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分享到:
诚信为人本 一诺值千金——第九届湖南省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群像速写
  • 发布时间:2023-09-28 10:01
  • 来源: 江华政府网
  • 作者:
  • 字体【      】

诚信,乃立身安邦之本。

日前,第九届湖南省道德模范名单公布,冯健、常运和、林生丽、刘炳贤、何巧仁、李旭斌、石进华、王楚松等8人入选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

他们坚守诺言,用一生践行;他们以诚待人,拿真心换取真心。他们传承着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人性美的赞歌。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要一辈子学雷锋!”这是省总工会原副主席冯健年轻时许下的诺言。

1956年初冬,冯健同雷锋相识。彼时,因为劳动积极,冯健被评为省劳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雷锋便将她作为榜样,并称她为“健姐”“冯健姐姐”。雷锋同志牺牲后,悲痛之余,冯健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承诺“要一辈子学雷锋”。

60年来,冯健坚持学习、宣传、弘扬、践行雷锋精神,足迹覆盖10余个省市,义务宣讲近3000场、受众达300万人次,手写雷锋相关专著专文近200万字,宣讲雷锋事迹,传承雷锋精神。如今,87岁的冯健仍然不忘诺言,身体力行学雷锋。

打扫园区、擦拭墓碑、清理杂草……40余年来,通道侗族自治县烈士陵园护陵员石进华风雨无阻、默默守护烈士陵园,无怨无悔。

石进华自幼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1982年,29岁的石进华凭借正直厚道的性格,被驻通某部队看中安排保管仓库,成为该部队的一名编外职工。一次偶然机会,石进华得知当地烈士陵园无人看护。感念党恩,石进华决定担负起看护这座陵园的责任,守护那些为国防建设抛洒热血的烈士。

在此期间,石进华争取部队和县民政部门支持,对烈士逐一进行梳理核对,将73名英烈的姓名与生平事迹核对完成,交给驻通部队。

同样践行诺言的,还有益阳市马迹塘战史研究会会长刘炳贤。

自打记事起,刘炳贤就常听长辈们讲马迹塘战役的故事。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解放军战士还赠送了他们家半袋干粮,抚慰了一家人的心。

后来,刘炳贤参军入伍,心中逐渐萌发了将这场战役还原于大众视野的心愿。40余年,刘炳贤辗转万里,寻访英烈后代,潜心研究挖掘桃江马迹塘战役史料,并建成马迹塘战史陈列馆,终于兑现了“为英雄立传,为烈士立言”的郑重承诺。

诚信经营,善意涌动

在资兴市兴宁镇的老街上,有一家“老百姓理发店”,理发师何巧仁不仅手艺好,而且收费低廉,29年始终如一,最多只要5元钱。

有人问何巧仁,为什么一直坚持不涨价?她轻描淡写地回答,因为店中顾客以老人、学生居多。1995年开店以来,“老百姓理发店”的价格一直维持在1.5元至2元,直到2018年才因物价上涨调整到了5元。

何巧仁和丈夫还加入当地阳光志愿者协会,一有空就到当地医院和敬老院等地方,为大家免费理发。低廉的价格、高质量的手艺,何巧仁的理发店成为了街坊邻居口中的“暖心小店”。

“让低收入者、家里困难的都可以到店里吃得起饭。”这是林生丽创业之初许下的承诺。

1973年,林生丽下乡到武冈市大圳磨石岭。那里条件十分艰苦,看着村民住的是漏风的竹片房,餐餐吃的是红薯,林生丽心里很不是滋味,下定决心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1995年10月1日,凯阳餐馆开张。为了兑现诺言,林生丽定了当时市场上最低的价格——早餐最低2元一碗粉(面)、中餐自助餐每人5元,一直持续到2007年底。2008年初,市场物价上涨,林生丽才将粉(面)价格调至2.5元、自助餐调至6元,并保持到现在。

新田县拓普电子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旭斌,尽管肢体二级残疾,但他自立自强,凭技术开了家电维修铺。20多年来,李旭斌始终遵循“诚实做人、诚信立业、诚心服务”的宗旨,不乱收费、高收费,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他还组建了一支义务维修队,为群众维修各种家用电器3000多件,倒贴零配件费2万余元。

他们,用平凡的举动传递着伟大的善意。

守诺报恩,温暖传递

诚实守信类道德模范中,不少先进典型因为自己接受过别人帮助,通过艰苦奋斗、有所成就之后,毅然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慷慨伸出援手,以此回报社会。

攸县丫江桥镇联胜村杨梅冲组组长常运和本是一名建筑工人,十几年来夫妻两人一边种地、一边做工,赚钱养家。平时,亲戚朋友有困难,能帮就帮、能扶就扶。

2000年春,妻子突发心脏病,常运和四处筹借医药费6万元,保住了妻子性命。2002年,为了还债,常运和赴广州打工攒钱,却因劳累患病,又筹借医疗费近6万元。

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常运和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深耕良种油茶苗培育行业,逐步脱贫。2017年还清债务后,他主动申请退出低保。

为报答乡亲恩情,2018年,常运和注册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动担负起致富带头人的责任,带领乡亲们奔小康。

双峰县梓门桥镇新犀村村民王楚松,不离不弃抚养3个侄女。

1990年前后,王楚松的弟媳和弟弟先后因病去世,留下3个女儿,最大的9岁,最小的3岁。弟弟临终前托孤,尚未结婚的王楚松含泪答应,毅然挑起抚养侄女的重任。

一下子多了3张嘴吃饭,身无长技的王楚松不惜力气,起早贪黑,艰难地挣着每一分钱。喂猪、拖车、挑砖……凡是在农村能挣钱的活计,王楚松都试了个遍。

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三姐妹顺利完成学业。面对好心人慷慨解囊,王楚松感激不尽,记在心里,并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2006年至今,王楚松省吃俭用,共无私捐出善款3万余元帮助其他困难群众和贫困家庭。

一诺值千金。他们践行的是人间大道,守护的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善良天性。

(文/杨佳俊)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