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28日在东安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东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龙向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市对县绩效考核裸分排全市第1位,高质量发展、党的建设、社会稳定和应急管理三大类考核排全市第1位,三大攻坚战排全市第3位。
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7.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10%。市考核10项主要经济指标有5项排全市前3位。园区发展实现新突破。东安经济开发区迈上新台阶,被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省第四批省级园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新入园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投产6个,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新入统规模工业企业10家。工业用电量增幅连续8个月保持全市第一。工业技改投资增幅全市第一。“产业项目建设年”成效明显。引进华菱集团、天津亿联、上海电气3家500强企业,实施重大产业项目37个,完成投资30.4亿元。永州电厂建设进入快车道,完成年度投资5.5亿元;红狮水泥产值超10亿、税收8663万元;华维科技“农装智谷”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湘钢钙产业园、东港锑品搬迁等有序推进;歌诺亚乐器、泰源乐器、永晟乐器等吉他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中国民营“500强”天津亿联国际商贸城、布谷汽车生态城签约落地并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新增2家省级特色产业园、3家市级龙头企业,新建千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新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7家,新增家庭农场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三品一标”产品认证28个。大力推进“两茶一柑一菜”,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初见成效。大庙口镇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新入统“四上”企业22家。电商交易额5.7亿元,增长40%。成功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树德景区通过国家4A景区景观质量评价,南溪花海创3A成功。举办第四届武术文化旅游周和首届老师傅民俗文化节等活动,游客接待人数增长17.6%。
三大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全年脱贫2479户6660人,贫困村出列8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2%。贫困人口教育、医疗及饮水、住房安全等得到全面保障。电商扶贫被评为全省优秀县。污染防治强力推进。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新屋断面锑浓度实现全年稳定达标,八一桥、黄泥洞右边小溪断面锑浓度分别下降23.9%、28.1%。湘江饮用水保护区划定获省政府批复同意。全县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50天建成的湘江引水工程,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省生态环境厅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列为整改典型之一。“夏季攻势”8项任务全面完成,全县空气优良率90.1%。全面落实河长制,出境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全面完成湘江流域东安段禁捕退捕。完成义务造林2.4万亩。紫水国家湿地公园得到国家正式授牌。紫水河被评为全省最美榜样河湖之一。鹿马桥镇简家岭村、南桥镇寺门马皇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风险防范化解有力。全县年度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完成率达到161.2%,获省政府6000万元专项奖励。“7+1”模式财政开源增收24.24亿元,确保了“三保”资金不断链。非法集资陈案化解率100%。安全生产全年零事故零死亡,获评全省唯一一个“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县”,石期市镇获评全省安全生产示范镇。稳妥做好应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生猪稳价保供工作。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及时到位。
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改革有深度。机构改革任务按期完成,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顺利实施。“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一次性盖章汇”持续推行。省政府明确的210项“一件事一次办”落实到位。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不断完善,总办件量达21万余件。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全年减税降费1.25亿元,降低各类社保费用990万元;金融机构新增各项贷款14.6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566户、总量达到1.98万户。开放有力度。举办了首届东商清明恳谈会和东安(深圳)重点产业项目推介会,全年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内联引资增长20.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4%,均排全市前3。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家、“破零”企业5家,进出口总额增长58.8%。“东安鸡”走进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动。创新有高度。全社会研发经费3.1亿元,占GDP比重接近2%;财政科技支出增长82.7%,创历史新高。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申请专利286件,发明专利124件。引进高学历人才28人,新招聘教育、医卫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74人。
城乡建设稳步提质。城市品质和内涵持续提升。落实“六城同创”决策部署,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核和省级文明县城测评,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年度考核居全市第2位。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21项,实施城镇提质项目11个,完成投资16.3亿元。宝田路建成通车,极大解决了县城交通“肠梗阻”问题。前进社区、大众路等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新建污水管网5公里。新投运电动公交车40台。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特别是马路市场集中整治成效明显,22处集镇马路市场被取缔,拆除占用道路违法摊棚518个1.24万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3个、秀美村庄19个,完成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村44个,新建乡镇8个垃圾中转站,完成改厕2.07万户,新装农村路灯1.47万盏,农村点亮工程覆盖全县80%的村。马坪乡村振兴示范区获评湖南省四星级旅游区。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永东城际快速通道一期建成通车,二期基本拉通。完成农村公路招呼站15座、危桥改造3座。芦江水库大坝全线封顶,扬江、紫江水库除险加固竣工。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89千米、低压线路252千米。加大城乡建设用地保障力度,新增耕地指标47公顷,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304公顷。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解决95个村1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供水保证率92%以上;新增城区学位6195个,化解大班额337个;农村公路窄路加宽、自然村通水泥路、安保工程分别完成96公里、299公里、120公里;农村危房改造1897户;核发不动产证6950本;新创学校(单位)标准化食堂25家;新改建11所乡镇卫生院,完成21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工投运,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芦洪市镇和紫溪市镇污水处理厂即将竣工;完成13条背街小巷改造;建成100所留守儿童之家;食品安全形势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态势。人民福祉持续增进。财政民生支出增长7.7%,占财政总支出的79.2%。城镇新增就业576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15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7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人员生活标准按政策提标到位。五项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支付比例提高5%。新增养老床位280张。加大劳动维权,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1256.3万元。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激发了全县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激情。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全县高考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分别增长29.1%、8.4%,东安一中进入全市高中教育“四大名校”行列。水岭学校入选首批“湖南省非遗传承学校”。“七五”普法扎实开展。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此外,人武、退役军人事务、审计、统计、民宗、气象、史志、档案、老龄、人防等工作齐头并进,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锤炼了党性修养,提振了发展信心。坚持从严治政。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坚持重大工作、重大问题及时向县委报告,坚决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建议137件,政协委员提案102件、大会发言7件,城区学位、农村安全饮水等一批重点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成效明显。坚持务实理政。大力弘扬真抓实干,高铁沿线安全整治工作列全省第一名,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大督查表彰。积极推进“基层减负年”活动,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序列发文数量减少30.7%、会议减少33.2%,财政一般性支出压减10%,千方百计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
各位代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县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了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实现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阶段性目标,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同时,我们坚决扛牢发展责任,第一时间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出台稳定经济运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等系列政策措施,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减少和对冲疫情影响,全县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一季度,全县10项主要经济指标有5项指标实现正增长,且增幅均高于全国、全省、全市;负增长的5项指标降幅均小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呈逐月回升态势。
各位代表!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突出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东安发展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全面冲击,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我们发展面临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短期看,不少企业复产不达产,工业恢复性增长受外部制约较多,服务业短期内难以全面恢复,居民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长期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不可预测因素较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产业体系基础薄弱,新型城镇化进程不快,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社会事业还有短板,营商环境仍不理想。对此,我们必须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勇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担当作为,奋力推动东安高质量发展。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也是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交替之年。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复杂多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大危机蕴含大机遇,大挑战催生大调整。我们要珍惜运用湘江引水工程建设和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进一步增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信心,在全县上下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抓住国家实施系列刺激复苏政策的机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进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根据县委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全面小康决胜年”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重点,全面实施“六大战略”,深入推进“752121”工程,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力打造永州次中心。
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定任务。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上述目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我们将根据县委决策部署和实际情况,适时予以修正、调整,确保经济指标的严肃性、科学性。
同时,今年要力争实现四大创先争优目标:一是市对县绩效考核进入先进行列;二是确保4项以上、争取6项以上工作得到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表扬激励;三是同步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四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实现上述目标,推动东安工作迈上新台阶,要着力从宏观层面把握以下几条:
在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上彰显东安忠诚。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科学内涵,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摒弃速度情结和粗放式发展模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经济工作具体实践中体现政治忠诚。
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上展示东安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千年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突出“全面小康决胜年”抓手,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盯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谱写好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东安篇章。
在汇聚创先争优正能量上体现东安精神。雄关漫道,建功有我。我们务必发扬“打不过东安”的东安精神,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勇攀高峰、力争上游。凡是涉及指标排名的工作,都要力争走在全市前列,凡是先行先试的工作,力争打造东安亮点、贡献东安经验。
在发挥制度优势完善治理体系上提升东安效能。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把党的领导最大优势转化为聚焦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转化为东安大兴产业、大干项目的澎湃动力。
(一)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决胜全面小康。以“全面小康决胜年”为抓手,努力实现“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系统梳理薄弱环节,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对短板指标实行“月监测、季督查、年考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各短板指标稳步达标。
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针对全县尚未脱贫的1216名贫困人口,一户一策精准制定脱贫方案,真正实现精准扶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扶贫工作力量不减、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撤、扶贫政策不变。持续抓好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配套建设和就业工作。加强返贫监测预警,及时将因病、因灾等返贫人口纳入帮扶。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正在开展的“冲刺问题清零、决战脱贫攻坚”重点帮扶行动,确保高质量通过国检验收,确保脱贫成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推进污染防治。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抓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通过强投入、严管理、重处罚等硬核措施,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争创空气质量达标县城。继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湘江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压实压紧河长制。全面推进“两流域三断面”锑超标问题综合整治,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抓好紫水河流域高岩片区、紫溪片区和金江流域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继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专项行动,落实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任务。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完成绿化造林1.5万亩。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和珠防林建设项目,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继续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销号,全力迎接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和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
抓好风险防范。坚决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面完成年度化债任务。继续通过“7+1”措施力争实现增收20亿元以上。依法打击“一非三贷”,加快非法集资陈案化解处置。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行动,下大力气开展道路交通领域顽瘴痼疾整治,全力遏制安全事故发生。高标准完成普通铁路安全隐患整治任务,与铁路部门一道抓好湘桂铁路在我县境内5个平交道口安全改造。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争创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化,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慎终如始,坚决克服厌战情绪、松劲心态,精准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继续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增强防控措施的实效性,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效。
(二)坚持项目为首为要,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产业强链工程,重点围绕新能源、新建材、电子制造、轻纺制鞋、装配式建筑、矿产品深加工、竹木深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推进以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的“5个10”工程。突出抓好5个重大产业项目、2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引进科技创新人才、500强企业项目,力争年内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58%以上,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5%以上。加快振兴以工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全力协调推进国能永州电厂加快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8亿元,基本具备投产条件。年内开工建设东港锑品搬迁、昭日新能源、风电开发等重大项目,力争华维智能节水、湘钢钙产业园、湘江焊材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依托中民筑友,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支持装配式建筑作为农村新民居示范建设。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吉他企业抱团落户,打造湖南最大的出口型高档吉他生产基地。年内新增规模企业10家以上。加快推进以商贸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开工建设亿联国际商贸城,力争一期9月底前建成。完成经开区物流园、山子岭新型农贸市场建设。争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舜皇山为龙头,全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微旅游,积极推进树德景区创4A、黄金洞创建3A景区。推动黄金洞旅游景区开发、凤凰山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湘桂旅游开发等项目落地建设。启动湘江流域东安段旅游开发规划。
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大力推进园区“135”工程升级版,力争进入省市先进开发区行列,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抓好调规扩园,实施“北扩东进”,新增土地储备1000亩以上。将芦洪市工业园纳入经开区统一考核管理。强化配套建园,做好芦洪市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编制,推进市县共建电厂配套产业园,储备土地2000亩以上。坚持项目兴园,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新入园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投入5亿元以上。建成园区服务中心、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理顺机制活园,落实园区绩效工资和干部管理两个“暂行办法”,着力破解园区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激活园区发展潜能。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交通方面:全面建成永东城际快线,开工建设S340东安大庙口-紫花坪线。争取开工建设东俞公路,启动羊快线、长荷线大中修改造,做好花桥至大盛公路改扩建前期工作。配合做好永州至新宁、永州至零陵高速公路建设,确保永新高速在县城官田北路设落地互通,争取永州至零陵高速在端桥铺杨梓洞设落地互通。积极争取兴永郴赣铁路在东安东站并线。积极做好永州港零陵作业区至东安港石期市作业区连接线公路各项工作。抓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争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水利方面:芦江水库实现下闸蓄水,开工建设坝后电站,启动芦江灌区建设前期工作。加大现有主灌区、主干渠的修复疏浚,完成106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扫尾。加快推进芦洪江、石期河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完成金江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项目。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护。电力方面:重点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农网改造升级、输变电工程,完成61个行政村农网改造升级。信息方面:对接“数字永州”建设,推进带宽扩容、农村光纤和物联网应用等项目实施,启动县城5G网络基站建设。
(三)坚持城乡互融互促,统筹推进县域协调发展
着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做好自然保护区保护地整合优化和三线划定工作,实施城市“东扩南跨”战略,拉大新城骨架。全力推进“两区一廊”开发。高铁新城片区,坚持路网支撑、配套跟进,抓好绕城南路、御江路、宜安路、凤凰路、娥皇路西延线等5条道路和御江大桥建设,继续推进娥皇路及沿河风光带建设。学院路片区,抓好学院路、创业路、青土坪路西延线建设,启动官田路提质,完成崇德学校建设,加快中医院搬迁。一走廊,即抓好永东城际快线两厢土地规划控制,做好土地储备及开发。完善市政设施。完成宝田路四小北侧小游园、女英路人防主题公园等城市公园游园建设。建成龙溪西路至水岭方向停车场、工业园公交货运停车场、东安东站出租车临时停车场,启动汽车总站、汽车北站、东安东站公交换乘站建设。着力解决城市“老小旧远”民生问题,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强化城市管理。深入推进“六城同创”,成功提名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县城,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继续保持国家卫生县城荣誉。加强监督执法和建设管理,大力整治市容市貌、违法建设、乱停乱放、渣土扬尘、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抓好人防工程建设。抓好房地产综合开发质量、安全和商品房预售监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整治和物业管理问题,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以“一鸡一猪、两茶一柑”为重点,基本建成5万亩高标准农田、10万亩优质蔬菜、10万亩优质柑桔、10万亩高产优质油茶、50万头优质生猪、1000万羽东安鸡农副产品基地,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争创1个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烤烟种植1.1万亩,收购烟叶2.2万担。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开展农田种草整治,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坚决杜绝稻田建房行为。继续强化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大力改善人居环境。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空心房”整治、规范村民建房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确保城乡垃圾转运系统高效运行,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70%、90%以上,行政村空心房拆除率达到85%以上。抓好农村“死水坑”“污水沟”“臭水塘”等黑臭水体治理,有效管控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完成全县村庄规划编制,依法全面规范农村建房。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16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创建6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为核心,力争每个乡镇打造1个“三变改革”示范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遏制人情歪风,弘扬文明风尚。不断改善基层工作生活条件,保障乡村社区运转和人员待遇。鼓励各类人才扎根农村干事创业,激发农村活力。通过经营盘活集体资产、拓展延伸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加大政府引导支持等举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大力推动集镇发展。加大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支持各乡镇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芦洪市镇副中心建设,完成骨干路网提质改造,建好芦洪市停车场,扩建芦洪市自来水厂,启用运行芦洪市镇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12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前期工作进度,力争完成大庙口、石期市、端桥铺、井头圩、横塘等5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重拳整治“马路市场”,鼓励支持各乡镇争创“湖南省卫生乡镇”。持续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支持大庙口镇、井头圩镇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因地制宜培育和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环境宜居、文化彰显的特色小镇。
(四)坚持激发动能潜能,持续释放发展新活力
强化创新驱动。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项以上,建成湘江焊材二期及国家级标准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尊重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华维、湘江焊剂、东安鸡深加工等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与专业院所、研发机构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不拘一格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大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新增市场主体2200个。
强化改革推动。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统领,结合“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向乡镇、村级延伸工作。总结完善“一次性盖章汇”做法,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实行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多验合一”改革。大力推广“三即”承诺制,实现企业开办审批材料不超过6份、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和“零收费”,工业投资房建项目审批压减到40个工作日以内。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测评体系,使测评结果更加客观精准。
强化开放带动。牢牢把握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机遇,推进更大视野、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合作,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完成内联引资31亿元,利用外资1.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优化招商机制,深入开展专业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产业延伸链、城市功能链、创新链开展精准招商。加强与“三类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联系,力争全年新引进“500强”企业2家以上。落实落细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举措,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税费负担和用地、用电、用水及物流成本。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支持民营企业进入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勇于善于与企业家打交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五)坚持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在坚决完成省定、市定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办好县定十件实事:①新增城区学位5600个,彻底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高中阶段超大班额清零,实现城区学位建设攻坚行动圆满收官;②推进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85%以上,供水保证率95%以上;③全县普惠性幼儿园达到80%以上,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④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200公里,确保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组)通水泥(沥青)路;⑤建设紫水河两岸棚户区700套安置房、湘钢石矿400套棚改房;⑥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新)建7500户,普及率达到85%以上;⑦建设1个残疾人托养中心、1个示范性社区康复站、1个精神残疾康复农(工、娱)疗站,做到应康尽康;⑧统筹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全县所有社区(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⑨新建改建15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实现乡镇农贸市场全覆盖;⑩加快城市管道燃气建设,努力让县城居民用上放心节能燃气。
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深入推进“扩容、安心、提质”工程,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规划建设20所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争创全省“千群万课”农村网络联校群建设实验县,切实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调整优化县城中小学校布局,加快明德学校、新城区高中建设进度,确保崇德、启德学校今年秋季开学。抓好公办幼儿园建设,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四名工程”,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引导江东文武学校打造武术教育品牌。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健全中小学生防溺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织密扎牢保障网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清零。实施养老保险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全覆盖。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重点群体基本生活。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县社会福利中心公建民营投入使用。扎实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切实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加快健康东安建设。全面推进“四医联动”改革,加强医共体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国家、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抓好县中医院、妇计中心建设,力争实现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全覆盖,争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示范县。加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健康码准入管理,坚决守护人民健康。继续开展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农村及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实施遏制地方病、艾滋病、结核病、尘肺病和癌症等重大疾病行动计划。加强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保障力度。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进一步提高全县食品安全治理能力肯保障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繁荣发展其他事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德武文化”宣传和传承,办好东安武术文化旅游周等文化节庆活动。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支持水岭乡创建“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档案、保密、气象、慈善等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工作,争创全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县。
各位代表,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科学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县的发展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精准谋划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巩固提升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自觉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
牢记使命勇担当。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学位、床位、岗位、房位、车位、摊位、蹲位等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工作标准只升不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提升“八种本领”。优化政府机构工作流程,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精细化落实。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严厉整肃懒政怠政行为,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创一流、见实效。
依法行政提效能。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不断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切实增强制度意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入推进“七五”普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从严治政树清风。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湖南省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0条措施》,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坚持厉行节约,政府机关真正过“紧日子”,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一定把每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对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土地出让、项目建设、扶贫资金、医保资金等重点领域的政务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在今朝、圆梦在当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在大战大考中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 |
部分名词解释
1.“三大攻坚战”: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2.“两茶一柑一菜”:指油茶、茶叶、柑橘、蔬菜。
3.“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等这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4.“四类对象”:指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
5.“两流域三断面”:指紫水流域、金江流域,紫水河新屋断面、金江河黄泥洞右边小溪断面、金江河八一桥断面。
6.“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7.“两个维护”: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8.“六稳”工作: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9.“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
10.“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1.“三落实”“三精准”: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12.“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即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充分就业、促进安全稳定,推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农村安全饮水、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通组道路“全覆盖”。
13.“五个一批”:指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举措,即增收节支偿还一批,平台转型转化一批,发行债券置换一批,银行征信延展一批,盘活资产变现一批。
14.“一非三贷”:指非法集资,“套路贷”“校园贷”“非法高利贷”。
15.“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6.“六城同创”:加强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17.“六大强农”行动:指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
18.“四名工程”:“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名教育集团”。
19.“四医联动”改革:指医德、医疗、医保、医药联动的医疗卫生综合体制改革。
20.“三即”承诺制:是指“拿地即开工、开户即开业、交房即交证”。
21.“财源增收“7+1”模式”:指土地出让、对采沙权依法转让、小区整治征收、农商行不良贷款清收、土地开垦和整理、采矿(石材、砖厂)资源开采权拍卖、争取政府债券、融资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