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幸福永州 > 人文历史 > 名胜古迹
西汉龟钮“刘彊”铜印
——永州馆藏文物随笔系列之二
  • 2018-01-28 11:59
  • 来源: 永州日报
  • 发布机构:永州市人民政府
  • 【字体:   

◇平德 楚天雨

金印外观

跟人类一样,龟,本是一种动物,但它起源更早,而且曾是人类“图腾”的象征。据考古学家推定,龟,成为独立家族,居然比我们人类还要早二亿二千万年。当原始初先民们还处在蒙昧时,一只只龟却正在经历种种磨难,最终抵达生命的春天。这些水陆两栖性情温和,且无病无灾的动物,以甲护身,耐饥耐饿,在原始人眼中,恍若天生神物。因此,在诸多原始自然崇拜中,若干氏族所把龟作为本氏族“图腾”旗徽、部落祖先和保护神顶礼膜拜。

自夏至商周,龟崇拜不断升级,可以在皇宫里参与政事。汉高祖刘邦,对龟十分崇拜,还铸了龟鼎龟印,这种攀附行为使龟的神秘色彩渐渐淡化,慢慢地有了一些人气,仿佛降落到了人间。从此,以龟为荣以龟铭志以龟命名的人事,更日见其多。刘邦的曾孙子汉武帝刘彻即位,开始实行“推恩令”计划,以推广皇帝恩泽的名义把土地再分封给诸侯的子弟,表面上看起来是皇帝厚待诸侯,实际上是让诸侯王的子孙越来越多,侯国越分越小,有的跟现在一个县差不多大小了,无力跟中央朝廷抗衡。

零陵,也就是在此时得以显赫的。在“推恩令”施行的第4年,即元朔五年六月壬子(公元前124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汉武帝封长沙国王刘发(定王)的儿子刘贤、刘遂、刘义、刘买,分别为泉陵侯、都梁侯、夫夷侯、舂陵侯,把一个偌大的长沙国拆得个四分五裂。刘贤接到诏令,就带着妻室儿女及有关部属,就乐滋滋地来到了潇湘二水交汇处的零陵城,开始享受起王侯的待遇来。

史载,公元9年,新朝建立,泉陵侯国废。照此推算,泉陵侯国实际存在约115年。115年,于人生而言,很漫长;于历史而言,很短暂。在这百余年间,刘贤及其子孙在零陵的活动轨迹怎么样?他们繁衍了多少代?整个家族有多少人?在这块土地创造了什么?这些谜,跟他们在地宫里消逝的尸骨一样,后人一概不知。就算刘贤及其后裔曾经如何显赫,在零陵多么伟大,也不过像一块石头投进清澈的潇水,虽然泛起了一阵阵涟漪,最终还是回归于平静。

潇水,以其冷冷的明眸和博大的胸怀,见证并容纳了零陵两千多年来的一切沧桑与兴衰。直到上世纪1984年的某天,一群承包了时称湖南省第三监狱现称永州监狱的施工人员在零陵鹞子岭西汉古墓群的第一和第二封土堆之间发掘了一座竖穴土坑墓,出土墓主印章“劉疆”(简体:刘彊)及封泥印文“臣敞”,人们才惊讶这个泉陵侯家族墓地的庞大体系及文化含量,并由此窥视到了泉陵侯国朦朦胧胧的背影。

仔细端详这枚龟钮印,我们不得不惊讶它的沧桑与静默。如果不是施工人员的发掘,它可能继续在零陵鹞子岭下的地宫里静默沉睡。经过两千余年的地气浸润,这枚传世久远的青铜印终于重见天日,它的锈色沉着自然,虽然长、宽均仅为仅1.1厘米,重仅10克,而且龟脚附近有些许残缺,但在那绿锈斑斓之间,似有一股闪烁水银状光点的寒气,直透肌骨,让人不禁为之一颤。

这是一枚十分罕见的铜印。无论是印章的主体印文“劉疆”,还是封泥印文“臣敞”,主体都是阳刻朱文,也就是说刻字者把字边上的料挖掉了,只留下了反写的字(这样沾了红印泥后,印岀来的字是红色的,故称“朱文”)。印章与封泥印文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外形方正,规矩变化,浑朴自然,粗犷有力。说它外形方正,因为两印基本上都是布置匀称、格局整齐。说它规矩变化,主要表现在正中有斜,密中有疏。印章主体印文“劉疆”二字的偏旁部首,都有一点斜笔变化。至于封泥印,也是外框方正,印文“臣敞”则由低往高递增,“臣”字笔画少,是印文的起点,设计者故意在横平竖直的笔画基调上,运用了少许的斜笔,因而显得生气勃勃。“敞”笔画多,是印文的终点,故布局圆满,二字之上呈敞开式,加上“臣”的简约,使得整个印文既“疏可跑马”,又“密不透风”,很符合后来中国传统书画的章法布局。或许,汉印的这种风格是中国书画章法的鼻祖。说它浑朴自然,主要表现在线条粗重和单纯朴实两个方面。其线条多粗壮,显得稳重、浑厚、朴实无华,不论是在书、铸、凿、碾、琢的哪一个过程中,刀法、笔法均表现得浑融一体,生动自然。再加上在铸印或刻印中,线条的起止及中段运行,都没有更多的装饰和提按顿挫转折等表现,因此显得较为单纯朴实。

当然,封泥印文与印章两者之间也是存在一些差异和变化的。特别是主体印文“刘疆”二字,似乎较主体印文“劉疆”更显匠心,别出心裁。二字偏旁部首布局在印的两边,“劉”字左边利刀旁上面敞开,下面收关,右边则上下左右基本对称,笔画丰满,像一个牢固的脚手架。“疆”字右边偏旁部首上下都是敞开,仿佛一个入口一个出口,左边也是下左右基本对称,笔画丰满,两个“田”的上下横笔两头小中间粗,像四根火腿肠。中间的十字架反阳刻为阴刻,虚取交叉的横竖,以凸出的四点代替,而且四点之间也有变化,上面四点是方点,下面四点是圆点,于规矩中彰显了变化。其线条中用刀与用笔结合之意均较融洽。由于刀笔结合恰当,表现既有笔意,又有刀意,故造成整体感觉浑朴自然。此外,由于线条多粗重,因而线之间距极小,加之印内两字之间的距离紧密,故显得在整体上有亲密团聚之感。

或许,有人认为这枚印的体型太小,不够大气,所以不足为奇。其实,此乃谬论。因为汉代尤其是西汉,是一个很讲规矩的时代。一者,钮式是构成古代官印诸形制中的最核心要素。西汉官印对钮式都有严格的制度,且同一钮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具有不同的形状。西汉官印的主要钮式为龟钮和鼻钮两大类,此外,还有螭钮、龙钮、鱼钮、蛇钮等及其他兽钮等。再者,汉官印均由印台和台面上的印钮两部分构成。根据官员品级高低,西汉官印的印台分为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其中官秩在二百石以上的为通官印,印面呈正方形,方寸大,约2.2—2.4 厘米;官秩二百石以下为长方形半通印。汉代各个时期官印的印台在形制和高度上有所不同,汉初有秦风貌,印台薄而扁平,厚度在0.4厘米以下,还有上小下大呈斜坡状的;文景以后印台一般厚约0.5厘米;西汉晚期印体由轻薄逐渐变得厚重,印台增厚至0.8厘米以上。零陵鹞子岭西汉古墓群出土的这枚印的长、宽均仅为仅1.1厘米,说明制作技术更高,官位自然也更高了。如果说官秩在二百石以上的为通官印,印面方寸大约在2.2—2.4 厘米,那么这枚更加精细的铜印主人,身份自然非同一般,应该是王侯一级的了。

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劉疆”印是隶篆相结合的印,而且隶书味更浓。因为当时正是隶书盛行的时代,即使写篆书也多少受到流行书体一隶书的影响,导致许多篆书书迹并未能保持纯正的篆形和篆味。奇怪的是,汉印多为白文(如2016年南昌出土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印),朱文很少,而鹞子岭西汉古墓出土的墓主印章“劉疆”及封泥印文“臣敞”,恰恰就是这些少数中的珍品。

这是中国文物的珍品,更是中国艺术的珍品。让人感叹的是,所幸这个珍品,出自于零陵鹞子岭。

鹞子岭,是零陵古城一个历史底蕴十分深厚的地方。最近几年,我曾好几次独自登上鹞子岭之巅,向东北方向远眺。但见房子林立,车水马龙,好一派城市繁华景象。然而,根据文献追溯历史,循着时光隧道,回到两千年前的西汉末年,看见这里数十座凸出地面的“土馒头”,想象泉陵侯刘贤及其后裔落花般的凋零,我才蓦然惊醒:自己已悄然穿越时空,走近了一个见证零陵古城发展的历史圈,一个以附近约一平方公里为核心的古墓群。

当我像电影蒙太奇表现手法一样,穿越时空,走到三四十年的一个个建设工地和一个个古墓发掘现场,接过考古人员递上来的一块块墓砖和一件件文物,聆听那从地宫深处传来的一声声喟叹。当我看见这些刘姓人氏及其家属一个个像从睡梦中醒来,于墓穴中站起,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循着生前熟悉的路径,走进零陵北门,经过纵横交错的街道,走进靠近江边的王府时,才醒悟到好一个歌舞升平的画面,好一回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的千年时光,都在一瞬间怆然复活!

时光流转至今,昔日零陵城外颇为荒凉的鹞子岭北麓,已成为一片繁华的市区。只是让人感到有些尴尬的是,在这片繁华的市区中,居然有一座监狱。那些被关在监仓里的犯人以及看管他们的狱警,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四十多年前因为监狱自邵阳迁来此地而惊扰了泉陵古梦。

是啊,这枚龟钮印仿佛是一只在历史松土下沉睡了千年的老龟,一直在做一个久远的梦。当它破土而出时,就注定要受到创伤(尽管这种创伤是施工者无意的)而导致些许瑕疵。那是刘氏家族一种被久久埋没的心情,在忍受了一些折腾和拷问之后,犹如被时间脱落的花瓣,裸露出难言之隐。我们侧耳凝听,似乎在它刚刚苏醒来的梦中,依稀还有强大的汉韵。

梦醒,归何处?在博物馆展柜里的西汉龟钮“刘彊”铜印,正向人们敞开一个侯国的疼痛。

主体印文“刘彊”

封泥印文“臣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家部委网站 -
- 市州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 县区网站 -
- 市直部门网站 -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郑重声明|网站地图

主 办: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永州市数据局(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11000024    版权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9375号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E-mail:yzcity@163.com    
联系电话:0746-8379670(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报错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事宜)    

  • 湖南省人民
    政府网
  • 永州市人民
    政府网
  • 三湘e监督
  • 监督一点通
  •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