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财政预决算 > 政府预决算公开

关于永州市2021年市级决算草案和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文章来源: 国库科 发布时间: 2022-08-29 11:07 字号:


——2022825日在永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李群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报告2021年全市及市级决算和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查。

一、2021年全市财政决算情况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务实重干、攻坚克难,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预算收支情况。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3.95亿元,增长11.77%,完成预期目标的102.3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4.23亿元,下降1.4%,为支出汇总预算的99.05%

2.上级补助收入情况。全市上级补助收入299.42亿元,下降6.32%。其中:返还性收入10.09亿元,与上年持平;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52.97亿元,下降6.14%;专项转移支付收入36.36亿元,下降9.15%

3.收支平衡情况。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43.95亿元,上级补助收入299.42亿元,债务转贷收入75.64亿元,上年结余17.65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7亿元,调入资金51.92亿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37.19亿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0.38亿元、其他调入14.35亿元),收入总计591.1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4.23亿元,上解上级支出5.96亿元,债务还本支出54.81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25亿元,结转下年支出32.9亿元,支出总计591.15亿元。当年收支平衡,无赤字县区。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41.16亿元,上级补助收入4.44亿元,上年结余7.64亿元,债务转贷收入96.57亿元,调入资金0.01亿元,收入总计349.82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98.6亿元,上解上级支出0.1亿元,调出资金37.19亿元,债务还本支出2.59亿元,支出总计338.48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1.34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0.84亿元,上级补助收入0.05亿元,收入总计0.89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0.45亿元,调出资金0.38亿元,支出总计0.83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0.06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19.15亿元。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60.4亿元,利息收入0.9亿元,财政补贴收入53.48亿元,转移收入1.19亿元,其他收入0.66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0.61亿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结余18.54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14.68亿元。

(五)政府债务情况。省财政厅核定我市2021年政府债务限额637.7亿元,较2020年新增115.02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630.63亿元,控制在省财政厅核定的债务限额以内,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2021年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收入方面。市本级收入总计80.76亿元,其中:

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61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2.36%,增长6.5%。分类别看,地方税收15.07亿元,增长4.4%;非税收入9.54亿元,增长10.01%

2)上级补助收入25.17亿元,下降6.93%分类别看,返还性收入2.53亿元,与上年持平;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5.2亿元,下降19.69%,主要是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共同财权事权转移支付收入减少;专项转移支付收入7.43亿元,增长33.2%,主要是农林水、交通运输领域的专项转移支付有所增长。

3)债务转贷收入11.3亿元。分类别看,新增一般债券3.37亿元,再融资债券7.83亿元,外贷债券0.1亿元。

4)上年结余10.39亿元

5)调入资金9.29亿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9.28亿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0.01亿元。

2、支出方面。市本级支出总计80.76亿元,其中: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1.23亿元,下降6.65%,预算完成率为94.28%。与民生相关的支出32.07亿元,占总支出的62.61%

2)上解上级支出2.84亿元。

3)债务还本支出7.83亿元。

4)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亿元。

5)结转下年支出17.36亿元。

3、平衡方面。市本级收入总计80.76亿元,支出总计80.76亿元,收支相抵,实现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72.43亿元,上级补助收入-1.15亿元,上年结余2.12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9.83亿元,收入总计93.23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78.51亿元,上解上级支出0.02亿元,调出资金9.28亿元,支出总计87.81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5.42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3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26万元,调出资金105万元,收支相抵,无结余。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7.26亿元。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32.83亿元,利息收入0.75亿元,财政补贴收入30.62亿元,转移收入0.23亿元,其他收入0.44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3.61亿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结余13.65亿元。年末滚存结余69.34亿元。

(五)政府债务情况。省财政厅核定我市本级2021年政府债务限额150.27亿元,较2020年新增23.25亿元。截至2021年底,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147.8亿元,控制在省财政厅核定的债务限额以内,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六)“三公”经费情况。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2823.91万元,比预算数(3993.01万元)减少1169.1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784.32万元,因公出国(境)经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及购置费2039.59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181.87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1857.72万元)。

(七)预算绩效管理情况。主动与审计部门共享试点项目的绩效目标编制、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情况,配合开展审计监督,探索建立财审协调联动机制。开展财政资金重点绩效评价项目20个,评价预算金额达18.38亿元,试点延伸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政府采购等项目重点绩效评价,探索改进项目预算管理模式。对2021年度公共污水处理费、残疾人就业与扶贫专项等5个专项资金试点开展了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从决算情况来看,大部分专项都较好完成了绩效目标,发挥了既定政策功效,其中湖南省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政府采购项目评价等次为“优秀”,但也有部分项目存在实施进度缓慢、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我们已督促相关部门认真整改,并将在以后年度预算安排时运用上述评价结果。

三、2021年预算执行效果及落实市人大决议情况

2021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市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意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全市财政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财政收入量质齐升。坚持依法理财、应收尽收,积极挖潜增效,抓紧抓实收入组织工作。202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完成210.3亿元、增长11.5%。全市地方收入完成143.95亿元、增长11.8%。地方税收完成98.91亿元、增长12.4%。地方收入中非税占比为31.29%,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地方收入增幅、地方税收增幅、非税占比分别排全省市州第8位、第7位、第6位。

(二)财源建设扎实稳进。出台我市财源建设纲领性文件,定目标、补短板、抓协同、建机制,调动各级各部门抓产业建设和税源培植的积极性,一体推进中心城区财源振兴、重点产业税收提升、骨干财源企业培育、园区产业发展提质、县域财源培植扩量进位“五大行动”,进一步做大财源税源,财源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全市全口径税收完成173.07亿元、增长11.08%,占GDP的比重为7.65%,同比提高0.26个百分点。

(三)财政保障统筹加强。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财随政走、政令财行”,围绕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持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非必需支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4.2亿元,其中民生相关支出391.1亿元、增长0.23%,占总支出的比重为79.1%。同时,认真做好直达资金管理,建立全链条、全过程、全覆盖的直达资金监控机制,上级共下达我市直达资金107.14亿元,支出进度达99.1%

(四)风险防范坚实有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控、重点防、着力还、加速转、确保化,全力打好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攻坚战。全市隐性债务化解完成报中央备案化债任务的151.49%,完成累计化债30%111.33%。积极推进平台公司转型,全市共注入平台公司资产资源价值312.58亿元,补办存量资产缺失权证106个。全市新增专项债券额度93.98亿元,发行专项债券项目82个,比上年增加14.65亿元,排二类市州第一。

(五)管理改革有序推进。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把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列为财政工作“一把手”工程,全力以赴、尽锐出战、扎实推进,率先在全省整体上线运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基本建立覆盖“四本预算”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财政监督和评价结果应用,市本级削减低效无效项目资金预算4000万元。

总的来看,随着“三高四新”战略纵深推进,全市财政仍能保持稳中向好的趋势,但稳中仍有许多隐忧:税源结构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可持续性挑战上升等问题突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远近结合、统筹谋划、精准施策,逐步加以解决。

四、202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1.全市情况。1-6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86亿元,增长12.9%。其中:地方税收56.11亿元,增长13%;非税收入30.75亿元,增长12.7%。全市共争取到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76.01亿元,为上年全年总额(289.33亿元)的95.4%,增长1.8%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9.9亿元,增长2%。与民生相关的支出211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78.18%

2.市本级情况。1-6月,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81亿元,增长3.9%。其中:地方税收6.81亿元,增长0.6%;非税收入5亿元,增长8.8%。市本级及辖区共争取到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1.79亿元,为上年全年总额的(69.45亿元)的88.97%,增长2.03%。需要说明的是,因暂未进行财政结算,市本级与市辖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暂不能完全区分。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32亿元,增长4.1%。民生相关支出15.28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65.5%

(二)其他三本预算

1.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全市收入51.01亿元、增长10.22%,其中市本级收入2.19亿元、下降77.41%,市本级收入下降主要是因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全市支出126.96亿元、增长211.76%,其中市本级支出21.16亿元、增长153.61%,全市和市本级支出增长快主要是因为上级下达的专项债支出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方面。全市收入289万元、下降90%,全市支出150万元、下降74%,其中,市本级收支均为0,与去年持平。收支均大幅下降,主要是部分县农商银行分红时间推迟、计入2021年基数的桐子坳景区经营权转让收入2500万元属一次性收入。

3.社保基金预算方面。全市收入78.76亿元、增长11.23%,其中市本级收入49.99亿元、增长9.19%;全市支出58.43亿元、增长5.62%,其中市本级支出43.51亿元、增长8.06%

(三)政府债务管理情况。上半年,全市完成报中央备案累计化债计划的105.87%,其中市本级完成135.63%。全市通过“六个一批”合规缓释到期债务51笔金额43.58亿元,未发生债务风险事件。积极争取上级债券支持,全市130个项目入选储备库。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新增专项债券额度91.42亿元,其中市本级31.87亿元,全市发行金额排全省第5位、二类市州第1位。发行项目涉及园区建设、卫生医疗、农林水利、水务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乡冷链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为推动全市项目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预算执行特点

1.“稳步提升”的局面喜人。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56.4%,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排全省市州第3位。地方税收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74个百分点、排全省市州第2全市民生民本相关支出21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8.18%。其中,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农林水、卫生健康和交通运输等支出分别增长了26.5%8.6%7.6%5.8%

2.“稳中提质”的趋势明显。上半年,全市非税收入完成30.75亿元,增长12.73%,非税占比35.40%、下降0.05个百分点。全口径税收完成75.09亿元,增幅全省市州排第5位,金融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税收分别增长37.3%44.3%45%200万元及以上骨干税源企业(年度财源建设重要考核指标)达434户,占年度财源建设目标任务的49.5%

3.稳字当头”的成效彰显贯彻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为1480户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17.38亿元,落实各项新增减税降费3.76亿元,惠及纳税人10.9万户;为全市1989家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国有房屋租金2688.22万元;为1432家中小微企业办理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15.6亿元;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直购完成2.73亿元。

4.“稳中求进”的步伐坚实。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开展清查处置全市闲置国有资产资源专项行动,摸底清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在全省开展电子缴款书试运行工作,630日开出全市首张电子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市本级2022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实现全覆盖,试点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建立财审协调联动机制。市本级盘活各类存量资金5000万元,预算单位办公经费标准再压减20%

五、下阶段工作打算

我们将认真对照年初既定任务目标,持续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深抓透财源建设。围绕税收占GDP比重、骨干税源企业培育、园区亩均效益“三个提升”的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与财税增长正向驱动。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突出抓好制造业和特色产业,努力提升产业税收份额。推进梯度财源企业培育,建设“年税收200万元以下、200万元至500万元、500万元以上”三个梯度的财源企业培育库,进一步落准落细组合式税费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支持政策,培育头部财源、壮大骨干财源、涵养种子财源,形成高质量可持续的财源格局。建立健全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园区评价体系,搭建亩均效益评价大数据平台,对亩均税收4万元以下的园区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帮扶,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二)抓紧抓实财政收入。加强收入组织调度,定期召开中心城区财税部门座谈会,及时掌握县市区收入进度情况,对进度慢的县市区加大督导力度。完善税收数据共享机制,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监控工作,加大税收稽查力度,督促企业及时、如实申报纳税。认真研究上级政策,提升政策敏锐性,推动各级各部门争取上级对口部门(领域)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落实契税补贴、人才购房补贴等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快全年土地出让计划落实进度,增加可统筹调度资金。积极推动行政事业性闲置资产处置盘活,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及资产盘活力度,做好即期收入入库。

(三)抓稳抓牢风险防范。加强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监管,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各种名义变相举债,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压实债务风险防控属地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持续完善常态化债务监测机制,督促县市区“一债一策”“一风险一专班”做好到期债务兑付。严格对照上报中央备案的化债方案,在优先保障“三保”和债务付息等刚性支出的前提下,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偿还存量债务,确保如期、如质完成化债任务。大力推进已发行项目建设,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力争本年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尽快使用完毕。

(四)抓严抓细财政管理。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从严从紧控制支出,确保有限财力真正用到关键处。加快土地、自然资源、特许经营等领域闲置国有资产资源的整合、处置、利用等工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缓解处置压力、防范金融风险提供有力支撑。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制度,围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加强基层“三保”等中央、省、市重点关注领域开展财政监督,坚决制止违规使用财政资金、偷逃税款、财务造假等行为,让财经纪律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加强工作调度,加快工作节奏,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努力完成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财政预算。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县(区)、乡(镇)五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2.财政决算。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本级决算草案,经本级政府审计部门审计后,报本级政府审定,由本级政府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3.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以一级政府财政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为对象,以政府财政预算在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总体产出和结果为内容,以促进政府透明、责任、高效履职为目的所开展的绩效管理活动。通俗地说,就是“钱要花得有成效”。

4.一般公共预算。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财政总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收入)。中央财政收入的对称,指地方财政年度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等。

7.全口径税收。泛指各级税务机关组织的税收收入总和。

8.地方税收。中央税的对称,是根据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由中央统一立法或地方自行立法开征,税款为地方财政固定收入的各种税的总称。

9.非税收入。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

10.一般性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地方政府,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等,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

11.专项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为实现特定政策目标补助给下级政府的专项支出,下级政府应当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

    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功能分类,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公共安全、国防支出,农业、环境保护支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支出,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和其他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13.“三保”。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

14.“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

15.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通过超收收入和支出预算结余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下年度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或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

16.调入资金。指各级财政部门按政策规定,将应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财力及其他预算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17.政府性基金预算。指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1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

19.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将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20.政府债务。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政府债务。

21.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法定债务预算之外,直接或间接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

22.一般债券。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含经省级政府批准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23.专项债券。指省级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产生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24.再融资债券。是为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而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

25.财政直达资金。指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纳入直达机制管理实行特殊转移支付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指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民生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对应疫情影响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支持地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创新举措。

25.预算管理一体化。以统一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主要载体,将统一的管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提高项目储备、预算编审、预算调整和调剂、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应和有效控制,保证各级预算管理规范高效。

26.留抵退税。把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税额退还给纳税人。增值税实行链条抵扣机制,以纳税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其中,销项税额是指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是指购进原材料等所负担的增值税额。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会形成留抵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