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幸福永州 > 人文历史 > 名胜古迹
分享到:
走进永州古村落:枕水而居的井头湾村
  • 2020-05-07 09:43
  • 来源: 永州新闻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到井头湾,是应当地群众之邀,创作一部以村史为主题,表现井头湾蒋氏祖先艰苦创业的彩调剧。

井头湾村是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一个平地瑶古村落,距县城沱江35公里,与广西新华乡比邻。古村群山环抱,水系发达,境内古木参天,清泉溪流遍布,有“瑶都水乡,梦里桃源”之美称。

据井头湾《蒋氏族谱》记载,井头湾立村约在明末清初时期,蒋氏太祖为躲避战乱,来到井头湾定居落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现存完好古民居50余座,形成占地40余亩的庞大院落。

立村以来,蒋氏族人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为做人准则,严格要求子孙守法明礼、忠厚清廉,使蒋氏一脉子孙繁衍,根深叶茂。当年始祖蒋汝新在此生育蒋光椿、蒋光柏弟兄两人,后发展到现在1500多人的庞大家族。族中子弟以勤学苦读、科举入仕为荣,涌现了很多书香门第,其中蒋藩汉最有学问,曾与道州何凌汉(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之父)一起读书,嘉庆十年两人一同进京赶考,可惜蒋因家事中途折回,何凌汉高中探花之后为好友未能金榜题名深感痛惜,亲笔写了“山中宰相谁人识,海外神仙岂可知”一联以示钦佩和安慰。这块楹联木匾一直挂在蒋氏厅堂上,后来被毁。清代以来,族中子弟先后有20多位考取功名,仍留存有“登仕第”牌匾,激励后人。村民至今信奉“耕读传家”的古训,村里每年都有10多位学子考取各类大学,在外工作的人士多达100多名。

井头湾村以井得名。村头有一井名为“龙头井”,井水一年四季奔涌不绝,分三股清泉环流村庄,村里古民居群和巷道,呈“井”字形排列的独特格局,而被称为井头湾村。

村居选址颇为讲究,前有龙泉清溪,后有龙虎山拱卫,印证了当时风行的“前有照、后有靠”的建筑风水学说。宅院屋舍依山而立,顺水势而建,其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平地瑶建筑,多为以马头墙为主的青砖大瓦房,与徽派建筑风格相似;又因部分屋舍面水而居,也参照了江华高山瑶吊脚楼的建造形式。两种建筑形式巧妙融合,使村居形式丰富而灵动、古朴而活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学思想。

井头湾村古民居的建筑结构多为三进,有两个天井、左右回廊四厢房,建造工艺为青砖蓝瓦和飞檐斗拱照壁,材料以大块条石为基脚,屋内石刻及木雕工艺独特,具有很高的民间艺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兴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八字门楼,是井头湾村最为显著的建筑之一。八字门楼以徽派建筑为主体格局,但在细微处却又有区别,它是瑶族地区瑶汉杂居天井门楼式民居的典范,融汉族对称性建筑风格和瑶族依山就势面水而居建筑风格于一体,整合了瑶汉建筑的文化元素,展示了民族融合和繁荣发展的优秀成果。

在瑶族,女性的地位较高,生女孩比生男孩更显珍贵,招郎入赘之风也一直承袭。这种男女一样尊贵的观念,在井头湾古建筑上也有体现。在一些古民居的影壁和门柱的雕刻上,不仅有龙的图案也有不少凤的图案。在村口一户人家,因家中一胎两女,更是在门墩上留下了“双凤朝阳”的精美石雕,这一现象在等级制度森严、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十分罕见。

村里的瑶族妇女善织锦与刺绣。村里目前还完好地保存着用织布机自制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的习惯,主要织锦有“八宝被”、围裙带、腰带、背带等。村民平日里喜着平地瑶服装,女装用青布镶边,右襟开口,上系银扣两枚,喜庆之日盛装,头戴小花冠,盘发髻于脑后,横插银钗,两耳垂环,手戴银钏,衣配银扣,胸束围裙,腰系银链,足穿绣花尖头鞋。男装上衣为右襟开口的长袍,多为青色和蓝色。

村民们不论老少均善歌舞,完好地保留着唱“梧州歌”的习俗,春节、赶鸟节、盘王节等传统节日,经常可见各种形式的对歌会。婚礼习俗也还保存着坐轿子、唱瑶歌、坐歌堂、哭嫁等仪式。2014年元月,中央电视台在此拍摄瑶族传统婚礼习俗,节目播出后,使瑶族文化得到广泛地传播、传承。村内有古戏台一座,至今保存完好,除了瑶族长鼓舞、瑶歌对唱和龙狮表演,由民间戏曲艺人组成的戏班子,也经常利用农闲和红白喜事,通过“耍调子”、唱大戏等方式,传扬传统道德和乡村文明。

村民善做各种瑶族传统美食。瑶族以勤俭为美德,无论家境贫富,每日必备一锅稀粥。美食以瑶家“十八酿”最负盛名,其中叠豆腐、豆腐酿为待客上品,腊肉、米粉肉、水煮肉等特色风味饮食堪称一绝。每逢节庆或是贵客上门,必舀出瓜箪酒,以歌下酒,一醉方休。

井头湾村山地广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历来是江华岭西农区水稻高产区,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在全县前列。近年来,当地结合精准扶贫,把井头湾村列入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开发示范村建设,对古民居加以保护与修缮,成功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4A级旅游景区。以古民居、瑶族织锦和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让村民受惠于此,也让古村文化发扬光大。

田园风光无限好,青山绿水忆乡愁。美丽的井头湾,留给我们的是一种久别的乡村记忆,也是一个从未遗忘的桃源梦想。


相关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家部委网站 -
- 市州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 县区网站 -
- 市直部门网站 -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郑重声明|网站地图

主 办: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11000024    版权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9375号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E-mail:yzcity@163.com    
联系电话:0746-8379670(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报错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事宜)    

  • 湖南省人民
    政府网
  • 永州市人民
    政府网
  •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