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2009/2025-18509 | 发文日期: |
|
发布机构: | 零陵新闻网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主题词: | |
统一登记号: | 信息时效性: | 文号 : |
本网讯(通讯员 丁建勋)在零陵区菱角塘镇画眉山村,一根磨损至半截的象牙筷,承载着1934年红六军团卫生员用民间智慧救治村民眼疾的故事。这根筷子不仅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更成为零陵区传承红医精神、创新卫生健康服务的文化符号。近年来,零陵区将红医文化的“红色基因”融入基层医疗改革、健康科普和志愿服务,走出了一条“历史底蕴赋能现代医疗”的特色之路。
近年来,零陵区深挖红色医疗资源,系统梳理红医文化脉络,保护红色医疗遗址。通过修缮画眉山红六军团临时指挥部旧址,建设红军井、红军桥等红色教育基地,将红医故事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编撰红医文化读本。联合学校编写《童心向党》《少年心向党》等教材,将红医故事纳入中小学生德育课程,覆盖全区23所初中、2.2万名学生;创新传播形式。拍摄《战天斗地铁姑娘》《红军血战九江岭》等微电影,通过“红色长廊”“红歌课间操”等载体,让红医精神“看得见、听得懂、传得开”。
零陵区将红医精神转化为卫生健康服务的实践,让红医精神赋能现代医疗机构,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健康守护网”。织密“30分钟急救圈”,投入500万元建设6个乡镇急救站,配备急救车辆和药品,区级医院建成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救治中心,实现“村—乡—区”救治无缝衔接。2023年以来通过远程心电、影像中心完成超1.8万例诊断,急性心梗患者从发病到手术平均仅55分钟,抢救成功率提升至98%。实行“1+1+1+N”家庭医生模式,每个村组建由区级医生、乡镇医生、村医组成的服务团队,为全区38万签约居民提供“基础包+个性化包”服务,老年体检覆盖近4万人次。如接履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午间+晚间延时服务”,七里店社区推出“潮汐门诊”“错峰接种”,让上班族、学生群体看病“不请假”。医共体“云上送药”,整合基层中药房,实现中药集中煎制、免费配送到家,每年为患者节省药费超300万元。医共体远程会诊、心电诊断等技术下沉乡镇,2024年完成远程影像诊断4159例,心电检查6710例。
零陵区组建“红医志愿服务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医疗资源转化为惠民行动。开展健康科普“六进”活动,组织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急救知识等宣讲,发放健康手册15万份,控油盐工具1万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7%以上。如七里店社区在麻元社区举办健康巡讲,现场测量血压血糖,教授控盐勺使用技巧,获群众点赞。开展“红医+”特色服务,珠山镇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近15项,建立名医工作站,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针灸、推拿服务;菱角塘卫生院与区中医医院深度融合,开通“就诊服务车”接送行动不便患者,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零陵区的实践表明,红医精神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从“象牙筷子”的民间智慧到“智慧云”信息化系统,零陵区以技术革新延续红医的务实创新基因。通过红医志愿服务,将健康服务延伸到社区乡村、学校家庭,让“军民鱼水情”升华为“医民同心圆”,传承起红医文化中的“为民情怀”,使群众从“健康受益者”转变为“健康倡导者”,形成“人人参与、全民健康”的良性循环,推动着“健康零陵”民生品牌持续闪亮。