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冷水滩区“十四五”规划 > 专项规划
分享到:
索引号: 4311030021/2023-00429 分类:  
发文机关: 冷水滩区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3-06-14
名称: 关于冷水滩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号 :    
关于冷水滩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06-14           来源: 冷水滩区发展和改革局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关于冷水滩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23328日在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冷水滩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曾华曦

(送审稿)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上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市政府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构建“一核两轴三圈”区域经济格局。“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发布以来,我区全力贯彻落实,持续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承压、持续恢复”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全力稳住经济大盘,主要指标走在前列。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迈过400亿大关,达到414.47亿元,同比增长5.1%,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9亿元,质量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2645元、28096元,增长5.7%、6.1%。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1.跑项争资成绩突出。充分把握中央对疫情影响经济的逆周期调节力度,认真研究基础设施补短板、地方专项债券等稳投资政策,积极组织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增中央投资,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022年,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6个,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5614万元;发行专项债券项目4个,共发行专项债5.34亿元,比上年度增加3.74亿元。2022年,全区到位中央、省、市资金共计24.87亿元,同比上年度增长34.36%。

2.招商引资精准发力。2022年全区共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8个,总投资额为99.52亿,在全市排名前列。其中“三类500强”企业2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4个(投资14亿元的冷水滩区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0亿元的永州睿信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冷水滩区黄阳司镇光伏发电项目),引进外资企业4个,签约湘商投资项目28家,投资额89.32亿元。外商直接投资额完成60万美元,内联引资预计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20%。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招商引资任务指标。

3.项目建设提档加速。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抓手,着力抓落地、抓推进、抓投产。2022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新竣工投产5000万元以上项目18个(年产2000万台罩极电机扩能项目、瑞柯电子增产扩能工程项目、金柯箱包生产等项目)。园区上市公司6家(恒康大药房、经纬辉开、科力尔、瑞柯、国能、华能)。声光电产业园二期标准厂房占地面积125亩,总建筑面积15.31万平方米(包括1栋仓库、9栋标准厂房、1栋研发楼),已基本建成;声光电产业园三期标准厂房占地面积192.79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包括10栋标准厂房、2栋宿舍与生活配套建筑),现正在动工建设,有望2023年全部建成。

4.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强企业服务力度,营造企业发展新环境。一是强化“专精特新”培育。积极发动辖区内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突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家、省级“小巨人”企业8家,县市区排名第一。二是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园区“八纵八横”路网框架一体推进,主路基铺设正在全面展开。园区供水管网扩容提质150%,新建4个增压水泵。新建5G通信基站5个、学校2所、园区食堂2处2万余平方米,定制公交线路10条,提供公租房210余套。 三是加强企业资金保障。组织瑞柯电子等15家企业申报制造强省项目、和广生物等12家企业申报研发奖补资金;组织22家中小企业与光大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达成融资贷款5600万元。四是做好办证用工服务。今年在政务中心新增设置“园区办事专窗”,共为企业服务90次,其中办理证件61次,其他事项29次,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开展服务园区企业招工春风行动专项活动,推广全员招工、全域招工,累计为园区60余家用工紧张企业完成招工任务。

5.科技创新再添活力。以“创新驱动、科技支撑”为目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一是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企业。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通过20家,累计高新技术企业数达72家,全市排名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完成入库109家,同比增长147.7%。二是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区登记技术合同41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7.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是积极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以人才为驱动,从区直相关单位、院校等选派了83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全区各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开展科技服务、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下沉农村让技术落地、落实,助力全区乡村振兴。

(三)不断挖掘市场资源,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促消活动百花齐放稳市场、保供应、促费成效显著。有效贯彻落实省、市出台的促消费政策,积极组织中心城区各大商超每月举办一次不同主题的消费促进活动,各行业每季开展一次主题消费活动。先后开展了永州市春夏秋冬季车展、“永州味道”美食季、家电联盟促销季、“悦享永州·品质生活”云闪付消费节、永州市啤酒节、2022年永州市全民消费季、金秋购物节、恒康惠民节等大型活动,各类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累计消费达4.74亿元。其中9月启动的2022年永州市全民消费季,截止11月底共放发消费券19603张,金额达29.54万元,带动市场消费168.53万元;2022年永州春、夏、秋、冬季车展,累计共实现销售车辆 2567台,销售金额近3亿余元,是近四年车展的最好成绩。

(四)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服务效能。

不断简化审批程序,破解项目落地难问题。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4个审批阶段,每个阶段实行“一家牵头、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整体时限压缩40%。社会投资项目立项用地许可阶段总审批时限由6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由26个工作日压缩至11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总审批时限由19个工作日压缩至8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由17个工作日压缩至13个工作日。施工许可阶段总审批时限由23个工作日压缩至18个工作日。竣工验收阶段总审批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实行统一联合验收。加快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等审批事项电子证照的推广应用。持续推进园区建设项目“四即”改革,深入推进“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全面实施“交房即交证”改革。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推动联合验收“一窗受理”。加强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能力,持续推行“四减”、“三零”。全面推广“一业一照”改革,持续深化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制、热线“一呼即应”和基层政务服务改革,打造园区版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完善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机制。“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园区事园区办”等重点改革有序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进一步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今年来,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75.43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5.32万亩、优质稻播种面积55.47万亩,高档优质稻播种面积30.23万亩,优质稻率85%以上,旱杂粮10.11万亩(玉米5.4万亩、大豆3.32万亩、薯类1.33万亩、其他杂粮0.06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0.7万亩,全区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2.56万吨坚持以市场为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壮大特色产业,着力发展“两茶一柑一菜一药”和“一县一特”优势特色产业。2022年,我区成功创建上岭桥湘江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并成功申报了“冷水滩区2022年度湖南‘湘九味’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永州市冷水滩区2022年早中熟柑橘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两个产业群集项目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融合强农,以粮食、果蔬、生猪和中药材加工为重点,积极实施“金芙蓉”跃升计划,2022年,全区现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市级龙头企业33家,全区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59家。2022年,我区成功申报1家省级龙头企业,新培育了6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

(六)用心用情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1.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建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级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为所有行政村配套环卫保洁设备和保洁员,在伊塘镇和和杨村甸乡整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快速推进,1家区域处理中心正在建设中,90家企业实现资源化再利用。全面完成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任务,全区共排查15个乡镇180村52182户,问题数24个,全部完成整改开展农村改厕化粪池尾水治理试点示范,在蔡市镇红卫村、牛角坝镇石溪坪村、麦子园村、岚角山街道油榨头社区、上岭桥镇湘江村、新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5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2座、单户式424个,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05%。

2.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水平。从2022年1月起,分别将农村低保、农村特困标准提高至384元、500元,分别提高了9元和12元;城市低保、城市特困标准提高至600元、780元,分别提高了30元、39元2022年共发放城乡低保133041次3851.21万元,发放城乡特困供养及护理费27838人次1597.26万元,发放临时救助人1794人次171.18万元,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一次性生活补贴13115人次292.78万元。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低边价格临时补贴13864人次27.73万元共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5940.16万元。

3.稳妥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和创新社区治理。制定印发《冷水滩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方案》,全区204个村(居)委会100%设立了公共卫生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基层自治组织。开展“红色小区”、“美好小区˙幸福家园”等基层治理特色品牌。通过创新治理方式,推动社区治理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提升社区服务质量。2022年,菱角山街道活龙井社区居委会被省民政厅评为“湖南省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梅湾街道三多亭社区被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命名为第十批“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二、202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进出口总额增长20%,城镇新增就业5200人以上,财政收入质量和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总产6.5亿斤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现代化新冷水滩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市“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把握“稳”的要求、找准“进”的方向、盯住“高”的目标、谱写“新”的篇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全市“一核两轴三圈”区域经济格局,大力实施中心带动战略,聚焦建设“五区”(中心城区发展核心区、承接产业转移先导区、乡村振兴引领区、综合交通枢纽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局就加速,打好2023年经济工作“发展六仗”(经济增长主动仗、科技创新攻坚仗、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安全生产翻身仗、重点民生保障仗)。虽然困难重重,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韧性和空间仍然充足,这为我区稳住经济基本盘、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基础和条件。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发展大势,保持战略定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勇担历史使命,奋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大胜利荣光。

(一)千方百计稳住投资增长。

1.在跑项争资上“增效”。一是认真谋划项目。围绕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分类别、分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项目,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从储备项目中筛选一批未来1-3年计划开工的重大项目,实现项目前期工作“滚动发班”。二是精准包装项目。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聚焦建设“五区”,锚定全面建设永州“首善区”的目标上,精准对接国家、省、市资金投向和重点开发导向,对切实可行的重点产业项目进行深度市场化包装,加快项目对接、引进和落地速度。结合产业园和产业链建设,在产业方向起到引导作用,找准符合冷水滩区重点产业方向的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时尚、生物医药、楼宇经济等领域的重点项目,争取在投资50亿以上的大项目包装上有突破。三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对目前国家支持的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到位,强化调度,完善内部工作机制,定期通报、及时督查,促进项目早落地、见实效,全力以赴争取国、省资金下达我区。

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永州陆港建设。邵永铁路建设。衡永高速建设。永零高速建设。推动冷杨公路(一期)开工。湘江永州至衡阳千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建设。配合开展机场迁建、永清广高铁、衡永柳高铁、湘桂运河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5G基站等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省道干线公路维修。建成永州国际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商贸中心。

2.在招商引资上“引凤”。个性化量身打造投资政策汇编,确保各项惠企政策畅通直达,加快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建立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保障招商项目生成、洽谈、评审、开工到投产各个环节。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转变,围绕“两主一特”的发展规划,紧紧抓住“产业链”和“亲情链”,突出以“产业政策、投资强度、财税贡献、建设期限、成长性能”等五大要素为核心进行招商选资。树立全民招商工作态势,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招实商,坚持招大引强扶优,积极创新“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等招商模式,完善企业从谈判到投产的手续办理流程全景图,提高招商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争取全年完成签约项目30家,开工20家,投产16家,其中引入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产业链5000万以上8家企业,其中10亿元项目1个、1亿元项目2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家。

十大产业项目(工程):以淡岩路、月岩路、天龙路、万寿路为主的路网畅通项目。以园区自来水增压泵站、给排水连通为主的水网畅通项目。以工人文化宫、公租房三期、停车位(含新能源充电桩)为主的园区配套项目。标准厂房三期。睿信科技产业园。京辉智能小家电产业园。轻纺时尚产业园。智创电子科技产业园。伟力创智能制造产业园。有升电子产业园。

3.在项目建设上“加压”。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集中精力促项目,集中资源破难题,一步紧跟一步走,环环相扣,推动形成“谋划一批、生成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一是加快园区基础配套及“十大工程”项目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体育综合体项目、轻纺时尚产业园项目、综合性医院项目、学位建设等配套项目,加快建设万寿路、天龙路、淡岩路、月岩路、标3厂房、标2公租房等配套工程建设速度。二是加快签约项目的开工投产。按照“新项目抓协调、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增效”的思路,尽快推动项目落地、拿地项目的启动、租厂房的开工投产。全力推动土地清理工作,盘活存量土地。三是坚持落实重点项目区级领导联系责任制。督促各专班做好日常调度、项目帮扶,着力破解项目用地、资金等难题,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建成投产。2023年谋划第一批市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124.76亿元。

十大城建项目(工程)城市燃气管网改造。河东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一期)。湘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滨江新城段)。滨江新城曲河片纳污管网和海绵化道路建设。湘江东路沿线生态廊道建设。湘江西路体育公园、一江两岸文体休闲驿站及口袋公园建设。宋家洲至永州站等道路沿线风貌整治。永州高铁站片区开发。马路街片区开发。零陵中路地下空间开发暨平战结合人防工程。

(二)攻坚克难培育创新发展。

1.开展创新生态优化计划。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研资源共享,打造优质创新环境。全面落实科技创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环境,支持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积极推动“互联网+创新公共服务”建设,完善“互联网+”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搭建科技与金融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有效服务创新融资需求,设立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全面拓宽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2.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加快推进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冷水滩工作站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合作,构建以政府为指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技术和资本为纽带的产学研结合合作模式,力争在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等领域,通过产学研结合创新,实现关键共性技术升级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及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加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开展培育创新主体计划。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一是推动产业项目提升,加大银企对接力度,落实“银行+担保公司+企业”合作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大力支持园区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处于培育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符合条件的予以优先认定,积极培育一批独角兽(潜在、种子)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二是依托自身优势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建立一批品牌企业。电子信息产业要聚焦产业链培育,加强龙头企业引入,强化创新技术引进,专注细分行业领域,巩固壮大存量企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同时发展装备制造服务业,在研发、设计、试验验证、系统集成、认证、监理咨询、运营维护、工程承包、维修、维护保养、物流、租赁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产业增值服务能力。

(三)持之以恒深化政务改革。

1.推进政务服务提优行动。加强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能力,持续推行“四减”、“三零”。全面推广“一业一照”改革,持续深化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制、热线“一呼即应”和基层政务服务改革,打造园区版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完善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机制。有序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园区事园区办”等重点改革,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2.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切实保障重大产业、重点基础设施、重要民生项目用地需求。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管理,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实施劳动力要素“培优留冷”工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引导人力资源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动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多层次和开放型的资本要素市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供给体系。加快发展和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培育和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促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3.推进政务服务“三化”改革。一是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和搬迁工作,使我区政务服务环境达到省级要求。二是做好政务服务事项的动态调整工作,常态化巡视省一体化平台上事项的调整变化,确保政务服务事项填报线上线下一致。三是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对接,积极与上级部门与平台公司沟通反馈,破解“二次录入”与“数据不同步”难题。

(四)细针密缕抓牢乡村振兴。

1.重点实施特色产业提质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力打造“蔬菜、柑橘、油茶、中药材、茶叶”五个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我区农业现代化。一是加快建设精细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新认定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提质改造5个;二是抓好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抓好湖南省柑橘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湘九味”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三是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标准化生产,建设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示范基地,保持绿色食品认证有效个数达20个,全年授权使用“永州之野”“湘江源”公用品牌商标的企业分别新增2家以上、1家以上。

2.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一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垃圾革命、污水革命、能源革命、村庄清洁等重点任务落实,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二是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办点示范。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项目,巩固已建成美丽乡村全域推进建设成果,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示范片。

3.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一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2022年3.9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按时间节点完成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二是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聚丰农业、永益农业等设施蔬菜栽培,积极引导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果蔬冷链仓储设施,逐步实现育苗工厂化、控温控湿棚膜化、节水施肥一体化、冷链烘干自动化。

4.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普惠共享。健全人才下乡返乡留乡激励保障机制,打破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不合理壁垒,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十大乡村振兴项目:3.6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粮食安全和水稻+N推广。农业产业园质效提升。养殖业产能提升。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乡风文明和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农村小水源建设。保方水库新建(前期)。油茶低改扩面。重点林区防火带建设。

(五)全心全意增进民生福祉。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城乡统筹,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和实现保值增值,逐步建立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有序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2.完善社会救助服务。深化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分级审批”“先行救助”等临时救助规定,发挥临时救助兜底线、救急难的作用。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大力落实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全面提升特困供养机构集中供养质量和服务水平。

3.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医疗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做好跨制度参保的待遇衔接、有序清理重复参保。调整医保支出结构,增加区域内医院的医保资金分配比例,减少市级及转市域外救治资金分配比例。进一步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分级诊疗等政策的相互衔接。

4.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保障性住房覆盖面。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用地安置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完善公租房运营机制,开展好公租房管理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公租房租赁市场,提高公租房保障和管理水平。

十大民生项目:新增城镇就业5200人。深入实施强师计划名师工程。新增城区公办幼儿园学位1140个。实现全区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异地结算全覆盖。完成农村及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1.1万人,新增3个急救站,建设糖尿病标准化防控中心1个、标准化门诊21个。提高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240名、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0户。改造老旧小区34个。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700个。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30.7公里、安防设施建设121.9公里。

征程万里阔,奋进正当时。各位代表,2023年,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光辉指引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三高四新”战略实施中彰显担当作为,在真抓实干中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走在前列、争创一流,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冷水滩而团结奋斗!

    相关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