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地上,设备联云上网,工作人员在千里之外精准作业;智慧车间里,“机器人同事”包揽“粗活”“细活”,“数字大脑”监测全流程生产……从“制造”到“智造”,生产一线的变化,折射湖南实体经济的新兴之势。
数字时代奔涌而来,推动千行百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关键之举。
湖南深入实施“智赋万企”行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千行百业“数字化”武装,让万企千态“智能化”前行。
凝聚共识,答好时代“必答题”
万物智能互联时代,“人、机、物”三元融合,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抢抓未来发展制高点,制造业大省湖南有着强烈紧迫感。去年,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湖南省“智赋万企”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未来三年湖南将以企业需求为牵引,加强数字化转型方案供给和场景搭建,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业内专家深入企业车间,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把脉开方”;相关部门、园区平台等开展线上线下调研走访,摸清企业转型基础和需求意向;地方政府搭台,一场场供需对接会帮助企业找准转型路径……
全省上下形成广泛共识,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加快“智赋万企”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步伐,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省级层面,围绕智赋底座、智赋供给、智赋应用和智赋生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建立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生态供给资源池,多措并举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各市州、园区主动作为,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加快数字化转型。株洲市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投资2000万元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并联合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组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长沙经开区推广一批小而精、模块化的示范数字应用场景,带动企业“看样学样”,“5G+人工智能”场景在多家企业落地。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16.8万个,全省总算力超6000PFlops,排名均居全国前列;累计推动72.66万家企业上云、4.72万家企业上平台,累计建设1727家智能制造企业、2829条(个)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17828个智能工位。
点燃新质生产力“新引擎”,千行百业加“数”前行
走进三一(韶山)风电叶片工厂,一台平板电脑即可实时监控工厂所有运行情况。从温度、湿度,到螺栓力矩控制、叶片打磨平整系数等方面,一项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实时更新滚动,实现对生产全流程的在线监控和精益化管理。这是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相当于在实体工厂之外打造了一个‘一比一’的线上数字工厂。”工厂负责人彭海兵介绍,三一在行业首创“数字元平台”,让工厂拥有了一个“智慧大脑”,从源头保障了叶片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靠。通过数字化技术,产品缺陷减少20%,交付时间缩短30%以上。
这是“湖南制造”升级为“湖南智造”的缩影。以数字技术驱动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越来越多新业态、新模式争相涌现。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1.9%,产品数字化普及率达72.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实现总产值4320亿元,同比增长19.1%。
数字化转型非一日之功,多数企业面临“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如何破题?
我省描画了行动路线:一方面,推动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另一方面,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产业数字化。
不仅如此,更多“政策包”纷至沓来。据介绍,省级财政每年将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采取贷款贴息、投入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滚动支持数字化转型项目。大力引进数字化领域顶尖专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在职称评审等人才评价工作中给予其重点支持。
(文/谢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