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431102009/2019-00009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区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一、2018年主要农业农村工作
2018年,预计农业总产值达65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223元,同比增长10%。
1.农业主导产业稳定发展。全区落实粮食播种面积97.97万亩,总产可达38.2万吨,同比分别增加0.05万亩、0.1万吨。推进“单改双”成效明显,落实双季稻面积85.83万亩,其中推广优质稻面积达79.8万亩;种植水稻为主的专业合作社达78家,家庭农场186户;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62万亩;油菜播种面积达1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34万亩,可实现总产61万吨;水果种植面积达16.1万亩,完成水果扩园2万亩。2018年零陵区荣获“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区”。
2.农业产业化逐步加快。一是全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84家,实现总产值48.6亿元(不含烟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产值13.8亿元;现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94家,其中省三、四星级休闲农庄11家;拥有全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7个,市知名商标2个;2018年推荐了永州市佳鑫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申报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并已通过省农业农村厅的现场核查。二是在加快发展优质稻、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外,香零山田园综合体初现雏形,邮亭圩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快速推进,异蛇产业正在整合资源升级改造,接履桥特色水果基地初具规模,雨田农业、零陵古村、丰盛农业、兵马山穇子、福田茶场、夏之阳等“千字号”园区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区农委、区林业局、区畜牧水产局、区财政局联合组织组织专家现场考察、综合评审,向社会公示无异议,认定石山脚街道昌源水果产业园、石山脚街道天惠油茶产业园、接履桥街道零陵古村休闲农业产业园、朝阳街道烟竹休闲农业产业园、梳子铺乡金森油茶产业园、珠山镇祥和种植产业园、珠山镇佳鑫生猪产业园、大庆坪乡绿色平方水果产业园、南津渡街道香零山蔬菜产业园、邮亭圩镇金福田特色水产产业园等10家农业产业园为2018年“零陵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珠山镇佳鑫生猪产业园、邮亭圩镇金福田特色水产产业园、接履桥街道零陵古村休闲农业产业园、石山脚街道昌源水果产业园、石山脚街道天惠油茶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已申报市级示范园;湖南雨田特色水果产业园成功申报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示范园。三是在全区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零陵2017年成功申报“2017年中央财政整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中央财政投入1000万元,2018年8月按项目设计和进度要求已完工;2018年申报成功“邮亭圩镇全省农业产业强镇开展示范项目”,中央财政投入200万元,并组织实施,按项目设计和进度要求已完工,实施情况已获省农委公示,得到了省市相关领导的肯定。
3.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高位推进。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唐烨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区、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五个组,即综合组、产业振兴组、生态振兴组、文化振兴组、组织与人才振兴组,分别由1名分管区级领导任各组组长,综合组由副区长彭定国任组长,明确副处级干部刘启清专抓,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安排了专人、专车、专项工作经费。二是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高标准规划和市、区一盘棋的思路,区财政列支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和后续顾问服务经费约130万元,7月份已由上海文博堂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编制了乡村振兴规划。三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并出台了《零陵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1+5”实施方案》和《零陵区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乡村振兴的行动“路线图”。四是推进示范建设。高标准、高品质、高要求建设“一城、二翼、三片、多示范”的富有零陵特色乡村振兴建设格局,全力打造零陵模式、创建零陵经验。“一城”,即建设大零陵古城;“二翼”,一是建设“永州之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建设“一线、八景、百店”,“一线”即“永州之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八景”即恢复重建大仙观、周家大院3A景区、荷塘月色、仙姑森林公园、水上大世界、淡岩、永州异蛇科技文化园、自在香零,“百店”即依托沿线农家小院,发展100家特色民宿(餐饮)店;二是建设“永连公路沿线”特色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一带、十园、千家”,“一带”即“百里花果带”,“十园”即甸尾头片梨园、雨田生态农业科技园、零陵古村生态园、潇湘汽贸城、光伏产业园、大润农牧示范园、小河江有机蔬菜采摘体验园、福田龙虾养殖垂钓园、大木源娃娃鱼繁殖种苗园、清水塘灵峰田园,“千家”即依托沿线特色种养业,发展“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千家致富,“二翼”涉及7个乡镇33个行政村,由区委书记和区长各负责一翼,示范片每个村安排一名副处级领导联系,做到一月一评比、一月一通报,年终奖勤罚懒;“三片”,即永州之野片、永连公路沿线、夏阳荷海片;“多示范”,即指全区其他每个乡镇(街道)各选2-3村共18个村进行试点建设,全区乡村振兴工作以点带面示范推进。五是突出生态振兴工程。根据市委乡村振兴工作调度会精神,及时调整乡村振兴工作重心,以生态振兴为突破口,以“五清、五改、五化” (五清即清垃圾、清粪污、清空房、清水域、清田园;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院;五化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抓手,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大会战”行动,完成人居环境重点整治村45个;全区共拆空心房1172座,污水治理90个村、处理污水905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8处、改水6681户,改厕6000座,垃圾收集清除5469吨,治理粪污421处,完成农村公路硬化和提质改造133.6公里,房屋刷白、风貌改造545座共计152148平米,新增公路两旁及公共场所绿化美化面积104297平米,改圈827户,规模化养殖粪污处理率、畜禽粪便资源利用率达90%。
4.农业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展。制定并下发《零陵区2018年农业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和《零陵区2018年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考核和奖励办法》。确定了示范基地等7个基地(场)(永州市零陵区乐塘坪兄弟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永州市永顺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雨田实业有限公司、永州金鸿农林生态有限公司、永州市异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天惠油茶高林桥基地、零陵区张家湾生态农场)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每个基地(场)都明确一位区级领导办点示范;明确了接履桥街道为农业标准化示范街道。编写了7个示范基地的技术规程,已印制成明白卡发放到基地和农户。全区“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7个产品(2018年完成无公害产品认证8个,认证规模2017公顷,核准产量14077.5吨;认定3个绿色产品已报农业农村部,等待发证),主要涉及9家企业(合作社),认证产品总面积25万亩。进一步健全适应农业绿色发展、覆盖产业全链条的农业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引导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按规程操作,全区已建立优质稻、果蔬、种养为主的核心示范基地7个,面积7.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两大技术已在全区普遍得到应用,应用率100%;100盏太阳能杀虫灯、2万个诱捕器、10万片防虫板等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在优质稻和水果示范基地上实施,逐步扩大到油茶、蔬菜示范基地上。累计完成甲骨文溯源码标识250万枚。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双认证通过省级验收,在2018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省检中获得好评。
5.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一是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稳步开展。全区完成颁证前整改纠错、合同签订、农户签字、村组盖章达99.87%,颁证入户9.69本,占应颁证的90%;档案整理技术服务项目编制资料归档达68%。二是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出台了相关文件:9月6日,下发了《零陵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零发〔2018〕7号)文件和《零陵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细则》;各乡镇(街道)、村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两个试点村的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了试点村的清产核资,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进行了成员界定,核定本村本组的法人资格。人员和经费保障到位:经区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和区委第15次常委会,研究落实了人员和工作经费,从区直单位抽调5人和雇请2名信息录入员组成了专门工作队伍;每年拨付工作经费135万元,保证了工作正常运转。三是土地流转规范有序。今年完成土地流转5.67万亩,其中本年度流转耕地3.47万亩,林地2.2万亩;全区累计流转土地面积52.07万亩,其中耕地30.67万亩、林地21.4万亩。四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今年全区新增家庭农场82家,累计达431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92家,累计达777家。
6.产业扶贫全面推进。制定下发了《零陵区2018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和《2018年零陵区贫困户产业培训实施方案》,全区自主发展柑桔、蔬菜、油茶、牲畜家禽和鱼类养殖等产业的贫困户接近4500户,占贫困户总数12240户的36.76%,已发放奖补资金3863580元,户均产业增收近4000元,培训贫困人口10081人,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基本得到培训,全区现已注册合作社699个,有贫困人口的320个村(社区)实现合作社全覆盖,其中41个省定贫困村成立合作社68个,与市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贫困户达4000多户。全年产业扶贫受益贫困人口超过1.4万人,人均增收1500元,因发展产业而脱贫人口2086户8135人,未出列的14个贫困村均有1-2个主导产业。
7.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推进有力。一是农村点亮工程落实情况。根据区政府领导安排,区农委11月22日下发了《2018零陵区环境整治农村路灯实施方案》,要求12月20日前103个行政村所以路灯全部安装到位,目前已完成全区太阳能路灯安装任务(大庆坪7个、石岩头7个、水口山8个、珠山11个梳子铺7个、黄田铺6个、富家桥11个、凼底5个、菱角塘8个、邮亭圩13个、石山脚5个、接履桥10个、南津渡1个、朝阳3个、七里店1个)。二是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落实情况。2018年完成总投资2000万元,新建蔬菜基地2060亩。其中,富家桥镇栗山铺村新建蔬菜基地面积260亩,已完成62个大棚采购和安装,并且已进行生产。富家桥镇村永荷村新建蔬菜基地已新建大棚70个,新扩露地蔬菜面积130亩,总面积200亩。南津渡办事处仙人桥村蔬菜基地已提质改造蔬菜基地600亩,已新建大棚40个。珠山镇山支尾村建设外销蔬菜基地,已完成面积1000亩,种植菜苔面积1000亩,实行“水稻+蔬菜”模式。三是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项目落实情况。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零陵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支持制种基地发展的奖励政策;到12月份在菱角塘、石山脚、凼底等乡镇(街道)累计完成1万亩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建机耕道9400米,新建灌水渠10200米,新建排水渠4900米,山塘维修7口;在菱角塘天字地村、古枫亭村,邮亭圩小河江村,石山脚悟山里村四个基地村安装好120盏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建好了区级种子检测中心,在邮亭圩镇和石山脚街道各建成一个田间小气象和自动虫情测报系统,制种基地信息化平台基本建好。
8.行业监管颇有成效。一是加大农资打假力度。以种子、农药、苗木、化肥等为重点,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净化农资市场,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700余人次,检査农资经营门市店170多家,经营假劣农药案件立案4起,查结3起,相关案情已在区政府网站及信用永州网上公示;查获无引种批文种子3个品种共67公斤;调处种子、农药纠纷5起,共挽回经济损失3.5万元。二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2018年,整合区农委和区畜牧水产局检测机构,建立了综合性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共例行检测蔬菜水果样品3122个,合格率99.97%,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双认证已通过省级验收。
9.农业科技服务深入开展。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训农民1.5万余人次;在13个贫困村实施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总计培训贫困人口5000人次。加强农业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在全区推广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大田面积5.2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40万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面积23.05万亩(大力发展了飞防技术,目前我区有无人飞机25架,飞防队员23人)等。多渠道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出动宣传车60台次,发放技术资料15余万份,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病虫害防治信息12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发展粮食生产压力大。乡镇(街道)抓粮食生产的力度减弱,工作落实不力,基本上没有领导办示范点,行政推动力度越来越小。同时,因粮食价格下行、种粮效益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存在“年轻人不愿种,不大不小的种粮户想退出,规模大户面临租金上涨”的现象。二是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进度不快。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农民主体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乡村振兴建设引导资金不足,区财政债务规模和财政资金紧张,“真金白银”投入力度有限;区直各部门联动合力不够;乡镇和村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存在“等、靠、要”思想。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企业实力不够强,产业融合不深,优势品牌不足,基地建设滞后,企业发展资金瓶颈较大。四是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难度大。部分乡镇领导不重视创建工作,没有安排专门人员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创建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不力,没有农残检测人员和检测室,农残检测开展进度严重滞后,也没有按要求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五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依然是我区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六是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少。大部分乡镇(街道)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从事技术推广工作,如黄田铺镇没有安排农技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二、2019年工作设想
(一) 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精神,以深化机构改革构建农业农村工作新格局新体系为契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为目标,狠抓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标准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扶贫和深化农村改革工作,突出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 总体目标
1、现代农业有新发展。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80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45元,同比增长10%。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7万亩以上,总产37万吨以上,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达75万亩以上,制种面积稳定3万亩以上,力保“全省粮食生产优秀(标兵)县区”;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3万亩以上,产量60万吨以上,大力推进蔬菜基地建设;水果生产面积稳定在16万亩以上,完成水果扩园1万亩,突出抓好时鲜水果和其它特色经济作物的生产;按要求推进农业园区升级,培育4家龙头企业。
2、乡村振兴有新成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推进以“永州之野”精品旅游线、永连公路沿线为核心的“一城、二翼、三片、多示范”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初见成效。
3、质量安全有新突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标准示范基地7个,示范乡镇1个,完成“三品一标”产品8个,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4、农村改革有新起色。积极推进“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深入开展“三资”专项治理;大力培育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新发展家庭农场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
5、产业扶贫有新成绩。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宣传力度,落实好产业扶贫政策,发展贫困村主导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合作社带贫能力,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二)突出四个重点
1、紧扣“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轴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适应市场需求划定产业结构发展区域,从发展优质稻、异蛇、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油茶、制种、荷花等特色产业入手,调优、调高、调精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文旅融合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一个特色产业、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一批名牌产品、一批加工园区和休闲园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二是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特别是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如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油茶等特色产业,要做出产品,打造“原种、原地、原产”名优特农产品品牌,全面启用“永州之野”市级农业公用品牌,着力打造“永州异蛇”区域公用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提高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70%以上,2019年底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验收。四是壮大基地,提升园区。重点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扶持力度,推进农业园区升级,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创建一批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
2、谋划“乡村振兴”大文章,建好建美农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精神,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着力构建“一城、二翼、三片、多示范”乡村振兴建设格局,打造亮点特色。强生态,全面推进“五清、五改、五化”行动,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兴产业,大力开展“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六大行动,着力推进产业基地化、产业园区化、产业品牌化,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和现代农业科技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育乡风,制定规划,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重治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乡村社会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富民众,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区所有贫困村2019年全部出列,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全面医保政策。
3、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构建扶贫产业体系。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根据《零陵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的实施方案》,紧紧围绕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催生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以超常规的举措攻克产业扶贫难关,培育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能力强的扶贫产业,初步形成扶贫产业体系,确保到2020年全区19131人未脱贫人口中的98.5%全部如期稳定脱贫。
4、激发“农村改革”源动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一是加快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格局,推动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并受益于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星级休闲酒店、宜居房、农业公园、体验园、旅游文化和农产品展览馆等乡村休闲旅游业态。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吸引大量社会资本与行政村合作共建项目。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支持农民成立公司或农民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合作形式,增强农民抱团发展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完成农业农村机构改革工作,理顺职能,扎实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协调。切实履行农业农村工作综合、组织、协调职责,转变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统筹谋划“三农”工作,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加强与区直涉农部门的沟通,协调指导乡镇“三农”工作,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2、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责任落实机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落实重点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明确完成任务的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重点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调度、年末有考核。
3、抓好争项引资。充分发掘资源和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省级项目扶持,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多元投入,破解资金瓶颈,实施项目兴农,积极引导实力雄厚、能干实事、懂经营、会策划、有品位的企业家和个人来我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后劲。
4、搞好机关管理。切实加强机关内部管理,抓好人事教育、党务、工会、依法行政、驻村帮扶等工作,抓好委机关财务管理、文电办理、车辆管理、后勤保障、机要保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信访等工作;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学习型、效能型、创新型、服务型、竞争型和廉洁型机关,不断提高委机关促进发展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持续创新的能力和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5、加强对外宣传。农业农村工作宣传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农业农村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的宣传报道,强化工作亮点、典型的对外宣传,提升我区农、林、牧、渔业和乡村振兴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