.53亿元。清收农商银行不良贷款1.3亿元,化解非法集资陈案5起。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获评全省良好单位。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获全市优秀。

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加速释放。“放管服”改革取得突破。共受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6.55万件,办结率99.7%。将79个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延伸到乡镇(街道),41个事项延伸到村(社区),47个事项延伸到20个城市社区,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办事”。开放合作力度加大。落实开放崛起“五大行动方案”,稳外贸、稳外资措施有力,全年承接产业转移项目53个,利用内资46.66亿元,利用外资1.49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新增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26家,新增破零企业15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扎实开展营商环境评估、“问题清零百日攻坚” “八大行动”和“好差评”测评,认真落实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整改工作,46个问题基本整改到位。及时兑现惠企政策,全面推行“帮代办”服务。累计减免各项税费5.3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30万元。

全力加速城乡融合,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文明创建扎实推进。深入实施十大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志愿者、新乡贤服务助推作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文明创建”联合机制。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全面取缔活禽交易,全国地级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由190名提升至36名,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即将授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各项指标达到验收要求,国家森林城市通过复核,国家卫生城市获省复核肯定。基础建设有力推进。冷黎公路、“三路一桥”建成通车,冷东一级公路主路基全部拉通。湘江东路、天龙路、万寿路等提质建设全面推进,衡永、永零高速和上大公路开工建设,永州火车站、零陵机场提质改造工程完工。完成危房改造任务506户。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9个,已完成改造任务12个。伍家院社区老街文化得到国家创区验收组充分肯定,活龙井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经验被住建部典型推介。新建小游园25座,增绿10万余平方米。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41公里,通自然村水泥(沥青)路34公里。伊塘等6个乡镇实现城乡公交班车通车。美丽乡村稳步推进。集中开展废弃空心房拆除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区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6%。农村垃圾收运率达到100%,处理率达到92%。完成了81个重点行政村的污水治理工作,建成各类污水处理设施713个,高溪市等沿江4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并运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4%。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蔡市镇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

全力兜牢民生底线,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全区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78.13%。省市区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523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9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6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8%以内。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790个,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全部清零。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013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从2019年底的5.05%提升到50.5%。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校车管理先进县区。建制乡镇卫生院配备2名全科医生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到位。居家养老服务受到民政部和财政部验收组高度肯定。新增农村通自来水人口4500人。创建标准化学校食堂64家。新划定停车泊位1万个,设置临时摊点经营区31处,累计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247个。第七次人口普查进展顺利。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保密、档案、地方志、公积金、机关事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会、关工委、老龄、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退役军人事务、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绩。驻冷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为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五年持续奋斗,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综合实力提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16.8亿元增加到357.27亿元,年均增长7.2%。财政总收入由12.62亿元增加到19.22亿元,年均增长8.8%。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93家,产值过亿企业突破100家。创建省、市、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39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4家。新引进商业银行5家,大型购物广场、农家乐等文娱休闲场所达到300余家。

五年来,“三大攻坚战”提优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成色”。走出了“四选准”“四保障”产业扶贫发展之路,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31个贫困村、7696户237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337户1150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和2019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考核先进县区,2020年荣获全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一类县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由81.1%提高到96.4%。辖区地表水、饮用水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全省前列。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扎实有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改革创新提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价”,营业执照实现“五证合一”,村(社区)可办政务服务事项达41项。新增市场主体5.36万户。农村土地确权登记42.1万亩。五年共完成进出口总额7.41亿美元,利用外资5.83亿美元,利用内资169.99亿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增至7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5家,位居全市首位。

五年来,城乡融合提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城区建成区面积由35.6平方公里拓展到4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65.4%提升至69.5%。10条主干道综合提质和7条主干道立面改造全部完成,23条城区断头路陆续打通,55个城中村、85条背街小巷实现改造提质。建成农村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183个,建设农村公路通畅工程269.2公里,农村公路窄路加宽450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135.4公里。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35个,创建国家森林乡村4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卫生镇2个、省级生态村7个。普利桥镇获评全国重点镇,高溪市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

五年来,民生福祉提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741元和24073元,年均增长8.7%和8.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新增学位28380个,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6所。市三医院成功创建县域三级综合医院。改造乡镇卫生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75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完成棚户区改造9157户,农村危房改造5564户。高标准创办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8个,智慧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正式运营。

五年来,治理效能提高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七五”普法全面完成,民主法治水平持续提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集打斗争”,平安冷水滩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全面推行群众诉求代办制,城乡网格化服务、“五老”调解经验在国家和省推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政府重大决策及时向区委报告,提请区人大审议,主动与区政协协商。五年共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495件,区政协委员提案和发言材料430件。相继组织开展“执行力提升年”“提效能、抓落实”等活动,政府系统敢于担当、强于执行的能力有效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经历了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宏观经济的持续下行,多次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我们能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归根结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航掌舵,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的坚强领导,是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是全区人民的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冷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向中央、省、市驻冷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冷水滩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从经济建设看,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仍是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大的短板;受宏观形势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增多。从社会建设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任务十分艰巨,民生改善、生态环保任重道远。从治理能力看,执法不严、效率不高、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干部存在作风不实、担当不够、服务不到位现象。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推进“五区”建设,凝心聚力落地落实“十四五”规划,奋力建设现代化新冷水滩!

(一)全力打造“三个高地”。一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新兴产业培育、市场主体培优、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军民融合发展、品牌提升“六大工程”,着力打造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物流业五大产业集群,实现“制造强区”。二是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大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主体增量提质、潇湘人才行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七大计划”,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实现“科技强区”。三是打造改革开放高地。突出抓好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放管服”、社会治理“五大改革”,大力实施对接大产业、拓展大合作、构筑大通关、推进大招商、优化大环境“五大开放行动”,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实现“开放强区”。

(二)全面加快“五区”建设。一是建设“中心城区发展核心区”。积极融入全市“一核两轴三圈”区域经济格局,大力实施中心带动战略,聚焦园区提质攻坚、滨江新城建设和老城区提质改造,大力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将冷水滩区打造成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增长极。二是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先导区”。建立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壮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五大百亿产业链集群,做强做优高科园等产业载体,打造对接东盟、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先导区。三是建设“乡村振兴引领区”。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发展粮食、生猪、柑橘、蔬菜、油茶、茶叶、中药材等主导特色产业,探索建设现代化农村社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上全面对接城区,增强承接城市外溢功能。四是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先行区”。统筹区内外综合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米”字型铁路网、“井”字型高速网,形成中心城区到乡镇30分钟“同城圈”,中心城区至各县60分钟“协同圈”,中心城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湖南自贸区90分钟“融入圈”,成为“三圈”的圆心和枢纽。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生态宜居的山水洲城。

(三)全力构建“三城一园”区域发展新格局。优化“三城”:“东部活力城”,突出教育、文化、政治核心区功能,完善公共资源配套,重点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业态,打造现代服务业东部活力城;“西部商业城”,充分发挥商业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拓展商业空间,优化城市商业布局,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西部现代商务集群;“滨江新城”,依托湘江打造现代化公园式滨江新城,重点完善机场配套服务、文体娱乐、商贸会展等功能,建设集生态、经济、文化、娱乐、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滨江新城区。做强“一园”:即高科园。按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功能定位,大力实施园区高质量发展提质攻坚三年行动,打造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

(四)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办好民生事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全方位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扩大多层次养老服务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冷水滩。

三、2021年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十四五”总体发展目标,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奋斗姿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精准施策,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社会和谐稳定,拓展招商引资,强化园区建设,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提升首善区的首位度,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城镇调查失业率与全市一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以内。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按照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产业建设,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壮大企业“主力军”。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筛选培育30家重点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三年内实现税收过500万元、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数量倍增。二是做强产业“主支撑”。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围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五大百亿产业集群,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设计,按照“一链一策”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各类配套企业集聚集合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三是建好园区“主战场”。实施“园区提质攻坚”三年行动,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培育、设施配套、优化环境”五大攻坚,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以上,新入统规模工业企业2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新开工、竣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分别达到20个和15个以上,园区实现税收增长15%以上。

(二)聚焦开放合作,激发内外循环新活力。一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全民招商理念,坚持“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加大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力度,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湖南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和东盟,瞄准“三类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到位内资增长15%以上。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新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0个以上,500强企业3家,研发中心5家以上。二是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坚持以项目促投资,突出2个省重点项目、33个市重点项目和其他“两新一重”项目,打好项目落地攻坚战。全年铺排重点建设项目416个,年度计划投资480亿元。继续开展双月集中签约开工活动,形成项目建设热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切实保障项目融资、用地、用工等需求。三是深挖市场消费潜力。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精准精细贯彻落实促进消费各项政策,充分释放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提档升级汽车、家电、家居等实物消费,提质扩容教育、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支持并引导夜经济、地摊经济、线上消费等新业态的健康发展。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层次,成功创建1家以上4A级旅游景区,擦亮“千年打卡胜地”文旅品牌。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依申请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比率达到90%以上。扎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现100项政务服务、300项公共服务“指尖办”。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深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和政务服务“好差评”测评,持续做好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后续整改工作。严厉打击“三强三堵”,坚决查处索拿卡要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三)聚焦乡村振兴,打造“三农”建设新样板。一是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做好扶贫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消费扶贫、兜底保障等工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行常态化监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二是高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坚定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3.6万亩,稳定发展双季稻生产,全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74.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2.6万吨以上。加强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病防控,确保全年出栏生猪57万头、存栏47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万头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扶持全产业链标杆型龙头企业1家;新增“永州之野”“湘江源”农业公用品牌授权企业6家以上。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新认定生产基地4个以上、提质改造10个以上。三是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乡村。加快“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和风貌管控,着力解决“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问题。持续完善农村环境设施,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整治,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深入实施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特色精品乡村3个以上。做好村边、宅边、水边、路边“四边”绿化,实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70%以上村庄达到绿色村庄标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和平安乡村建设。四是高质量促进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创建农民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2个,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6个。

(四)聚焦统筹协调,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发展核心区。加快中心城区联城步伐,着力推进滨江新城建设,建成投运华侨城卡乐文化旅游项目,完成巴洲大道等道路建设。大力推进湘江西路片区开发,开工建设湘江西路及周边路网、湘江西岸生态修复等项目,加快万寿路、淡岩路等道路建设,建成潇湘大道北延伸段,畅通城市内循环。全力推进以万达广场、碧桂园等项目为重点的马路街片区综合开发。加快白天鹅采奕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抓好小游园、公园建设,为城市增绿,实现宋家洲生态休闲公园开园。深入推进文明创建,着力实施“六大提质”行动。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二是加快形成城镇发展新格局。发挥冷水滩城区核心作用,加快蔡市、高溪市、上岭桥、伊塘等四个“卫星”城镇建设,沿上大公路、冷祁公路、冷黎公路、冷东公路、冷杨公路等“五线”布局特色农业产业带,带动黄阳司、牛角坝、普利桥、杨村甸、花桥街等乡镇“多点”共同发展。三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路网。加快推进永清广高铁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邵永高铁,推动湘桂铁路永州地区扩能改造工程建成投运;全面建成冷东公路,加快衡永、永零高速公路和上大公路等在建干线公路建设;争取政策尽快启动冷杨公路建设。巩固“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优化水网。持续加强骨干山塘加固整治,实施好湘江冷零连接延伸蔡市段、黄阳司段“四水治理”项目,打通岭口水库与山口水库的贯通渠。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升级信息网。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站点230个以上,实现城区5G信号连续覆盖。提质电网。扩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新建、改造公变数量291台、10千伏线路100.01千米、低压线路846.07千米。新建气网。协调开工建设永州-邵阳支线长输管网线、永州至邵阳成品油运输管网道。建设净网。推进滨江新城污水处理、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及建筑垃圾、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实现全区湘江干流所有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五)聚焦绿水青山,增强生态文明新优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和长江经济带突出问题整改,加快推进燕子岩河、黄阳司段、石溪江等河流及中小型水库水污染治理,确保各类水质达标率100%。做好“治气”文章,强化建筑施工、道路、工业堆场扬尘综合整治,加强垃圾焚烧、秸秆焚烧、餐饮油烟等生活面源防治,确保全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做好“治土”文章,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确保全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做好“治山”文章,抓好冷水滩湘江省级湿地公园、腾云岭国家森林公园两处自然保护地建设和非煤矿山整治。推行林长制,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1.3万亩、森林抚育5.9万亩。做好“治水”文章,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持续抓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严格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生态补偿机制。

(六)聚焦民生民本,满足群众生活新期盼。一是办好十件民生实事。①完成52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惠及城镇居民6900户2.1万人。②新建农村改厕5000户,完成扫尾任务,基本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③完成22个行政村10千伏以下配电网新建或改造任务。④完成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400人次。⑤完成普利桥、高溪市、蔡市三个敬老院、养护院建设扫尾工作,新增床位850张,解决好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问题。⑥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服务250例,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85户。⑦实施农村适龄妇女和城镇低保妇女“两癌”免费检查1.1万人,分类建设21个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⑧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000个。⑨在乡镇街道建成6支专职消防队和7个微型消防站,提升救援能力。⑩全面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所有乡镇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公交全覆盖。二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持续开展送农民工从“家门口”到“厂门口”“先参观后签约,满意再上岗”等活动,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90人以上、城镇就业5000人、创业主体5000户以上。三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农村教学点优化提质、义务教育和高中大班额化解成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才子小学等5所学校建设,新增学位10170个。抓好学前三年教育,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9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四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卫生机构建设,着力发展中医药服务项目,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救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改造,升级普利桥、黄阳司卫生院为二级综合医院,完成三医院综合大楼、区疾控中心项目扫尾建设。五是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载体,加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的“硬件”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在区政府广场和火车站广场新建24小时自助图书馆2座。六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扎实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筹资、基金监管等工作。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提标。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无障碍环境行动计划,完善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强化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源头治理,进一步健全根治欠薪长效机制。七是筑牢安全发展底线。慎终如始抓紧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严防输入和反弹。完善政府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控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优化社区网格员管理,落实“一村一辅警”制度。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有效遏制各类亡人事故。加大道路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力度。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突出抓好县域风险防控和县域警务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新型网络犯罪和新形态经济犯罪,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冷水滩。

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保密、档案等工作,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健全退役军人工作和保障体系,开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

各位代表,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我们将更加注重自身建设,决不辜负人民重托。我们将始终坚持政治统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将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接受区人大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八五”普法,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我们将始终坚持务实高效。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强化政府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和督查问效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持续深入推进“抓落实、提效能”,加快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我们将始终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支持政治巡察、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工作,加强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工程建设、招投标、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十个严控”,带头过紧日子,坚决压减一般性和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

各位代表!站在冷水滩发展的历史新起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勇往直前,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冷水滩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四早”: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四集中”:指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5.“4321”:“四员”(1名乡镇街道工作人员+1名村社区工作人员+1名组长网格员+1名公共卫生员包1名医学观察对象)、“三书”(发放《医学观察健康宣传告知书》《医学观察承诺书》《解除医学观察通知书》)、“两测”(每天测量两次体温)、“一台账”(建立一本《医学观察人员健康台账》)。

6.“5个10工程”:指全市抓好10个重大产业建设项目、1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引进10个500强企业、10名重点科技创新人才。

7.“八大产业链”: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军民融合及新材料、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产业链。

8.“四纵八横”路网:指九嶷大道、万寿路、春江路、凤凰路组成的“四纵”和谷源路、淡岩路、天龙路、陶源路、湖塘路、湘跃路、紫霞路、梧桐路组成的“八横”。

9.“两不愁三保障”:指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

10.“十大攻坚行动”:“四清四治四化”攻坚行动、市容环境攻坚行动、交通秩序攻坚行动、空闲土地清理攻坚行动、园林绿化建设攻坚行动、农贸市场攻坚行动、打通断头路攻坚行动、周边乡镇攻坚行动、基层文化服务站点攻坚行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攻坚行动。

11.“三路一桥”:指凤凰北路、谷源路、水汲江路及水汲江大桥。

12.“三高四新”: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时,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13.“一核两轴三圈”:指市“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区域经济格局。一是壮大“一核”:加快推进零冷联城,打造市域核心增长极,辐射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做强“两轴”:着力在市域北部打造以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轴,在市域南部打造以高加工度工业和新兴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轴。三是优化“三圈”: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与祁阳、东安、双牌一体化发展,打造30分钟“同城圈”;推进中心城区与县及县域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提升相互之间经济协作、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推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共享,打造60分钟“协同圈”;利用高铁、航空快速通道,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湖南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和东盟,形成90分钟“融入圈”。

1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必须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规定。

15.“小巨人”企业:指业绩良好、发展潜力和培育价值处于成长初期的小企业,通过培育推动其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行业中或本区域的“巨人”。

16.“三类500强”:指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

17.“三强三堵”:指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强行阻工,堵门、堵路、堵桥。

18.“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9.“六大提质”行动:指市容环境卫生、“三小”“五小”行业、交通秩序、农贸市场、园林绿化、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的提质。

20.“一约四制”:“一约”即村规民约;“四制”即门前三包制度、公共区域保洁制度、卫生户(文明户)评比制度和农村卫生缴费制度。

21.“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指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

22.“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23.“十个严控”:指严控人员经费、运转经费、会议经费、差旅费、奖励资金、专项经费、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机关维护、项目建设等10项经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