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仲庚的《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
◇周玉华
关于舜文化界定及其传承意义
陈仲庚教授作为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的首席专家,从思想、文化及历史的角度,对“舜文化”的内涵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界定。“大致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舜文化是以舜帝生平事迹为基础扩充形成的文化体系;其二,舜文化是我国思想文化的源头之一,以舜帝为标志,代表着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思想行为和社会风貌;其三,舜文化被孔孟等儒家接受并加以发挥之后,称为儒家文化的主体,以‘诚’‘孝’‘仁’‘中’‘和’为核心范畴,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实践途径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因此,‘舜文化’不是指舜帝一人的‘思想’或‘文化’,而是作为一个‘文化代号’,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早期智慧的集中体现。”
通过三个层次的内涵界定,从而将舜文化内涵更加清晰,便于人们认知和理解,也便于研习者把握。同时为了便于学者开展广泛而全面的研究,作者还将目前舜帝与舜文化的研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对舜帝与舜文化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而又十分浩大的工程,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要做:一是文献性的研究工作,二是理论性研究工作,三是考据性研究工作,四是普及性研究工作,五是应用性研究工作。”
舜文化研究的工程如此浩大,因此需要研究同仁的通力协作。在舜文化传承研究中,以陈仲庚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开展了大量的舜文化文献整理研究,如由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湖南省舜帝陵基金会和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三家联合出版的《虞舜大典?古文献卷》,计220万字,将先秦至晚清的舜文化相关研究资料尽数辑录。另外,《虞舜大典?现代文献卷》收录了1911至2010年一百年的舜文化研究相关资料。
关于古代舜文化的清晰梳理
秉着传承道德文明的理想,陈仲庚教授从文献到理论,对舜文化进行了全面而广泛的研究。其中《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就是对古代舜文化的内涵按照历史进程进行了清晰的梳理,从而使学人对舜文化内涵及外延的历史传承更加清楚。
《史记·五帝本纪》是最权威的虞舜传记。史载“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为人子,为人兄,始终谨慎恪守孝道。对虐待过他的父亲、后母以及欺负过他的同父异母弟,不计前嫌,毫无怨言,包容大度,其孝悌德行自当闻名天下。
在《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一书中,对于古代舜文化的梳理,作者以“明德”为纲领,从而使得整部书主旨突显,重点明确。陈仲庚教授正是抓住了司马迁的这句话,将之置于全书之首,从而高屋建瓴、批郤导窾,将舜文化所包含的‘明德’一一为之梳理剖析,而以‘和谐境界’为其标的,亦可见其古今一理的用世之心。”
本书第一章“德自舜明”与道德始祖,从文化固本与舜文化的内涵、德自舜明与舜文化传统以及生人情结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总括性的概述。这是全书的主旨也是核心所在。文章首先区别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重点在‘文化’,主要是指存在过的物质、制度、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累积;文化传统的重点在‘传统’,它不具有形实体。仿佛无所在又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前者是形而下的器,后者是形而上的道,‘道在器中,器不离道’,二者合而言之就是所谓的文化遗产,分而言之则又有无形文化遗产和有形遗产之别。两相比较,文化传统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似乎更重要、更值得珍惜,因为它是民族之灵魂,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础,文化精华和文化魅力也蕴含其中。”
明确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之后,作者就从“固本”上给出了明确的方法。“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绝不是单纯的文化挖掘和文化继承,而是固本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固本’是从文化传统的精华出发,‘创新’是从现实需要出发,二者的结合,也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那么,要‘固本’首先就是得找到‘本’之所在。舜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之所在。”
明确了舜帝为道德之圣与舜文化的意义之后,然后再从文本出发,论述舜文化的“文化”具体表现和影响。第二章舜歌《南风》与“观风”传统、第三章“解愠”“阜财”与民本思想,再到第八章“忠义之道”与士人心态则都是从具体的文本出发,论述舜文化的道德思想的内涵以及引发的后世德行影响,可谓从理论到文本,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读者在阅读与理解上都易于把握。
明确阐述了舜文化的内涵及影响之后,再结合当今社会现实,阐释舜文化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作用。第九章到第十四章则是具体的详细论述。书中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许多概念,如“人格”“和谐共存”“心传”“执中”“中”“执中两中”等,这些概念的梳理与阐释,则是从哲学和美学角度,更加清晰了舜文化的理论内涵以及对“和谐境界”形成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