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水南
冯正春何常胜
水南,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她既在潇水之南,也在城池之南,与道州古城隔河相望,有浮桥与古城南门相连。这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全村2000多人,现有黄、何、周、郑、陈、罗、洪等姓。两条村主道在村中成十字交会,把全村分为东、南、西、北四条街道。
在民国以前,水南水陆交通便利,店铺林立,客商云集,是远近闻名的水上交通码头。宋代寇准被贬为道州刺史时,在此写下了“野水无人渡,孤舟今日横”的千古佳句。为方便过往客商,明代州官韩子祁以四十艘龙船架为浮桥,叫水南浮桥,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沧桑,沿袭至今;1934年10月,红军长征通过浮桥,攻占道州城,为纪念红军这一光辉历史,现今这座浮桥就叫“红军渡”。水南村明代进士黄廷聘在水南码头建起一座玲珑精巧的凉亭,取名“观澜亭”,有“望宜山之瑞气,观潇水之波澜”之意,这是一座距离古城道州最近的凉亭。
水南盛产柑橘,当地人叫“滑皮橘子”,橙黄如金,甜中微酸,回味无穷,享誉全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村前屋后,橘树婆娑,绿意盎然。春来橘花点点,清香盈满村头;秋到果实累累,金色挂满枝头。元代集文学家、旅行家和美食家于一身的陶宗仪,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吃过水南的金橘之后,在《说郛》赞道:“金橘出营道者,为天下冠。”营道者,道州古名也。毛泽东同志长征过道州,正是金秋时节,赶上道州金橘成熟,他吃过道州金橘后,还不忘带上一个柑橘在身边,珍藏到遵义才与张闻天共享。
水南也是出人才的地方。一个村子,出了两个进士。一个是罗文翰,清道光乙巳年,考中进士。道光二十七年(1847)立旗以示纪念,也是为了给后人树立一个样板,激励努力学习。现今,旗帜早已成为过去,但竖旗杆的基石还在,“罗氏旗杆石”依然矗立在水南罗家,为族人引以自豪。据《水南罗氏族谱》记载,“五世叔祖考,罗文翰,字墨林,号西园,岁贡生。……生于乾隆乙巳年(1785)三月初三日,卒于道光丙午年(1846)九月十二日……享年六十有二……”罗文翰一生勤奋学习,努力追求功名,锲而不舍。他这种“不达目的死不休”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钦命翰林院编修提督湖南全省学政加三级纪录四次谢阶树”,在嘉庆二十五年,为当时“廪膳生”罗文翰的母亲张孺人六十大寿题“晋封褒德”匾牌。从这个匾牌的题写,可以看出当时的罗文翰是有一定声望的。“廪膳生”,即廪生。《明史·选举志一》:“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一等前列者,视廪膳生有缺,依次充补,其次补增广生。”《清史稿·选举志一》:“生员色目,曰廪膳生、增广生、附生。”“明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清沿其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名义。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四两。廪生须为应考的童生具结保证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可惜,罗文翰中进士后早逝,因而没有给后人留下更多宝贵的东西。更遗憾的是,另一个庚午科进士王缙升,也有“旗杆石”为证,但是哪个朝代的“庚午科进士”,没有明确;因标注建立时间的旗杆石被毁,也就无从考证朝代了。由于水南王氏已迁往他处居住,无从考证,从“王氏旗杆石”经历风雨侵蚀的程度看,应该比“罗氏旗杆石”要早。在此,希望大家珍爱文物,珍爱历史,历史是不可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