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湖南省人民政府 永州市人民政府
登录 注册 简体 繁体 RSS订阅
无障碍 | 适老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道县概况 > 历史人文 > 民俗传说
分享到:
千年打卡胜地 | 道州龙船醉端阳
  • 2021-11-05 16:23
  • 编辑:
  • 作者:
  • 来源:永州日报
  • 【字体:    

百舟集结蓄势待发。蒋克青摄

龙头制做传承人在为龙头上色。何红福摄

造型萌,动物龙头独一份

端午节赛龙舟是中国人的传统民俗,众所周知龙舟的头一般是龙头,湘南一县却打破这一常识,这里的龙舟除了威风八面的传统龙头,还有虎、凤、猫、鹰、麒麟等造型,明艳艳的色彩萌萌哒的表情,别看这些萌宠“龙头”少点杀气,竞渡时刻同样如离弦之箭,引得众人振臂加油,如痴如醉。纵观中国各地龙舟文化,这个有着独一无二竞渡风俗的湘南县城,就是被誉为“天下谷源,理学圣地”的宋朝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家乡——道县。道县古称道州,是湘南四大古城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道州龙船民俗是以村落、宗族为主体,以打龙船、雕龙头、竞渡等活动为主线,在端午和中秋时段由民间自发举行的一系列活动。整个活动凝聚力强,社会参与度高,涵盖了节庆、信俗、技艺、竞技、饮食、民间传说等文化内涵。

端午赛龙舟是道州人千百年来永不落幕的一道文化盛宴,是道州人心心念念摩拳擦掌的大事乐事。端午锣声一起,潇水百舟竞发,河岸十几万观众欢腾呐喊,其独特的民俗特色声名远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打卡观赛。2002年,道县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龙舟之乡”的称号;2006年,道州龙船赛被列入湖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20年12月,道州龙船赛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6月,道州龙船习俗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道州龙船除了造型奇特鲜明,赛事意义还有别于其他地域。相传舜帝南巡溯湘江、潇水而下,行至道州境内,龙船早早装扮一新出水迎接,场面盛大而热烈。舜帝感化教育一方百姓,他死后道州百姓自发以赛龙舟的形式表达对他的敬仰和追思。屈原投江之后,龙舟赛多了一份爱国主义教育的警醒。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是道县楼田村人,据说他出生在端午节,周敦颐去世后,道州划龙船又附新意,增添了一份纪念故人的自豪和霸气。

自古以来龙是天子的象征,《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太祖在乾德元年和开宝五年间三次传旨,不准湖南、四川一带百姓划龙舟。《道州志》记载,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州守韩子祁下令收缴龙舟改为浮桥,严令百姓赛龙舟。

难道不划龙舟就不能划其他舟了?这难不倒勤劳智慧的道州百姓。

道州人开动脑筋,卸下龙头,改成了象征吉祥喜庆的虎头、凤头、猫头,巧妙地避开皇帝的忌讳,后各村为了区分船只,又推出了同款不同颜色的造型。每个村都确定了自己辨识度高又造型独特的赛船,一直沿用至今。可以想象在禁赛龙舟的朝代,端午节里各式动物“龙舟”聚拢潇水,虎凤猫鹰一字排开,击鼓齐发的热闹场面。有趣的是,在水系发达的其他省市,解禁后的龙舟全是龙头造型,只有道县保留了动物龙头,可以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制作精,民俗传承有讲究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州龙船不仅适合赛制,还有一套精美的制作工艺。道州能工巧匠各有偏好,有的擅长打造船头,有的做船身是把好手,两者皆有传承人。

船头的形状大致分龙、虎、凤、麒麟四大类,小量猫、鹰造型。数量最多是龙头型,有张嘴和闭嘴两款,红、金、黄、青、白、乌六种颜色;虎头型有红、黄、金、黑、白五种颜色;凤头型有金、银两色;麒麟头型一种颜色。龙舟头重约15公斤,采用水柳树制作,经过选料、砍料、出胚、合成,雕琢、打磨、裱漆等七八道工序,十分耗费心神,最核心的技术是雕刻,特别是龙睛,要求大小一致,神情骄傲威严,稍有不慎整个龙头就要前功尽弃,废掉重来。

道州龙船一直沿用传统造型,在外形上与其他区域有较大区别,船体抬头翘尾呈橄榄形,尾部上翘悬挂彩旗,整个船体古朴灵动、线条流畅。船身一般用防水防腐的柳树、樟树、杉木混合制成,划桨多取材轻盈的苦楝木。船长18-20米,中间宽约1.3-1.5米。船上设鼓、锣,尾端装饰彩旗,还有长约5米,形如关公青龙偃月刀掌控方向的“关刀舵”。船上一般容纳24人,舵手、指挥、鼓手、锣手各1人,划手不超过20人。大小牛皮鼓、铜锣、令旗和船桨是赛船必备利器,届时开赛,旗鼓手摇旗击鼓,壮汉划桨破浪,这些船上物件都是取胜的法宝。

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出生在道县东门村,金凤头“龙舟”是东门村的传承赛舟。每个村都有特制的赛舟,或龙头、凤头、麒麟头等造型,如同款也会有颜色区别,见到船就知道是哪个村的参赛代表队,“一村一船一款”代表每个村落社区特有的宗族信仰和文化标识,展示了当地百姓的审美意趣。

由于每一个龙头就是一座庙宇文化图腾,就是一脉姓氏文化传承,道州龙船几乎都与当地的庙、祠堂或门楼具有密切关联。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宗族性标志已不存在或只是留下了一些残迹,所幸该县的东阳坊火神庙、东阳红门楼、东门进士楼、阳乐田乌龙庙、水南黄氏宗祠、湘源白虎堂、十里桥将军庙等二十几处保存良好。

端午节前,道县县城及周边沿河的社区和村庄开始制作新船,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民间龙船大赛。打造过程沿袭古制,满满的仪式感。先是“选日子”,挑一个黄道吉日打造新船;再是“选材料”,砍树时先在树前烧香化纸、杀鸡淋血、放三眼铳,以求得神明护佑;接下来是“架马”,师公在开工之前要杀鸡化纸祈求一番,砍下第一斧,随后开始正式打造。

新船完工后,还有一系列民俗活动,村里人聚在一起要完成“倒马”“落龙”“打犁头火”“暖龙”“点骏”“摆酒祝贺”等仪式。“暖龙”最具社交属性,新龙船做好后,村里下帖邀请周边友好乡邻来庆贺,接到请帖的村坊同样喜庆,划着自己的老龙船来接新龙船下水,同时兼任陪练。新船下水前还要举行点骏仪式,又叫划旱龙船,村民在船上放上祭品,在师傅的主持下模拟行船过程。过去要在船尾摆放被当地尊为龙船公公的屈原像,以表敬意。整个过程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随后几十个壮汉抬出新船喜气洋洋地走街串巷,大伙忙碌一天,傍晚齐聚主家设的“下水宴”,席间众人举杯庆贺,十里八乡共享交友聚会的美好时光。

拼干劲,划出道州精气神

据专家考证,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区和多河港的地域,最早发起于南方,道县全部符合这些条件。道县在古代曾设过郡、州府等行政机构,是湘南周边重要的交通枢纽,境内溪河遍布水运发达,又处在洑水、淹水、泡水、泠水、濂溪河的交汇中心,物流人流汇集交融,这为龙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道州龙船一度衰落,如今再次龙腾起舞,由过去的几条船发展到180余条准赛船的规模。参赛范围也由过去“一镇五乡”扩至全县半数乡镇。参赛人员多达6000余人,每年观众几十万人,赛事期间政府和民间热情极高,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上一次赛事在2019年,全县144支参赛队伍、3400余名队员同场竞技。

划龙船在道县人眼中不仅仅是一项民俗活动和体育运动,更是展示彪悍气质、争先夺魁的象征。壮汉小伙人人都想露一手,由于参加的人多,旧时各村就有不成文的选拔方式,有的比力量,有的比智慧,有的比财力。龙船竞赛时,船头有一人“掌龙头”,此人为全船的总指挥。“掌龙头”者一般是村里威望极高的贤能人士,旧时由众人推举产生的,如今毛遂自荐获得全村认可即可。

比赛期间“掌龙头”者要打开荷包,豪爽的包干全船人的伙食、烟酒等费用。除了总舵主“掌龙头”,还有鼓手、打锣人和舵手三个关键角色。鼓手掌握全队节奏和划行速度,打锣人配合鼓手兼喊号子,舵手一般年长经验老到,维稳作用不可小觑。挠手听鼓下桨,随鼓点调节速度,力求动作整齐划一。开赛枪响,河面百舟似箭,潇水腾波,“呛咚”“呛咚”的锣鼓声和“划呀”“哦嗬”的吆喝声震天响。

“上了船就要拿第一,雨再大水再急,就是打雷下雹也要一划到底,亮出我们村的精气神”。论起赛龙舟,船上汉子个个都有自己的一套绝技心得,达到忘却自我人舟合一的境地。那种“山边奶崽不怕鬼,河边奶崽不怕水”道县人特有的豪迈气质呼之欲出。

赛事过后,各村将“龙头”从船上拆下,虔诚地供奉在的宗祠内,百姓认为能驱邪避灾护佑宗族老少。相传道州东阳的金龙庙供奉着“金龙头”,所在的区域从未发生火灾。阳乐田供奉乌龙头的乌龙庙更神,据说当年日本鬼子扫荡乌龙庙时,晴天顿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仿佛世界末日来临,吓得鬼子立即往回赶。

有创新,龙舟文化永流传

“公龙船,扒得快。母龙船,后头追。龙船下了小崽崽。嘎婆(外婆)拿给外孙崽,奶崽爬到龙船上,筛锣打鼓把船开。”这是流行在道县的一首童谣,不知从何时起,道州龙船一直都有龙船下崽崽的传说,小孩如得了龙船崽崽,意喻吉祥平安,于是家长在端午节买了小龙船给孩子玩,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有两位老师傅专门制作,后来因为老人过世和历史原因,这门手艺就快失传了。

今年60岁的龙头制作传承人陈兵寿人送外号陈龙头,龙船崽崽的手艺如今在他手里又活了,他从16岁开始跟舅舅学雕龙头,一干就是44年。在他制作的大小龙头、虎头、凤头、麒麟头不计其数。他告诉记者,道州龙船的龙头占了半数以上,三成虎头,一成凤头。如今龙船崽崽再次得到大家的青睐,许多人不仅买给孩子讨个吉利,还喜欢买来观赏收藏。今年5月以来,陈兵寿一直在家为一个村子做龙头,如果不是疫情禁赛的缘故,今年的订单会很多。

如今,陈兵寿已将技艺传承至陈晴天、刘兴恒等人,船身制作师刘杰传也把技艺教给学徒刘兴恒,祭祀周为德传承至周龙军,鼓制作何申宗传承至儿子何录林。这些年轻的龙舟文化传承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立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继承老手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展现新一辈的技艺风格。

道县人爱划龙舟爱看龙舟是流淌在骨子里的,在道县父子同划一条船的很普遍,爷爷掌舵、儿子打鼓、孙子划桨三代人齐上阵的也有,几乎是代代传承。如阳乐田村的田解喜和他的父亲田先开、祖父田富祥三代人划龙船均超过30余年。如今,田解喜的三个儿子都是村里划船的好手,孙子田仰登参加了两年的龙船赛。该村仅田姓就有龙船八条,还有建了一个示范场,供本村年轻人练习和游客娱乐。

“清水河长又长,两岸人海又人山。老年人拄着龙头杖,姑娘穿上花衣裳。要问今天看什么,端午佳节赛龙船。青龙黄龙抖精神,河水上面浪花翻。赛得小孩蹦蹦跳,赛得姑娘笑断肠。”这首民歌《划龙船》,生动地描述了道州龙船竞渡的盛况。

“五月五,闹端午,龙船下水打烂鼓”。道县人迎来自己的节日,比赛时分更是万人空巷,潇水、濂溪河两岸十几里长堤上挤满观众。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请假回家,无人计较钱财得失,恨不能立即回村为荣誉而战。开锣声起,河面岸上顿时沸腾起来,大家都为本村的龙舟加油呐喊,喊破嗓子都浑然不觉,河面上飞浆逐浪,锣鼓大震,号子连天,不是青龙盖过金虎,就是银凤直追黄龙,心急火燎时还有赛舟半途翻转引发笑点,夺魁虽没指望了,但比赛还是要继续,大伙扶正船身继续追赶。

一艘艘赛船在清澈的潇水里击水如飞,红船碧水煞是好看,如遇涨水年份河面浑浊,反而平添激昂,大伙在涨水里更能激发斗志和彪悍。风雨无阻,团结拼搏,勇往直前,乐此不疲,为狂野和激情而战,为勇气和荣誉而战,道州龙船——赛出了道州人的精气神!

龙腾虎跃争第一。何红福摄

龙头凤头虎头,看谁划得快。何红福摄

点燃火把划夜龙船。何红福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