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2009/2023-00640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零陵区农业农村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主题词: | |
统一登记号: | 信息时效性: | 待评估 | 文号 : |
(通讯员:肖月明 唐三伍)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逐步加强,基层党建基础不断夯实,种种成效,正是零陵区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多年以来收获的成绩……。2023年,零陵区持续贯彻“千万工程”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出发,强化群众主体、凝聚社会合力,使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参与到人居环境提升中来,大力建设和美乡村。
为了让村民真正行动起来,零陵区进一步厘清村民、村和党委政府的责任关系。党委政府变管理为服务,重心放在政策制定、组织领导、规划设计、资金保障等方面,该由村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基层党员干部干在先、走在前,充当“领头羊”。
推行村民自治。全面推行“区主导、镇负责、村为主”的网格化自治模式,各村成立由新乡贤、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广泛参与的环境整治理事会,以带领村民开展集体大清扫、大整顿活动等方式,让群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今年来参与各项整治活动的村民达到2万人次以上;文雷村通过村民自主、自发、自力、自治“四自”模式,自主对房前屋后实行门前三包,自发对顽瘴固疾进行集中整治,村民自力出工出劳,能人乡贤筹款支持,大事小事村民评议商定“自治”,村容村貌得到大改观大提升。同时,由身体硬朗的老党员、热心公益的老农民、退休回乡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组成的村级老年互助社在全区全面铺开,近6万名留守老人参与其中。如邮亭圩镇岿山村积极构建“五基”机制,开展“六自”互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解决年轻人后顾之忧,传承良好乡风民风,经验做法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倡导村民监督。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尊重意愿,让村民做主,在乡村建设的规划、实施、监督、管护等环节都能“说上话”,在重大事项上必经村民大会讨论,形成民建民治民享格局。“经过大家的共同商讨,以后村里宴席摆酒的具体标准为:随礼的主要亲戚不超过600元,灵柩停放不超过3天,酒席控制在15桌以内,烟花爆竹不超过2000元。”文雷村村支书蒋阳秋在乡村振兴月例会总结说道,并将这些整治大操大办的细则写进了村规民约。
聚焦乡贤力量。上半年,永州市零陵区第一家村级乡贤馆——菱角塘镇金坪村乡贤馆在村活动中心开馆,并成立村乡贤理事会,在乡贤座谈会上,乡贤们纷纷表态献策,捐资捐物,积极支持家乡乡村建设,捐款5万余元,给村里老人捐献衣物100余件,并参照外地好的经验举措,为村里增设了评比“红黑榜”、文化里廊。龙江寺村发动党员、乡贤、群众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动员大会从会议室开到了村民微信群上,在外乡贤踊跃捐资、在家村民投工投劳,建言献策助力。目前,已募集创建专项资金35100元,村民自愿投劳130人次,入组路口涵洞重建及扩宽工程,增挂红灯笼30对,新置丹顶鹤湖中微景观2个,挖掘岳剪塘历史传说1个,增设卫生评比栏。这是零陵区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后,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中不断涌现出的例子。据悉,今年以来,各村乡贤捐资赠物金额近700万元,村民无偿投工投劳达到1.5万人次。
强化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人才储备的积分管理办法》的实施,使村民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上实行累积积分,当积分到达一定数额才能成为下一届村支两委候选人,还可以用积分兑现实物,让群众在参与中看得见、拿得着,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各村每月评选出“文明卫生户”和“脏乱庭院”,为表彰对象颁发荣誉证书,激励村民们向榜样看齐,“脏乱庭院”在微信群里和村务会“隆重介绍”,村干部结对帮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