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幸福永州 > 人文历史 > 名胜古迹
永州一座清代石板桥完好如初 历经风雨120年
  • 2018-10-16 15:07
  • 来源: 湖南日报
  • 发布机构:永州市人民政府
  • 【字体:   

永州市零陵区水囗山镇牛塘尾村的石板桥,110多米长,建于清代光绪年间,至今保存完好。杨万里 摄

湖南日报10月15日讯(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张兴国 杨万里) 10月15日,记者在永州市零陵区水囗山镇牛塘尾村,见到了一座长达110多米的清代石板桥。该桥保存完好,桥面平整,桥体坚固,桥上行人、牲畜仍在通行。据了解,这是位于湘桂古道上永州境内目前保存最好、最长的古石板桥。

金秋时节,石板桥两旁大片金黄水稻荡着层层涟漪,行走在桥上,远处青山隐隐,近处稻浪飘香,恰似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风景画。

这座名叫鼎仙桥的石板桥离地面高约1米,共有56个石桥墩,桥墩由长约1米的条石堆砌,桥面由宽0.8米、厚0.5米的48块长短不一的长方青石板搭建而成。其中最长的一块青石板长7米多,重约10吨。

据村里84岁的赵忠熹老人介绍,这座石板桥建于清光绪24年,即公元1898年,至今整整120年。建桥时刻有石碑记载,村里的赵氏家谱也有记录。据碑文和族谱记载,为了修建此桥,村民前后用了几年时间。赵忠熹说,建桥用的青石都取自该村后山的半仙庵,从山上到石桥有几公里路程,山高路窄,当时是怎样把重达数十吨的石头搬下山砌上桥的,村民们至今仍未弄清楚。

村民介绍说,牛塘尾村古时地处湖南通往广西的湘桂古道旁,明清时期,这里有米铺、伙铺、铁匠铺、裁缝铺等商铺几十家,后山上还有一处香火很旺的鼎仙庙,每年来这里烧香朝拜者多达上万人。

赵氏族谱记载,牛塘尾村赵氏家族是明朝时从江西搬来,原来石桥位置架设的是简易竹木桥,每遇洪水竹木桥均被冲走,来往商人和村民无法经过。到清代光绪年间,由村民蒋长富牵头,组织村民出钱出力,并向来往经过此地的商人发岀捐款修桥倡议,前后得到300多名商人的支持赞助,石桥于清光绪24年竣工建成。

“石板桥历经120年风雨洪水,仍然坚固完好,先祖们不偷工减料的质量意识值得后人钦佩!”赵忠熹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家部委网站 -
- 市州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 县区网站 -
- 市直部门网站 -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郑重声明|网站地图

主 办: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永州市数据局(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11000024    版权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9375号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E-mail:yzcity@163.com    
联系电话:0746-8379670(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报错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事宜)    

  • 湖南省人民
    政府网
  • 永州市人民
    政府网
  • 三湘e监督
  • 监督一点通
  •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