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日报记者 孙存准 通讯员 谢万波
清澈的洑水河静静流淌,平整的田畴沿河两岸铺向远方,10多名村民正在一块硕大的稻田里播种彩稻种子;高标准的草砂路伸向村头,新颖、气派的村民楼房矗立道路两旁,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屋前聊天或下棋;村中的何宝珍烈士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修缮一新,游人们正在缅怀先烈……4月17日,记者走进何宝珍故里——道县梅花镇贵头村,就像走进一幅清新别致的水墨山水画里。
何宝珍从贵头村走出
“何宝珍就是从我们贵头村走出去而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女党员,刘少奇同志妻子、早期革命战士、妇女运动先驱。”何宝珍故里管理所所长何红福说起何宝珍的故事,如数家珍。他说,1902年,何宝珍出生在贵头村,后入道县女子学校学习,1918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毛泽东、杨开慧介绍认识刘少奇并派往江西萍乡安源担任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人夜校教员,1923年4月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与刘少奇结婚。
何宝珍与刘少奇一道走南闯北,先后在长沙、广州、上海、武汉、天津、沈阳、哈尔滨、满洲等地从事党的白区工作、工人运动、抗日斗争、妇女工作,先后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书报科主任、全国互济总会副主任兼营救部长等职。1932年为营救革命同志不幸在上海被捕,坚持狱中斗争,宁死不屈保守党的机密,1934年秋壮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时年32岁。刘少奇对何宝珍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
932亩耕地的流转效应
“贵头村是道县上个世纪第一批小康示范村。20多年来,村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村支部书记何团福告诉记者,全村共有村民1410人、耕地932亩,近年来,村支两委引导村民开展土地流转,其中,300亩流转给种植大户唐智亮种沃柑,300亩流转给种植大户何永健种芋头,200亩种荷花,另有100亩种彩稻和蔬菜。
“土地流转后,大户发财,村民增收,集体经济发展。这是真正的多赢!”村主任何农林接过话茬,算起了细账,“村民每亩耕地每年有500元的租金收入。另给大户做事,每天工资80元。大户种植效益可观,每株沃柑,能摘橘子100多斤,每斤可售六、七元;芋头是供港蔬菜,俏得很!”
300户人家200台小车
“我们贵头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怎么样?我远的不说,起码在梅花镇是数一数二的。”当记者问起村民当前生活状况时,何团福的眼角眉梢都洋溢着豪情,“别的不说,就说车子。我们村300户人家,就有小车200台,每当过年过节,车子全开回来了,停车的地方都不够。当然,这些车子都是近几年购置的。”
何团福还说,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一台车,而且是30多万元一台的长安福特。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中专毕业,学数控的,都在深圳务工,月收入超万元。他的大儿子何智取与几个人合作,拟在道州工业园设立捷利欧科技公司,今年6月份就开工生产。
“我们村在外务工的青年人多在电子企业,年收入超100万的就有5个。”何团福补充道。
3A旅游景区呼之欲出
多年来,市、县、镇、村十分重视何宝珍故居保护利用,先后修复何宝珍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并于何宝珍115周年诞辰之际正式对外开放。何宝珍故居与道县革命烈士陵园、何氏宗祠、海龙庙、宝珍小学、宝珍大桥、天然浴场和连片荷花、彩稻、生态水果采摘园连成一片,形成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何宝珍故里景区,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永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现在,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每到夏季,200亩荷花开放,60亩彩稻形成景观时,到村里来的游客就更多了。”何农林说,“我们已向有关部门申报3A旅游景区,今年将在过去已经布局荷花观赏区、农家乐生活区、天然浴光场等项目的基础上,借助洑水河的有利资源,大力开展水上垂钓和水上龙舟竞渡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观光项目。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创建3A力度,争取今年创建成功。”
梅花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
梅花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大力培强培优主导产业,引导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脐橙、优质稻等主导产业,创建了2个万亩脐橙基地和5个千亩脐橙基地,打造了2个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重拳打响“道州脐橙”和“宜阳大米”品牌。同时,稳步推进烤烟支柱产业和特色种养产业发展。距何宝珍故里仅5公里的修义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今年连片规模种植了槟榔芋350亩、葡萄30亩、烤烟150亩。村支书何燕德介绍,下一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部将引导能人回家,壮大特色种养产业。何乐喜拟回乡养肉牛100头、何军喜拟回乡养青蛙,让村民入股,共同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