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幸福永州 > 人文历史 > 名胜古迹
分享到:
古调:高山草原下有故事的村落
  • 2020-06-01 09:32
  • 来源: 永州日报
  • 发布机构:
  • 【字体:   

◇图/文  安欣

l5982g3.jpg

古调村俯瞰

近几年对江永的四大民瑶进行田野调查时,听到民间流传一种有趣的说法:“勾蓝的女子,清溪的银子,古调的谷子,扶灵的树子。”形象地勾勒出江永的勾蓝瑶、清溪瑶、古调瑶、扶灵瑶四大民瑶的往昔图景,可以想见历史上的古调是个富足之地。

古调村位于江永县源口瑶族乡,地处湘桂走廊孔道上,西以龙虎雄关扼都庞、萌渚二岭之咽喉,全村共有333户人家。现在的古调村多少有些“门前冷落车马稀”,历史上,它却走过了曲折而辉煌的轨迹。相传自唐、五代,到元末明初,几经战乱迁徙。据传到此最早的是周姓家族,然后有何姓一支于元末时,为避战乱亦迁于古调,后有莫姓家族于元末由广西昭平迁至古调,随着其他姓氏至此,古调形成一个较大的自然村落。据《周氏族谱》记载:周氏裔宗顺公始居槐溪山田湖潭,元末明初卜居古调,开辟虎塘坊。因这里后面是一条东西走向如龙形山脉(称后龙山),右边是单竹源河,左边是神源河,有二水环抱,背靠龙脉之势,呈金子形分布,是藏龙卧虎、人杰地灵之风水宝地,于是定居于此。

明代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7),四大民瑶受朝廷“招安”下山,接受“王化”,清溪、古调、扶灵、勾蓝四瑶下山,把守通粤隘口,古调瑶把守镇峡关(现广西龙虎关)。现在众人山东头的石阶大坳,就是古调通往广西的古盐道,是古调瑶民往龙虎关购置生活用品的必须之路。如今物是人非,有谁去丈量古调瑶人曾日夜走过的路?

每次走访四大民瑶,透过古老的青砖瓦房,从飞檐望去,总想听听这片天空讲讲那久远的故事。他们从自由的刀耕火种生活转入镇关的血雨腥风,这需要多少妥协和坚持。据传清末广西湖塘瑶目廖文胆曾胁迫清溪、古调瑶民参与暴乱,有人告知官府,诬陷古调全村瑶民都是贼寇,要踏平古调村。此事惊动永明知县(梁),梁知县对此事明察暗访,亲自接连三天来古调巡查过夜,结果发现晚上并无贼寇出入骚乱。清晨,瑶民即忙于生计,这才算平息了此事。

古调村地处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天仙草原——燕子山北麓,依山而居,坐南朝北。北面是都庞岭山脉,地势南高北低,西面是燕子山,延伸有三条河流。河流与山峦、村寨唇齿相依,密不可分,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燕子山上隐约可见的大小瀑布让静止的山水画增添了生动灵韵。古调人与大自然如此和谐相处,大山的生灵护佑着世代古调人,生生不息。

古调村现存完好的明、清以来古民居有一百多栋,与门楼、宗祠形成约1.5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均为青砖瓦房、飞檐、马头墙、窗花、门缀、木雕、石雕、彩绘、卯榫等结构,显示着古调古老的民族建筑风格和瑶民的精神风貌。每座大户民居建筑分上下堂屋,天井相连,东西厢房隔望;内部木柱木椽卯榫加固。窗花、门头点缀精致,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檐饰彩绘,花鸟虫鱼,栩栩如生。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流畅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等艺术手法也表达古调瑶人生活态度,融合了瑶族与汉族的文化特点。随处可见书写或雕刻在门檐上、墙上的优美诗词,让人忍不住轻轻吟诵,时光流逝,词赋残缺,但仍难掩古人诗意,词韵回味悠长。

古老的民居建筑集中在村后面,大块青石板路在古村里四通八达,看似哪都能去,走进去后又似在迷宫中兜兜转转。雨后的青石路上,泛着光泽的青苔让人万分感慨,这里的每一块砖一片瓦都已斑驳,故事里的人从岁月中剥离已久,留下这悄然生长的植物,如此孤寂,令人怅然。

古门楼有4个,宗祠5个。村口原有“关厢门”,是全村出入的总门楼(1970年拆毁),大门正面上方书写“昭明时雍”匾额,两侧有大而厚的木凳。村内基本按姓族而居,每一族均各有门楼宗祠,门楼雕龙画凤图案。明清时期瑶寨四周均有城墙相连,四面各有门楼把守,防守严密。各姓氏比邻而居,通道、苍道、门楼相连相通,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守望相助。

古调瑶胞崇佛尊道,他们把庙建在天仙草原上,每年重阳节都在天仙庙举行庙会,敲鼓吹笙庆祝,春节要舞龙,耍狮,以此乞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生活安康。古调人勤劳又善良,对牛很敬重,耍春牛是立春及大年初一的必备节目,表达对耕牛一年艰辛耕作的感谢。四月初八是传说中牛的生日,古调瑶人包上大棕粑,叫“牛腿粑”,用来祭牛神。这天尽管是农忙也禁止用牛,表示对牛的尊重与爱护。他们在山歌里唱道:“正月锣鼓叮当,二月挖地种姜,三月下秧播种,四月插田扯秧,五月消除稗草,六月稻米飘香……”看来,古调人秉承了勤劳的品质,年年谷子满仓果然名不虚传。2018年12月,古调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古村建筑和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深居闺中的故事开始向世人传唱。

走进古调村,望着屋后的青山绿水,村前的稻田果蔬,是如此贴近大地的芳香;走在古道上,枕着静静的大山溪流,抚摸斑驳的墙砖,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那就让我们慢下来,留住这古老的文明记忆,用心倾听古调民瑶里那个古老苍凉的故事吧!

相关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家部委网站 -
- 市州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 县区网站 -
- 市直部门网站 -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郑重声明|网站地图

主 办: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11000024    版权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9375号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E-mail:yzcity@163.com    
联系电话:0746-8379670(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报错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事宜)    

  • 湖南省人民
    政府网
  • 永州市人民
    政府网
  •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