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2009/2024-03252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零陵区财政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主题词: | |
统一登记号: | 信息时效性: | 待评估 | 文号 : |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财政局的关心支持下,全区财政系统担当作为,奋勇向前,紧紧锚定“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服务好保障好打好发展“六仗”工作,不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和优化支出结构,多方设法破解财政收支矛盾,全力以赴保障财政平稳运行,整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先后被授予全省预算绩效管理a
一、2023年财政工作情况
⠼/span>今年1-12月(截至12月26日),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8569万元,为年初预算144700万元的81.94%。其中:地方税收累计完成49633万元。
2023年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459558万元,为预算459600万元(含上级转移支付)的99.99%,其中:“三保”支出完成259491万元,完成预算256114万元的101.32%;民生支出(八项支出)350492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6.27%。
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3162万元,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54256万元,同比下降24.96%,非税收入预计完成68906万元,同比增长14.04%。
(一)聚焦“生财有道”,积极开源,全力以赴抓收入
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抓好财政收入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持之以恒实施财源建设“十大行动”。严格贯彻落实《零陵区2023年财源建设“十大行动”工作方案》,加强政策研判和引导,充分调动各部门抓财源建设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分工负责、紧密协作、齐抓共管”的财源建设新格局。截止11月底,全区财源建设各指挥部共完成区级收入5.15亿元,全年预计完成6亿元。二是用心用情培育壮大优质税源。加强对新兴产业税源培育,出台关于政策、金融等多方面扶持政策,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严格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到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统筹推进“一区三园”建设,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力度,争取到全省唯一湖南稀土产业园落户零陵。今年以来,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46个,总投资118.42亿元,其中引进“三类500强”项目3个,排名全市第一。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资。一方面注重加强对上级财政资金投向的研究,加大向上沟通协调力度,寻求争取项目的潜在机遇,另一方面抢抓政策黄金窗口期,精心推动我区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包装工作。截至12月底,争取到位各类资金41.32亿元。其中,债券资金15.22亿元,其他资金26.1亿元,完成年初考核目标(41.29亿元)的100%。四是凝心聚力拓展拓宽财源渠道。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和务实的举措,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标准,全面摸清全区国有资产家底;按照“摸清、管住、用好、盘活”的思路,优质高效盘活闲置低效资产;遵循“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的要求,有力提升国有“三资”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可用财力,增强财政增收后劲。今年2月,通过盘活接履桥长岭村闲置矿区资产,投产后年创造税收720万元,将闲置灰岩矿资源变石成“金”。5月份,组织出让城区停车位特殊经营权实现收入2.0055亿元。整合区老龄颐养中心、区妇女儿童医院、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富家桥镇中心卫生院等四方资产,有效盘活、高效使用卫生健康和民政部门医养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二)聚焦“理财有方”,有保有压,全力以赴优支出
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集中有限财力重点保障区委区政府重大项目和重大战略,加大对民生等重点领域的资金倾斜。兜牢“三保”底线。严格落实“三保”保障范围和执行标准,编足编实“三保”预算,确保“三保”支出不留硬缺口。“三保”资金实行专项库款保障,优先安排、足额保障,从源头上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同时,压实预算单位保障责任,每月对各预算单位上月“三保”资金分配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对挪用“三保”资金的情况严肃问责。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为民聚财、为民理财、为民用财,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保障支持推进“十大民生项目”,今年1-9月,全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5%。整合民生资金4.7亿元,新增学位4200个、泊车位4000余个,区妇女儿童医院建成运营,区中医院整体搬迁完成立项。整合资金1000万元,高质量承办第二届永州市旅游发展大会、中国山水散文节等系列重大节会活动,社会各界好评如潮。整合涉农资金2亿余元,统筹用于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乡村等重点项目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观。压减非必要支出,将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统筹融合,严格项目和预算准入管理,对没有按要求开展绩效评估、评估报告不符合要求或未能通过评估的项目,不予安排预算。2023年压减各预算单位一般性或非重点非必要项目经费支出5500万元。压减无效低效支出,将绩效管理与预算执行统筹融合,重点对教育、社保、乡村振兴等10个重点项目开展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与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通过暂缓拨款、调整预算、调整绩效目标等措施,节约财政资金2.9亿元,腾出财力保“三保”。压减存量项目,在全面清理历史项目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开发专用软件,实行“锁定、控制、处理、考核”全流程管控,压减存量项目,规模达1.6亿元。
(三)聚焦“用财有效”,健全制度,全力以赴促改革
持续健全财政管理制度,注重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不断完善财会监督体系,持之以恒稳步有序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走深走实。一是持续推动财政政务信息化改革。全面对标落实财政部有关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部署,今年2月份上线“三公”经费预警机制,6月份广泛运用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转移支付重点监督项目预警模块;深入落实非税电子票据改革,推广电子缴款书应用,切实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6月份,针对全区70所学校上线微信教育缴费小程序,实现教育缴费电子化一站式办理,有力破解学生、家长缴费不便和学校收费程序繁琐的难题。二是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今年4月,相继出台了《零陵区本级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规定,用于规范全区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程序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资源的统筹能力和可持续性。三是突出强化财政监督绩效。严格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聚焦惠民惠农资金管理、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基层“三保”、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积极开展“绩效管理提升年”活动,着力在财政政策效能、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益、财税改革效果、财政监督效力、内部管理效率等方面实现“五效提升”。进一步加强投资评审监督,严肃政府采购程序,加大电子卖场普及,不断完善财会监督体系。
(四)聚焦“管财有力”,严守底线,全力以赴防风险
一是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区分轻重缓急,统筹资金先保障“三保”需求,坚决防范“三保”风险。1-12月,全区“三保”支出完成25.61亿元,完成预算25.61亿元的100%。二是坚决守住库款安全红线。积极组织收入,加强与市财政汇报,科学合理调度资金,每月做好财政收入预测、预算支出资金需求预计,对资金的流入流出及时进行监测,合理安排支出顺序,防范化解支付风险。今年前11个月,库款整体保障水平为0.35倍,不在财政部设定的红线区间范围。三是筑实政府债务风险防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严控债务增量,化解债务存量,严守债务风险底线,确保我区债务在合理的区间运行。对乡镇街道债务进行清理锁定,制定出化解方案,严格落实化解责任,扎实防范基层财政运行风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努力奋进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财政增收空间小,我区虽大力实施财源建设,加快培育财源,但传统支柱产业增长乏力,短期内新兴财源少,高新技术产业缺乏,使得收入增长有限;二是财政支出压力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的比重已近80%,而其他城乡发展、重点项目的刚性需求强烈,财政保障能力有限,资金运转压力大;三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难度大,近几年是我区仍处在还本付息的高峰期,在保障“三保”支出后,可用于化解隐性债务的资金非常有限,债务风险仍然较大。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明确一个“目标”。立足财政平稳安全运行目标,力保地方财政可持续,统筹推进财政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兜牢“三保”底线,设立专户保障,实行标识管理,加强“三保”支出执行监控,严禁拖欠、挪用、挤占“三保”资金;守牢库款保障红线,健全国库库款预警监测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库款运行统计分析,完善资金调度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库款运行安全;筑牢债务风险防线,抓实政府隐性债务化解,遏增量,化存量,确保到期债务不违约、偿债资金不断链、舆情事件不发生。
(二)推进两项“改革”。一是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强化资金拨付财政审核监管,确保从财政资金下达源头到资金使用的最末端,全流程信息化,全过程留痕,实现实时查询,流向明确,动态可追溯;优化资金审批、拨付流程,压缩办结时限,提升服务水平;二是推动平台公司管理改革,锁定经营性债务、关注类债务、隐性债务规模,逐步稳妥将平台公司融资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区分剥离,强化分类核算与绩效考核。
(三)确保四个“实效”。在清理“三资”上见实效。多措并举盘活国有“三资”,全力盘活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厂房、污水处理厂等经营性资产,进一步摸清教育、卫健等部门闲置资产底数,重点挖掘矿产、林业、水利、风光等资源的潜在收益,探索推进政府管理区域光伏资源等特许经营权出让增加可用财力,增强财政增收后劲及效益。严格落实区属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并兑现奖惩,倒逼平台公司责任落实。在统筹资金上见实效。坚定不移推进债务化解部门责任制,持续推进历史应付款消化。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实行部门预算额度控制,各部门在额度范围内根据轻重缓急自行统筹安排项目。在财源建设上见实效。拓展思路,结合实际,修订完善财源建设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并严格执行落实。进一步锚定目标、凝聚共识、深化改革、配强力量,增强实实在在的可用财力。在绩效管理上见实效。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原则,推进预算评审,执行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同安排、同审核、同落实,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强化绩效结果运用,健全绩效结果与预算编制挂钩机制。
(四)提升五种“能力”。着力提升全区财政系统干部职工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面对财政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新困难,我们承担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艰巨的重任。财政干部也必须要随之调整,随之改变,要始终秉持“有解思维”,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拿出务实有效举措,真真正正地去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攻坚克难中把财政管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