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碳达峰行动方案起草说明
一、 编制背景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各行业企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各行业、各领域的配套措施进行政策导向和支持。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2年3月13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积极响应国家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战略目标,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部署,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统领,根据《东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生态环境、林业发展、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专项规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起草了《东安县碳达峰行动方案(送审稿)》(以下简称《方案》)。
一、 编制过程
我县成立了由相关部门、专业机构组成的编制小组,其中发改局为牵头部门。《方案》的编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调研阶段。2022年8月2日召开项目启动会,编制小组于启动会结束后展开初步调研,对十余个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分别现场走访,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经对相关政策及调研资料进行梳理,于2022年8月15日,形成《方案》大纲。
(二)编制阶段。编制小组按照时间节点的要求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于2022年10月下旬形成《方案》初稿。经过编制小组内部反复修改完善,到2022年11月下旬正式确定《方案》征求意见稿。
(三)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阶段。于2022年12月8日,组织现场座谈会,就《方案》征求意见稿,向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征求意见。编制小组充分吸收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方案》,于2022年12月中旬形成《方案》送审稿。
二、 主要目标
《方案》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统领,根据《东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生态环境、林业发展、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专项规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合理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永州市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永州市下达目标,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三、 重点行动
围绕上述目标,提出了十大重点行动。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合理调控油气消费,进一步发展新能源,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二)节能减污协同降碳行动。严格落实能源“双控”,开展绿色制造专项行动,深入推进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深入推动建材行业改造升级,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四)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提高建筑节能绿色水平,加强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公共机构节能绿色发展。
(五)交通运输碳达峰行动。推动运输低碳智能安全化发展,加快低碳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
(六)资源循环利用助力降碳行动。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产城融合,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减量资源化。
(七)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低碳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八)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农业生态碳汇,建立碳汇补偿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九)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公共机构绿色办公和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高标准做好领导干部培训工作。
(十)绿色金融支撑行动。加大绿色领域金融支持,夯实绿色金融发展支撑,强化绿色金融激励约束,健全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