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2009/2022-00508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零陵区乡村振兴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主题词: | |
统一登记号: | 信息时效性: | 有效 | 文号 : |
零陵区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谋划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是监测帮扶机制健全有力。实行动态管理和集中排查相结合,纳入监测对象257户695人。按“结对有力、针对帮扶”的原则,实现了脱贫户结对联系和监测对象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开展精准帮扶,消除风险隐患,全区未发生一例返贫致贫。二是“3+1”保障成果全面巩固。强化“三帮一”控辍保学,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学校“两免一补”政策,共资助438811人,累计资助3656.28万元;雨露计划资助3787人568.05万元,实现脱贫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地方“补天窗”全覆盖、特殊群体学生资助全覆盖。资助困难群众25853人645.46万元。全区脱贫人口四类慢病签约服务40973人,签约服务率100%。对全区1.2万户脱贫户和监测户住房开展安全鉴定“回头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8户。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开展供水排查2次,全面消除脱贫户(含监测户)饮水安全隐患。三是产业就业帮扶有方。对有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脱贫户全部落实产业帮扶措施,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外出就业18795人,完成任务数的105.35%;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526.1万元,完成省指导任务数的103.1%。搬迁后扶产业帮扶810人,就业帮扶2324人,实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户“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全区脱贫人口收入增速为14.78%。四是资金项目管理规范。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9102.41万元,实施项目352个,项目完工率达100%,资金支出率达100%。开展扶贫项目资产“回头看”,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管护责任人,实现了规范管理。五是厕所革命扎实推进。科学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提升,实施改水改厕治污一体化,共排查农村户厕12.1万户,整改问题户厕所106户,完成农村户厕新改建3382户。六是乡村治理成效明显。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月例会”制度,已实现320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村级工程项目管理、村民议事等10余项配套制度,建立月例会微信群319个、15万人入群,解决的事项达4200多项。同时,将整治农村陈规陋习做为乡村振兴月例会重要议题,推进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效,乡村振兴月例会工作典型经验在省市进行推介。
(二)存在工作短板和问题
一是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不够扎实,个别脱贫户收入计算不准确,群众对手册上的收入不认可。个别村防返贫监测排查会议记录无明确责任分工,排查后无会商。二是帮扶手册填写不够规范,个别脱贫户义务教育资助未能在手册中体现。三是资金项目公示和扶贫资产后续管理不够到位,个别村扶贫公益性资产宋家组道路路基无资产管护责任人,监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四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待提高,个别脱贫户家庭环境卫生差。五是农村改厕部署晚,进度相对滞后。六是就业帮扶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务工信息不准确,个别脱贫劳动力务工地址和电话号码错误。
(三)对策建议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乡镇街道党政领导、行业主管部门、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结对联系帮扶干部的工作责任,分门别类细化职责任务,建立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清单。二是强化工作落实。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工作的协调和业务的指导,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重点工作,形成强大合力。严格对标省市考核标准,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加强产业就业帮扶及综合保障措施,精准落实政策,提高工作成效和群众认可度。加强对乡镇街道、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指导,对“3+1”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农村改厕等方面存在问题,及时帮助落实针对性帮扶,补齐工作短板,消除风险隐患。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完善事前防范、事中及时处置、事后跟踪监管的工作机制,建立问题排查整改长效机制,全面巩固工作成果。坚持发现解决问题与促进完善制度并重,边排查整改、边“回头看”整改成效,防止问题反弹复发,实现问题动态清零。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巩固提升基础工作。一是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实行常态化动态管理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加强因病因灾、因疫情等返贫致贫风险核查,对符合监测对象认定条件的农户迅速履行识别纳入,坚决杜绝“应纳未纳、体外循环”问题,实现“精准识别、应纳尽纳”。按“结对有力、针对帮扶”的原则,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开展针对帮扶,继续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购买防贫保险,严格按标准按程序做好监测对象风险消除工作,做到“应帮尽帮、应消尽消”,确保不发生整村、整乡规模性返贫现象。二是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加大控辍保学、义务教育资助和“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资助力度,确保不发生辍学。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困难群众参保率100%。健全农村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推进一批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强化政策落实,确保不漏一户一人。三是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根据安置区类型、规模和特点,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加强安置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四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加大乡村振兴项目储备力度,重点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方面大力争取项目资金,力争全年完成向上争资6100万元以上。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率达到60%,资金支出进度达到省市要求。强化项目库管理。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规范性管理,明确责任、规范后续管护运营,规范收益分配使用。压实行业部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的指导监管责任,强化乡村两级日常管理责任。五是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持续推进产业帮扶。对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部落实产业帮扶措施。推进金融帮扶,加大小额信贷宣传和发放力度,对有产业发展能力和贷款意愿的脱贫户做到“应贷尽贷”,完成省市指导数。扎实做好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确保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人数、公益性岗位总体规模不低于2022年。继续开展脱贫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六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继续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023年完成农村户厕新改建1200户、农村公厕15座。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机制。按要求建立好乡村建设项目库,建立健全入库项目审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列出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推进。二是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定期开展“五种必须纳入情形”数据比对分析,加强行业部门信息比对,实行监测对象认定与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户、危改对象认定工作同步开展,优化监测对象的认定公示流程,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三是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组织开展困难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实行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四是完善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护机制。
(三)打造创建亮点工作。加大示范创建工作力度,强化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个,乡村治理乡村两级示范点15个以上,庭院经济创建示范村15个以上。以乡村振兴月例会为平台,创建“乡村振兴月例会+农村互助养老”,“乡村振兴月例会+防返贫监测帮扶”,“乡村振兴月例会+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月例会+陈规陋习整治”,“乡村振兴月例会+一村一特产业”等有特色、叫得响的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带领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深度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