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幸福永州 > 人文历史 > 永州名人
血路重访(一)——追记陈树湘师长及红34师在永州的悲壮历程
  • 2019-08-01 09:40
  • 来源: 永州日报
  • 发布机构:永州市人民政府
  • 【字体:   

□永州日报记者 吕晓勇 通讯员 周镜忠

【编者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85年前,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中华民族革命史上的一块丰碑,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在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湘江战役中,为保证中央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湘江,陈树湘师长率红34师6000战士临危受命、勇于担当,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筑就钢铁长城,以生命担当使命,壮烈而出色地完成了中央军委交给他们的后卫任务,创立了历史功勋,为中国革命写下了悲壮而英勇的一页。

烈士姓名无人知晓,英雄功勋与世长存。湘江战役的硝烟已经远去,但红军忠魂与山高水长,长征精神共日月同辉。特别是陈树湘师长断肠明志、绝对忠诚的英雄壮举,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记者近期沿着红三十四师在永州境内的行军作战路线进行寻访,先后来到蒋家岭、空树岩、牯子江、石马神等地,从当地老百姓口中及相关党史资料中,了解到红三十四师英勇卓绝的战斗历程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悲壮故事,特将它整理成文,以专版形式推出,旨在与广大读者一道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烈士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守初心、持恒心、强信心,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用奋斗收获幸福,用奋斗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道县仙子脚镇蒋家岭。何上进 摄

蒋家岭村临危受命

蒋家岭位于道县仙子脚镇,都庞岭北端,湘、桂两省交界处,相传此地昔为蒋姓所居,故名蒋家岭,是湖南通往广西永安关的前沿地带,地势十分险要。湘江之战是关系到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道县蒋家岭是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及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进入广西,抢渡湘江的重要集结地。

1934年10月10日晚,红一方面军的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机关共86000余人,撤出中央根据地,踏上突围西征的艰难历程。

11月18日,进入湖南境内的中革军委将红军兵分两路,一路前出道县,一路前出江华,并决定在道县至江华间渡过潇水。11月25日清晨,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进驻道县禾塘(今营江街道新屋村)一带后,中央政治局在禾塘召开会议(史称“禾塘决策”),提出从广西渡过湘江的意见并进行讨论,中革军委没有接受毛泽东等人不要入广西过湘水的主张,决定分四路纵队从兴安、全州一带抢渡湘江。下午17时,在道县寿雁镇豪福村,朱德以“万万火急”电,发布了《关于我军向全州、兴安西北之黄山地域进军的作战命令》。同时,中共中央及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野战军进行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战役渡过湘江的政治命令》。

此时,红五军团34师作为全军后卫,在道县以南审章塘乡葫芦岩、祥霖铺镇岑江渡一带担任阻击追敌之任务。

11月26日,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参谋长刘伯承在湖南道县仙子脚镇蒋家岭村,召开34师团以上主要干部会议,传达了中革军委给红34师的任务:坚决阻止尾追之敌,掩护红八、红九军团通过苏江、泡江,尔后为全军后卫;万一被敌截断,返回湘南发展游击战争;但尽可能赶上主力。

刘伯承以极其坚定的语调说:“朱总司令、周总政委要我告诉你们,军委相信红34师能够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最后,刘参谋长语重心长地告诫陈树湘、程翠林、韩伟、侯中辉等同志:“在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把军团的殿后任务交给你们师,这个担子很重啊!你们既要完成军委赋予的任务,又要有万一被敌截断后孤军作战的准备!”

陈树湘、程翠林和韩伟等人听到朱总司令、周总政委下达的命令,很是激动,几乎不约而同地宣誓:“请军团首长转告朱总司令、周总政委,我们坚决完成军委赋予的任务,为军团争光!”

兵贵神速,接受命令后,陈树湘和程翠林等师团指挥员边走边分析形势,并做出部署:扼守蒋家岭至永安关、雷口关地域,节节阻击周敌。在掩护红八军团通过泡江、苏江后,迅速西进,在文市、水车一线占领有利地形,阻击追敌周浑元等部,保证主力部队渡江。

11月27日,红34师按照朱德电令,扼守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地域,节节阻击周敌。27日晚,红34师经蒋家岭、雷口关进入灌阳县,在水车一带布防阻击追敌。从28日拂晓,血战至29日中午。

29日15时,中革军委急电红五军团,要求34师迅速摆脱敌人,于30日晨接替红六师第十八团防务,主力应控制于枫树脚,顽强保持上述的地域,以抗击灌阳之敌。

11月30日晨,红34师主力在水车掩护最后一支部队红八军团离开灌阳,立即赶往新圩枫树脚接防。第二天即12月1日上午,红三十四师赶到时第十八团余部已经转移,通往湘江的大道被切断。江东只剩下红34师,陷入孤军奋战的险恶境地。

12日1日5时,中革军委主席朱德万万火急电示陈树湘和程翠林:34师应力求在枫树脚、新圩之间乘敌不备突破敌围,然后以急行军西进大塘圩……在这种情况下,应最坚决的作战,直至最后的一个战斗员止。

12日1日10时,中革军委主席朱德电示陈树湘和程翠林,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已于晨时胜利渡过湘江,突破蒋介石精心设下的第四道封锁线,“34师已完成掩护任务,应迅速经界首或界首以南过湘水归还主力。”红三十四师由此往全州方向寻找机会过江。

12月2日中午,红34师进入全州蕉江乡的界顶,当晚宿营于箭杆菁。12月3日晨3时,越过1900多米的宝界山,转北向白露源接近。

12月3日下午,当红34师行至全州县安和镇文塘村黄陡坡一带,突遭桂敌夏威部第四十四师的埋伏堵截,伤亡惨重,师指挥所电台被炸,与军委失去联系。政委程翠林及侯中辉、彭竹峰等团级干部相继壮烈牺牲。红34师改向兴安以南前进,又遇桂、湘敌层层阻击,渡江已无希望。

12月4日下午,陈树湘率余部800余人从灌阳县新圩与枫树脚之间的板桥铺穿越全灌公路时,与桂军二十四师及第七军独立团遭遇,队伍再次被打散,仅400余人突围出去。

12月5日凌晨3时许,伍铭烈、易生玉等率民团二三百人和桂军一部共千余人又向红34师宿营地进攻。战斗异常激烈。红34师400余人孤军奋战,兵力、粮食、弹药都得不到补充。在这生死存亡之际,100团团长韩伟提出“不能坐以待毙,应立即突围”。韩伟主动请战,率该团150余人担任后卫,借着夜色,掩护师长陈树湘率师直机关和101团,102团共300多人冲出重围。韩伟见师主力已远去,便边打边撤,率部跟上红34师主力。

12月5日晚,红34师主力刚刚通过敌人猫儿源据点(苗源一带),正准备由先公坝渡灌江时,不料被担任警戒任务的一队敌人发现,开枪拦截。

形势危急,千钧一发。100团团长韩伟率领一百多号人坚决狙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韩伟率部且战且退,当退到灌阳县西山乡下涧村至兴安县漠川乡协兴村交界的轿顶山一带时,全团仅剩下30多人。敌人吆喝着疯狂地向韩伟一行逼近。韩伟命令战士们化整为零分头突围。自己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便大喊一声“砸掉枪支,跳崖!”喊罢,带领5名党员战士吸引敌人,在灌阳县西山乡下涧村至兴安县漠川乡协兴村交界的轿顶山一带大石头区域纵身跳下了山崖。后来,韩伟幸获协兴村草药医生王本生藏匿救治,最终幸免于难。

在韩团长和100团战友们的掩护下,陈树湘师长和王光道师参谋长带领101团,102团战士转到水车的八工田附近渡过了灌江,沿泡江翻过都庞岭癞子山,再次转战湘南,12月7日转移到道县月岩林场(现寿雁镇)的空树岩村。

湘江战役红34师行军示意图

红军用过的信号炮、手雷。周镜忠 摄

空树岩村短暂休整

道县寿雁镇空树岩村。周镜忠 摄

在空树岩村,红军在这里帮老百姓砍柴挑水,对老百姓讲,再过两年,穷人没有饭吃的有饭吃,没有衣穿的有衣穿,没有屋住的有屋住。红34师还召开群众大会,积极发动群众,并写了“工农红军是自己的队伍!”“打土豪分田地!”“打倒何键才有出路!”“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标语,号召青年农民积极投身革命,以扩大红军力量,继续坚持与敌人斗争。由于国民党广西地方民团大批从灌阳方向尾追而来,红军为保存力量,又避开敌人。

12月8日,沿着都庞岭山麓自西而东,向道县与永明交界的山区退却。到达清塘小坪村附近时,道县国民党地方武装——县保安大队200多人闻讯赶来拦截。红军与敌人激战半日,毙敌数名,击退敌人,补充了部分枪支弹药。

12月9日,陈树湘带领红34师从道县营乐源进入永明(江永县)千家峒之大溪源、大宅腹、刘家庄。国民党道县保安团200多人尾追而来,永明县“铲共义勇队”义家绅中队在枫木坪堵截,300多名红军战士被困在三峰山下的峡谷里。陈树湘命令战士们在刘家庄抢占有利地形,经过一番激战,穷追不舍的道县保安团抬着30多个伤亡人员逃回道县。红军1名连长和3名战士也血洒刘家庄。在枫木坪堵截红军的“永明铲共义勇队”看到道县保安团败逃,也退避到三峰山下的程义家。连续作战、疲劳至极的红军战士,在夜幕掩护下,越过枫木坪隘口,到甘益村至上江圩的茶山里露宿,得到短暂休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家部委网站 -
- 市州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 县区网站 -
- 市直部门网站 -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郑重声明|网站地图

主 办: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永州市数据局(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11000024    版权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9375号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E-mail:yzcity@163.com    
联系电话:0746-8379670(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报错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事宜)    

  • 湖南省人民
    政府网
  • 永州市人民
    政府网
  • 三湘e监督
  • 监督一点通
  •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