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2009/2012-01357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零陵文化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主题词: | |
统一登记号: | 信息时效性: | 文号 : |
“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化强区”为契机,以加快发展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多出人才多,出精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建设和谐零陵、小康零陵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文化基础设施,培育一批文艺骨干人才队伍,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打造一批文化品牌,保护一批历史文化遗产,壮大一批文化产业。到“十二五”末,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普遍改善,历史名城的风貌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再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力争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文化工作先进县(区)”和“文化强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通过多渠道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拔尖的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人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拘一格选人才,论其所长用人才;要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工作考核等方面,打破学历和资历的界限,以创新能力、研究成果为主要衡量标准,每年培养1名副高职称、2名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和公立国家级文艺协会会员3名,省级会员5名。剧团要招聘10-15名年轻优秀的演员,将剧种传承下去。文化馆要招收2-3名文艺创作、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图书馆要招聘1-2名图书管理专门人才,文管所要招聘2-5名考古发掘和古建保护专业人才,柳宗元纪念馆要招聘1-2名高素质讲解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要进行重奖。凡获得国家、省重大奖项的,除上级颁发的奖金外,区里按同等标准给予奖励。属于集体成果的,重奖主创人员,以激励高层次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带动文化队伍壮大规模、提高素质。
(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区,要以完善功能、提高城市水平为切入点,以满足群众文化活动为目标,建设能够体现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品味。第一步,把区总工会、区文化局、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改扩建与新建零陵文化艺术中心、零陵文化广场打捆成一个项目,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第二步,将城市街道办事处各建一个达标文化站,社区普及文化活动室;第三步,力争逐步建设零陵大剧院、零陵影剧院、零陵文化公园、零陵青少年宫、零陵科技馆和零陵老年活动中心。
2.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全区12个乡(镇)、4个办事处都要新建300平米以上综合文化站(内设活动室,放影室,图书室),100%的村建有200平米以上文化室(农家书屋)。在资金投入上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匹配的原则,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
3.加强文化事业单位文化设施设备建设。加强文化事业单位设施投入,各文化事业单位要千方百计自筹资金,购置、更新一批设施设备,以保证文化事业单位社会文化服务的全方位、高水平及社会文化产品的高档次。到“十二五”期末,各类文化事业单位设施设备要达到全市的领先水平。
(三)加强遗产保护与开发
1.做好物质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力争文武双庙、周家大院、朝阳岩石刻、蘋岛、廻龙塔、淡岩石刻、望子岗遗址、潇湘古镇等进入“国保”,全区国保单位达9处以上。张浚居址、蒋家大院、赵家湾古民居群、建威将军墓等进入“省保”,全区省保单位达13处以上,市保达50处以上,区保达100处以上。 确保零陵花鼓戏、零陵渔鼓、永州异蛇酒泡制技艺进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积极申报长瓦烧制技艺、乐塘皮鼓制作技艺、珠山竹席编制技艺、李氏正股术、零陵酱板鸭制作工艺、零陵山歌等进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积极争取国家、省文物保护经费,努力实施好柳文化遗产、周家大院、文武双庙、朝阳岩石刻、望子岗遗址、廻龙塔、淡岩石刻、潇湘古镇、古城门古城墙古街道、蘋岛的保护维修和开发利用;每年安排70万元以上经费,用于馆藏文物的保护和一些重要流散文物进行征集,充实馆藏,丰富陈列。配合省级文物部门做好科研性考古发掘,对于区内动土工程进行抢救性发掘。对于图书馆16000余册古籍进行抢救性修缮保护。
2、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对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文化遗产日”广泛宣传非遗保护工作;编撰出版《零陵文化遗产志》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民间习俗保护名录大全丛书;对非遗项目进行逐项挖掘整理。对传承人实施有效保护。申报零陵渔鼓、永州异蛇酒泡制技艺、长瓦烧制技艺、乐塘皮鼓制作技艺、珠山竹席编制技艺、李氏正骨术、零陵酱板鸭制作工艺、零陵山歌八项进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申报零陵花鼓戏、零陵渔鼓、永州异蛇酒泡制技艺进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3.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对于零陵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打造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品牌。一是要打造柳文化品牌,搞好柳子景区的恢复和开发,进一步加强对零陵历史文化的深度研究,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中国“柳文化”研究基地,并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和经济价值。二是建设一个怀素书艺馆,使之成为全国研究、展示怀素书艺文化的重要基地。三是要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周家大院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打造历史名村品牌。
(四)抓好文艺精品力作的生产创作
重点组织好戏剧、音乐、舞蹈等各类精神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创作并推出1-2件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角逐国家、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的百花奖。零陵花鼓戏剧团每年编创出一台艺术水平较高的文艺节目,公开出版一部文学作品或文艺专著、专辑,拍摄一部专题电视片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播放,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10篇文艺类专业论文。
(五)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1.广泛开展社会文化活动。区文化部门认真开展好“月月乐”活动,丰富活跃城镇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各文艺团体、街道组织、机关单位要大力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促进市民素质的提高。引导、扶持和发展2-3家具有表演、健身、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高档娱乐场所。创建零陵文化网站,大力加强网络文化服务,推介和宣传零陵社会文化事业。倡导家庭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家庭这一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单位的文化素质。大力组织开展送文化送戏、送图书下乡活动,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2.组织办好各类文化节会活动。举办“中国·零陵柳文化节和怀素书艺文化节,指导各乡镇、办事处办好特色节会活动,使之成为融文化、经贸、旅游于一体的品牌节庆会展活动,拉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3.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区图书馆全部实现自动化管理。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按国家和省的要求,努力建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大幅度提高财政拨付的图书购置费,达到每年10万元,并按20%的幅度逐年增加。区图书馆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年图书入藏数量达到3000册,年外借册子达10万册,每年送图书下乡4次,举办读者服务活动4次,读者满意率达到80%以上。
(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1.扶持发展文艺演出业。依托零陵花鼓戏剧团,整合区内现有文艺骨干力量,组建一个拥有众多演艺人才的演艺公司,增强剧团活力,盘活花鼓戏剧团开拓演出市场,每年演出要达到200场次以上,每年送戏下乡、进社区演出60场次以上;要发展中介机构,引进名人名剧来零陵演出,满足市民观赏要求;发挥群众性艺术团队的作用,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演出活动,活跃文艺生活;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艺演出业和建立文化经纪人制度,促进文艺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2.规范发展文化娱乐业。针对我区娱乐业发展规模小、档次低的状况,“十二·五”期间内,要通过引导、扶持等措施,整合一批小网吧、小歌舞厅,发展2-3家具有表演、健身、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档娱乐场所。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放宽娱乐场所准入条件,鼓励多渠道投资,采取合资、合作等形式,添建新兴娱乐设施,扩大文化娱乐业的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水平。协调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优化娱乐场所发展环境,保护、促进其发展。
3.建立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制定明确规范的文化市场发展政策,支持和推动具有导向意义和标志性的文化市场建设,在国家许可和有利于先进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和多元化投资机制,按照“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集体、个人、外商参与文化市场的建设和开发形成规模化的文化产业。发展图书市场,增设销售网点,创建特色书店。调优音像市场,提高正版音像制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覆盖面,出版物销售经营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发展艺术品市场,拓宽艺术品流通渠道,鼓励艺术品展示、拍卖、销售和收藏。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逐步变申请审批制度为注册登记制度。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搞好对文化市场的监控和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建立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方面分工负责的文化建设领导体制。成立文化建设领导机构,研究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政策,协调解决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十二·五”规划各项事业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实施。
(二)全面落实文化经济政策。政府对文化事业的经费应经费当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对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除人员工资外要拨给一定的业务费和公用经费,并且,每年以20%的幅度予以增加。区人民政府对花鼓剧团、文化馆创作演出活动,实行创作演出补贴制。根据我区文化事业单位人才缺乏比较严重的状况,区财政每年要给以文化事业单位解决一定数量的人才引进和培训经费,促进人才培养和提高。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区人民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启动资金,有偿借贷,滚动使用,确保“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事业在资金和政策扶持上得到充分的保障。
附:零陵区“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项目表
零陵区“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性质 | 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 | 起止年限 | 总投资 | 资金来源 | 2011-2015年计划投资 | |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
(一)区级 | ||||||||
1 | 区工人文化宫 | 改扩建 | 内设影院、多媒体综合办公,建筑总面积10000平方米 | 2011-2014年 | 3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3000万元 | |
2 | 零陵文化艺术中心 | 新建 | 内设影院、多媒体、会展、艺展中心、排练厅、培训厅、综合办公,建筑总面积10000平方米 | 2011-2014年 | 3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3000万元 | |
3 |
零陵文化局改扩建 |
改扩建 |
整体拍卖、置换、搬迁,建设集文化综合办公室、文艺展览厅、排练室、一般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自修室、文献资源借阅、公益讲座和展览厅于一体的综合楼;建筑总面积10000平方米 |
2011-2014年 |
1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1000万元 | |
4 |
零陵文化馆改扩建 |
改扩建 |
2011-2014年 |
1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1000万元 | ||
5 |
零陵图书馆改扩建 |
改扩建 |
2011-2014年 |
1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1000万元 | ||
6 |
零陵文化广场 |
新建 |
设音乐喷泉区、健身区、水幕电影放映区、零陵特色文艺表演区三大区域,占地20亩。 |
2011-2014年 |
8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8000万元 | |
7 |
零陵大剧院 |
新建 |
可容纳观众3000人,集演出、排练培训于一体,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
2011-2015年 |
5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2000万元 | |
8 |
零陵影剧院 |
新建 |
内设立体电影和普通电影多功能放映厅,可容纳观众3000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
2011-2015年 |
5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5000万元 | |
9 |
零陵文化公园 |
新建 |
以现有朝阳公园为依托,扩大规模,增设潇湘古镇文化展示区、潇湘水上乐园区二大功能区,占地500亩。 |
2011-2015年 |
1亿元 |
政府投资 |
1亿元 | |
10 |
零陵青少年宫 |
新建 |
内设小型游泳池,综合报告厅、教室、公共休息区、乒乓球室、大型室内羽毛球室、音乐教室、学习和图书阅览区,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
2011-2015年 |
1亿元 |
政府投资 |
1亿元 | |
11 |
零陵老年活动中心 |
新建 |
内设门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棋牌室、书画室、图书阅览室、排练厅、多媒体室,占地10亩。 |
2011-2015年 |
5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5000万元 | |
12 |
零陵科技馆 |
新建 |
内设生物馆、智慧馆、创造馆和未来馆四部分,涵盖科学、技术、人类、自然,占地10亩,建筑总面积3000平方米 |
2011-2015年 |
1亿元 |
政府投资 |
1亿元 | |
(二)乡镇(街道办事处) |
|
|
|
|
|
| ||
13 |
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 |
新建 |
每个乡镇(办事处)都建设一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楼,内设活动室、放映室、图书馆 |
2008-2015年 |
700万元 |
政府投资 |
550万元 | |
(三)村(社区) |
|
|
|
|
|
| ||
14 |
村(社区)文化室 |
新建 |
每个行政村(社区)都建设一个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室,内设活动室、放映室、图书室(农家书屋) |
2011-2015年 |
1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900万元 | |
二、遗产保护与利用 |
|
|
|
|
|
| ||
(一)地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
|
|
|
|
| ||
15 |
国保省保申报 |
|
力争文武双庙、周家大院、朝阳岩石刻、迥龙塔、淡岩石刻、望子岗遗址、潇湘古镇、蘋岛进入“国保”,全区国保单位达9处,力争张浚居址、蒋家大院、赵家湾古民居群、建威将军墓进入“省保”,全区省保达13处 |
2011-2015年 |
500万元 |
政府投资 |
500万元 | |
16 |
周家大院保护开发利用 |
|
按照省委书记周强的指示:实施“还原古村落、彰显古文化、保护原生态、旅游新开发”,建设成“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发、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旅游发展”四结合的示范村 |
2011-2015年 |
1亿元 |
政府投资 |
1亿元 | |
17 |
蘋岛开发建设 |
|
恢复旧蘋洲书院,建设相关生活、旅游附属设施 |
2011-2015年 |
2500万元 |
政府投资 |
2500万元 | |
18 |
柳文化遗产 保护开发利用 |
|
恢复柳子庙钟、鼓亭和财神殿,完成柳子庙的消防水泵、消防报警系统建设;对200米长的柳子古街、古建筑进行维修和保护;清理愚溪河道垃圾、整治两岸环境,绿化、美化河道两岸,规范管理。对柳宗元永州八记笔下所描绘的八处古遗址逐一进行修复 |
2011-2015年 |
2.5亿元 |
政府投资 |
2.5亿元 | |
19 |
文、武双庙保护维修 |
|
维修文庙两侧厢房,恢复武庙两侧厢房 |
2011-2015年 |
740万元 |
政府投资 |
740万元 | |
|
朝阳岩石刻保护维修 |
|
对朝阳岩136块重要石刻进行重点保护和维修,对每块石刻设立保护层,对石刻进行技术保护 |
2011-2015年 |
200万元 |
政府投资 |
200万元 | |
20 |
望子岗遗址保护 |
|
划定保护范围,实施地面保护,严格控制建房 |
2011-2015年 |
800万元 |
政府投资 |
800万元 | |
21 |
迥龙塔保护维修 |
|
维修塔体剥落部分,整治周边环境 |
2011-2015年 |
200万元 |
政府投资 |
200万元 | |
22 |
淡岩石刻保护 |
|
整治周边环境,拆除周边部分房屋,对石刻进行技术性保护 |
2011-2015年 |
100万元 |
政府投资 |
100万元 | |
23 |
潇湘古镇保护 |
|
请专家做出保护规划,疏道古道、抢修一批古桥、古建筑,整治周边环境 |
2011-2015年 |
5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5000万元 | |
24 |
古城门古城墙 街道保护 |
|
古东门、古南门、古北门、大西门、小西门、太平门、潇湘门、总督巷、水晶巷、东门城墙、南门城墙进行保护维修 |
2011-2015年 |
5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5000万元 | |
25 |
怀素书艺馆 |
新建 |
内设怀素书艺画廊、怀素练字场景再现、怀素历史实物展览等场馆。 |
2011-2015年 |
5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5000万元 | |
26 |
王德榜纪念馆 |
新建 |
内设王德榜生平事迹展厅,王德榜文物实物展厅,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
2011-2015年 |
5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5000万元 | |
27 |
图书馆古籍保护 |
|
对馆藏16766册古籍进行保护、修复、开发 |
2011-2015年 |
600万 |
政府投资 |
600万 | |
(二)地下文物的发掘与保护 |
|
|
|
|
|
| ||
28 |
地下考古发掘 |
|
配合省级文物部门做好科研性考古发掘,对于区内动土工程进行抢救性发掘 |
2011-2015年 |
100万元 |
政府投资 |
100万元 |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
|
|
|
|
| ||
29 |
非遗保护 |
|
对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文化遗产日”广泛宣传非遗保护工作;编撰出版《零陵文化遗产志》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民间习俗保护名录大全丛书;对非遗项目进行逐项挖掘整理。对传承人实施有效保护。 |
2011-2015年 |
100万元 |
政府投资 |
100万元 | |
30 |
非遗申报 |
|
申报零陵渔鼓、永州异蛇酒泡制技艺、长瓦烧制技艺、乐塘皮鼓制作技艺、珠山竹席编制技艺、李氏正骨术、零陵酱板鸭制作工艺、零陵山歌八项进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申报零陵花鼓戏、零陵渔鼓、永州异蛇酒泡制技艺进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
2011-2015年 |
160万元 |
政府投资 |
160万元 | |
三、文化产业 |
|
|
|
|
|
|
| |
31 |
文艺演出业 |
|
整合区内现有文艺骨干力量,组建一个拥有众多演艺人才的演艺公司,盘活花鼓戏剧团,实行企业化运作,深入街道,深入社区,深入乡镇,深入村组进行巡回演出 |
2011-2015年 |
300万元 |
社会引资一部分,自筹一部分 |
300万元 | |
32 |
文化娱乐业 |
|
引导、扶持和发展2-3家具有表演、健身、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高档娱乐场所。整合小网吧、小歌舞厅,做强大网吧、大歌舞厅。 |
2011-2015年 |
|
|
| |
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
|
|
|
|
|
| ||
33 |
零陵文化网站 |
新建 |
创建零陵文化网站,大力推介宣传零陵文化事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开展网络文化服务。 |
2011-2015年 |
50万元 |
政府投资 |
50万元 | |
34 |
文化馆服务 |
|
坚持开展“月月乐”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各文艺团体、街道组织、机关单位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活动。每年举办2期文艺骨干培训班,每期培训20人,每期培训时间30天;每月举办一次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每年送文化下乡4次。 |
2011-2015年 |
|
|
| |
35 |
图书馆服务 |
|
区图书馆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年图书入藏数量达到3000册,年外借册次达10万册次,每年送图书下乡进社区4次,举办读者服务活动4次,读者满意率达到80% |
2011-2015年 |
50万元(每年10万元购书经费) |
政府投资 |
50万元 | |
36 |
纪念馆服务 |
|
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年举办一个临时展览,举办祭柳活动1次,柳学知识讲座和研讨1次。 |
2011-2015年 |
|
|
| |
36 |
专业文艺演出服务 |
|
每年举办专业剧团演出、演艺惠民、高雅艺术鉴赏、演出达到200场次以上,每年送戏下乡村进社区演出60场次以上。 |
2011-2015年 |
150万元(送戏下乡经费) |
政府投资 |
150万元 | |
37 |
节会文化活动服务 |
|
举办“中国·零陵柳文化节”或怀素书艺文化节,提高零陵知名度,推动零陵区文化旅游经济业的发展 |
2011-2015年 |
2000万元 |
政府投资 |
2000万元 | |
38 |
出版物供应服务 |
|
出版物销售经营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100% |
2011-2015年 |
|
|
| |
五、文化队伍人才作品项目 |
|
|
|
|
|
| ||
39 |
文艺精品力作的创作 |
|
创作1首歌曲参加国家、省“五个一工程”评奖,每年创作排练上演一台新剧目,公开出版一部文学作品或文艺专著、专辑,拍摄一部专题电视片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播放。5年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10篇文艺类专业论文。 |
2011-2015年 |
500万元 |
政府投资 |
500万元 | |
40 |
人才队伍建设 |
|
加强文化队伍人才建设,每年培养1名副高职称,2名以上中级职称专业人才,公立国家级文艺协会会员3名,省级会员5名,剧团要招聘10-15名年轻演员,传承剧种。文化馆要招收2-3名文艺创作、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图书馆要招聘1-2名图书管理专门人才,文管所要招聘2-5名考古发掘和古建保护专业人才,柳宗元纪念馆要招聘1-2名高素质讲解人才 |
|
|
|
| |
41 |
创先争优 |
|
力争将零陵区创建为湖南省文化工作先进县区,保持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区荣誉称号,保持图书馆国家一级馆荣誉称号,再创建一个国家级文化先进单位(集体),创建国家级先进集体1个,创建1-2个省级先进文化单位(集体),1-2个省级先进文化之乡 |
|
30万元 |
政府投资 |
30万元 | |
42 |
发展社会文化组织 |
|
进一步建立和充实完善作协、舞协、书协、美协、歌协、戏协、诗协、老协、关协、收协、柳学会等民间文化协会组织,每年每协新发展会员5-10人;指导相关学校和单位设立各种文学社、学会,举办内部刊物,壮大民间文化力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