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2018-00054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谋划
(2018年1月20日)
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投入,狠抓管理,各项教育优先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零陵区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区”,区教育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永州市抗洪救灾先进单位”和“永州市创建省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评为“2017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徐家井小学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7年教育工作
(一)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学在零陵”“航向”行进有力。一是落实党建“主责主业”,党建格局大而有力。逐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局党委书记牵头抓总责、副书记具体负责、基层学校党(总)支部书记落实执行的齐抓共建的“大党建”格局。各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党员教师教育管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在7月份的抗洪抢险中,转移安置群众3000多人,募集捐款29万元,区教育局和蒋卫华校长被评为全市抗洪救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二是加强组织阵地建设,党建工作体系完善。在学校全面推行专职副书记抓党建和党员活动日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进社区、“党建促发展·书记面对面”和“两比”活动。成立区民办教育行业党委,在民办学校建立31个党的基层组织;发展新党员17名;打造了神仙岭小学 “我是党员我带头”“共产党员示范岗”和工商中专“我是党员我奉献”等党建品牌,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好评和推介。三是加大党风廉政考核,党建引领作用凸显。将党建、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结合起来部署,细化考核细则,加强督查整治,强化执纪问责。表彰1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3名优秀党组织书记和54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建工作落实不到位的9名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推进了学校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建引领了“学在零陵”品牌建设。
(二)实施项目提升工程,“学在零陵”“颜值”持续升级。一是学位建设“大手笔”。实施《学位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计划总投资18亿元,通过采用EPC建设模式,建设20所学校项目,现有14所学校打捆招标,项目总投资13亿元,由中建二局中标承建,实行“交钥匙”工程,2017年,累计完成学位建设投资6.03亿元,新增中小学位5100个。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与广东君诚博雅教育集团签订协议,引资新建桃江小学,托管接履桥镇中,由广东君诚博雅教育集团投入1.1亿改扩建上述两所学校,预计2018年8月完工,增加学位3000个,秋季开学交付使用。二是民生实事“大跃进”。总投资1.4亿元的教师周转房、学校厕所和食堂改造等民生微实事进展顺利;凼底乡中学等13所“全面改薄”项目学校已完工,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和农村公办幼儿园已全部完工,共完成投资793万元。三是教育信息化“大升级”。采购245万元教学仪器,新建7所学校的网络联校,全区完小以上学校和农村教学点全部实现了卫星或互联网接入,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育惠民信息查询平台建设走在全市前面,获评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区);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实验员培训、电教管理员培训和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大大提升了一线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了城乡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均衡,在永州市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认定,在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经验介绍。
(三)实施队伍提升工程,“学在零陵”“教练”水平提高。一是校长队伍争当“领头雁”。实施校长绩效考核制、任期交流制、学习培训制等制度,落实《校长(组长)、园长绩效考核方案》。全年共组织45名学校行政人员到广州、济南、武汉的名校跟班学习,选派6名校长参加国家级学习培训,32人次参加市级培训,181人次参加县区级学习培训,拓宽了校长们的视野,提升了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暑假期间,调整交流乡镇教育组长、校长29人,将一批年富力强、干事创新、业绩突出、教师拥护的同志推上校(组)长岗位,铸造出一支听指挥、有素质、精管理、干实事、出实效的学校“领头雁”队伍。二是教师争当最美“骨干”。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方式,多举措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教师、“最美教师”和名师,2017年评选市级名师11名、名校长2名、名校(园)2所。我区教师普通话合格率达到全市第一,教师课题申报和评奖列全市第一;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师德征文和演讲比赛、签订“师德承诺书”等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整治规范教辅资料征订,查处在职教师违反师德规定的人和事,树立起零陵教育的正能量,提升了零陵教育的群众满意指数。三是教师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完善教师管理体制。严格落实教师管理体制等有关规定,由区教育局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依法负责招聘录用、职务评聘、资格认定等管理职能。2017年,共招聘录用接收引进教师384人,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履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共认定教师资格301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称评审工作,职称评审组织严密、科学,评审过程公平、公开、公正,无重大上访事件,社会反响良好。2017年暑期,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岗27人;教师交流轮岗197人,占应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相应编制和工资一起变动,切实做到在相应岗位享受相应津补贴。实施《永州市零陵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细则》,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发放教师工作补贴1944人次,约875万元,全年共发放边远教师补贴334.7万元。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将农村学校老师周转宿舍的建设纳入零陵区民生微实事工作,筹措专项资金用于建设,目前,1109套教师周转宿舍已全面启动建设,已完成项目选址、规划、测绘及设计方案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2018年底可全部完成施工任务,交付学校使用。
(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学在零陵”“底气”与日俱增。坚持质量成就“学在零陵”品牌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强化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奖、加强教学常规落实督查、实行“互联网+优质课堂共享”、“培优补差”、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等方式,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研成绩有了大幅提升。引进长沙后湖国际成立永州三中特长教育中心,三中特色教育基础夯实,艺体考生二本上线增加;市工商中专对口高考二本上线195人,较去年120人增加了75人;全区一、二本上线1121人,较去年增加150人。永州九中荣获永州“名校”;柳子中学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收归市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优秀率提高近10多个百分点,合格率76.8%,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名、优秀率全市第二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城乡教育质量的“剪刀差”在缩小。教师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和省市教研教改学科竞赛活动,95%的教师建立个人学习空间,教师参加学科竞赛获省一、二等奖5人,获市特等奖5人、一等奖15人、二等奖15人,“优课”工作位居全市前列;课题研究有新突破,通过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7项,其中,神仙岭小学的《小学课堂行为文化的内涵发展与重构路径研究》是全市第一个入围教育部规划的课题。
(五)实施文化提升工程,“学在零陵”“质感”特色突出。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和“名校建设”为突破口,打造文化校园、活力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以“廉政文化进校园”、“五创一管”工作、文化艺术节为平台,按照“一校一品”策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打造出一批艺术、德育、体育特色学校,提升了“学在零陵”品牌内涵和“软实力”。徐家井小学的“思源立品、开源成器”的“井文化”让办学井然有序,成功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黄古山小学“竹文化”国学,凸显地方特色;杨梓塘小学的“自创国学经典韵律操、自编国学经典文、自创零陵经典史”的“三创教育”独树一帜;长岭完小“五齐”国学经典活动(齐读国学经典文、齐做国学经典操、齐画国学经典画、齐唱国学经典歌、齐听国学经典文)形式新颖;郑家桥完小的“孝文化”;五里堆小学书香班级·亲子阅读,特色尽显;神仙岭小学“渔鼓进校园”和廉政文化,个性彰显;柳子街小学的“社团柳文化”和“花鼓戏进课堂”;永州三中的艺术特长教育中心,全区20个怀素书法班等等,都各具特色。成功举办“全国第二届城乡中小学美术教研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发展优秀课例展和全国第二届城乡青少年美术作品展;举办全区第三届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暨艺术展演活动和第33个教师节文艺汇演,展示书画艺术作品1200余幅,展演文娱节目63个,举行了零陵区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展示563件科幻画、科技创意、科技创新成果等作品。全区艺术教育和传统文化进校园成果丰硕,带给社会和家长全新的“质感”。
(六)实施教育扶贫提升工程,教育扶贫成效显著。健全教育扶贫领导机制,建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组员的教育扶贫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给予专项工作经费。制定《零陵区2017年教育精准扶贫年度工作计划》、《零陵区教育局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零陵区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等计划、方案,让教育扶贫工作具体且操作性强,并按计划内容逐项落实到位。实施《零陵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对石岩头、大庆坪等边远山区的教师每月发放补助1000元。构建查询平台,我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在10月底前建好并积极使用了教育惠民减负互联网监督查询平台,将教育惠民资助金,全面展示在学校的惠民查询平台上,接受社会的监督,受到家长一致好评。零陵区减贫成效显著。严格对照市级教育扶贫年度计划积极落实到位,创新扶贫举措,将102名建档立卡学生集中到华阳学校就读,推动机关干部开展“一对一”为社会兜底学生结对帮扶,在全区各学校推行代理爸妈制,在10月17日国家第4个扶贫日里,为兜底学生捐款55200元。我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信息已和扶贫办贫困人口数据库精准对接,并与民政、残联等部门做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其中:2017年秋季我区建档立卡学生学前教育为1101人,义务教育4894人,高中338人,中职566人,大学生424人,合计7323人)。出台《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天窗”资助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秋季资助“补天窗”学前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幼儿340人,发放入园补助17万元;资助“补天窗”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4052人,发放生活补助210.45万元;资助“补天窗”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375人,发放免教科书费18.75万元,初中巩固率98%,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93.94%。教育扶贫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永州广播电视台、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新闻网等媒体对我区教育精准扶贫做了宣传报道。
(七)实施校园安全提升工程,大力创建平安校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出台《2017年零陵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建立《零陵区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教育、消防、食药、交警等部门,对校车安全、校园周边环境、学校治安防控等开展综合整治共7次。加强学生防溺水专项检查,印发《全区中小学校防溺水工作专项检查方案》,开展防溺水工作专项检查,对全区学校安全教育不重视、不落实的学校进行通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推动校车信息监控云平台建设,投入225万元建设校车实时监控系统,做到全区校车监控全覆盖,联合交警部门开展校车安全专项检查,印发5期督查通报。2017年全市学校安全管理培训班上永州三中代表零陵区作了创建“平安校园”的经验介绍,零陵区在省级以上媒体上发表了2篇“平安校园”创建的经验文章。零陵区徐家井小学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全省安全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17年全区35所中小学校成功创建“区级平安校园”。目前,我区现有区级平安校园54所,市级安全文明校园19所,省级安全文明校园4所。一年来,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未发生一起师生死亡责任事故。
(八)实施民办教育提升工程,规范学前教育行为。制定《零陵区关于公办教师在区内公民办学校合理流动的实施意见》,规范和促进了公办教师在公民办学校间的合理流动。加强了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和指导,引进广东君诚博雅集团投资1.1亿建设桃江小学和托管接履桥中学,计划投资2亿建设民办日升学校,三中与后湖国际合作办学,打造体艺特色。严格审批幼儿园的开办,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每年进行年检,对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幼儿园坚决取缔,全区无一所没有办学许可证的非法办学的“黑园”。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13套节目“新闻直播间”对我区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2018年工作谋划
2018年,乘着十九大东风,瞄准更高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速打造“学在零陵”品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持续优化办学条件。探索实行学位建设的EPC模式,推进20个学位项目学校建设,计划完成学位建设投资10亿元,力争除珠山九年一贯制学校、日升民办学校、永州七中以外的其他17所学位建设项目校完工,实现新增城乡学位10000个。
(二)致力提高教育质量。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及格率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优秀率提高3-5个百分点。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达1000人以上;永州三中高考二本上线突破180人,其中艺体特长专业上线突破80人,创建成省特色高中;职业中专对口高考上线达到220人,就业率继续保持100%。
(三)持续提升队伍素质。打造更佳干部队伍。坚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打造更强校长队伍。推动校(组)长队伍建设改革,继续派出校长到教育发达的地区跟班学习,推动教育管理创新,办出学校特色。打造更优教师队伍。创新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倒逼”教师更新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打造教育改革亮点。统筹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集团化模式,主要以“核心校+薄弱校”、“核心校+农村学校”、“核心校+新建学校”等几种模式组建,放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改革示范学校。改革学校评价机制。通过对多层次、多方面的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抓好教育管理改革。探索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后勤、安全、人事、体育、卫生、基建等领域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五)提升教育品质和活力。做好五项中心工作,助推“学在零陵”建设。一是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二是继续做好教育精准扶贫,落实教育惠民各项政策,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三是完成好创先争优工作,创建“湖南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县市区”,创建“省级家庭教育示范县区”,打造黄田铺知名教育书香小镇,做好“三创一管”工作。四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应用进程,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五是加强特色品牌创建,创建一批市级文化校园、特色校园、推动全区教育品牌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